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1

今天,學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懂得了很多。

首先,說說在這課我學到的詞語吧,確鑿,菜畦,輕捷,臃腫,鑑賞,人跡罕至,無從,人聲鼎沸等。好句: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皁英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句話的寫法很好,運用從低到高寫靜物從高到低寫動物。這種寫法以後在寫作中很有好處。

其次,是本文表達的主旨,雖然在寫三味書屋時,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但主要是想寫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最後,是動詞用的好,如:“掃開一片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這段話運用一系列動詞,準確而細緻地寫出了捕鳥的全過程,同時也寫出了兒童的興奮,驚喜之餘,我也可以寫一段如:他推開門,徑直走進來,拿起桌子的書,轉身走向他自己的座位,坐了下來,翻開書,認真地讀了起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很好,大家可以去讀一讀哦。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2

這是一篇描述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述了兩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百草園——“我”的樂園;三味書屋——“我”的學堂。

我原以爲近代孩子的娛樂很少,可沒想到,單是作者家後面一個普通的長滿野草的“百草園”,就能爲“我”帶來無限的樂趣。之後作者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詞語,寫出了景物帶給他的安寧以及昆蟲帶給他的動感。動靜結合,再加上樸實的、本身就有無限趣味的泥牆根、小草作背景,是少年魯迅愛它的原因。

“我不明白……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書屋”唸書了,不能常到“百草園”了。而“三味書屋”也並非那麼無趣:師生一齊唸書,孩子們就在一齊偷偷做戲、描繡像。好一個生動地童年生活場景!

這篇文章文筆優美,滿是作者對童年的嚮往。正當童年的我也在其中看到了自我的影子。

記得三年級的一個週末,我和爸爸做了一個小碟子,裝上了小米,放在陽臺欄杆上。因爲我們發現,最近有許多鳥兒像是找不到吃的似得,在天空中有氣無力地飛着,看見小蟲子就“哄搶”,必須是蟲子少了。我們只想給它們餵食,可沒想讓它們在那裏安家。幾天後,鳥兒們陸陸續續地來吃小米了,而我就像少年的魯迅,偷偷滴看着來吃食兒的小鳥兒們。

又過了幾天,我發現一隻鳥兒落在了欄杆上,吃了食兒後卻不走了。也許是它挑中了這塊遮風擋雨的“寶地”吧。我正要去轟走他,爸爸卻說:“別忙!”看了一會兒,說:“這隻麻雀腿上有傷。我們把它放到花架上去吧!”我走過去,它用驚恐的眼神看着我,卻又無力飛走。我捧起它,它卻掙扎着要飛。最終,我在花架上選了一塊舒適的地方,給它安了家。

經過幾天的休養,它最終能跳躍了!又過了幾天,它完全康復了!但這也意味着要分別了。一個晴朗無風的日子,我捧起它,站到陽臺欄杆後,像文中的魯迅一樣,惋惜地望着它,說:“小鳥兒,再見!”它彷佛也明白了我的意思,望了望我,之後又扭頭望着藍天,眼中射出渴望的光芒,張開翅膀,振了振,朝着萬里無雲的藍天飛去……

這真是一片好文章!我不但在文中找到了自我的影子,並且明白了“要抓住時間,別荒廢了童年”的道理。古人曾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別讓自我長大後,空悲切,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同學們,你們也來讀讀這篇文章吧!必須會有不一樣的、新的感悟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3

在魯迅先生的文章話語中,充斥着對封建主義的不滿,與對國家淪落到帝國主義的控制之下的激憤。魯迅先生爲革命,對國家的一絲不苟的精神及面對帝國主義的大無畏主義,深深震撼了我。

很小的時候,在網上便見到了魯迅先生的照片:少年的魯迅先生,身上透着一絲傲氣;中年的魯迅先生,目光中帶着一絲深遠;晚年的魯迅先生,整個的帶着期望,遠望中國的前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隱隱便能望見,魯迅先生幼年時代的縮影:無憂無慮的“百草園”生活,輕鬆而自在,草邊的蟋蟀,橄欖葉的夏蟲,山海經的故事,童年思想中的故事,以及傳奇的幻想。不是刻薄生硬的批評,而是簡潔優美的筆調,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在文中以後的日子裏,魯迅先生把童真與自由帶到了三味書屋,朗朗的';讀書聲,教書先生的搖頭晃腦的自得其樂的誦讀聲,魯迅先生攜着這一切的一切,從幼年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清晰,是帶着無所顧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處處夾雜着童真的語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4

每讀完這篇文章,心中總要憧憬好一會兒,時間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完美的童年時光……

