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一回家鄉路的散文隨筆

世上的路有千千萬萬條,甚至無數條,這麼多的路你註定無法都走過,可家鄉的路你要經常地走一走,尋覓過往歲月的蹤跡,勾起對家鄉美好的回憶。家鄉的路就是連結過去與現在的紐帶,讓你走在路上的時候,想想過去、現在和未來。前段時間與妻重走了一回家鄉的路,腦海裏裝滿了家鄉情結,也扯出了我心中深埋着的縷縷情絲,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從家鄉返回小城,一種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便想抒發重走家鄉路上的感受。

重走一回家鄉路的散文隨筆

一個週末,我和妻駕車沿着筆直的公路直通村莊,見村前的大橋欄杆已換了新裝,給人煥然一新之感,這座通往外界的橋,可是村子的一張“臉”,瞬間看了這張“臉”,卻讓我思索了半天,我在想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沿橋通往村中心大街的寬敞水泥路上,映入眼簾的是,大街兩旁的一個個小賣部,一輛輛私家車停在了大街兩旁,隨處可見悠閒的村民說笑着行走在大街上,坐在慢行在車裏的我,早已按下了車窗玻璃,一邊與窗外父老鄉親熱情地打着招呼,一邊就到了村子中央,見這麼多的老人或坐或站在村委大院門前曬太陽,足有20人吧,出於禮貌,我急忙讓妻停車走下車來,與他們說起話來,還不時地端詳起剛剛裝修一新的村委大樓,還有剛剛修整的村委大院,只見村委辦公樓上懸掛着鮮紅的大字“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心中思忖着:是有點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樣子了。再聽村委大院內傳來動聽的樂曲,見有十幾個中老年婦女隨舞曲時而扭着喜慶的秧歌,時而跳着歡快的廣場舞。這真是:歌聲伴着笑聲,歡樂伴着百姓。我在想,原在城市裏的廣場舞也延伸到了偏僻的農村,農村在變,社會主義新農村就在不遠的明天。

我沿着大街小巷走進了一個堂弟家,見他剛買的房子又裝修一新,把整個庭院罩了起來,冬暖夏涼,也顯氣派。再走進兩間爲一的客廳,這裏擺上了新式沙發、冰箱,還有新穎別緻的空調,我頓時眼前一亮,還沒等我問,堂弟便說:“這是爲兒子準備的婚房,前幾天剛剛裝修完。”我見弟妹在那間洞房裏在不停地擦拭着地板,整理着物件,只是打了聲招呼,也沒過多地打擾她,便和堂弟坐在沙發上攀談起來,我便問他房子裝修花了多少錢?他顯得十分輕鬆地回答我:“裝修加買傢俱接近20萬。”我聽了不免有點驚訝,農村房屋雖說不值錢,可裝修費用遠遠超過了房屋的本錢,也接近或超過了城市的普通裝修,據堂弟說,村裏近幾年剛興起的這麼裝修,攀比着的投入越來越大,我猜想着堂弟的收入也接近了七位數,他就是管理着蘋果、葡萄、大姜發了財,在老家大多是這種情形發展起來的,從堂弟家走出來,我彷彿看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影子。

其實,我想重走家鄉路的一條重點路線是到龍灣水庫,是因爲它的美麗和聞名,也因爲兒時的我常到老龍灣砍柴、割草,摸魚、撈蝦的緣故。那裏,留下了我童年的夢想,少年的足跡,以至後來的美好回憶。它背靠山東省著名風景區大澤山的南麗玉峯頂,東接鰲山,西鄰酷似“長龍”的長龍山,在羣山環抱裏,在青松護衛中。是我家鄉秀美山川的一個澗,離村子大約有3公里,離平度市區大約12.5公里,是平度市古現河的發源地。由龍灣水庫順勢發展起來的“龍灣公園”,那可真是順風順水,被平度市政府列爲全市八大風景名勝之一,風景旖旎,山青水秀,瓜果飄香,美猴歡跳,山雞歌唱,鴕鳥馱人,漁歌晚唱,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觀光。

我和妻沿着通往“龍灣水庫”的路一路前行,路兩旁是一片片果園,果樹已落了果。行之不遠就到了一個可觀“狀元石”的地方,因爲我熟知這個地方,便停下車,拿起相機,急忙下車,朝着迎面一塊酷似“狀元”的巨石,變換着不同的角度,“咔擦、咔擦”地拍着照片,拍完照片,我駐足良久,不忘拜訪這位久違了的“狀元”,這時,我的思維深處又想起了一段美麗的傳說,說的就是眼前這塊神奇的巨石,頭戴烏紗,手持笏板,面向西南,立在山巔,這就是一直流傳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狀元石”。

