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回家探父

陽光滿地的週末,回老家探望父親。泛着童年印跡的青石板,一臺一階都閃着親切與快樂

經典散文:回家探父

父親不在,只有同樣來看望父親的小弟靜守在屋內。

原來,一位堂妹即將結婚,父親被請去喝酒了。

房屋古樸,簡潔。曾經熱鬧的四合院現寂靜,落寞,院內門前的臺階上,轉動了幾代人的磨盤上,擺滿了父親從山上刨來的枸杞、金銀花等造型優美的盆景,高高低低,錯落有致。

城裏的柳枝已是春意昂然,鄉下的春天卻還生怯怯地,只有那盆金銀花耐不住寂寞,探着頭微微泄出一絲綠意。一抹暖陽越過房頂溜進來,搶了半個院落。一邊塌落的房子,牆縫裏尚未醒來的枯綠色野菜,書寫着院落久遠的蒼桑。

因父親不在家,隨便吃了幾口飯。弟弟拿了叉凳,我,老公,小弟三人一字排坐在房前的暖陽裏,聊着工作,聊着父親。

淡淡的春光無聲無息地鑽過層層衣衫,暖洋洋地貼近皮膚送到心裏,溫馨與蒼桑竟能如此和諧地相處在這小小的.百年院落,生不出半點的生硬。

這是爺爺的院落,也是父親童年,甚至青壯年的院落,而我的童年記憶,此時正在離這兒幾十步之遠的另一院內孤獨着。每次回來都想去看一看,卻強忍着,一次,又一次,狠心地舍他而去。

緣於觸景總能生情。內心一直有種感覺,母親留在那院裏從未離開過,因那房子是在最困難時父母親一石一泥辛苦建起來的,母親不捨得離開。

每次走進院子,總能在塌落的飯棚裏,古老的磨盤邊,光滑的臺階上,看到母親憂鬱的身影,蒼涼的笑容,而無論哪次回去院內,都不能展給母親燦爛的笑臉,感傷地淚水總不聽話地跑出來,讓母親擔心。寧願夜深人靜時母親輕入我夢相見。因而每每此時,便掙扎着留住擡起的腳步和溢出的念想,隔着那短短的幾十步青石路,遙祝母親在另一世界開心快樂。

過午父親回來了,臉上紅樸樸地,略有醉意,精神尚好。

想起父親時常因節儉導致的浪費,免不了叮囑:“買的東西別不捨得吃,要不然又留壞了。”

父親樂哈哈地說:“不會的,現每天出去輪着家喝一頓酒,今天你叔家,明天大爺家,我每天帶去大家一塊吃。”語氣中透着開心。

聽罷,欣喜。

一直擔心,平日裏大家都忙於工作,回來較少,不願到兒女家的父親會孤單難過,看來父親找到了在家的樂趣。想象着父親、叔嬸、大娘大爺,幾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圍坐在飯桌前喝着酒,聊着幾十年的蒼老歲月,聊着遠離的兒女,聊着可數的剩餘日子,那樣的談天說地是我們這代人所融不進去的,忽而明白父親爲什麼不願離開這個破舊簡樸的院子了,一方面不願打擾兒女的生活,一方面因這裏有着父親溫暖一生的回憶,相處一生的鄉親,父親的快樂已經在這裏紮根,帶不到水泥鋼筋的樓房裏。

再者,就是父親對土地那份深厚的情感,父親大概是被早年的飢苦餓怕了,對土地有着特別的依戀,八十歲了還執着於上山翻地,誰也勸不聽,說不種可惜了,家人無奈便由着他,只要開心就好。

畢竟是年齡大了,又喝了點酒,僅聊了幾句父親便支撐不住,說要睡會兒,看看時間不早,便告訴父親我們一會走就不再辭別。

於是,看着父親安然地躺下,我們起身離去,帶着牽掛與不捨,默默地祈願父親未來的日子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