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散文讀書筆記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史鐵生散文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史鐵生散文讀書筆記

史鐵生散文讀書筆記1

我手上的這本《史鐵生散文精選》陪我兩年多了,今晚再抽出來看,往昔親切舒心的感覺依舊,似乎內心又有一種久違的馨香縈繞我左右。我想,這樣的去看一本書,帶一個深藏好久的純心來細細讀一本書,或許是人間最美的享受。

看着這些幾乎和我同齡的散文隨筆,我感覺即便這個社會再浮躁,現實的我再迷茫,我也能從它一直活躍的生命力與感召力中找到一些適合我的寄託。人的感情是天然的,我渴望那種自由的寬度,它是尊重生命的,它是嚮往純潔的,它是熱愛生活的,它是歌詠愛與美的,就如同史鐵生的輪椅在他的地壇裏碾過的印痕,當雨燕輕盈飛過時,它吐露泥土芬芳;當斜陽的麗影消逝而漸漸烘托出柔軟的月光,它是午夜裏啾啾唧唧的蟲鳴;當一個孤單喪氣而且怯弱的男孩子小心翼翼摘下一朵火紅的玫瑰再勇敢地向他心儀的女孩傾訴着無聲無畏的愛與真誠,它是見證永恆的春光、夏荷、秋楓和冬雪。

讀書從來就是一件有關於感情的事,真正的讀者與作者是共鳴一種類似如愛情的醇香,沒有感情的閱讀是毫無意義的,有了一定感情而毫不珍惜的是一件令人遺憾終生的事。無論什麼樣的書,只要它懷抱真誠,邂逅它是一種美的自在,錯失它是一種痛的持久延續。

一個人最大最滿足的幸福莫不過於在張望幸福時那一刻的'悄然安定,人生有這樣一刻鐘的時光,會比依偎在愛人溫暖的懷抱裏舒意許多,儘管我不是一個深入瞭解愛情的人。

他打開一扇裝着自己的門,像孩子似踮着腳溜進去,起先他驚慌失措,四處張顧,他不敢高聲耳語,他害怕那個比他本身還要嬰孩的自己會忽然因他的不小心而哭鬧,他冒冒失失地走過去問那個自己,即便他已知道躺在搖籃裏的那個自己的幼稚,他還是忍不住要問,“哎,你傻不傻啊!”如果沒有迴音,或者那個偷笑的自己竟睡着了,他會偷偷地抹淚哭泣,有時候大一點的孩子會比小一點的哭得更厲害,不是因爲別的,而是受不住旁人的冷落,我們都是孩子,不過是彼此成長的速度有快慢之分而已。

有些事情或有些問題總是我所想不通的,儘管我在這世界活了二十年,花費了它四分之三的時間在那些大人眼裏學習瞭解世事明白世事,不過我始終都抱着猜測與猶疑的心理,我不是不敢相信,也不是不會相信,我沒有像史鐵生說的“被眼睛所矇蔽的眼睛,總也看不出眼睛對眼睛的矇蔽”那樣,我只是站在這裏,去眺望,去窺視,去拼命地掩蓋,去孤寂地冷淡,去似是而非地思考,一直持續到今天,持續到有一天我的盡頭。在這之中,我遇到許多人,見過一些也很了不起的動植物,也好像磨礪過一些對我而言很有益處的事,譬如遇到史鐵生這本書和同這本書一樣的人,譬如看見寒風裏兀自矗立的老樹,譬如我過世多年的祖母外祖父在我夢中的掙扎與滄桑的皺紋,但我的困惑會存在,會依舊,會死而又死之後再度復燃,那也不是出於其它理由,只是人生的漫長旅程需要我無法逃避,如果可以把人生比作旅程。

我會在這裏不斷寫下去,因爲一本書是永遠不會看完的,如果你說你看完了,我想剩下的便是死亡,這同見識一個人一樣,你永遠不會看明白,如果你稍微想了然的話,你所得到的將比失去的更多。我慶幸我還保存一種憧憬,因此我要勇敢地愛下去,等天荒地老。

史鐵生散文讀書筆記2

第一次讀史鐵生的散文是他的《我的夢想》。在此之前,我一直覺得散文總是十分晦澀,好似霧裏看花,叫人讀不懂,對散文實在是沒有好感。但是《我的夢想》卻帶給我另一種感受,沒有虛情假意,沒有矯情做作,樸實的語言直達心靈。從此,我記住了史鐵生。

