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生國學經典讀書筆記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小生國學經典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小生國學經典讀書筆記

中國小生國學經典讀書筆記1

真理是最樸素的,就好像春天永遠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當我捧起《論語》時,就好像坐在杏壇之下、白果樹旁,聽聖人諄諄的教導,如沐春風,心靈在激盪中得到慰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讓我學會了謙遜,知道了“見賢思齊”的內涵,懂得了人無完人、人人皆有閃光點的道理。在我自大、驕傲時能低下高傲的頭、彎下不可一世的胸膛。虛心向他人學習,讓我變得充實;發現他人的缺點,讓我學會了自省。

雖不爲師,但老師的教學方法卻與我息息相關。聖人“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啓發誘導教學法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學會了學習。在我學習中陷入了困境,欲求而不得之時,我知道了應該如何應對,在什麼情況下是向老師請教的最好時機,充分發掘了我的潛能,又讓我享受到了欲求而得之的'快樂。

聖人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讓我在學習中幾多埋怨的心結打開了。長期以來,我因爲對數學缺乏學習的興趣而沒有學習的動力。在其他學科的成績在班內名列前茅時,唯有數學成績像耀眼流星後微弱的尾巴。爲此,我痛苦過,也努力過,但付出之後的結果總不令人滿意,數學成了讓我恐懼的學科。在這種境況下,我步入了八年級,此時候我突然發現老師問我的問題我總能回答出來了,上課時也不再心情忐忑了。漸漸地,我有了主動學習數學的衝動,課堂上準確的回答,老師的表揚讓我的信心也足了(實不知我回答的問題都比別人的簡單)。成績竟然真的突飛猛進的上升。後來,當我問起老師他是怎麼讓我這塊頑石開竅時,他只笑着說了一句話:當時你的底子有點差。我明白了······此時,我彷彿從老師的笑容中看到了聖人的影子。

“賢哉,回也。”我在學習與生活中的點滴進步,總能從老師或者家長那兒得到獎勵,有時雖只是一個讚許的眼神,也會令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從而加強了我學習的動力。“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當我犯錯時,老師和家長又儼然像孔聖人一樣對我嚴加管教,受到應有的懲罰。句句嚴厲的話語會令我如醍醐灌頂,激活我內心深處的良知,在反省中再走人生路。

《論語》,沒有讓我做到“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打開《論語》,我就如穿越了時空的隧道,正坐在杏壇邊、白果樹下,傾聽聖人的諄諄教導,那一句句話語如心靈的及湯滋潤着我的心田,淨化着我的靈魂。

《論語》,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本書,謝謝你與我同行。

中國小生國學經典讀書筆記2

論語,感到收穫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學,然後知不足。

學,然後知不足,由此,我要進一步端正態度,持之以恆,在通讀的基礎上再加以精讀,並學會結合實際進行研讀,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後明目標。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罔。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人應當成爲怎樣的人?

一部《論語》,清晰地表明瞭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當成爲君子。“君子”,作爲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爲“內聖外王”,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等,強調了作爲君子既要有學問學識,還要有氣魄修養,學問加修養——所謂“內聖”纔是君子。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爲德才兼備。

又如:“天行漸,君子當自強不息”,“禹,吾無間然矣……”這裏可以看到孔子極爲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點,禹把黃河長江水利治好,把土地開發出來。中華民族奠定了農業社會的基礎,發展成就了後來幾千年農業國的'民族精神,是從禹開始的。禹之因此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於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斷努力開拓,去建功立業,個人的存在要對社會有所貢獻。

中國小生國學經典讀書筆記3

每年暑假,媽媽都會給我補習很多課,例如說:數學、語文、英語。可是,今年暑假只給我報了個小靈童國學班,學的是兩千多年前的《論語》,我開始以爲沒有什麼用,可是學了之後,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論語》這本書,是根據孔子和他的學生的對話來編寫的。老師教書的'方法也很特別,以蓋笑臉讓我們互相比較,在競爭中學習。老師並不強求我們背誦,只是讓我們大聲朗讀,用多種形式去讀,因此,我們心裏沒有壓力,感覺很輕鬆。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很多內容就能熟讀背誦了。在課堂上,老師常常會選出一些與我們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句子,讓我們獨立思考,可以相互討論,然後講講意思,最後老師進行點評、補充、總結。

