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書香散文

悠悠書香散文1

讀書,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就是營養品,如果沒有書籍,就如同鳥兒沒有翅膀”。古人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語言無味”。

悠悠書香散文

古語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實讀一本好書,就好比是與大師在對話;讀一本好書,精神會得到昇華;讀一本好書,靈魂會得到洗禮。沒有書籍的滋潤,人的精神世界就會比較空虛,生活就缺乏色彩。讀書可以淨化靈魂,昇華人格,改變氣質。

讓我們漫步書海,細細品味書香,品味人生的哲理。走進書中與聖賢對話;與先哲談心。用心靈去感受老子的深邃;莊子的大氣蓬勃。去領略“四大名着”的波瀾壯闊,體味欣賞唐詩宋詞的豪邁或者婉約。,是多麼的愜意瀟灑。

朋友們,請走進書中,打開一扇扇智慧的門,去汲取知識的甘泉,去開發知識的寶藏。開卷有益,當你打開一本好書,你會領略到美妙的音樂;戰馬的奔騰;鏗鏘的諍言;淡泊的心境。只要你帶着心靈的耳朵,去認真的聆聽,定會讓你感悟到書中,那獨特的讓你無限癡迷的風景。

朋友們,讓我們心田書香飄飄,讓知識的力量武裝我們的心靈,讓文化的氣息浸染我們的靈魂,讓智慧裝點我們的人生,讓書卷伴隨我們的生活,讓書香妝點我們的人生,成爲一道永恆而靚麗的風景!

悠悠書香,點點墨趣,與書爲友,快樂一生。親愛的朋友,讓我們捧起書本,親近書本,走進書中,與書爲伴。悠悠書香,讓我們生命因讀書而精彩;讓我們民族因讀書而強盛。

悠悠書香散文2

自從20xx年中國作協茅盾文學獎頒獎儀式從首都北京移師浙江省烏鎮之後,烏鎮就赫然列在我的旅遊目的地之中。這個願望歷時十三年,終於在女兒的陪同下於今年10月得以成行。遊程兩天,頭一天下午參觀烏鎮西柵,第二天上午參觀東柵。參觀之前,我讀過不少烏鎮遊記,這些文章有說這裏是遠離塵世的世外桃源的,也有說這裏是東方文明的活化石的。而我在參觀中感受極深的,卻是這裏濃郁的書香氣,覺得它時時都在西柵和東柵空氣中瀰漫着,浸透了古鎮的各個角落,讓人變得文氣和沉靜。我感到,這纔是一個真實的烏鎮。

烏鎮向來以古出名。兩天時間,我走遍這裏大大小小的水巷和街衢,這裏的一座座古老民居,一處處原始的手工印染、烏陶作坊、酒坊和織錦工坊,還有那江南百牀館、匯源當鋪、舊時的藥店和郵局等,都浸染着古色古香,說它是“東方文明的活化石”也可謂適得其宜。但這裏許多古遺址卻更讓我沉浸在它深厚的文化底蘊之中:文昌閣、翰林第、古戲臺、皮影戲、晴耕雨讀居,處處昭示着這裏沉久的文化積澱,中國山水詩派開創者謝靈運、齊樑文壇領袖沈約、唐朝書畫大家裴休、宋朝詩人陳與義、范成大,以及近、現代新聞學前輩嚴獨鶴、農學家沈驪英、著名作家孔另境等,都在這裏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或遺址,更有那昭明書院、茅盾故居這兩處古今名家的遺址雙壁生輝,讓這個小鎮在中國文學史的園地裏也煥發着異彩。這兩處遺址,也正是我此次參觀的主要目標。

下午六時許,我們就來到位於西市河北岸的昭明書院,這是南朝梁太子蕭統和他的老師沈約的讀書處。書院坐北向南,一座青褐色牌坊式門樓當街豎立,門樓上的“六朝遺勝”匾額顯得莊重古樸。進得大門,只見寬闊的前庭裏,築有造型雅緻的水池、廻欄和石橋,四周古木參天、濃蔭匝地,給人澄明幽靜的感覺。再往前就是主建築,爲一座兩層三進的樓房,樓上樓下闢爲圖書室或名人着作展室,供遊人閱覽。西廂房內還有一處古色古香的書店。此時此地,隨着參觀的腳步,我們的思緒也沉浸在了歷史典籍裏,我想起了讀大學時在學校圖書館翻閱蕭統的《文選》和貪婪地閱讀那一篇篇古文的情景,《文選》米黃色的書頁,泛漫的書香,時隔50餘年仍然記憶猶新。

據《烏青鎮志》記載,樑太子蕭統曾隨老師沈約來烏鎮讀書,並建有書館一座。後來,書館塌毀,遺蹟殘存。明萬曆年間,烏鎮人全廷訓出於對蕭統才學的敬仰,便在書館舊址前建起一座石坊,里人沈士茂於石坊上方題寫六朝遺勝、樑昭明太子同沈尚書讀書處匾額。以後又經里人多次修建,始成如今規模。沈約是齊樑文壇領軍人物,着有《宋史》和許多優秀詩歌。樑君主蕭衍重其人品、文才,封其爲太子傅。蕭統在他的教導下,在這西市河邊苦苦攻讀,終成大才。蕭統招集文人學士,編輯成彙集先秦至樑以前各種文體代表作品的《文選》三十卷,後人稱其爲《昭明文選》。這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它與後來的《古文觀止》一樣,受到歷代文人的歡迎。昭明書院的修建,寄託着烏鎮人對歷史的尊重和對樑太子昭明的崇敬,也爲我們瞻仰古人、追憶過去提供了一個實物依託。