暑假開始了,時間比較充裕,閒來無聊,便在此捧起了這本《史鐵生散文》。可能是在青年時突如其來的下肢癱瘓讓他對人生產生了更多的疑惑,更多的思考,在他的文章裏,常常是一個問題連着下一個問題。這些問題串起了文章,雖然這些問題並不都能夠得到解答,有時甚至會發現自己又回到了原點,但這並不妨礙你在跟隨文章一起思考的過程中得到自己的收穫。

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許多文章我還是讀不懂,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難得地感覺到了放鬆與平靜。一味地讀小說,那些或驚險、或離奇、或喜或悲的故事已經讓我們的心靈過於衝動,過於敏感。不如暫時放緩腳步,靜下心來讀一篇這樣的文章,放鬆一下,也爲下一次啓程做好準備。

關於史鐵生的散文,最喜歡的'應該是《好運設計》了。如果我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該多好啊。這樣的夢想想必每個人都做過,但像作者這樣規劃得如此詳細的卻是不多見。然而,當你順利地擁有一切時,生命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於是,之前的“好運設計”一項項地被推翻,“設計”了半天,到頭來卻發現:享受現在、熱愛生命、注重過程,這纔是完美的人生。這個結尾可以算是俗了,但之前的鋪墊卻讓這一切顯得順理成章,而且富有內涵。

這本書我讀的很慢,也不需要讀得快,慢慢地讀,細細地思考,纔會有所收穫。

細細品味,一定大有收穫……

史鐵生散文讀書筆記3

第一次聽到“史鐵生”這個名字,或許已是多年以前,然而,第一次接觸到他的文章,已經纔是七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本上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懷念》。這篇散文懷念母親堅韌的性格,博大無私的愛以及表達了對母親的感謝,處處令人動容。這才令我堅定了決心,在暑假讀這本《史鐵生精選集》。

《史鐵生精選集》裏共有小說十來篇,散文兩篇,每一篇文章都能顯示他極好的藝術感覺與文字功力。每一篇小說,都有獨特的結構,絕無重複。史鐵生將其樸素的人物與故事,容納在看似隨意的結構中,完成各種思想的表達。

其實,痛苦與快樂,其實都是挺好的.。快樂的好,在於曾經擁有;痛苦的好,在於即將得到。痛苦到了極端,也就只是剩下快樂了。我喜歡自虐,是因爲自虐過後才能達到更上一層的快樂。純粹的快樂是沒有的,即使有也是無聊的。令人驚歎的是,史鐵生居然可以如此有條理有邏輯的將這樣一個道理講清楚。 生命在於過程。生命的起點是不能選擇的,生命的終點是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決定的,唯有生命的過程。生活的全部意義,也在於過程。能有多少體驗,能有多少收穫,都在於過程。每多一份體驗,每多一份收穫,都是生命過程的成就。因此我喜歡讓心靈有各種體驗,酸甜苦辣,都嘗一遍。因此我願意去嘗試任何新鮮事物,無論容易、困難、舒適、艱苦,都試一下。

史鐵生散文讀書筆記4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我們此刻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此刻的童年來之不易阿!

童年充滿着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理解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那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那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高爾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能成爲一代名家,我們也必須要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史鐵生散文讀書筆記5

翻看了史鐵生的散文集,那揮之不去的對母親的思念與依戀凝結在了字裏行間。最愛《合歡樹》、《秋天的懷念》和《我與地壇》這三篇文章,愛他的語言,跟愛他真摯的情感。

說到《秋天的懷念》,這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文中寫了一個重病纏身的母親,爲了兒子能堅強地生活下去,隱瞞了自己“到了那種田地”的肝癌,無微不至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最後母親猝然去世,連最後一面“我”也沒有見到,只能給“我”留下了無盡的傷痛和懷念……

母愛是包容的。“我”因爲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失去雙腿,脾氣變得異常暴躁,“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但是“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母愛又是極其容易滿足的“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就是這樣一個無比遷就於兒子的母親,卻悲慘地過完了自己的短暫的一生。也許史鐵生對母親的愛不僅是懷念,更是一種對自己靈魂的救贖,對母親無比的愧疚,因爲他太不懂事了,不懂得自己的痛楚相比母親而言,太渺小了。

《我與地壇》,這是所有人都不會陌生的一篇課文,全文的情感線索是圍繞母親對“我”深沉的愛。把地壇、母親與“我”三者聯繫起來。作者的母親是位平凡的母親,但平凡中又顯示着她的偉大。她的平凡在於她與所有的母親一樣都那麼疼愛自己的子女,但是她選擇的愛的方式不同,當自己子女因受到重大的打擊,以致心灰意冷時,常常會選擇一個寧靜而荒蕪的地方逃避現實,來撫慰自己心靈上的傷口,作者的`母親卻沒有像其他母親一樣勸解自己的兒子,而是由着自己的兒子做任何決定,難道她不愛自己兒子。不,她愛。當她爲兒子幫忙準備的時候,她多想問兒子你去那幹什麼,能不能讓我陪你一起去,但是她沒有,她從未求要過,她知道兒子做任何決定都會經過一番考慮,也得給兒子獨處的時間,不想增重他的壓力。但是,她也會去地壇尋找兒子的身影。但是在她找到之後,卻又悄悄的走了。

