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隻眼看到的散文

一、梅花

第三隻眼看到的散文

一提到梅花,就會有無數的流傳了千年的好句子涌現在眼前,比如,“寶刀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等等等等。

在我的印象裏,除了那句“梅須遜雪三分白”,幾乎再也找不到別的。

總結起來,都是讚美梅花如何不懼寒冷,爲人間報春添美。

反正,一提到梅花,可謂極盡讚美之能事,還都是發自內心,又能打動人心的。

梅花的確好看,不容否定,可殊不知,梅花不開,春自然也會如期而至,人們也照樣會感到春天的到來,正如沒有雞啼,天依然得亮一樣。

梅花拔尖兒地搶在百花前頭開了,就是爲了出風頭,吸引眼球,結果,恰好有人上當了。

自古及今,很多偏愛梅花的文人騷客,全被迷惑了。

從而給了梅花把風頭出到最好的絕佳機會。

其實,就是先入爲主的習慣,誘導了人們從衆的心理,使得後來人,連想都不想就認準了梅花那個光鮮的一面,而根本不想探究梅花不爲人知的內心世界。

習慣了的東西,是不容易被改變的。

就是我現在這樣看了,而且也說出來自己的觀點,也是得做好招致衆多指責準備的。

二、竹子

以前,聽到的關於竹子的評價,比比皆是是:不挑環境,積極向上,內心謙虛,有氣節什麼的。

而事實上,竹子的用途再多,在過去和現在,都沒見過它成什麼大器,即使再將來,似乎也不可能成爲棟樑之材。

究其原因,竹子選擇的生長環境不利,加上,從小“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先天素質,決定了它成就不了大器,只能被影響成渾身上下有明顯衆多的過節,又內心空虛度過一生的小家之器。

環境很重要,環境能塑造人,當然也能塑造竹子。

三、菊花

沒有與春夏之花爭豔的姿容,卻以“我花發百花殺”自居,其目的不過是在蕭條中,將自己的平庸招搖成特殊的偉大。

菊花的這種魚目混珠做法,讓無數人將其視爲生動的'低調兒,從而加以追捧。

君不見,菊花使盡渾身解數,也只能以白的、紫的、黃的單調簡單的樣子出現,再怎麼生動,都令人難心生熱情,更難擺脫象徵肅殺淒涼的窠臼。

自古上不了喜慶的場面,只能與“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憂愁不堪甚至死亡悲傷聯繫在一起。

看到菊花,任誰也很難想象到新生的場面,而是會自然地聯想到人生垂暮或悼念逝者,這本身就是諷刺意味兒頗濃的現象。

我意識到了,不知道菊花自己意識到了沒有,更不知道爲此愧疚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