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的體例流變

1、中國文學現實主義的源頭《詩經》

古典詩詞的體例流變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據說《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類。

《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說,《詩經》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

《詩經》在形式上是四言詩,如我們所學的《關雎》、《蒹葭》,就其語言而言,我們有很多成語就出於其中,如投桃報李、一日三秋、萬壽無疆等,我們所學的《關雎》中就有,如輾轉反側(這個內容由學生回答)。

2、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源頭楚辭

楚辭,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爲《楚辭》。併成爲繼《詩經》以後,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

《楚辭》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前278年),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出現的愛國詩人。

屈原的代表作《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篇浪漫主義抒懷詩,也是楚辭的代表作品。由此,世人稱楚辭爲騷體詩,並與《詩經》並稱詩騷或風騷。

《楚辭》的句式爲七言,近代以來,人們越來越趨向於一個共同的認識,即七言詩主要源於楚辭。

3、漢賦

漢代文人的主要詩歌形式,因爲我們還沒有學到相關作品,這裏就不作具體介紹。

4、《古詩十九首》五言詩成熟的標誌

《古詩十九首》的名稱最初出現在蕭統所編撰的《昭明文選》中。關於這十九首古詩的作者,向來有多種推測。但千餘年來,種種推測都因證據不充分而沒有被確認。不但這十九首古詩的作者難以確認,而且他們的寫作年代也非常模糊。最通常的說法是認爲這十九首古詩詞兼兩漢,就是說這其中既有西漢的作品,也有東漢的作品。當今普遍看法是認爲這十九首古詩都是東漢末年的作品。其實,無論它的作者是誰,作品的創作年代如何,這些都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這十九首古詩不僅是文人所創作的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五言古詩,而且在人們閱讀它們的時候,還能夠獲得感情上的`同鳴。它所描寫的感情範圍大致上有三種:一是離別的傷感,比如《迢迢牽牛星》;二是失意的沮喪;三是對人生無常的恐懼。這三種感情都是人類普遍擁有的感情基調,所以,當閱讀這十九首古詩的時候,讀者不免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其中,自然就容易引起共鳴了。這也就是這十九首古詩流傳千餘年,依舊爲廣大讀者所推崇的原因。

如我們所學過的《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此詩寫天上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這首詩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韻詞,即迢迢、皎皎、纖纖、盈盈、脈脈。(這個內容由學生回答)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質樸、清麗,情趣盎然。特別是後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於紙上,意蘊深沉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可以說,這首詩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技巧,以使這些詩成爲中國五言詩成熟的標誌。

5、樂府詩

在中國中古時期的漢魏兩晉南北朝時代,中央政府一直設置着管理音樂和歌曲的專門官署樂府,負責採集和編制各種樂曲,配詩演唱。這些配樂演唱的詩歌,就稱爲樂府詩,也簡稱樂府。樂府原指音樂官署,後來也用以稱樂府詩。現存樂府詩數量衆多,其中有不少採錄民間歌謠,更多的是文人作品,兩方面都有不少優秀作品。大量的文人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民歌的影響。樂府詩原是配合音樂的,但後來許多文人作品,只是用樂府體寫作,並不配樂。唐代的新樂府辭更是如此。

樂府詩人們一般按其地域將其分爲南朝樂府和北朝樂府詩二類,南朝樂府的歌辭內容,絕大部分是抒寫男女情愛,感情熱烈而又纏綿,但顯得狹窄單調。形式大抵爲五言五句(但不調平仄),語言清新自然。而北朝樂府則內容比較廣泛,涉及戰爭、行役、婚姻、愛情、人民貧苦生活等各個方面。體式也很短小,多數爲每首四句。它們表情慷慨豪爽,語言剛健直率,風格與南朝樂府迥然不同。如《木蘭詩》,是一篇長篇敘事詩,它塑造了一個光輝的女性形象,藝術性也很強,因此爲後代廣大讀者所喜愛。

到了唐代,有不少詩人借用樂府舊題,創作了大量的樂府詩,也有一部分詩人另創新題,進行樂府詩的創作。因此後人把這些學習樂府技法、風格創作的詩歌通稱爲古風,這類作品如李白的《將進酒》、《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