在她母親逝世了之後,作者才反省,最終醒悟了到底自己追尋着怎樣的幸福之路。地壇很大,從而可想而知,有過兒子的車轍地方,必定有母親的足跡,有過兒子痛苦的地方,一定有一顆偉大的母親的心在陪他一起受苦。也許史鐵生對母親的愛,對母親的感恩是無法直接用言語表達出的,他只能回憶,他只能寄託在景物中,在回憶中找一種感覺,在景物中找一份安慰。合歡樹,這個平凡的景物,再一次成爲了他的依託。“合歡樹”由母親的逝世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合歡樹是母親生前種下的樹,在母子全心全意與病魔抗爭時,合歡樹是無暇被關注的;只有當母親的離去使這個世界突兀地呈現出作者難以承受的空白,合歡樹被恰到好處地引入作者悲傷而尋覓的視線。無疑,在作者眼裏,合歡樹是上天對他思念母親的安慰,是母愛的一種象徵。也因爲這樣,作者不斷地流露出“欲罷不能”的情緒。他既渴望重溫昔日與母親相親相愛的一幕,也清醒地認識到母親畢竟早已離去。這樣的矛盾,也使作者對母親的懷念被渲染到極致。母愛是博大而厚重的,它就像合歡樹一樣,庇護着你,永遠,永遠······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恩,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是厚重的,那是偉大的,是你永遠彌補不完的。也許我們更應該感恩一下命運吧,我們健全,我們豐滿,我們能快樂地活下去,那就讓我們用更多的行動去感恩這個社會,感恩所有人。

史鐵生散文讀書筆記6

每天都會有人經歷生離死別:過去已經歷;現在正在發生;或者說將來即將面對……這是每個人一生必定會經歷的事情。逝去一位可敬的長者,在他的家人看來,也許只會在那幾個月裏有難過、傷心的情緒,但在今後的掃墓過程中,可能只是淡淡一哭,之後就不再去在乎人的生老病死這一週期性的轉變。試問這些當事人,你們可曾有思考過人爲什麼生而人又爲什麼死呢?可能有人會這樣說:這不就是正常的生理週期現象嗎,我們怎麼可能知道爲什麼,不必再去費腦筋思考了。

此時候就會有一個人站出來抨擊你:人生下來就是贖罪的,他要來洗清他上輩子所犯下的罪孽,他是有任務並且有慾望而生的。這個說活的人就是史鐵生。關於生與死的問題,他已經思考過無數多個了,他是這方面的行家。他會每天問自身爲什麼要活下來,還有爲什麼會轉移死的話題來讓自身繼續擁有着生命。

有可能是因爲他是個殘疾人,在成年之際經歷過人生的大劫難就是失去了行走能力,他所經歷過的困苦,比我們正常人要多得多,因此纔會對生與死的問題有自身獨到的一番見解。在他的作品的字裏行間裏,處處流露出他對生的希望以及死的哀鳴。他是一個渴求擁有美好的生命,卻同時又不畏懼死亡的恐怖的人,他是一位坐在輪椅上思考的偉大作家。

也可以這樣說,是輪椅造就了今天的史鐵生,他的創作靈感大部分都是輪椅“賜予”的。只有經歷過劫難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劫難所帶給他的不行與機遇,是值得去思考和捕捉的。

生命,在史鐵生的眼中,那可是極爲寶貴的東西。也許在無法直立行走甚至在坐上輪椅的那一剎那,史鐵生仍然是無法擺脫失去雙腿帶給他的痛苦與磨難,但在他觸動寫作靈感的那一瞬間裏,好像所有的苦痛,他都在那一刻有所淡然並隨之忘卻了。這對於他來說,是個多大的檻啊,但他最終還是跨過去了,並且在寫作領域裏有卓越的成就,他就憑靠着自身的力量,成功了。在這成功的背後,是需要經歷過多少個夜晚冥思,經歷過多少次的重寫及修改,才能換取一個“作家”名號的。或許他並不在乎這些名利,他只專注於塑造強大的內心世界,只沉溺於他廣闊無垠的對生命的思考中。

