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詞的美文:古韻悠悠,書香嫋嫋

編者按:爲期兩天的杭州之旅並非單純的駐足,也不止於對經典的剎那凝視,此次活動不僅爲學生,也爲在場的老師鋪開了一幅古韻悠悠的畫卷,就讓我們沉醉歷史長河,品味漢語精妙,在國學的世界中自由生長,蓬勃向上。

關於詩詞的美文:古韻悠悠,書香嫋嫋

你我的身體裏,有多少詩性的因子,在不經意間遺落?心懷一份寧靜,我們一行人來到杭州拾起一脈書香。剛走進杭州市青藍青華實驗國小的校門,就已被古韻撞了個滿懷,漢磚、青石、瓦當,竹簡,走過“五常廊”,撫摸着篆刻的“仁義禮智信”,感受着隱藏在冰冷文字背後的歷史溫度。

一直相信詩詞中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此次“國學經典課堂教學觀摩培訓會”就讓我見證到了這股穿越千年依然強勁的神祕力量。它們深微隱幽,意味雋永。時而美到極致,時而又豪放到極致。名師們通過短短的幾十分鐘就讓在場的學生和老師在國學經典裏如癡如醉。

汪燕宏老師通過論《詩》向我們傳遞着蒙學教學方法“講貫讀背溫”。熟悉的《千字文》在劉小茹老師這兒獲得了新的解讀,她不僅帶領着孩子們踏遍九州追尋禹的足跡,而且通過配樂讀、功夫操等形式將古文的韻味融進了孩子的身體裏。“紮實、靈動、充滿語文味”是吉春亞老師的課堂帶來的感官記憶,吉老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感悟的同時隨時點撥學習方法,如發現韻文的韻腳,總結出對子的特點:意思相關、字數相等、類別相同。吉老師的語言是質樸,課堂是紮實的,給孩子們留下了無限的閱讀空間。“老師像什麼?你能打個比方嗎?”課堂就這樣被薛法根老師提出的這個問題炒熱了,隨後薛老師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君子如水”,通過引導,讓孩子自己發現理解水德、人品。在我心中,薛老師何嘗不似水?陳羣英老師在《春夜宴桃李園序》一課中用歌訣樂讀法創造了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孩子們打着節拍,在充滿動感的節奏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經典的.節奏美、語言美。

硃紅甫老師執教的《北冥有魚》一課充滿了哲學的智慧,“孩子們,讓我們輕輕地、用心地讀讀這個故事,讓每個字都印進你的心裏。讀着讀着,你的腦海裏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要問?”孩子們讀出了自己的想法,讀出了自己的問題:鯤爲什麼要變成鵬啊?鵬爲甚要飛到南冥去……這一系列的發問正中了朱老師的“計”。而後朱老師配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自己解決剛剛提出的問題。在我看來,這樣的課堂已是完美,但朱老師最後拓展《齊諧》,留給孩子一個問題:這個故事到底是真是假?我想最後的答案已不重要,甚至壓根就沒有所謂的答案。就如朱老師自己所說,他是想通過這個問題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書上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的,沒見過的東西未必是假的。這堂課上的朱老師瀟灑帥氣,整節課下來朱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自在,將國學教育的理性與感性統統留在了在場師生的心中。

你知道什麼是“素讀”嗎?當你看到國小生們將《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大學》《中庸》等古代經典倒背如流,並且吟誦得有聲有色時會感到驚訝嗎?這就對了,特級教師陳琴把經典“素讀”法帶進了課堂,引領着孩子們走進古代經典。什麼是素讀?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時我一臉茫然,聽聞過“吟誦”“唱詩”,卻從未知曉“素讀”。通過陳琴老師的講座我瞭解到“素讀”其實是一種讀書方法,簡而言之就是“不求甚解”的讀。這是我國古代私塾裏常用的讀書法。日本人把這種方法定義爲“素讀”法。國際右腦開發專家七田真博士有一系列關於“記憶”研究的專著,其中有大量闡述“素讀”的文字。張潮在《幽夢影》中寫到“藏書不難,能看爲難;看書不難,能讀爲難;讀書不難,能用爲難;用書不難,能記爲難”,素讀法就是一種開發右腦,增強記憶力的好方法。陳琴老師的“素讀”經典課程要求“教化理性”迴歸:以古今中外之經典爲主體,課內求記誦積累,課外求海量博覽,整合教材內容,將“素讀”課程常態化,通過六年正式的語文課時,完成“背誦十萬字,讀破百部書,能寫千萬言”的教學訓練,最後實現“化識成智,養正開蒙”的功效。


【本文作者:黃莎。(公衆號:分宜二小語文工作室)】

本文爲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