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意點點幽散文

陸羽的《茶經》,只有七千餘字,薄薄的一個小冊子,裏面包括的茶的信息,卻是厚重的。

茶意點點幽散文

對我來說,《茶經》是邂逅。

春天到夏天,翻閱《茶經》,讀史料,有時喝茶,《茶經》裏的有些句子,便生動地跳躍出來。同時,也想起了一些與喝茶有關的情形——從茶樓那扇鏤花的方形大窗中望出去,外面是一片明淨的水面。下午的天空雖有些陰陰的,但是心情很沉穩。想起陸羽的那首《六羨歌》: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到了這份年紀,別的已沒有什麼要求,唯有一份清茶可飲,一份清閒可得,便是福氣。

春四月,在宜興,參加一個散文的領獎活動。大家散坐在古戲臺的'院落裏,坐在簡陋的小方桌邊,服務員奉上綠茶一杯,茶具茶壺極爲普通,大家在閒聊中喝茶。宜興是梁祝傳說的舊地,在舉行的觀蝶節上,蝴蝶起舞,令人心境也翩翩起舞。不曾想也是名茶的故鄉。有位女作家,向我介紹陽羨茶的點滴。這種聊天,異乎尋常的沉着與平靜,像在雨天裏,坐在避雨亭裏品味一壺濃郁的茶,慢慢就品出了味道。

在竹海景區,有一石碑長廊,碑刻上描摹的正是蘇東坡喝陽羨茶和制提樑壺的故事,刻畫細緻,我一幅一幅看過去,想起《國史補》裏曾經提到過的一筆:“義興之陽羨、春池、陽鳳嶺,皆品第之最着者也。”不是虛言。

又一日,在麗水武義的壽仙谷。同事紛紛向山頂爬去。我卻和另外幾位在山腳下的一處茶樓喝茶。春雨空濛,在仙都峯山腳下的江邊喝茶,綠絲絲的茶氣,像三月的柳煙,風雅至極。

景區上面有一處茶樓,我忍不住就拿起手機拍了下來。茶樓的外牆,是密密實實的爬山虎,綠意滿牆,像一簇簇工筆細描。山中茶室幽暗,寂無人影。進去小坐,泡上一壺用山泉衝的綠茶,窗外的綠葉密密匝匝,把茶室也染成綠色的了。

我平日多喝碧螺春、龍井之類的,今天爲了應景,就喝高山雲霧茶。產自高山雲霧之間的茶,屬靈性之物,那荒涼中的豔與寂,終將洗滌久居都市人的心靈

從春到冬,每喝一道茶,都會有一些隨心隨喜的瑣憶,那些渾厚的茶情,正與植物、花朵、綠肥紅瘦的江南相配。

讀《黃山谷集》,“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六七人得名施茶。”恍然領悟,深以爲然。於獨處之時,泡茶品賞沉呤,漸漸體悟到,“靜”是習茶必經之道。

從此以後,就有了在午後喝茶,在園林喝茶,在西湖邊喝茶,在竹樓喝茶,在泰康路喝茶……

休閒的茶,安適的茶,宣義載道的茶……一杯清茶淡水在手,就可以消磨一個下午,也品盡了古今的風雅茶意。

空空落落的庭院裏,抖下一團小霧,在光影裏細看:

紅茶高貴,似華堂貴婦,款款而行;白茶嬌嫩,是嫵媚的公主,披紗起舞;普洱茶像彝族少女,神色凝重;黑茶質樸濃烈,像一個飽經風霜的老婦;鐵觀音似茶中神仙,逍遙自在……

青茶沉穩內斂,是內心恬靜平和的女子;綠茶靈動可愛,像青春明麗的妙齡女子;黃茶似君子,風度翩翩;白茶似美人,於閣樓中自梳妝;烏龍茶似文人騷客;黑茶似廟堂高賢……

以茶喻女作家,蕭紅是苦丁茶,張愛玲是六安瓜片,冰心是碧螺春,凌淑華是西湖龍井;以茶喻男詩人,徐志摩是祁門紅茶,朱湘是惠明茶,聞一多是鐵觀音,卞之琳是白毫銀針……既是才子佳人,更是人間煙火。

以茶喻畫:西湖龍井像是明清小品;烏龍茶如宋代工筆畫;普洱茶像是秦漢石刻,……

以茶喻己,應是敬亭綠雪吧,崇尚清雅,樸淡無華。

茶帶來的想象無窮無盡,這也是由茶所幻化出的茶境。

冬日闌珊,攤開宣紙,隨意畫着了幾幅。一幅是《寒夜茶客來》,那攏袖伴於茶爐邊的女子,彷彿在思吟着一曲《幽蘭操》;還有一幅是《茶禪一味》,捧杯奉茗的女子,低眉斂目,有着青色如夢的性情。寒夜冬夕,夜雨客茶,而我的茶禪畫,在氤氳的霧氣中成形。選擇這些女子入茶畫,並不是簡化的方式,而是爲了昇華、深化,讓女性清逸的詩意元素照應日常生活。

私意想,這些茶畫裏品喝着的綠茶,茶葉浮於杯水之中,靈動均宛若春水。一杯喝下去,心中毫無雜念;二杯喝下去,兩腋習習風生……又想起一首歡歌——年年四月,懷鄉的四月,雲霧繚繞的山上,此茶此情……品茗神思,人與茶,彷彿都是一株會思想的蘆葦,立在風中梳理自己。

閱讀《茶經》的日子,精神是反省的、回味的、沉思的、分析式的。那古往今來的茶人和茶事,似都能與現實產生聯想,這美麗的影像,一時間居然成了我感官世界裏的全部。

在白日微苦的茶煙輕揚之後,給自己一點甜,帶入夢境。而能將一顆心至素至簡到底的,大約《茶經》一書是可以抵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