在《宿命的寫作》一文中,他這樣寫道:“我自身呢,爲什麼寫作?先是爲謀生,其次爲價值實現,然後纔有了更多的爲什麼。”還有“至於寫作是什麼,我先以爲那是一種職業,又以爲它是一種光榮,再以爲是一種信仰,現在則更相信寫作是一種命運。”是的,寫作是史鐵生自身爲自身選擇的命運。正是因爲他選擇了寫作,因此纔沒有再去考慮且糾結於自殺,是寫作帶給他無限的思考和輕鬆的生活,他熱愛寫作,並且視它爲自身生命的希望。

在他的作品中,各個地方都流露出他對生命的渴望。因爲他在生與死的抉擇中,他選擇了精彩的活着,因此他纔會對生命抱以由衷的敬意。他不願意無精打采地活着,這才利用寫作來充實他的世界,一個屬於他和生命對話的世界裏。他比任何一個人都渴望擁有生命,因此他格外珍惜與生命溝通的機會,他纔會將好的作品以及他對生命的思考與我們人人分享。

他每天都在不斷地思考、對話和寫作間流連穿梭着,可能是因爲極少有人去關照他、愛護她,他的作品中才會透露出一絲絲的空虛以及蒼涼的感覺。我在品讀他的作品時,時常會嚐到他的內心既強大卻又脆弱得不堪一擊。他太寂寞了,寂寞到在他的文字裏都能品出他多美期盼着有人能聽聽他的訴說,能替他分擔一絲苦楚,能理解他內心的恐慌。

《對話四則》中的一問一答的方式,完美地對史鐵生的內心做了個詮釋,是他自身心裏真正的內心獨白。對話中,史鐵生有說過是卓別林大師的幽默感拯救了他想死的心,他很感激卓別林的樂觀和豁達。“要是你正正經經地陷入了絕望,你不妨聽聽幽默大師的話。當然,使我沒去自殺的`原因很多,但我第一次平心靜氣地放棄自殺的念頭卻是因爲聽了卓別林的勸,以後很多次都是這樣。幸好有一天我去看了那場電影,什麼名字我忘了。一個女人想自殺,但被卓別林扮演的那個角色發現了。女人很埋怨他,發了瘋死地喊:‘你爲什麼不讓我死?爲什麼不讓我死!’卓別林慢悠悠不動聲色地說:‘着什麼急?早晚會死的。’”

就像史鐵生在《答自身問》裏寫的那樣,“純文學是面對着人本的困境。譬如對死亡的默想、對生命的沉思,譬如人的慾望和人實現慾望的能力之間的永恆差距,譬如宇宙終歸要毀滅,那人的掙扎風斗意義何在等等,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問題,不依靠社會制度的異同而有無。”這種文學就是史鐵生畢生的追求所在,他就像是上帝派來的天使使者,他是上帝的寵兒,他能給予人們更多的生存希望。在他的身上可以吸取上帝對生命的詮釋。

史鐵生散文讀書筆記7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急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我們此刻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此刻的童年來之不易阿! 童年充滿着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理解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那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那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高爾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能成爲一代名家,我們也必須要好好學習,實現自身的人生理想。

史鐵生散文讀書筆記8

我手上的這本《史鐵生散文精選》陪我兩年多了,今晚再抽出來看,往昔親切舒心的感覺依舊,好像內心又有一種久違的馨香縈繞我左右。我想,這樣的去看一本書,帶一個深藏好久的純心來細細讀一本書,或許是人間最美的享受。

看着這些幾乎和我同齡的散文隨筆,我感覺即便這個社會再浮躁,現實的我再迷茫,我也能從它一直活躍的生命力與感召力中找到一些適合我的寄託。人的感情是天然的,我渴望那種自由的寬度,它是尊重生命的,它是嚮往純潔的,它是熱愛生活的,它是歌詠愛與美的.,就如同史鐵生的輪椅在他的地壇裏碾過的印痕,當雨燕輕盈飛過時,它吐露泥土芬芳;當斜陽的麗影消逝而漸漸烘托出柔軟的月光,它是午夜裏啾啾唧唧的蟲鳴;當一個孤單喪氣而且怯弱的男孩子小心翼翼摘下一朵火紅的玫瑰再勇敢地向他心儀的女孩傾訴着無聲無畏的愛與真誠,它是見證永恆的春光、夏荷、秋楓和冬雪。

讀書從來就是一件關於於感情的事,真正的讀者與作者是共鳴一種類似如愛情的醇香,沒有感情的閱讀是毫無意義的,有了一定感情而毫不珍惜的是一件令人遺憾終生的事。無論什麼樣的書,只要它懷抱真誠,邂逅它是一種美的自在,錯失它是一種痛的持久延續。

