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家有慈父,心中便有港灣

吃過晚飯,坐在桌旁拿出手機,拔通了父親的電話,接通後依舊是那句話:“誰來?”父親爲了節省那每月六元錢的費用,沒有開來電顯示,因此不管誰打電話,第一句永遠是一樣的。

經典散文:家有慈父,心中便有港灣

照例是不閒不淡的幾句問侯,吃了沒有,吃的什麼,家裏這幾天忙什麼,幹活時要小心之類的話題,便再沒有什麼要說的了。父親總會說,沒什麼事,掛了電話吧,我很好,不用擔心。放下手中的手機,眼前一恍,又回到了童年

我是家中長子,父親對我自然十分溺愛,在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農村纔剛剛興起外出打工,不管出去多遠,回來時總忘不了給我帶點吃的點心、穿的新衣服。那時侯點心對農村孩子來說是十分罕見的,有的甚至都沒聽說過,新衣服也只有在過年時纔會有的,因此,父親打工回家就成爲一個期盼。因爲父親回來就意味着嘴可以解饞,身上可以添件新衣,比過年都高興,根本就體會不到父親在外打工的艱辛,養家餬口的重任。

分家的時候,父親分的老家,和爺爺奶奶住一個院。隨着我們弟兄長大,家裏住的地方日顯憋屈,按照農村傳統,向村裏寫了申請,我家又批了一片宅基地。那時我剛上高中,弟弟也上了國中,上學開支猛增,加上蓋新宅的支出,家裏經濟突現緊張,父親本身就不多說話,這下話就更少了,但並沒停下建房的腳步,能自己做就自己做,去河邊用推車推石頭,去河裏挖石子、沙,只要用力氣能運回來的,決不去花錢。後來甚至壘磚、抹牆都自己學着幹,蓋了一座房子,父親從一個小工變成了半個匠人,汗流了不知多少,力不知出了多少,手上的皮更不知磨了幾層,房子建成了,父母笑了,終於住新房子了,但父母的白髮多了,瘦了,雖沒有多說什麼,但從父母了臉上,看出了更多的滿足。

高中上了三年,不能說玩耍了三年,但肯定沒有努力,不出意外地落榜了,灰溜溜地回家了,不知道如何去面對父母那期盼的眼神,心中甚至有了放棄的念頭,算了吧,家裏已被我上學花費得夠多了。

父親沒有對我講大道理,也沒有起火,只是對我說,已經努力了這麼多年,要不就白費了,復讀吧,咬咬牙堅持一下,家裏困難是暫時的'。

上學是我們農家子弟的唯一出路。在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下,經過我所認爲的努力,我考上了一個大專,但在父母眼裏,他們的兒子給他們爭了口氣,兒子的生活也許會別有一番精彩。

上學,找工作,上班,我們兄弟倆也都結婚生子,漸入中年,母親已去世多年,父親也慢慢變老,頭髮花白,臉上皺紋增多,腰板已不再挺直,但他仍一如繼往地爲這個家默默奉獻着。

沒事的時候,他坐在那裏,也許是在回憶過去的風風雨雨,也許是在思念我那慈祥的母親,但更多的肯定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日子總是一天天過去,父親的心總是對我們充滿期望,充滿祝福,我心裏祝願父親身體健康。

因爲,父親,是我心中的港灣!

王保軍 林州市人,愛好寫作。


【本文作者:王保軍。(公衆號:芝蘭園)】

本文爲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