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原理優秀讀書筆記範文

經濟學原理指的是一類書籍,中英皆有,是比較基礎的經濟類教材。我們在閱讀後,可以把受到的啓發用讀書筆記寫下來。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經濟學原理讀書筆記摘抄,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經濟學原理優秀讀書筆記範文

  經濟學原理讀書筆記篇一

不得不說實話,我是個相當笨拙的人,年紀輕輕,就落下糊塗的毛病,真是羞愧;又一說,是母親的遺傳,頭腦簡單,反應遲鈍,說了你未必相信。總之(我很討厭這個詞),我缺乏機靈,但心腸不壞;笨嘴拙舌,又孤僻自卑。

我雖然承認自己輕微弱智,但因此熱愛追求真理。我在矇昧中清醒,去尋解除這黑暗的藥。求助於人,周圍雖不乏高明敏慧之士,但都熱愛事業和金錢,沒時間和我探討分外之事;無法,只有讀書,沿着哲人之路,拾人牙慧,也算開闊了見識,增長了智慧。我對國家大事的關心,很讓一部分人不解,或嘲笑,或譏諷,不得人心。實在不明白,愚蠢的我真的不可救藥?

說真話,以我的水平,讀完這本書相當吃力,原因有三:一,記憶力差且粗心;二,抽象思維混亂;三,想象力淺薄。即便是這樣,我囫圇吞棗,鴨子食蝸牛般讀完了此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還有些失望,書上所講的東西和理論大多是常識,沒有我認爲的像一個新世界。但這些常識都是我之前忽略掉的,作者拿來分析,得出結論,顯現道理,高明之處就在於此。這本書,我的文檔顯示900頁,我以每天50頁的速度閱讀。最後一天,急於求成,看完了最後一百頁。我懷着僥倖心理,浮光掠影,得過且過,以爲自己終於可以讀其他的專著和解釋社會經濟現象了。

《原理》最大的特色莫過於對人的解讀。在分析經濟時,首先要研究人,人的位置被放在主導地位,這也是本書的亮點。人的習俗、習慣和民族心理都是影響經濟的重要因素。地域的不同,經濟不同;施行經濟政策時,需要因地制宜。書中談到教育,談到工業對工人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指導的意義。比如,勞動時間過長,工人工資過低,他就無法給下一代更好的教育,他自身對政治權利和文化藝術的無知,又影響後代的茁壯成長。陷入窮困的循環,而少有才俊之士的出現。這就要求政府,施行良好的福利政策,給工人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對自身技能和社會生活更多的追求。

研究經濟學或好的經濟學家一定要具備以下幾點:知覺、想象、推理、同情和謹慎的能力。如若具備這幾點,可以說不僅僅是經濟學家,一切自然科學的研究要求也大致如此。起先我對其中一個詞頗感意外,經濟學是理性抽象的科學,爲何要具備“同情”一詞的人文色彩,但是如果沒有“同情”心,經濟學就成了冷冰冰的律令,失去了它的靈魂。經濟學的目的是讓這個世界繁榮,但其根本是讓大多數人,尤其是窮人能過上好日子。這纔是經濟學的最終目的。此書的輪調也正是印證了這點。這就要談到國民收入的分配,這也是是對整個財富的再分配,對資本家課以重稅和遺產稅,讓讓窮人得到補助,不使貧富差距過大,就是對公平的最好的保障。國民收入分配這一章節,我卻沒能讀懂,實在遺憾。

作爲入門級的經濟學讀物,此書所講理論皆基礎知識,理論和概念很少,作者似乎從現實生活的角度來寫一本通俗的作品。大約是翻譯之故,讀來及其拗口,很多篇幅枯燥乏味,叫人慾睡。縱觀全書,表現大於解釋,通俗講敘取代抽象理論,對人和經濟的研究更偏向於前者。這也是此書最大的優點,經濟學服務於經濟,終歸服務於人。

  經濟學原理讀書筆記篇二

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曾經這樣評價經濟學家羣體的分裂程度,他說:“即使把所有經濟學家首尾相接地排成一隊,他們也達不成一個共識。”曼昆在《經濟學原理》開篇就引用了這句名言,確實,當下經濟學正在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的爭議和分歧。這些爭議有些是來自於經濟學家內部的“倒戈”行爲。那些對傳統經濟學教條反感的經濟學家,正在不遺餘力地從經濟學陣營內部發起衝擊,試圖以批判性的重構行爲使經濟學獲得新生。這些有點另類的經濟學家到處宣揚經濟學的無能,揭經濟學的“傷疤”,好像不受歡迎的牛虻。可是正是這些牛虻,刺激了原有的根深蒂固的經濟學教條的神經,使主流經濟學得以一步步改進。