一個人最大最滿足的幸福莫不過於在張望幸福時那一刻的悄然安定,人生有這樣一刻鐘的時光,會比依偎在愛人溫暖的懷抱裏舒意很多,儘管我不是一個深入瞭解愛情的人。

他打開一扇裝着自身的門,像孩子似踮着腳溜進去,起先他驚慌失措,四處張顧,他不敢高聲耳語,他害怕那個比他本身還要嬰孩的自身會突然因他的不小心而哭鬧,他冒冒失失地走過去問那個自身,即便他已知道躺在搖籃裏的那個自身的幼稚,他還是忍不住要問,“哎,你傻不傻啊!”如果沒有迴音,或者那個偷笑的自身竟睡着了,他會偷偷地抹淚哭泣,有時候大一點的孩子會比小一點的哭得更厲害,不是因爲別的,而是受不住旁人的冷落,我們都是孩子,不過是彼此成長的速度有快慢之分而已。

有些事情或有些問題總是我所想不通的,儘管我在這世界活了二十年,花費了它四分之三的時間在那些大人眼裏學習瞭解世事明白世事,不過我始終都抱着猜測與猶疑的心理,我不是不敢相信,也不是不會相信,我沒有像史鐵生說的“被眼睛所矇蔽的眼睛,總也看不出眼睛對眼睛的矇蔽”那樣,我只是站在這裏,去眺望,去窺視,去拼命地掩蓋,去孤寂地冷漠,去似是而非地思考,一直持續到今天,持續到有一天我的盡頭。在這中,我遇到很多人,見過一些也很了不起的動植物,也好像磨礪過一些對我而言很有益處的事,譬如遇到史鐵生這本書和同這本書一樣的人,譬如看見寒風裏兀自矗立的老樹,譬如我過世多年的祖母外祖父在我夢中的掙扎與滄桑的皺紋,但我的困惑會存在,會依舊,會死而又死之後再度復燃,那也不是出於其它理由,只是人生的漫長旅程需要我無法逃避,如果可以把人生比作旅程。

我會在這裏不斷寫下去,因爲一本書是永遠不會看完的,如果你說你看完了,我想剩下的便是死亡,這同見識一個人一樣,你永遠不會看明白,如果你稍微想了然的話,你所得到的將比失去的更多。我慶幸我還保存一種憧憬,因此我要勇敢地愛下去,等天荒地老。

史鐵生散文讀書筆記9

作者形象地把人比作枯葉蝶,以此諷刺那些虛僞的人們。他們常常用虛僞將自己包裹地嚴嚴實實,任何人都不能徹底的看清他們。

這一切不禁讓我聯想起我國古代女子。她們真虛僞。衆所周知,我國古代女子都以笑爲美,所以,幾乎每時每刻她們都持續微笑。那是一種讓人看了很不舒服的笑,因爲那並不是發自內心的笑,而是經過僞裝之後的笑。並且,她們還要更虛僞的做出“笑不露齒”……

我都替她們感到累和痛苦。一個人,連自己的感受都不能真實的表現,這樣的人生會簡單嗎會幸福嗎會快樂嗎

我卻是一個絕對真實的女孩,我不善於去僞裝自己,更不會一副惺惺作態的樣貌去應對別人。讓一切都顯得平實,不是更好嗎

我是不願意做枯葉蝶的,那樣的生活虛無縹緲。相反,如果能夠,我願做一隻世上最秀麗、最耀眼的蝴蝶,美的`真實,美的清晰。是的,我願像作者說的那樣:願翅膀兩面都光彩奪目。

朋友,如果你已擁有一個絕對真實的自我,那很好,繼續做下去吧!相信你定會因真實而收穫快樂!如果你慢了一步,還沒來得急擁有,還不晚,不要再遮遮掩掩,摘下那困擾你幸福的面具,揭開阻撓你快樂的面紗吧!

做回自己吧!朋友!做回面具下的那個你!做回面紗裏的那個你!朋友,跟我來吧!盡情釋放你的激情,盡情張揚你的個性!如果你自己覺得夠真實,那就沒有人會比你做的更真實!

《我的夢想》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人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在史鐵生看來,劉易斯應該是最幸福的人了,但是他也有他的不幸。這不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也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圍城,確確實實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覺。什麼是幸福?幸福不是像別人那樣,而是不斷的超越自己。有多少人能如史鐵生一般的達觀,難怪人們都說,雖然史鐵生的身體是殘疾的,但是卻沒有人比他的精神更加健全。

“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慾望。”

“只是因爲你還想活下去,你纔不得不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