我性格比較內向,在國學班學習一段時間後,大家都說我變得開朗多了。上課的時候,我們經常進行一分鐘演講,我感覺這對提升我們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演講能力很有幫助。我上臺也由非常緊張到比較自如,不再像以前那膽怯了。下課的時候老師會帶我們玩一些健身小遊戲。

《論語》裏好學的顏回,我最喜歡,因爲“回也聞一以知十,”就是說顏回能舉一反三。如果同學們都能做到這樣,學習肯定會容易得多。這本書裏的很多道理、方法,對以後的學習一定會有幫助,因此,我覺得學習《論語》非常好。

中國小生國學經典讀書筆記4

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這裏孕育着文明,傳承着經典,文化寶庫中的經典文章猶如一顆顆晶瑩璀璨的明珠,光彩奪目、熠熠生輝,散發着彌久不散的幽香。從古至今那些文學經典被人們代代相傳,在書寫和吟誦中滋潤了無數心靈,使民族的精神昇華。

我,作爲一名普通的國小語文教師,在學校經典誦讀活動中,我感覺不但是我,還有我的學生從中都受益匪淺。

我們班有個女生,她從懼怕語文課、作文能力一般的中等生生逐漸成長爲一名喜歡語文,摯愛文學的優等生,而在經典誦讀學習過程中她的經歷讓我永遠難以忘懷的。

在她上二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要求各個年級同學根據不同年齡特點,選擇適合學習和誦讀的經典內容,早讀書和課外活動的學習誦讀。我爲她找來《論語》《三字經》《唐詩三百首》等經典書籍,從中節選通俗易懂的內容教誦讀。一開始她和同學們對活動還蠻有興趣,能跟着老師抑揚頓挫地朗誦,然而幾天下來後,整天“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開始整齊劃一的琅琅讀書聲變得稀稀瀝瀝、鬆鬆散散,誦讀時的思想開始遊離於經典之外了。

我也發現了問題,那天特地組織大家開了班會,主題就叫“我愛經典誦讀”。在班會上,我爲學生講述了民族的文化發展史,讓學生懂得了誦讀經典的意義,併爲展示了全國各地國小生經典誦讀的'優秀視頻,我告訴:“經典著作古代的學者用盡畢生的精力的,裏面的一字一句都有很深的含意,閱讀,仔細領會纔會品味出它的意蘊,讀到妙處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即使背得滾瓜爛熟,卻並不理解含義,又有意義?”這次班會,她和同學們對經典誦讀更深的認識,知道用心去讀,揣摩,纔會領會經典中的精髓。

從那開始,琅琅的誦讀聲又開始響徹教室,而這次限於無意義地機械記憶,在我的幫助下成立了“小小圖書角”,圖書查閱和網絡搜尋,幫助同學們查找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和疑惑;成立了“詩韻小舞臺”,由班裏的文藝骨幹帶領大家把古詩詞用演唱和舞蹈的,大家的學習興趣濃厚了;還成立了“新芽”文學,經常同題作文、作文互評、作文比賽等活動,讓大家把經典誦讀的感受寫,分享。從此經典誦讀不再是枯燥的功課,而是最喜愛的學習活動,在朝陽初升的清晨裏用清脆的聲音朗讀那悠長的韻律;在課外活動的興趣裏自由交流與探討經典誦讀的精妙,在學校組織的經典誦讀展示舞臺上放聲吟誦,盡展班級魅力。這位女同學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作文也越來越高,她參加了學校的作文比賽榮獲二等獎,朗讀比賽獲一等獎,就連日記比賽都獲得了好成績。經典誦讀活動開闊了她的視野,增長了她的學識,使她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傳統美德、優秀文化的薰陶,讓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準則。現在她在班裏是我眼裏的好學生,在家裏是人人稱讚的好孩子,這一切都來自於經典誦讀,而這位女生就是我班的學習委員倪智慧。

通過傳統經典文化誦讀活動的開展,使我們廣大農村的孩子們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審美、想像和創新能力,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情感,提升了他們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加強了民族自豪感,讓這些農村的孩子與城市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讓文明的種子播向更廣闊的天地。