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學有了重大發展,這就使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把經濟學作爲一門科學來看待。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正反映了這種趨勢,曼昆認爲:“科學的本質是科學方法——冷靜地建立並檢驗有關世界如何運行的各種理論,這種方法適用於研究一國經濟,就像適用於研究地心引力或生物進化一樣。”可見,曼昆完全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考慮經濟學的作用,正是他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纔有了我們今天爲之傾倒的《經濟學原理》。 我個人是屬於比較缺乏經濟頭腦的:不會賺錢、不會投資、也不會花錢。從小,周圍就沒有真正懂經濟學的人,所以沒有受到過這方面的薰陶。因而對我來說,就不是單純看看投資一類的書就可以學會賺錢的了,需要從頭開始,首先培養自己最基礎的思考問題的方法。這本書的特色首先在與簡明性。曼昆在寫這本書時依據的原則是:“寫作最重要的是簡單明瞭,而不是事無鉅細包羅萬象,讀者的時間是稀缺資源。”這也就體現了經濟學本身的“經濟”二字。第二個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過日常生活中人們熟悉的事例、故事經歷、政策分析、新聞摘錄這些素材來介紹經濟學,這就讓讀者在有趣的閱讀中輕鬆地瞭解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經濟學的趣味化是許多經濟學家追求的目標,曼昆是成功者,這也正是這本書的影響遠遠超出學術界的原因。最後我覺得這本書思路非常清晰,邏輯相當嚴謹。全書總共34章,前23章是微觀部分,後11章是宏觀部分,這本經濟學原理的開篇就提出了經濟學的十大原理,其後的章節都是圍繞着這十大原理對各種社會經濟現象進行的分析論述。一. 人們面臨權衡取捨。二. 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爲了得到他所放棄的東西。三.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四. 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五. 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更好。六. 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七. 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八. 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九. 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十. 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在經濟壓力如此之大的經濟社會,我們所處的環境造就了我們對經濟的片面認識。《經濟學原理》來到中國已經有很多年的時間,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繼續加入這個行列。也許你的專業與經濟無關,但你的生活的本身卻是實實在在的離不開經濟學的知識的。當我們深入地對此進行研究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原來我們也可以像經濟學家們一樣去思考去研究經濟。

  經濟學原理讀書筆記篇三

《經濟學原理》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他當學生時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經濟學。當教員時,他講授過各種課程,包括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和經濟學原理。多年前他甚至還在長灘當過一個夏天的帆船運動教練。

曼昆教授是一位高產學者。他的著作發表在許多學術雜誌上,例如,(美國經濟評論)、 《 政治經濟學雜誌)和 《 經濟學季刊 》 ,以及更普及性的報刊上.例如. 《 紐約時報 》 、(波士頓環球報)和(華爾街日報 》 。他也是最暢銷的教科書 《 去觀經濟學)(諾思出版公司)的作者。除了教學、研究和寫作之外,曼昆還是設在麻省坎布里奇的非燕利性思想庫國民經濟研究局貨幣經濟學部主任,以及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和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顧問。

曼昆教授現在與妻子德博拉、孩子凱瑟琳和尼古拉住在麻省的威爾斯利,與他們在一起的還有愛犬凱恩斯。

經濟學離我們如此之近,在古希臘時代,經濟就被定義爲持家的人。每個家庭都會面臨很多的選擇,諸如誰來洗碗、做飯等等,爲了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我們必須把人分配到他們願意做、能夠做的事情上去。社會、組織也是如此,不僅要知道幹什麼和誰去幹,還要定下規矩如何分配勝利果實,因此,有些人富裕也有人貧瘠。

要知道的是,之所以資源分配如此重要,是因爲他們如此稀缺。需求是不斷增長的,資源始終是有限的。經濟學所要研究的是社會如何管理有限的資源。

大多數社會或者組織中,資源分配是由數以萬計的家庭或組織的行爲組合形成的,經濟學家要學習單體如何決策和單體間如何影響,最終分析經濟總體上的影響和趨勢,包括收入增長、失業率、物價指數等等。

全書結構:

第一章“經濟學十大原理”引導學生進入經濟學家的世界觀。這一章中先介紹了在整個經濟學中反覆出現的一些重要思想.其中“經濟學十大原理”分別是: 原理1,人們面臨着權衡取捨

例如,社會面臨的一種權衡取捨是在效率和平等之間。效率是指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是指將這些資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給社會成員。在設計政府政策的時候,這兩個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提高平等將以降低效率爲代價,因爲它減少了對辛勤工作的獎勵。所以共產主義社會是不現實且不存在的。

同樣在清潔的環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間也面臨權衡取捨。減少污染增加了生產和勞務成本,降低企業利潤,支付薪水降低,而提高了商品價格。