相傳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二月二龍擡頭那天,家鄉的石山附近突降大霧,環繞在山間長達半月之久,就在雲霧繚繞期間,鄉人聽到一位老者沿村莊附近大聲呼號:“青石山,白石趼,天降狀元面龍顏。”“長嶺對石山,今年出狀元。”就這樣一直呼喊了半個多月。濃霧漸漸褪去,上山的人們忽然發現,石山頂上突起一塊巨石,站在一個角度看,極像狀元裝束,一傳十,十傳百,都這麼神奇地傳說着,並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狀元石”。巧合的是,在距家鄉不足十里的地方有一個人叫蔡齊,他從熟時,經常約友在“狀元石”附近的“先生地”、“八文章”誦詩論文章,正是這年春天,蔡齊中了狀元,這是平度歷史上第一位狀元。當時京城在河南開封,稱奇的是,“狀元石”又面朝着那個西南方向,於是人們更傳得更神乎其神了,對霧中老者“青石山,白石趼,天降狀元面龍顏。”“長嶺對石山,今年出狀元。”的呼號更信了,這就使狀元石的傳說更添了神祕的色彩

其實,這總歸一個神祕而美麗的傳說,只是起初人們都沒發現這塊“狀元石”,後來,有人發現了,這就帶有突然性,接着又出了一名狀元,便增加了神祕感。“狀元石”一直流傳着,人們把“長嶺對石山,今年出狀元。”改成了“長嶺對石山,輩輩出狀元。”昭示着家鄉後人們有美好前程,後來,雖沒出過像狀元似的人物,但接連出了國防科工委25基地司令員喬平、副司令員喬正才、平度建國前即任縣長喬天華、北海艦隊正師級幹部喬洪安、團級以上幹部十幾名,知名人物很多,升遷傳聞不斷。然而後來,南方的一個風水先生來到這裏,一看兩面高山聳立,中間流水潺潺,竟有這麼好的風水,就要想法把它壓住,趁夜晚在長嶺坡的山腳下埋了一個姑子墳,至今還在,大概以被挖開,許多人都看到裏面有一雙女人穿的小鞋。這個美麗的傳說雖不足信,但此後家鄉出的知名人物確實少了,人們便對“南方人會踩地,北方人會看天”這句民間古訓深信不疑。即便這樣,人們仍寄希望於狀元石,有人專門請來石匠,爲正在上學的後代在狀元石腳下刻上名字,期望帶來好運。現在,重走在“狀元石”附近路上的時候,讓我思考了許多、許多……

與狀元石遙遙相對的是長嶺坡,在它的山頭上就是一個叫“小石門”的地方,這是一個在土層中天然形成的奇特的石門,酷似一個“小牌坊”,是山東青州至登州趕考、打官司的必經之路。這個山門非常奇特,左門把似神工鬼斧削成的巨石,右門把很像一位面向“狀元石”弓着背的老人,家鄉人都叫它“鍋腰石”,鍋腰石膝下有一塊方石,家鄉人和來往的客人走累了常常在這裏歇腳。到了這裏就想坐下來抽上一袋煙,長舒一口清新的山澗空氣,很愜意,頓感輕鬆了許多,我在這裏歇腳的時候,曾不覺放眼遠望,周邊羣山環抱,中間天然的石門變成通途,我不由得感嘆大自然竟有如此的造化,不覺間,心曠神怡,思緒萬千,心情好極了。在幾公里之外還有一個“大石門”,與“小石門”遙遙相對,形成了奇特的天然屏障,一直是我憧憬和神往的地方。這次重走家鄉路,卻見這個神奇的“小石門”沒有了,大概被人爲地破壞了,留下了些許遺憾,思維深處只有對它過去的美好印記。

接下來,就沿途往“龍灣水庫”的方向走,路旁有一眼山泉特別值得稱道,這眼山泉無論天氣多麼乾旱,從來沒有乾涸過,泉水叮咚,日夜流淌。因山泉的神奇,引來了美麗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流傳較多的一個版本說的是龍太子在老龍灣潛心修煉,終於返璞歸真的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的四太子觸犯了家條,激起龍王大怒,一怒之下將龍太子驅逐出家門,罰到老龍灣這個偏僻的地方。且說這個龍太子到了這裏,天天出苦力修煉,疲憊不堪。有一天,他感到又累又餓,一不小心就蹲到了,這一蹲,蹲出了一泓清泉。後來,這個龍太子成仙,這個山泉也就被稱爲“神仙泉。”相傳家鄉人民爲了紀念龍太子,很久以前就在半山腰上建了一座龍王廟,香火盛極一時。到了上世紀90年代,村裏又重新修建了龍王廟,這座龍王廟,廟外雄偉、壯觀,廟裏雕龍畫鳳,生動描繪了老龍灣的神話傳說。1994年,村裏組織趕起了老龍灣廟會,每逢農曆3月19日和9月9日,周遭百姓前來趕廟會的絡繹不絕,香火不斷,成了老龍灣一道靚麗的風景。

