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欣賞中感悟、想象、表現音樂教學隨筆

馬克思曾經說過:“對於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由此可見,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音樂欣賞能力,音樂的美感就不能爲學生所感覺,音樂本身也會黯然失色。那麼,如何在音樂欣賞中感受音樂、想象音樂、表現音樂呢?下面談談我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在音樂欣賞中感悟、想象、表現音樂教學隨筆

  一、在音樂欣賞中感悟音樂

音樂欣賞教學就是讓學生聽賞各式各類的音樂作品,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對音樂的感悟過程。在對音樂的感悟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其中包括對音樂要素的感受力、對音樂風格的感受力及對音樂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養這些感受力的同時,使學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例如《口哨與小狗》,樂曲用模擬手法使音樂產生直觀聽覺形象。在欣賞作品時,我看到很多學生和着那詼諧、活潑的音樂旋律,隨心所欲地搖晃着腦袋,扭動着身體,一副頑皮、神氣的樣子,自己彷彿就是音樂中的小主人,吹着歡快的口哨,心愛的小狗在其身邊搖着尾巴,跳來跳去。我不禁爲學生的音樂感受力所感動。

音樂欣賞不應該只把學生拘泥於室內的學習,應當讓他們迴歸生活,走進自然,在大自然中體味音樂的存在。比如:課外郊遊時,帶領同學們在森林裏漫步,樹葉沙沙作響,小溪歡快地流淌,鳥兒放聲歌唱,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樂曲嗎?在不知不覺中,同學們都隨着這美妙的自然音響哼唱起來,曲調清新、自然、淳樸,他們感受到了音樂的存在,生活的美好,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二、在音樂欣賞中想象音樂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推動世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少年兒童的想象力是一把開啓心靈的鑰匙,通過它可以使靈感得到創造性的發揮。因此,作爲素質教育的音樂欣賞教學,必須捨棄一些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必須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態、輕鬆的氣氛和愉快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實施的。

如在欣賞《豐收之歌》前,我先讓學生想象一下秋天的景色,接着播放豐收景象的flash,學生們看到了田野上莊稼都已成熟了,人們在忙着收割,果園裏甜美的水果掛滿枝頭,人們正在忙着採摘,一片豐收喜悅的景象。學生彷彿置身其間,感受到成熟果實的香味,臉上也露出了像秋天一樣的燦爛笑容,並且加深了對歌曲內容的理解。然後再次欣賞歌曲時,學生們很快地進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愉快地進入歌曲聽賞,並試着用打擊樂器隨歌聲進行伴奏,進一步體驗秋天豐收的喜悅。

  三、在音樂欣賞中表現音樂

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應根據兒童好動、好遊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欣賞與遊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欣賞轉化成生動有趣的遊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兒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遊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薰陶。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與表演是密不可分的,通過有聲有色的表演能夠更好地表現歌曲中的內容。比如《快樂的諾蘇》是根據彝族民間音樂改編的彈撥樂合奏曲。在欣賞教學前,我先讓學生聽着音樂,說說自己所瞭解到的知識,並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接着播放一些彝族歌舞給學生看,激發學生喜愛彝族音樂和歌舞的情感。然後讓學生穿着彝族服裝,戴上頭飾,扮演成“彝族小朋友”,跟着音樂跳起歡樂的舞蹈。遊戲表演進行的順利而愉快,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在分組表演後,同學們很快掌握了這首歡快熱烈而又輕鬆活潑的民族樂曲。

一次,我讓學生們一邊欣賞《我是人民的小騎兵》,一邊編排舞蹈動作,全班幾十個人編了幾十個小舞蹈,儘管有的大同小異,有的動作也欠優美,但我還是表揚和鼓勵了他們,因爲這畢竟是他們的心血,他們自己的“作品”。作爲教師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讓孩子們幼小心靈中播下的創作種子得以生根、開花、結果。

現代課堂教學論認爲,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勇於創作是創新教育的真諦。我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千方百計地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起來,把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去感悟、去想像、去表現,創設一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藝術探索和大膽實踐中,具備“敢爲人先”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在“音樂王國”中做“自由天使”,讓學生真正成爲音樂創作的探索者,在廣闊的藝術道路上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