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語隨筆散文

如果說詩歌是一條飛珠濺玉的瀑布,那麼,散文就是大草原上蜿蜒的小溪流。溪畔生長着豐美的野草和絢爛的野花。草是綠的,花是紅的、黃的、紫的,天空蔚藍,雲朵潔白……它們一起浸到水裏,將潺潺的溪水染得五彩斑斕。

絮語隨筆散文

有人經不住誘惑,走過來,掬起一捧水。這水在手掌中的清冽透明,淺飲一口,溫潤甘甜,沁人心脾,在這溪水的梳洗之下,整個人彷彿都漸漸變的透明瞭。

雖說散文不是中國獨有的,但在中國的流長是最源遠的。

最初散文是相對於韻文而言的.,文明之初,人類出於實用的目的,把占卜的結果記載於甲骨上。卜辭只是記錄占卜的經過和結果,並不將就對仗和押韻,人們爲了和詩歌區分開來,便把這種文字稱爲散文。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個變革的時代。部落解體,人們有了不同的個人利益,也就有了不同的言論和主張。有學問有才識的人紛紛站了出來,在列國之間奔走遊說,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華局面。散文文體的自由,使之成了人們樂於使用的文體。

清靜無爲的《老子》,言簡意賅的《論語》,儒易兼備的《孟子》,質樸透徹的《荀子》,邏輯嚴密的《墨子》,鋒芒畢露的《韓非子》……更是氣勢恢宏、波瀾壯闊,開了後世抒情、議論散文的先河。

此後的幾百年間,散文歷經變革,賦、駢賦、駢文,散文歷經繁華奢靡,幡然醒悟起幼時的質樸無邪和蓬勃朝氣。

以韓愈、柳宗元爲代表的古文運動,旗幟鮮明的反對華而不實的駢文,主張秦漢以前的古文。不顧世俗的流言蜚語,堅持不懈,終於一改陳規陋習,使清新自由的文風重回文壇。這爲現代純粹的散文藝術,奠定了堅實良好的基礎。

時隔一千多年,我們在用白話文寫作的時候還能看到和當時一脈相承的神韻。

魯迅先生,朱自清先生,巴金先生,老舍先生,樑秋實先生,餘秋雨老師,莫言老師,太多太多優秀的散文作家。給了我們生活無數的啓迪,和人生無數的感悟。

它抒情但不矯情,敘述但不囉嗦,議論但不空洞。它只是善解人意的,從容的絮語,就這樣潤物細無聲的滋潤着我們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