中國小生國學經典讀書筆記5

《論語》是凝聚我們中國人智慧的一本書。四年級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買了一本孔子的—《論語》,並語重心長的對我說:“《論語》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可以教給我們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我聽後迫不及待的翻開《論語》,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做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就必須做到隨時隨地都在學習中,內心充滿着掌握真理的愉悅。“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知。”這句話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它的意思是說:要學習別人的長處,用別人的短處來反省自身的不足,並且改正。

讓我明白了善於學習別人的優點,是自身變得更加優秀。別人的缺點呢,就用來當一面“鏡子”,看一看自身身上有沒有這些缺點,有,就要把它及時改正。沒有,就用來告誡自身,以後不要犯這些錯誤。這句話一直伴着我健康快樂的成長,無時無刻的給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論語》應當是階梯中非常重要的一級,學習《論語》,收穫的不但僅是知識,還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中國小生國學經典讀書筆記6

論語是孔子寫的一本名著,分別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學而第一。第二篇是爲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讀了第一篇學而第一,心裏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說:“學了後,時時去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者從遠方來共學,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身的才能,卻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這一句。

我覺得這句話正好指明瞭我的缺點,我也要感謝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總是學了的東西就扔在一邊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學完的東西要時時去溫習才行。而且就是因爲這個問題才讓我幾次考試沒得滿分。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正在爲一次期會考試做準備,我一個人卻在漫不經心的讀課外書,我心想:上課時我那認真,這一次考試我一定大獲全勝,我越來越得意,慢慢就放鬆了對考試的警惕,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直到考試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場,我拿着試卷,就在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見那一道道難題擺在面前,我心裏一急,連題目都沒看清楚,就毫不猶豫的寫起來,我寫一題錯一題,心裏好像有一羣兔子在跳躍,到了最後我還有幾道題沒寫,頭上像炸開了鍋。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經過這次失敗加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我一定會改正缺點的。

中國小生國學經典讀書筆記7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所描述的,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狀態和心情體驗。學習的內容是做人做事,因此學習的時間並不但在課堂上,在書本里,而是在日常的時時刻刻。“時習之”就是要時時刻刻加以練習和溫習,通過實踐得來的知識才是真知。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這就要求我們“時習之”,勤思考,多練習,時刻不忘學習,保持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生活態度。

世間什麼最難?做人最難。拼上三年兩載的工夫做成一兩件事不難,做人卻是一輩子的事,弄不好一輩子也不會做人。不會做人怎麼做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孔子的弟子評價孔子爲:溫、良、恭、儉、讓。做人首先要重視品德修養,其次才談得上學識,我想,這大概也是孔子學識淵博的原因吧。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一個人才能站在道德的立場,真心對待他人。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句話是孔子讚美顏回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其實,人活在世上是否幸福、快樂,關鍵在於心態,貧或富只是一種外在因素,真正有學識的人是不會受其左右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擔心自身的才華不被人知,悄無聲息的.被埋沒了,埋怨沒有慧眼識己的伯樂,這些擔心都有些多餘,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真正緊要的問題,並不在於人知,而在於知人。知人總會在關鍵時刻對一個人的命運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論語》還教會我一項道理,人必須學會多種本領,做一個能文能武的通才,不但要對專業要精通,對其他領域也要能懂能做。

“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一切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煙雲,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都會經常發生,只有將功名利祿看淡看開,才能“事去而心隨空” 《論語》,一本包含了道理的聖賢之書。

中國小生國學經典讀書筆記8

早晨,第一縷陽光還沒有出現。我邊聽音樂邊起牀。洗把臉,靜心書房,讀兩則《論語》,開窗入懷,覺得能量滿滿,幸福爆棚。如詩一樣的生活開始了。

這段時間,迷上《論語》。閉目遐思,穿越千年,與長者相望:《論語》,給我帶來什麼呢?