原理2,某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爲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原理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通常通過比較邊際利益與邊際成本來做出決策。當且僅當一種行爲的邊際利益大於邊際成本時,一個理性的決策者纔會採取這種行爲。

原理4,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激勵: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爲的某種東西。

原理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原理6,市場經濟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原理7,政府的干預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原理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理解:5幾乎所生活水平的差別都可以歸因於各國生產率的差別,即一個工人一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數量的'差別。一國的生產率的增長率決定了它的平均收入的增長率。

原理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原理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在全書中.第一章的經濟學十大原理是大多數經濟分析的基礎。

第二章“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考察了經濟學家如何研究他們的研究領域。這一章中討論了假設在形成理論中的作用,並介紹了經濟模型的概念。並且這一章還討論了經濟學家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這一章的附錄簡單複習瞭如何使用圖形,以及圖形如何被誤用。

第三章“相互依賴性與貿易的好處”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這個理論解釋了爲什麼個人要與其鄰居貿易,以及爲什麼一個國家要與其他國家貿易。經濟學的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市場力量如何協調經濟中發生的許多個人的生產和消費決策的:作爲這種分析的出發點,我們在這一章中知道了爲什麼專業化、相互依賴和貿易會有利於每一個人。

以下三章介紹了供給和需求的基本工具。

第四章“供給與需求的市場力量”,提出了供給曲線、需求曲線和市場均衡的概念。

第五章“彈性及其應用”介紹了彈性的概念,並用它分析三個不同市場上的事件。

第六章“供給、需求與政府政策”用這些工具來考察租金控制和最低工資法這類價格控制,以及稅收歸宿。

第七章“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效率”用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的概念擴大了供求分析。這一章從提出消費者支付意願和需求曲線之間的聯繫以及生產者生產成本和供給曲線之間的聯繫開始:然後說明市場均衡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剩餘之和最大化;因此,在本書中,我們較早地瞭解到市場配置的效率。

以下兩章把生產者和消費者剩餘的概念運用到政策問題中。

第八章“應用:賦稅的代價”說明爲什麼稅收引起無謂損失,以及是什麼決定這種損失的大小。

第九章“應用:國際貿易”,考慮了誰從國際貿易中受益,誰受損,並提出了有關保護主義政策的爭論。

在考察了爲什麼市場配置通常是合意的以後,本書又考慮政府有時可以如何改善市場配置。

第十章“外部性”解釋了污染這類外部效應如何會使市場結果無效率。這一章還討論了這些無效率可能的公共與私人解決方法。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共有資源”考慮了當國防這類物品沒有市場價格時產生的無效率。

第十二章“稅制的設計”描述了政府如何籌集支付公共物品所必須的收人,這一章提出了美國稅制的制度背景,然後討論了效率和平等目標如何在稅制設計中起作用。

以下五章考察了企業行爲和行業組織。

第十三章“生產成本”討論了包括在企業成本中的內容,並介紹成本曲線。

第十四章“競爭市場上的企業”分析了價格接受企業的行爲,並得出了市場供給曲線。 第十五章“壟斷”討論了作爲市場上唯一賣者的企業的行爲。這一章還討論了壟斷定價的無效率、可能的政策反應,以及壟斷者實行價格歧視的努力。

第十六章“寡頭”包括只有幾家賣者的市場,並把囚犯的兩難處境作爲解釋戰略相互作用的模型。

第十七章“壟斷競爭”考察有許多提供相似而不相同產品的賣者的市場行爲。這一章還討論了有關廣告效果的爭論。

以下三章提出了與勞動市場相關的問題。

第十八章“生產要素市場”強調了要素價格與邊際生產率之間的聯繫。

第十九章“收人與歧視”討論了均衡工資的決定因素,包括補償性工資差別、人力資本和歧視。

第二十章“收人不平等於貧困”考察了美國社會的不平等程度,關於政府在改變收入分配中的不同觀點,以及旨在幫助社會最貧困成員的各種政策。

第二十一章“消費者選擇理論”用預算約束線和無差異曲線分析了個人決策。它包括了比本書其他部分略高深一點的內容。

第二十二章“微觀經濟學前沿“介紹了不對稱信息,政治經濟學和行爲經濟學這些主題。 從第二十三章開始,本書轉向宏觀經濟學問題。這部分內容從衡量問題開始。

第二十三章“一國收人的衡量”討論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收人賬戶相關的統計數字的含義。

第二十四章“生活費用的衡量”討論消費物價指數的衡量與運用。

以下三章描述了在工資與物價有伸縮性的長期中實際經濟的行爲。

第二十五章“生產與增長”考察不同時期與國家生活水平差別巨大的決定因素全。 第二十六章“儲蓄、投資和金融體系”討論了我們經濟中的各種金融機構,並考察了這些機構在配置資源中的作用。

