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經典散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爲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散文,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經典散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孩子經典散文

教育孩子經典散文 篇1

這幾年,我們開始更多地談論教養。

因爲我們發現經濟上去了,腰包鼓了,但是教養沒上去,所以纔有中國遊客在國外的各種醜聞。

而國內的話,我不說大家也明白是什麼樣的情況。

俞敏洪說:“教養是什麼?教養就是當你走到一羣人中間,你的行爲恰當得體,讓人感到禮貌和愉悅。”

我自己之前對教養也沒有很大的在意,我自己的原則是儘量不打擾他人,不給他人造成麻煩。而有了孩子之後,我開始更加註意這個問題,特別是孩子們的教養問題。

因爲我不想讓孩子成爲一個讓人討厭的人,希望他成爲一個有教養的人。

爲什麼會有了孩子纔會去注重?因爲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父母的諸多不足。其實孩子很多時候不明白禮儀要求,父母需要的是管好自己的時候,也教會孩子。

就比如前幾天帶孩子出去吃飯,和幾個玩伴在一起,馬上就開始大叫起來,孩子一興奮就叫,加之他的嗓門很大。

我馬上把他牽回來,跟他說,這是大家吃飯的地方,不能大叫。但是過了一會幾個人就爬到隔壁桌邊上的沙發座位的靠背上去了,這個時候我就去把他們叫回來,告訴他們不要打攪其他的客人用餐,應該坐在自己的凳子上,否則我會動用終極處罰手段了(一個人去外邊門口站着反思,需要的話我可以陪你,因爲我沒有教育好你)。

對一個三歲多的孩子來說,很難控制情緒和行爲,但是父母一樣要管教好他們,不是說在公共場合打罵孩子一頓。那樣只會顯得父母更不懂教育,更沒有教養。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然後溫和地告訴他該怎麼做。

當然有媽媽會說孩子太淘氣,不聽管教的。

那就要反省自己的教育在哪裏出了問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必須告訴孩子規矩和自律。

教育孩子經典散文 篇2

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多以言傳身教爲主,最記得父親教育孩子話語:別人敬你一尺,你要回敬別人一丈,意思是說滴水之恩要涌泉相報,不能白領別人對你的好;你領了一頭牛來看,就要看好,不能無心給叔公放牛,意思是說要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不能得過且過;做人不能貪,貪心最終得到是貧窮,意思是說一個人貪心了,往往會容易上當受騙。

父親教育孩子語言很多,現在往往想起,覺得父親是一個睿智的人。父親不單用語言來教育孩子,更多是以身作則來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待人處事方面更是如此。例如父親常說的過門都是客,如果家裏來人了不管是誰都要熱情招待,所以來到我家的人都能吃上最好的東西。不論當時的家境是貧窮時或是富裕時,父親總是儘自己所能,拿出家裏最好的東西招呼客人,很多時候是客人有得吃,而我們卻沒得吃。

總得來說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是溫和的,極少使用武力。如果孩子們只是犯了一點小錯,父親是極少理會的。但如果孩子犯了大的錯誤,父親的那頓狠揍卻是能讓孩子們記一輩子,以後絕不敢再犯此類的錯。我和我弟都是享受過父親這種狠揍的待遇的。

記得那時我是7、8歲的時候吧,年三十。看到家裏放着很多鞭炮,我知道那是父親負責給家族購買的。因爲年七年級時,家族裏的祠堂要放很多鞭炮來祈禱一年有好運。我的堂哥也知道家族裏的鞭炮放在我家,堂哥就叫我拿些出去一起玩,在貪玩的念頭驅使下,我想想幾箱鞭炮這麼多少了幾包父親也不會知曉的,就偷了幾包鞭炮就和堂哥歡天喜地的出去玩了。

玩完之後開心的跑回家準備吃午飯,還沒到家就看見父親坐在門口,旁邊放着一條棍子。我知道大事不妙,放慢了回家的腳步。但父親早已看到我,叫我過去問你是不是偷了公家的鞭炮拿去玩了。在父親嚴厲的眼光下,我老實的承認了。父親說,我要揍你一頓,你不能跑。

父親話剛說完,棍子就一下接一下結實的打在我身上了,疼得我哇哇大哭,但卻不敢跑。父親邊打邊教訓我,說什麼公家的東西你竟然敢偷,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話。母親聽到我哭聲,跑過來搶過父親的棍子,和父親吵了起來,埋怨父親爲什麼要當家族的管事人、少了幾包鞭炮算什麼,自己買回來補上就行了。年夜飯因爲我這頓揍少了點溫馨。現在每當母親說起這事時,都說我當時怎麼那麼傻,不會跑,呆呆地站着給父親打。那次是父親第一次打我,也是唯一一次打我,這頓打讓我銘記終生,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去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我弟的那頓揍比我狠多了,因爲他私自拿了家裏的炸藥和堂哥一起去河裏炸魚。這是很危險的`事,因爲那時很多人因爲拿炸藥到河裏炸魚,弄到不是斷手就是斷腳的。而父親就只有一個兒子,那能不擔心呢。因爲擔心因爲害怕,爲了不讓我弟再犯這種錯,父親下手打我弟真是一點都不留情。

因爲家中女孩子居多,父親經常說,女孩子要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去到夫家要孝順老人。而我們四姐妹也沒有讓父親失望,謹記父親教導,並儘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村裏人是這樣評價父親的幾個孩子:很有教養。

教育孩子經典散文 篇3

那年夏天,我路過超市,看見一對中年夫婦帶着十幾歲的孩子在超市門口,孩子口吐白泡沫,臉色發黃。父母臉色灰暗,後悔連連。路旁的好心人攔了輛出租車把他們送到了石油醫院。聽旁邊的人說,是孩子在超市裏看上了什麼,做父母的不給買,就哭着出來了,誰知孩子的脾氣大,所以原本買東西的錢全送醫院了,估計還不夠,於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說,還不如給孩子買呢,畢竟喜歡的,只有一兩件而已。

前兩天我在信用社裏取錢,碰到一個年輕的母親,說是孩子把家裏僅有的存摺拿走了。就是爲了上網。那時,我恍然明白,是不是我們在教育孩子和溝通上與孩子有了什麼隔閡。於是我又想起,上學時到朋友家去。她弟弟因爲不想寫作業躲在廁所裏不出來的,朋友的母親喊破了嗓子也沒有用。

其實,當我們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的時候,也許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昨天,我和兒子去照相,結果他不願意,於是我生氣揍了他一頓。晚上,他父親回來,才讓他哭了個痛快。原來小孩子也有心事,只是他們不善於表達,而我們有忽略了他們的感受。

仔細想來,一個家庭的和睦,親情的融洽,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假如那對夫婦認真考慮孩子的要求,只要上對的就接受,也許沒有那趟醫院之行。就象那年縣醫院送來的那個孩子,僅僅因爲一支筆,和妹妹鬧彆扭,結果被父親揍了一頓。就那麼喝藥死了。

時代進步了,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應該進步了。可是,如果和孩子不能更好的溝通,也許悲劇還會重演。因爲現在差不多家庭都是獨子。其教育方式就更是輕不得的重不得了。不過,只要我們和孩子意見一致,心靈相通。或許,會處理的更好,讓孩子的性格更健康,行爲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