這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的是魯迅童年的生活和學習,回憶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並不是簡單的勾勒,卻也沒有濃濃的筆墨,而是流露着童年的歡樂,甚是打動人心。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這些景色,不僅僅讓魯迅回味,更讓我心動。我想魯迅的童年,是多麼歡樂,多麼幸福,甚至有點懷疑魯迅童心未泯。而當魯迅上學後,也並非不歡樂,而讓人覺得是另一種趣味。“先生,‘怪哉’這蟲,是怎樣一回事……”這是魯迅的話,讓人看了,先是一笑。並不是笑魯迅的無知,而是對他求知的肯定和讚賞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對“怪哉”的思慮了。能讓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這篇文章,我覺得是最大的成功。

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年過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麼真摯,彷彿就在眼前,看在眼裏,刻在心裏。我想,這不只是因爲實有其事,更重的是魯迅對童年的懷戀和憧憬。

撲蝴蝶、捉鳴蟬、採荷蓮……這是誰沒有的童年課堂開小差、收藏愛書、問一些無厘頭的.問題……又有誰的童年沒經歷過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遺忘童年,留不住,最終只灑落在記憶的長河上。

人生固然是完美的,可怎樣去感受,怎樣去理解這些完美呢文章雖然沒有提到任何的觀念,可是卻不禁讓人深思,對童年的深思,對人生的深思。或是記憶,或是懷戀,總是完美的,就算是以往瑕疵。悠悠童年,承載着太多的完美和思念,我們真應當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讀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像是走進了百草園,走進了三味書屋,走進了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5

近日正沉浸於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一直以爲魯迅先生的文章總是百讀不厭的。今天讀的這篇文章正是是先生一篇讓大家耳熟能詳的妙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與其說《朝花夕拾》是一篇雜文冊子,我倒是認同現在的這篇百草園是一篇極美的散文。當初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很喜歡,有幾段還是可以背誦的。文章寫得童趣盎然,不僅構思嚴謹,而且文章中的語言極有特色,令人叫絕。

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自己家的後院是如此的喜愛。將其冠以“百草園”的名頭,讓大家讀得此文的人都覺得這兒真是個好玩的所在,先生對於百草園的描寫可謂用心。這是一個怎樣有趣的所在呢?可以追趕着雲雀,直到它們飛上雲霄,還可以拿着樹枝像趕着馬車一般將蜈蚣趕來趕去。時不時撥起何首烏,偶爾發現了像人樣的根,便不停地炫耀。這樣的百草園怕是每個孩子兒時的夢想,有這樣的一個百草園,兒時定是能度過一個很快活的時光了。

可惜的是,快活的童年終有盡頭,接下來則是自己必須的讀書識字路程。和天堂般的百草園作別後,邊要開始上私塾,還有一段是“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屋。中間掛着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着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先生在這私塾中也是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的,學生讀書的姿態,先生讀書時候的灑脫,包括先生在私塾中畫的各種畫兒,都構成了先生童年美好的記憶。

文中記敘的是一段美好的童年時代,而童年頁終歸要結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只不過是從天堂的一個花園走到了另一個罷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6

上了國中以來,我們就在課本上學過了這篇課文。現在寒假裏,唐老師讓我們讀的《朝花夕拾》中又出現了這篇文章。再讀一番,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情感,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們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a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老師管束着,這也是我們所有孩子的企盼。

現在,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學習,也少了許多自由。平日裏,我們早上5:50就得起牀,一直到晚上9點左右才能休息。一天下來,已經很累了。本來想趁寒假暑假休息休息,沒想到假期裏爸爸媽媽安排得更“緊湊”。

我多麼盼望大人們能帶我到海邊、郊外玩耍。每當海水漲潮時,我就光着腳丫,捲起褲腳,在沙灘上挖螺、撿貝殼、捉小魚、放風箏……春天,去郊外踏青,去享受春日的陽光;秋天,迎着習習的涼風,在田野上四處奔跑……那種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定然和在“百草園”裏玩耍的魯迅先生有着同樣的快樂。

再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心中不由得想要以後建立一個像“百草園”一樣的園子,還孩子一個像魯迅一樣綠色自由的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7

看了魯迅爺爺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章,我也很想去看看魯迅爺爺小時候的樂園——百草園和他上課的學校——三味書屋。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魯迅故里遊玩,親身經歷了一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春寒料峭,天下着綿綿的細雨,我和爸爸打着傘,首先來到了百草園。一進門,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大片綠綠的菜畦,還有一堵長滿野草的矮牆。我走到一口井邊,咦,這就是光滑的石井欄嗎?我用手摸了摸,嗬,還真有點光滑呢!園中點綴着幾棵高高的大樹,由於樹上還沒長出葉子,我就辨別不出它們是什麼樹,只有皂莢樹上還掛滿了一顆顆的果實,我還能認出來。爸爸幫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桑樹,可惜沒有紫紅的桑椹。魯迅爺爺筆下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這樣一個他兒時的樂園,可現在在我的眼中顯得有些貧乏無味,令人失望。

