散文隨筆站得高不止看得遠

記得童年時代,我有過一本兒童版的《唐詩三百首》,每首唐詩都是以詩配圖的形式出現。

散文隨筆站得高不止看得遠

如果二十餘年過去了,這本早已丟失很多年的唐詩畫冊早已丟失了,其中的圖文,我也只記得兩幅。

一幅是一輪金黃色彎月下,有着茫茫黃沙。黃沙中,一個唐代書生在策馬奔騰。這幅畫對應的詩文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直到如今,不論想起這首詩歌本身還是想起蒙古國境內的杭愛山,我腦海中,都會自動的出現這幅畫。

另一幅則是日落西山,九曲十八彎的黃河邊有一座高樓,在落日的餘暉下,孤零零的佇立在那裏,給人感覺無比的孤寂與落寞。

這首詩的詩文,就是那首膾炙人口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如果說很多年後,我想起那幅“月下黃沙奔馬圖”的感覺是一種物是人非的滄桑感的話,那麼,我想起這幅“落日孤樓圖”的時候,會感覺到一股寒意。

站得高當然看得遠,但是,我們不能忘了看得遠同時,還存在“高處不勝寒”。一個人如果太有智慧了,會對很多別人看不到的危機有着超前而又敏銳的認識,這種危機帶來的寒風瑟瑟,還會帶來惶恐。這種寒意,是短視者和麻木者不能體會的。至於惶恐,無知者無畏,他們也免予惶恐了。

寒意之外,還有孤獨。

這是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樣的孤獨。

“水清無魚”。看得遠的`人都是聰明人,都是智者。他們會把一切看透。但有時候,人生真的難得糊塗,太精明瞭,就會沒有任何朋友,最終收穫的,將是寂寞和孤獨。

孤獨之外,還有着悲涼。

“曲高和寡。”終究站得高的是少數人,能理解自己的,更是寥寥無幾。因此登高者要承受誤解——來自販夫走卒的誤解和譏笑。

而這一切,無不透露着一股悲涼感。

悲涼之外,還有着一種自卑。

“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看得遠的人,是終究不敢自大的,因爲,他們會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小到連一粒沙都算不上。想到這些,又如何能不自卑。

自卑之外,還有着無奈。

無奈於不論賢愚,不論貴賤,不論貧富,最終,都是一粒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