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再走出去 經典散文

那一夜,在顛簸的火車上,短信成爲我們宣泄情感的交流站,無盡的思念和美好的希冀在我們心中像一股清澈的山泉涓涓流淌,直到手機斷電。

希望再走出去 經典散文

二十二天前,我們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六個民族53名同學接到魯迅文學院通知單,像溪流般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像魯院匯聚,我和麗紅像她詩中寫得那樣“一夜之間,你來到我的眼前,彷彿一個世紀之前,我就與你結緣。”我們相識在前往魯院的車站裏,在人頭攢動、噪雜吵鬧的大廳裏,一襲白裙像一朵潔白的荷花靜靜的佇立在那裏,像是在沉思,又像在觀看,更像在等待,栗子色的波浪長髮瀑布般遮蓋了她廋削的雙肩,不經意間目光碰撞在一起,彼此歉意的微笑,我禁不住問,“你去哪裏”?“魯迅文學院”。我也是。那份驚喜、那份驚奇、那份激動至今想起讓我啞然失笑,就這樣,我倆在擁擠的人流中拖着重重的行李箱緩緩地相隨着前往魯院。

用“誠惶誠恐”形容我們到魯院的心情一點也不爲過,因爲魯院通知單上標明30日上午召開開班儀式,我倆29日下午到達,不知道魯院工作人員能否提前接納我們,當我們踏進這座曾讓無數愛好文學的學子魂牽夢繞的文學聖地,看到魯迅的銅像雕塑矗立在大門上方,心中充滿了對先生的敬仰和文學的虔誠之情,目光久久凝視着魯院的一花一草,僅僅一牆之隔,這裏就像世外桃源,聽不到地鐵、汽車的轟鳴聲和商販的叫買聲和討價聲,一棟教學樓窗明地淨,幾顆柳樹高大茂盛,園中不知名的花草翠綠欲滴,熱情的工作人員爲我們領路開房,整潔豪華的單間讓我們不禁眼前一亮,懷揣同一夢想的我們心中盛滿了感恩之情。

也許緣於同一區域、同一民族、比鄰而近的宿舍,相近的年齡,很快我們就成了形影不離無話不說的好朋友,聆聽每一堂課,我們像個國小生一樣認真筆錄,課下交流意見和心得,晚上寫一篇日記也要展示給彼此欣賞,逢到週日空暇之際,一塊兒乘坐地鐵遊覽北京名勝古蹟,讓我們沒想到是京城各大旅遊景點就像農村七十年代播放的露天電影一樣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在這強大的人潮中,我們稍不留神就被衝散迷失在人羣中,只有藉助手機不停聯繫呼喚對方,吃一塹長一智,以後只要進入人流中,我倆就拉緊對方的手,這樣不至於“丟棄”對方,沒想到這一拉竟成了習慣,只要走到一塊兒,手會不自覺的拉到一起。

記得有一次,因爲靈感突襲,我要寫篇文章,就把自己關閉在宿舍,並且也告知她,不要來打擾我,我要寫稿,她點點頭。那一天,她真的沒有來我的房間,午飯時間,我怕那篇稿完成不了,就發短信給她;“吃飯時不要喊我,我不想吃。”她回覆我;“我也不吃”。我說:“你吃你的,我有事。”她發給我一個笑臉,之後,我才知道那天她一直在靜靜的等我,也陪我“節食”餓了一個下午。

還記得那一天是週六,上完早課下午是自由活動,這對我這個來自偏遠的西北人第一次來京是觀光逛街的好時機,約麗紅一塊兒去,可她說昨晚熬夜寫稿太困了,給自己放假睡大覺,不知爲什麼,身邊沒有她的陪同,一下子我像荒原中的一棵孤單無助的小草一樣搖曳不定,臨行之際,還是不甘心的給她發短信,我要到大紅門服裝店逛逛,去,等你;不去;我一人前往。她很快回復,“你

去吧,我睡覺。”我有點遲緩的發出“那你睡吧,我一人走了。”那時的我眼裏充滿了失望和落寞,心裏空蕩蕩的,在這偌大的城市,在新結識的同學中,我實在找不到結伴而行的第二個人,可話說出去了,只能硬着頭皮走。就在我心灰意冷又不得癢裝堅強自如的走向電梯口時,短信鈴響起;“你給我回來!”。瞬間一股難以名狀的喜悅之情從心底蔓延,我疾步奔向她的房間,等她收拾完畢後一同說笑着走向街市。我們一同參加魯院組織的的社會實踐活動,到天津遊覽了溥儀的`舊宅;瞻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的紀念館;一同隨着導遊解說步履緩緩像敬愛的總理鞠躬鮮花,一同在燈火輝煌的傍晚,站在天津的湖濱河上看火光閃爍的遊船,河水清澈,恣意汪洋,遊船飄搖着像一片葉子飄來蕩去,我們的眼波里充滿了留戀和憧憬,我們一同入住在魯院安排好的維多利亞大酒店的賓館裏卻一夜無眠,

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不覺二十二天的培訓學習也已結束,我們原路返回各自區域又投入火熱的工作和生活,書信電話隨着時間的流逝漸行漸少,在這個花好月圓靜美的中秋夜,想念和我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的文友在魯迅文學院度過的一段金子般的快樂時光,我會銘記她詩裏寫的“你創作、我創作、你我創作。你堅持、我堅持、必須堅持”的勉勵和叮囑,以文會友,用詩傳情,讓平淡繁瑣的生活多一些詩情畫意、多一些互勉共勵和真情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