出昭明書院已近晚上七時,夕陽漸隱,河燈初起,兩岸景色若明若暗。此時,我的思緒仍讓留在那個澄明幽靜的書院裏。女兒說,下一個重點就是參觀茅盾故居了。現在我們先看看烏鎮的夜景吧!她領我來到碼頭,買好船票,乘坐烏篷船一頭扎進烏鎮深沉的夜色裏。

烏鎮的夜景是迷人的。遊船緩緩前行,那兩岸的商鋪前、酒樓上、居室內,那一座座似乎漂浮在河邊的枕水閣的楹柱間,那橫跨河上的半圓形的橋孔裏,都亮起了暈黃的燈光,沒有繽紛的異彩,更沒有照亮夜空的鐳射,就是那一色的暈黃;連我們乘坐的烏篷船上也只有暗黃的普燈,恍如很久以前那掛在船篷上的馬燈。無邊的暗夜中,這燈光顯得那樣樸質,那樣迷濛。那兩岸的店鋪,水上的橋涵,盡皆朦朦朧朧,它們在水裏的倒影更是撲朔迷離。我舉起相機按動快門,欲留下西柵夜景的圖片,可是照出來的影像總是模糊一片。女兒說:奇怪,爲什麼烏鎮人不喜歡華麗,不喜歡大氣,換上霓虹燈能多費多少錢呢!我說:不,這正是烏鎮人的聰明之處。你想,無邊的暗夜之中,這暈黃的燈光是不是更能啓人遐思、更給人以想象的空間?烏鎮昭明書院一千多年前傳下來的那股書香氣,恰恰就氤氳在這暈黃迷離的燈光之中啊!那種亮如白晝、瞬息萬變的的燈光,會把這股書香氣驚嚇得無影無蹤的。你說,杜甫的“野徑雲俱黑,江岸火獨明”的燈光和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燈光,與上海南京路上徹夜通明的霓虹燈相比,哪一個更有詩的意境呢?在這如夢如幻的夜色中,你是否更能想象到一千年前年沈約老先生徹夜執筆撰寫《宋書》和昭明太子秉燭夜讀的情景呢!

茅盾故居位於東柵。第二天上午我們買好門票,穿過遊船碼頭,轉過有名的逢源雙橋,走過長長的東市河北岸,就來到了觀前街17號一座古老的.民宅,這裏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茅盾先生的故居了。

一座二層樓房緊臨街道,木門窗,木屋架,青磚黛瓦,典型的清代江南古老建築。門口左側鐫刻着陳同志題寫的“茅盾故居”匾牌。我們穿過樓道,後面是一個半畝大小的幽靜庭院,院中間是茅盾的半身漢白玉雕像,一叢翠綠的天竹點綴在角門。這大概就是茅盾當年閒暇時的讀書或玩耍之處吧!故居中有臥室、書房、餐廳等設施,其傢俱與佈置仍是茅盾當初居住時的樣子。樓廳中開設有《茅盾故鄉烏鎮》、《茅盾走過的道路》、《茅盾故居》三個基本陳列室,介紹了茅盾的生平業績。在這裏,我首次看到了茅盾中國小時期習作和他創辦《小說月報》的原件及部分手稿,看到了他在各個時期發表的着作版本。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爲了尋找一本茅盾的《子夜》,跑遍了大半個西安市的古舊書店,最後在南院門才找得一本陳舊的豎排本。這一本早已發黃的舊書我一讀再讀,一直保存了五十年。此時站在陳列室裏,回憶往昔,覺得無限感慨。在陳列室的出口處,我看到了一副茅盾的青銅塑像:右臂抱在胸前,手中夾着一支香菸,靜靜地沉思着。他是在構思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之作《子夜》或者是他的《春蠶》三部曲哪?還是擔任新中國首任文化部長時在運籌新文化事業的發展呢?我不禁舉起相機拍下了這一鏡頭,作爲對這一現代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的永久紀念。

茅盾的成長與烏鎮是分不開的,他晚年在《我的故鄉》中寫道:“我的家鄉烏鎮,歷史悠久。鎮上古蹟之一有唐代銀杏,至今尚存。我爲故鄉寫的一首《西江月》中有兩句:唐代銀杏宛在,昭明書室依稀。”可見烏鎮從昭明書屋肇始的那股千年文脈,對茅盾的影響有多麼深!其實,何止茅盾。據鎮志記載,自宋至清900多年間,烏鎮一直求學之士不絕於路,讀書之聲不絕於耳,先後出了64名進士,167名舉人,至於秀才、監生、貢生則難以全計。其中有作者378人,作品842部。由此可見烏鎮文氣之興盛,文脈之悠長。

烏鎮,願從你這裏飄出的悠悠書香,在未來的日子裏更加濃郁,飄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