這眼山泉不只是神話傳說的“神泉”,也是造福百姓的良泉,泉水清澈、甘甜,傳說能治百病。兒時上山砍柴、割草渴了、累了,掬一捧甘甜的泉水喝下,美美地甜到心裏,頓覺神清氣爽,有了精神,感覺渾身也有了勁頭。重走在這條路上,奇異的神仙泉,又讓人浮想聯翩,感慨萬千。

就是在這個神仙泉附近還發生過一個神祕的故事。兒時常聽家鄉老人講過,多年前的一天,村裏有一個嗜酒的人,經過老龍灣,到山那邊的下馬村走親戚,這家親戚伺候的不錯,他喝得也開心,喝着喝着不覺天就黑了,晚上接着再喝,喝得差不多了,說要走,客人再三挽留,他怕家人擔心,執意要走。起初,走着還算順利,可到了老龍灣這眼山泉附近的小路時,隱約聽到這裏有拉胡琴的聲音,再一細聽,不光有拉胡琴的聲音,還有隱約的樂器聲。他想,荒山野嶺的黑夜裏,怎麼會有拉胡琴的?越想越害怕,越害怕就越想,嚇得像丟了魂似的,拔腿就跑,到了家,矇頭就睡,可直到天亮也沒睡好。有人不信,也壯膽夜間到那裏去聽聽,也聽到過類似聲音的.,一傳十,十傳百,傳得多了,就神祕了。

現在,重走在這條路上的時候,我似乎對這個神祕的傳說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爲,這是水衝擊着凹型的石頭而發出的如同音樂般的聲響,尤其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聽起來就特別清晰,就更像音樂的聲音了,不過,現在這種神祕的傳說漸漸淡漠了,不需要過多解釋了。

重走在“龍灣水庫”的路上,一邊走,一邊想,不覺間,就走進了老龍灣,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旁接連成片的果園,到了高大秀美的牌坊,讓人就進入了一個美的境界。一個親戚在這裏看門,見了我倆,熱情地打着招呼,並打開了山門,行走了不遠,就到了停車場。待從車上下來,猛一擡頭,龍灣水庫大壩就矗立在眼前。這座大壩是改革開放的現實成果,沐浴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家鄉領航人開始覺醒了,充分利用老龍灣這塊風水寶地,投資67萬元,歷時4年之久,依山而建起蓄水35萬立方米、壩高21.6米、壩長164米的大型水庫,被譽爲“全國村級最大的塑料防滲水庫”, 原國家水利部部長侯捷、原山東省省長趙志浩都爲之嘖嘖稱讚,領導稱頌的背後,更有造福家鄉的一面,這座水庫更是是家鄉人民的一座豐碑,是凝聚在百姓心中的一座豐碑。悠閒地走在蔚爲壯觀的水庫大壩上,就如同站在三峽大壩上一樣自豪,真有“高峽出平湖”的美好想象,舉目四望,豁然開朗,滿目青山綠水,山中鬱鬱蔥蔥,如同遊走在美麗的山水畫中,如癡如醉。妻在大壩上變換着不同的姿勢,我也變換着不同的角度,“咔擦、咔擦”不停地拍着照片,瞬間定格這美麗的景色,我笑着對妻說:“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啊!”妻子聽了笑了,我覺得更美了,便又舉起了相機……

從美麗壯闊的大壩上可順路走下來,也可順爬梯,我倆選擇沿爬梯而下,層層欣賞着美麗壯觀的大壩,一路走來,大壩盡在眼中。大壩下面建有仙人橋、八角池,還有二龍戲水的雄姿,造型獨特,獨具匠心,令人頓生美好的遐想。當我站在老龍灣水庫大壩上的時候,我不止一次、兩次地在想,假若汛期站在大壩下,那種感覺就更好了,可舉目觀賞着21米多的美麗瀑布,聆聽着嘩嘩的流水聲,還不時有水滴被風吹着飄落到臉上,涼颼颼的,心情好極了!龍灣水庫真美,真是一步一景。現在還時常讓我沉浸在美好的遐想裏,讓我思念,令我神往,不,它已走進我的心裏、走進我的夢裏。

重走家鄉路,讓我看到的是家鄉的變化,感受到的是一股現代文明氣息,家鄉人正在路上,奮進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道上;重走家鄉路,我還看到了家鄉的美景,讓我欣慰,也有美中不足的人爲破壞,讓我感傷。重走家鄉路,讓我收穫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