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基洞竹海聽天籟散文

國慶,應好朋友之約,參加了水石連州網站組織的外拍活動,欣賞了心儀已久的瑤安鄉攝影長廊的風景。

平基洞竹海聽天籟散文

此行的路線爲瑤安瑤族鄉田心村啓程,經蚊子衝、梅樹衝、平基洞、南風坳返回田心。

原本沒有在山中露營的經歷,加上缺乏裝備,所以,在召集報名的時候,不曾考慮這個問題。只是,水石的晴空很熱心,我在北戴河的時候,偶爾在線,他邀請我參加,說是在9月28日截止,28日,我還在大連,機場候機的時候,他又來電話,說好了沒有帳蓬,可和他“混賬”,呵呵。感於他待朋友的實在,應允了!

田心村、蚊子衝村,我都去過,蚊子衝的竹海,是連州攝影年展的攝影點,有“竹海長廊”的名氣。不過,當我們來到梅樹衝的時候,那片平坦的山坳,大片翠綠的竹林,才感覺這竹林爲“海”的'味道……

入午,竹林漏下的一縷縷陽光,給竹的枝杈葉脈添加了不同的風韻,逆光的竹竿,自有一種直衝雲衢的豪氣,透過陽光的竹枝竹葉,半是翠綠半是金黃,最燦爛處當是陽光泄地處,竹林下的草從,明亮輕盈的翠綠與濃冽厚重的深綠,在根根形態各異的竹杆的劃分下,層次分明地調整着竹林的色塊,使得整個山林交織出嫩綠、鵝黃綠、青綠、墨綠的色彩

有山風吹過,竹林響起悅耳的沙沙聲,北宋文豪蘇東坡寫竹的詩句,隨這天籟眇眇而來:“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那是心懷一腔抱負的東坡眼前的翠竹;“累盡無可言,風來竹自嘯”仕途坎坷,竹的靈秀灌注心靈,東坡豁達的心胸孕育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假如說“疏疏簾外竹,瀏瀏竹間雨。窗扉淨無塵,幾硯寒生霧。”是在名繮利鎖面前的無爲,那麼,“披衣坐小閣,散發臨修竹”則是東坡超然和瀟灑人生絕妙解說……

竹濡養了東坡的風骨,東坡讓竹成名——竹子恭列“歲寒三友”,少不了東坡的宣揚。東坡胸中的竹傾注於筆端,使竹的文化長廊添了“不以形見長,而是因其不俗之氣”的奇葩,漢文化也有了“胸有成竹”這個內涵豐富的詞彙

我們在這以竹爲題材的山谷中盡情地尋找入鏡的素材,記得廖家見先生以竹海爲背景,以晚歸的婦人行進在竹海掩映的小木橋那幅清秀的攝影作品,就在田心這片靈秀的竹海完成。大家的興致極高,追逐着太陽漏下的光影,等候雲端美妙的夕陽,用蘇軾的心境品味,用米芾的手法勾畫,期盼創作最爲真實的,屬於連州的傑作“竹海長廊”。

平基洞的夜晚來得早,6點過後,暮色漸漸顯露,夕陽塗抹下的山村,是寧謐的世界,天高地遠,暮色明淨,倦鳥暮歸的劃痕,也讓天空添了好看的圖騰。

在好客的村民的幫助下,我們找到了野炊的鐵鍋,燒茶的鐵鼎,徵得了村民的同意,我們砍了一根嫩竹,一段段切割好,變成了竹筒飯的炊具,當我們學着往竹筒邊沿鑽小洞,順着小洞往裏面注泡過的米和臘肉、臘腸時,竹筒飯,就差最後一道工序:在篝火上慢慢燒烤了。

煮飯炒菜的間隙,我們把注滿大米和配料的竹筒放在燒得紅紅的篝火旁邊,一邊燒烤,一邊翻轉,直到竹筒噴出了濃冽的大米飯香,所有的菜餚、米飯做好後,竹筒飯也可以上飯桌了。

平基洞的夜是寧靜的。清風徐來,竹子沙沙的劃破山村的寂靜,遠處,有蟲鳴絲絲入耳,使夜顯得幽深而遼遠。平基洞的村民,就生活在這寧靜的山村裏面,一代接一代地生息繁衍,沒有對外面喧鬧世界的狂熱追逐,安閒地過着屬於自己的世界--勞作、收穫、歇息、歡宴、如流逝的歲月般的自然。

夜色降臨,我們在竹海的撫慰中,圍坐在篝火旁,玩殺人遊戲,用山水煮茶,泡咖啡,聊天。夜色如水,就在我們歡娛的間隙慢慢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