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美文欣賞

孔子有云:“言寡尤,行寡悔。”以此警示世人,要特別注意說話,要有分寸,做事情也要三思而後行,不魯莽,不草率。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美文欣賞

自己也有口直心快的習慣,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有的即使是事先想好了要怎麼說纔好,可到時候又有“言不由衷”的感覺,似乎是隨心所欲地的說話;有時候是話比大腦還快,話一出口,就有些不妥,有些是在後來才慢慢的想起來,可能不妥。因爲話已經說出去,就已經收不回去了。自己已經不再是這句話的主人了,那麼就輪到聽話的人了理解了,如果自己說的這句話能夠完美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使聽的人產生共鳴,那就是皆大歡喜;如果是詞不達意,甚至是被理解出不應該有的弦外之音,可能就會麻煩了。

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口角、誤會,朋友之間,甚至家人之間、、、的磕磕碰碰或許都有這些原因存在呢。常言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錯誤不在於聽者,而在於說者。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因爲說者的“無心”造成的,爲什麼無心呢?就是自己沒有真正的去尊重聽者,瞭解聽者,而只是自私的爲了一吐爲快。因爲每個人的性格、修爲差別導致理解話的方式、角度難免會有所不同,這本身沒有對錯。

看人說話,不是說沒有原則,而是需要靈活表達,這一點和孔子的因材施教有相同之處,前提都是爲了正面積極的引導作用。這就要求說話的人對於自己、他人都有充分的認識瞭解,並對自己有較強的自制力。

人都有七情六慾,難免會有一些情緒。當自己受到表揚時,可能就會有些飄的感覺;當自己受到侮辱、攻擊時也許會出現一些不平的情緒。通常這些或飄或怒的情緒就會越過、甚至是麻痹人的大腦而直接通過說語表達出來,從而失去了客觀性和理性,就這樣說出了讓自己事才後悔的話來;大自然萬事萬物時刻都在運動變化,上一刻的想法,也許在這一刻說出來,事情又不一樣了,就會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

想來想去,應該還是自己習性在作怪,喜歡聽好聽的,不大喜歡攻擊性、侮辱性語言;遇到事情喜歡爭個輸贏,好像爭贏了有獎發。這一點在以前會覺得是習以爲常,人之常情。現在想來,其實攻擊性、侮辱性的話未必不好,爲什麼說好呢?因爲它恰恰反映出了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自己越是在意這些,就越是和人去爭,不向內檢查自己的不是,確總是向外攻擊人,人就會還擊嘛。這樣,周而復始,彼此“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歷經多次這樣的情況,感覺很不好受。但是最終還是理性控制住了情緒,但是覺得始終這樣一次一次的出現這些情況,爲什麼他人會這樣說自己,就是自己沒有正好自己的心,對自己不嚴格,沒有養成常思己過的習慣而比較放任自己。以前覺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多麼的高尚,多麼的難以做到,其實不然,真正的嚴於律己了纔是對自己的寬,因爲自己約束好了自己,自然自在的,不會侵犯到他人,他人自然會對自己寬。彼此相安無事,甚至是互幫互助的和諧局面。

曾經以爲自己就改到沒有多少缺點了,就是他人的不是,看不慣的都是污泥。說到此處,就不得不想起了蓮,蓮的品質正是自己所需要學習的。

告訴我們:蓮,亭亭玉立,心甘情願的生在污泥裏,長在污泥裏,出來沒有嫌棄過自己的污泥家園。總是心平氣和,從不懈怠、放縱、妄自菲薄,而是自信自強,積極主動,持之以恆分秒不停的從污泥裏吸取養料和能量,同時自主的進行自我清潔和淨化,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