第二十七章“基本金融工具“介紹了現值,風險管理與資產評估。

第二十八章“自然失業率”考慮失業率的長期決定因素,包括最低工資法、工會的市場勢力、效率工資的作用,以及尋找工作的影響。

在討論了實際經濟的長期行爲之後,本書轉向貨幣與物價的長期行爲。

第二十九章“貨幣制度”介紹了經濟學家的貨幣概念以及中央銀行在控制貨幣量中的作用。

第三十章“貨幣增長與通貨膨脹”提出了貨幣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的聯繫,並討論了通貨膨脹的社會成本。

以下兩章提出了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

第三十一章“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基本概念”解釋廠儲蓄、投資與貿易餘額之間的關係.名義和實際匯率之間的區別,以及購買力平價理論。

第三十二章“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理論”提出了古典的國際物品與資本流動模型:這個模型說明了各種問題.包括預算赤字與貿易赤字之間的聯繫,以及貿易政策的宏觀經濟影響。由於教員對這部分內容強調多少有所不同。

在第二十五章到第三十二章中充分論述了長期經濟理論之後,本書把注意力轉向解釋圍繞長期趨勢的短期波動。

第三十三章“總需求與總供給”從有關經濟週期的一些事實開始,然後介紹了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

第三十四章“貨幣和財政政策對總需求的影響”,解釋了決策者如何可以用他們掌握的工具來移動總需求曲線。

第三十五章“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解釋了爲什麼控制總需求的決策者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的交替關係。這一章考察了爲什麼這種交替關係存在於短期中,爲什麼它會隨着時間推移而移動,以及爲什麼在長期中不存在。

本書的結論是第三十六章“宏觀經濟政策的五個爭論問題”,這最後一章考慮決策者面臨的五個爭論問題:在對經濟週期作出反應中政策積極主義的適當程度,在運用貨幣政策中規則與相機抉擇之間的選擇,實現零通貨膨脹的合意性,平衡政府預算的重要性,以及爲了激勵儲蓄進行稅收改革的需要對每個問。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一般生活事務的學問。19 世紀偉大的經濟學家阿爾弗雷

德 · 馬歇爾在他的教科書《經濟學原理》中這樣寫道。

爲什麼作爲一個即將進人 21 世紀的學生還應該從事經濟學的學習呢?

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學習經濟學有助你瞭解你所生活的世界。有許多經濟問題會激起你的好奇心。爲什麼在紐約市找公寓如此困難?爲什麼如果旅客停留週六一個晚上,航空公司對往返機票的收費就要低?爲什麼吉姆 · 凱瑞作爲電影明星得到的報酬如此之高?爲什麼許多非洲國家的生活水平如此低劣?爲什麼一些國家通貨膨脹率高,而另一些國家物價穩定?爲什麼在一些年份找工作容易,而在另一些年份困難?這些問題恰恰是經濟學課程可以幫助你回答的一些問題。

學習經濟學的第二個原因是,經濟學將使你更精明地參與經濟。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要作出許多經濟決策。當你是學生時,你要決定在學校學習多少年。一旦你參加了工作,你要決定把多少收入用於支出,多少用於儲蓄,以及把你的多少儲蓄用於投資。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管理一家小企業或一個大公司,而且你要決定對你的產品收取多高的價格。在全書的各章提出的觀點將使你對如何最好地作出這些決策有一個新角度學習經濟學本身不會使你富有,但它將給你一些有助於你努力致富的工具。

學習經濟學的第三個原因是,它將使你更加理解經濟政策的潛力和侷限性。作爲一個選民,你要幫助選擇指導社會配置資源的政策:當決定支持哪一種政策時,你會發現自己提出了各種經濟學問題。與不同形式稅斌相關的負擔是多少?與其他國家自由貿易的影響是什

麼?保護環境的最好方法是什麼?政府的預算赤字如何影響經濟?這些都是政府時刻關注的問題。

因此,經濟學原理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的許多方面。無論以後你閱讀報紙、管理企業,你都會爲學習過經濟學而感到欣慰。

政治問題看來是模糊的、不連貫的和主觀的,而科學是分析的,系統的和客觀的:當政治爭淪喋喋不休地進行時,科學取得了進步。經濟學結合了政治學和科學的優點它是一門真正的社會科學。它的主題是社會的——人們如何選擇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如何相互交易但它以科學的冷靜來研究這個主題:通過把科學方法引人政治問題,經濟學力圖對所有社會面臨的基本挑戰做出推動。經濟學是一門只要掌握了其中一些知識便能發揮很大作用的學科(學習物理學或日語之類的課程就不能這樣說)經濟學家用一種獨特的方式來思考世界。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經濟學所提供的基本思想普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讓人們更多地瞭解世界,以便使他們成爲好公民:經濟學的學習和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一樣是服務於這個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