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氣四溢的農家幹鹹菜的經典美文

在渝東北老家那一帶,可以說每戶農家除了有一缸泡酸鹹菜之外,還有一缸醃製的幹鹹菜。兩種鹹菜都是農家餐桌上少不了的下飯菜。顧名思義,酸鹹菜以酸鹹辣口味招人喜愛,幹鹹菜以香辣脆味道讓人癡迷。然而,老家那一帶農家醃製的幹鹹菜,那地道的香辣脆美味,常常讓我回味無窮!

香氣四溢的農家幹鹹菜的經典美文

幹鹹菜,也有人叫老鹹菜。其原材料是葉寬皮厚、莖梗肥實的苞苞菜。在我記事的時候,生產隊分給我家的那塊自留地,我媽每年都要栽種一些苞苞菜,等其長大成熟後砍回家,先掛在房前屋後的樹枝和竹杆上晾曬,然後將風乾的苞苞菜取下來洗淨,分別將菜葉切成絲,將菜梗切成片,用小簸箕、大斗筐反覆翻曬。在曬乾的菜絲菜片裏灑少許白酒,用雙手抓揉幾遍,再倒入適量的菜油、食鹽和紅辣椒麪,反覆抓揉和拌均勻,裝入一個土陶缸裏,將其一層層碼實壓緊,用少許稻穀草或包糉子的葉子將其密封,用幾根竹篾塊將其卡緊後,將裝滿鹹菜的陶缸倒扣在一小盆裏,放置於屋角避靜處,只需經常給小盆換水,幾個月後就可以抓出來嚐鮮啦。

當然,幹鹹菜也象酒一樣,密封存放的時間越長久,成色更好,味道更香。我媽每年做一小缸幹鹹菜,平時捨不得抓出來吃,只有家裏來了客人,才從鹹菜缸裏抓出一小碗招待客人。因此,我們家的幹鹹菜一般得存放好幾年,從鹹菜缸裏抓出來的陳年幹鹹菜呈醬紅色,香氣撲鼻,滿屋飄香,放入嘴裏又香又辣又脆,那滋味那口感真叫“倍兒爽”!記得我妻子頭一次到我家,品嚐到我媽做的陳年幹鹹菜,讚不絕口,打那以後,她每次到我家,都要吃我媽做的陳年幹鹹菜,而且回城還得帶走一小包。她說,媽做的幹鹹菜味道香真好吃,啥菜不要,只要有幹鹹菜下,我就得多吃兩碗飯!然而,她哪裏知道,幹鹹菜的吃法豈止這些,我媽常用幹鹹菜下面條、煮麪塊、煮“麪疙瘩”,湯香味濃,麪條勁道,麥粑柔軟,那才叫好吃呢!我媽還常用陳年幹鹹菜炒回鍋肉,那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餚,現在回想起這道美食,還常常讒得我滿嘴流口水!

自從爸媽搬進城裏居住後,一來無地可種苞苞菜,二來無相應工具和施展場地,我媽再也沒有親手醃製過幹鹹菜了。即便如此,每逢我們回老家探親,她老人家提前一兩天就到菜市場買回一兩斤陳年幹鹹菜,早餐時擺上一小碟,作爲我們下飯鹹菜,中午或晚上,就用幹鹹菜炒一大碗回鍋肉,讓我們這幫“饞貓”解饞享口福,顯然不如她當年親手醃製的陳年幹鹹菜炒出來的地道好吃,但老媽的一片苦心,我們已經心領神會,仍象當年一樣,一邊大口吃肉,一邊連聲讚歎“好吃!好吃!”

作爲生長在渝東北農家,從小吃母親醃製的幹鹹菜下飯長大的我,自然對幹鹹菜情有獨鍾,喜好不減當年。以至後來我們工作生活在重慶城裏,每次回老家探親,都得到菜市場購買一兩斤帶回,裝入玻璃瓶,存放在冰箱裏,隨時抓出一小碟,既可當早餐的鹹菜下稀飯饅頭,還時常煮一小鍋鹹菜雞蛋掛麪或鹹菜麪疙瘩解解饞,隔十天半月,炒一盤幹鹹菜回鍋肉打打“牙祭”。總而言之,出自老家的幹鹹菜很對我和老伴的胃口,隔上一段時間不吃就饞得流口水!在重慶城區買不到,就常託親戚從老家代購或捎帶,反正家裏其它都可缺,就是不能缺幹鹹菜。

當然,無論是叫幹鹹菜,還是叫老鹹菜,都是老家的特色味道,不只是我和妻子的偏愛,喜歡吃它的“好吃狗”大有人在。在老家縣城的一些酒店,幹鹹菜下掛麪常常成爲宴席桌上的一道美食,最先被食客們搶光。在鄉村紅白喜事的宴席上,幹鹹菜也常擺上席桌,成爲一道下酒吃飯的特色小菜。鄉下人到城裏走親戚,帶去一小袋自家醃製的陳年幹鹹菜,準讓城裏親戚高興滿意。遷居都市或在異地鄉打拼的遊子,仍然時不時想品嚐家鄉幹鹹菜的美味。近日因事回了一趟老家,居住在重慶主城多年的妻姐妻妹都先後打來電話,要我們順便給她們代購一兩斤陳年幹鹹菜。

然而,她們哪裏知道?如今,會醃製幹鹹菜的老一輩人已相繼老去,象我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隻會吃不會做,七零八零後出生的後生代更莫指望。會做的'人少了,做得好的人更稀罕。物以稀爲貴,早年間幾角塊把錢就能買一斤幹鹹菜,現在買一斤要到七八元,而且很難買到存放一兩年以上的老幹鹹菜。在重慶城區的超市和農貿市場,賣鹹菜的攤點倒是不少,品種也很多,但就是看不到老家那種幹鹹菜賣。即便是老家縣城的農貿市場,雖有零星攤點賣,但存放一兩年以上的陳年老鹹菜也很難買到。還是我媽有經驗有眼力,經她老人家指引,我們走到縣城西門小平橋的一家專賣鹹菜的小攤點,纔買到了僅存放一年多點、口感還算過得去的幹鹹菜。儘管如此,我和妻子回城途中,乘公交、坐高鐵,所帶的幾小袋幹鹹菜飄香四溢,一車箱乘客都聞到其獨特的香味,一乘客好奇地問:你們捎帶的啥東西,好香喲!我特自豪地回答:老家的幹鹹菜!幾個乘客聽後都會心地笑了。

幹鹹菜,是先輩傳下來是的一道特色美味,也是異地他鄉打拼遊子的一絲鄉愁、一點念想!如今,我還時常做夢吃到母親醃製的陳年幹鹹菜,那醬紅油亮的成色、那香辣帶脆的口感,在睡夢中不停咀嚼,反覆品味,不斷髮出“好香!好吃!”的讚歎聲。但願先輩傳下來這一醃製工藝後繼有人,家鄉的這一特色美味飄香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