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孔子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是老人的情懷,也應該成爲我們的人生方向。讓老者心安,社會有更多的溫情;與朋友信,社會又增幾分安定;成爲學生們、年輕人的榜樣,使之向仁德靠齊,又會給社會幾多動力;活成別人眼中的風景,又給自身多少活力,多少憧憬啊。

作爲一名老師,能自已相信,也告訴自身的學生:我們的社會雖然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生在新中國的我們、長在改革開放新政下的我們,是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幸福的人!自身學會感恩,也引領孩子們感恩:感恩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聽聽孔子的慨嘆吧:“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想想孔子生活的.年代,再引領孩子們感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成績,對社會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心存感恩,眼前常亮,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常懷感恩,內心總是喜悅,工作幹勁往往十足。讀懂《論語》,社會更和諧,我們更陽光。

《論語》能讓我給自身一個合理的定位。讓我深深的明白:我是一切的根源。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工作中,我們有多少控制的成分在?又有多少指責的成分在?怪單位分配不合理,怪孩子們不聽話,怪家長們不配合,怪不被社會理解……聽聽《論語》上怎麼說?

“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我們還會給孩子空洞的說教嗎?有事從自身找原因,多求已而非多指責別人,這就是榜樣的力量。上課不接打手機,把字寫的大一點、清晰一點、更美一點,笑容多一點,批評少一點。孩子的學習環境會更加寬鬆。自身的花開了(榜樣),引領的作用加強了,工作就順利了,孩子們也就快樂了,壓力小,快樂多,成績提升快。如此,何樂而不爲?《論語》,讓我更愛學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有人說,歲月像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歲月匆匆,流水無情。人生苦短,但學海無涯。老夫子告訴我:可以有事做!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他又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好學,用心學,就會“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讓我學海無涯樂爲帆,人生的方向更明確,教學的路上更自信。子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以德引導,以禮引領,而不只是用紀律約束、用懲罰誡勉,讓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知榮辱,知進退,“有恥且格”。《論語》,教會我提升自身。用人格魅力影響人,用溫和的語言與孩子們溝通,用亦師亦友的心態與孩子們交往。學生收到了愛,親其師,信其道,學習時信心十足。

《論語》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是“孝”。

過去,我認爲給父母拿點錢,送點東西,物質上儘量地滿足,就覺得自身已經盡到了孝道。《論語》上怎麼說呢?“色難。”“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盡孝只是能養的話,那和養犬馬有什麼區別呢?孝,不但僅是物質上的給予,體力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我們跟父母說說話的時候的態度。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盡孝,生活的需求是基礎,精神上的愉悅更重要。讀後我問自身:老人內心的孤獨嗎?他們此時想聽的想要的是什麼?孝順,孝在前,順在後,懂老人的心,才能順老人的意。因此,夫子告訴我們:色難。

《論語》讓我們學會放下。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上天無言,四季照常運行,大地無語,百物照常生長。好說不如會說,會說不如不說。身教大於言傳。在校擔心學生學不好,在家擔憂家人事情做不好。事事愛操心,時時愛憂慮。總覺得別人老不讓自身放心。

讀《論語》,讓我學會放下,學會溝通,學會祝福。在子女的引領上,在伴侶的交談中,在學校的管理上,最難的是溝通。讀後有一個想法:過去的所謂的溝通,也許是控制。自身當好“北辰”,學會吸引,衆星“共之”,多好!放下,讓自身省心,給別人溫馨,使社會和諧。

《論語》,陪我聽花開花落;《論語》,伴我品潮去潮來。

中國小生國學經典讀書筆記9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在我看來,善於自省的人,即不容易一錯再錯,也不易固步自封,其好處是不言自明的。

在如何自省方面,曾子給出的答案是三省,也就是從三件事上多次進行自我追問,其一,做事,其二,做人,其三,做學問。首先要反思自身辦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其次是要反思做人,自身是否誠信,答應了人家的事情,有沒有說到做到……最後就是反思做學問,推及在工作中就是反思自身是否在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

一個善於自省並能及時行動的人,將會有大作爲。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是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徵時光的流逝,這是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鬥中才會實現的歷史職責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高爾基說:"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能每時每刻做些有意義的事。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時間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人們的收穫卻不一樣。因此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

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爲他們明白時間是寶貴的。如果你會把握時間,你就會把握生命,你纔不會虛度人生,生命就有意義。

對於醫務工作者來說,這兩句話的指導意義是淺顯而又深刻的`。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天職,患者將自身的生命託付於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回報這份可貴信任的方式,一方面就是要在每一次出診、救護的過程中盡心盡力,又好又快、爭分奪秒地完成救治。另一方面,要在素日學習積累中不斷用新知識來升級自身的"技能儲備庫"。

守護生命,健康所繫。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維護羣衆的健康權益,爲實現健康中國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