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臥薪嚐膽》想到的隨筆

夫差錯了,錯在太過自負,錯在親佞遠賢,錯在沒有斬草除根。當勾踐忍辱負重,受盡百般折磨返回越國的時候,歷史從此改寫,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由《臥薪嚐膽》想到的隨筆

公元前494年,夫差率兵攻越大勝。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他只能帶着妻子舊人到吳國伺候吳王。這三年裏,他做了許多奴僕才做的事,放牛牧羊,掃墓餵馬,任憑吳王怎樣百般羞辱,他仍能在吳王面前表現得極力忠心順從。三年後,他回到越國,發憤圖強,他怕自己貪圖安逸舒適的生活,消磨復仇的意志,便每天枕着兵器睡在柴草堆上。他還在房樑上掛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都嘗一下,並質問自己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與文種、范蠡一起治理國家,任人唯賢,躬耕隴畝,一步一步地讓越國變得強大,最終打敗了吳國,實現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壯舉。

夫差不知,三年後的勾踐已經被無數的艱難困苦磨練了心志;夫差不知,三年後的勾踐已經成長爲極其堅韌、頑強的人;夫差更不知,勾踐是付出了多少的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臥薪嚐膽才把他打壓得再無反擊之力。

由此看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功需要堅強的意志和持之以恆的韌性。

古有越王勾踐,今有作家路遙。憑藉《平凡的世界》榮獲茅盾文學獎的路遙,寫作生涯也是苦不堪言。他爲了完成這本著作,先後閱讀了一百多部長篇小說,甚至將十年間的`報紙逐份翻閱以作參考。路遙的朋友高建羣曾回憶道:路遙曾因寫作而虛脫得不成樣子。艱難的寫作經歷卻使路遙變得更加成熟、穩重,更加無懈可擊。正如他在書中說:“我們出身於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視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童年時苦難的生活也使路遙在逆境中不斷成長,他最終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在國內轟動一時。

盧梭曾說:“成功的祕訣,在於永不改變既定的目的。”人生本該如此,而學習也是如此,讀書固然是辛苦的,然而總有人能克服種種困難,不斷地磨練意志,不斷地取得成功。

美國有一所叫做KIPP的高中,孩子們在這裏接受一種完全不同的教育。學生要在五六點鐘起牀,晚上五六點鐘才能回到家裏。“大學”是學校裏最常見的詞語。不出意料,他們的成績100%超過其所在城市學生的平均水平。正因爲他們比別人付出了加倍的努力,並持之以恆地做每一件事,纔有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們的成功更令人敬畏。

由《臥薪嚐膽》想到的,不僅僅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原因,它更讓我懂得了:人生,就應一步一步成長,一步一步克服困難,一步一步磨練意志,一步一步地體驗心酸與苦楚,最終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