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我們不再是孩子

沒人知道,我們有多少夢。

經典散文:我們不再是孩子

小的時候,小到我記不清幾歲的時候了,我做着我的夢。那時候父母因爲工作忙將我送到了鄉下的外婆家。外婆家庭院裏有一顆參天梧桐,梧桐下有一對石凳,一高一矮。我就坐在上面夢了三年。

我想我們的童年大多都寫過或者被要求寫過這樣的文章我的夢想,還是孩童的我們則會選擇寫長大了想成爲人民教師、警察、科學家、醫生這樣類人。興許是這些職業是課本中描述的最美好的最閃耀的,也或是老師父母口中所謂的鐵飯碗。在耳濡目染中孩子們自然也接受甚至嚮往成爲這類人。

可是我漸漸地發現老梧桐腳下竟長出一顆青翠稚嫩的小梧桐,我欣喜地告訴外婆,用小手誇張的比劃着小梧桐的樣子,可外婆只是笑着說:梧桐老了......對啊,梧桐老了,小梧桐該長大了。以前在仲夏夜仰頭做的夢,是不是也該碎了。越長大越痛苦,我們的世界裏不再僅僅是童話,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像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一樣幸福。首先撲面而來的就是升學壓力,我懷揣的.夢想第一次與現實激盪出火花。我也曾夢想着進入一所可以令自己滿意令父母驕傲的大學,但夢之所以是夢,就是在於它的難以實現度。20XX年大學聯考我就僅考上了一個二本院校,父母對我的失望溢於言表,我的內心也受着18年以來最大的煎熬。最終我踏上了復讀這條道,爲了夢想在拼一吧。

我的高復老師告訴我們沒有復讀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他這句話大概是在寬慰我們,但是至始至終相信他的話也從未後悔我的選擇,即使是最後我也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但是這已經不重要了,人生完美的事太少。而大學聯考最大的魅力也在於陰差陽錯而不是如願以償,你總能找到你的夢。

現在的我和大多數90後一樣,迷茫着,惆悵着,我看不清我前方的路看不清我所謂的夢想。兒時的夢想我不知還在指引着多少人前行,到了我這裏,那美輪美奐的夢,它已經擔不住那份使命感了。我們在塵海里摸爬滾打,說完全失去了那份純真是假,但也早被世俗溶解。張聞天說過:生活的理想是爲了理想的生活這句話用來形容我們的夢想可能在貼切不過。

我也想像《飛屋環遊記》裏的卡爾先生帶着妻子艾利的夢想,把屋子插上氣球翱翔於藍天。但是我們生在這世俗裏就會沾染這世俗之氣,好在我們有一顆跳動的心,有一方純潔的靈魂,我們還是可以做着兒時的夢,我的夢裏夕陽透過窗格子映了一屋的金黃,外婆臉上的溝壑也越發清晰,像極了老梧桐的葉脈,我就和外婆在石凳上講着我的教師夢。

我們都不再是孩子,有着世俗的夢,同樣也懷揣着純潔的夢。夢在,我們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