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石窟我的自豪的散文

春節假期,忙完家事,便坐上熱乎乎的炕頭兒,看了幾頁關於萬佛堂石窟的書籍。書中記載的萬佛石窟開鑿的年代,雕刻的背景,以及與之有關的美麗傳說,都將我深深地吸引。我那顆久已沉淪的好奇之心被激活了。於是,和朋友相約,像個孩子似地開始了尋訪的歷程。

萬佛石窟我的自豪的散文

走進山門,沿石階而下,便進入了福山之腹----萬尊石像的坐落處。

最先看到的是元景將軍的坐像。將軍正義凜然,威風盡現。似在巡視他的千軍萬馬,又似在運籌於帷幄之中……

一路下行,石像高低錯落,大小不一,星羅布,漫山遍野,多是傳說中的得道仙人。那些石像,或刻於洞中,或雕與洞外,還有的洞中有洞;有的刻於石崖底部,有的立於絕壁之上,有的居於石崖正中。那些仙家有的正襟危坐,有的袈裟斜披,有的則袒胸露臂……形態萬千,舉止各異。或笑或嗔,或喜或憂;有的.手持聖物,有的聖獸相依,有的極目遠眺,有的捧經誦讀……數以萬計,不勝枚舉。

有一尊被稱爲“中國笑佛”的石像 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於歷經風雨殘蝕,鼻翼處已殘缺不全,面頰已模糊不清,但仍不失完美之態:細眉如柳葉新綻,雙目流轉慈祥之光,嘴角微陷上揚,她那迷人的神采不亞於蒙娜麗莎的微笑!

由於正值春節長假,所以香客如雲,香火升騰,鐘磬齊鳴,真似人間的“聖地天庭”。衆仙目送慈善,身披袈裟,凝神安坐,接受着萬千善男信女的叩拜與敬奉。

老母洞,觀音洞,千手觀音洞等處 ,由於煙霧瀰漫,我沒能仔細地看清石像的模樣。那時我有點兒擔心了。洞內石壁上的那些栩栩如生,色彩鮮豔的飛天彩繪不要被“嗆”得體無完膚就好。

等我們到達福山之巔的“聚仙亭”時已近中午時分了。自我感覺不那麼寒冷了,就想坐在亭中休息一會兒。心想,在這個下接“地氣”,上接“仙氣”的地方,若是有緣巧遇哪位仙人偶經此地,與我小聚,給我點撥,從此我就會妙筆生花,妙語連珠了……呵呵,那一刻,我情不自禁的因自己的“白日夢” 而啞然失笑。只坐了幾分鐘,全身就被寒意侵透了,連忙起身站立。現實就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站在山頂向下俯視,大淩河水已結冰凝固,安靜如那個衣袂飄飄的白狐,守候着她的愛戀。那份執着任何人都不忍去打攪 。

只要雙腳踏入福山的領地,無論走出多遠,站得多高,總有佛樂清音縈繞於耳,盪滌心靈,讓人不敢產生絲毫的褻瀆之心 。

今天我們能看到這工程浩大,規模宏偉的石刻羣雕,不能不提到兩個偉大的人物:設計者曇曜法師,開鑿者元景將軍 。曇曜法師因年事已高,不敵勞累,終是“壯志未酬身先死”,但他將自己的身軀和靈魂一起留在了這方山清水秀的地方。人們特意爲他修建了一座靈骨塔,以作紀念。而那座被稱爲“元魏諸碑之極品”的【元景造像碑】便記載了元景將軍的豐功偉績。這座石碑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是足以傳世、連綿不朽的。

正是由於他們一千多年前的傾心付出,才讓今天的我們有幸目睹了這人間的奇觀 。

回望福山,回味石窟,也有一絲遺憾跌落心頭。“古代區”與“現代區”無法界定 ,“石雕”與“水泥刻”魚龍混雜,“形神兼備”與“粗筆勾勒”格格不入……無論是藝術風格,歷史價值和考古研究方面,都缺失整體統一之感覺,又有畫蛇添足之嫌疑----狂言妄語了。

福山,福佑衆生之山,衆生祈福之山,“洞中藏洞洞洞深深妙妙,福山有福福福壽壽綿綿”。

福山,就像祖先留給我們的一部“鐵卷丹書”,赫然矗立於我的家鄉----遼寧義縣。看誰還敢對我大好河山居心叵測,虎視眈眈! 那時,發自心底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徐志摩先生熱愛他的康河,熱愛他的“夕陽”與“金柳”,最終卻沒能帶走康橋的“一片雲彩” ,而我心性愚鈍,冒訪石窟,卻擁抱了他全部的給予。萬佛石窟,你與雲岡石窟,龍門石窟並架齊肩,你是我的驕傲,你令我自豪。我要帶走你所有的美,裝滿我的夢境和心裏。

我的家鄉,我的愛,“無論你是疾病還是健康,富貴還是貧窮”,我都會與你相伴,把你依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