從百草園出來,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這是一座既古老又破舊的房子,白色的牆,烏黑的門,石板鋪成的地。我們又找到了魯迅讀書的“教室”,“教室”中間的上方掛着一塊“三味書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樹下。“教室”裏只有八個座位,魯迅的座位在左邊的一個角落裏,桌子的右下角還刻着一個“早”字呢!見證了魯迅堅持早起不遲到的決心。

魯迅兒時的樂園只不過是個普通的菜園,他讀書的“學校”只是一座破舊、簡陋的房子。然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卻走出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我們現在有現代化的公園和學校,有一流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設施,那麼,從這裏又會走出怎樣的偉人呢……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8

文章一開始就進入主題,講明百草園是先生的樂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杆,高大的皂莢樹,自紅的桑椹爲我們呈現一篇生機勃勃的景象。捉蟲子是魯迅先生十分喜歡的一項遊戲。在先生的眼中,百草園就是一場盛大的音樂會。魯迅先生還聽過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就過得出的結論便是: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每到冬天的時候,拍雪人、捉鳥雀也給先生帶來了不少的童年樂趣。

沒有過多地修飾,反而很簡潔卻又表達的很清楚,這篇文章,真的令我受益終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9

讀了這篇散文,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便真實地展現在我的眼前:捉蜈蚣、摘覆盆子、捕鳥、到私塾唸書……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的童年是在玩中學、學中玩,使他擁有一雙能夠洞察是非善惡的眼睛。所以魯迅先生的文章往往反映了社會現實,文筆犀利。我們也需要這樣的眼睛。

我們作爲新世紀的少年,要珍惜自己的童年,在玩耍中學習。要親近大自然,激發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充滿活力,這有助於開發智力和激發創造力,從而投入到學習中去。

玩是我們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學習。現在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只有有真才實學的人,纔會被社會接納。還需要提高道德文化修養。像魯迅的啓蒙老師壽鏡吾先生,“他是本城內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這才使魯迅對他十分恭敬。所以,我們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世紀青年,將來才能在社會有立足之地。

同學們,請珍惜童年,它一去不回。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放飛自己的夢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10

不知爲什麼,文章中的一切都讓我回味無窮,看了還想看,也許就是因爲文章充滿了兒童的天真和可愛,讀來特別親切罷了。

曾幾何時,童年已不再屬於我,是那麼地遙遠。也許是因爲我已跨入青少年的行列,跨入了忙忙碌碌的學習和複雜紛擾的生活之中。但是我想,不管怎樣,不管在什麼時候,保持一顆童心,人是永遠不會老的。甜美的童年之夢也仍然是我最珍貴的寶物,它珍藏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

童年已漸漸離去,留下來的只是些美好的幼稚的記憶。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會魯迅先生的童年之夢,我神往不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1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故鄉》裏其中一篇散文。此篇散文寫於1953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正值暑假,學生還沒有開學,魯迅先生回憶起少年往事。

全文可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記敘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主要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在記敘百草園的有趣生活過程中,還插敘了美女蛇的故事,用於映襯百草園那些講神話般的色彩。魯迅先生通過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了他自己兒時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同時也通過對舊有私墊教育,對封建教育束縛兒童身心發展做出了批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描繪景物由遠及近、由高到低、自靜而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內的景色寫得清晰,生動,富有感情的色彩,不由得讓人對百草園心聲嚮往之情。

我讀着讀着,好像被帶進了散文裏面去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1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故鄉》裏其中一篇散文。此篇散文寫於1953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正值暑假,學生還沒有開學,魯迅先生回憶起少年往事。

全文可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記敘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主要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在記敘百草園的趣味生活過程中,還插敘了美女蛇的故事,用於映襯百草園那些講神話般的色彩。魯迅先生經過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了他自我兒時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同時也經過對舊有私墊教育,對封建教育束縛兒童身心發展做出了批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描繪景物由遠及近、由高到低、自靜而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內的景色寫得清晰,生動,富有感情的色彩,不由得讓人對百草園心聲嚮往之情。

我讀着讀着,好像被帶進了散文裏面去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1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傑作。散文記敘了令魯迅先生難以忘懷的百草園中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和三味書屋中貌似枯燥其實卻意義深遠的孩童讀書生活。

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躍然紙上、令人神往的自然油畫——“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a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優美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遊戲,而魯迅先生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看出魯迅先生對他們的深厚感情。

神異的百草園給了他純真的快樂,而規束的三味書屋給了他在人類文化傳承中的成長。

我們也想和老師共同擁有一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只有快樂的學習和生活,成長中的我們將來才能成爲一個良好心智的大人。

我好羨慕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14

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對魯迅先生小時候能在百草園玩耍而感到羨慕,對他在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學習而感到厭惡,也對他能在課後與同學們遊戲而感興趣。

正如魯迅先生在文章中所說,百草園是他兒時的樂園。的確,能聽油蛉低唱,聽鳴蟬長吟,聽蟋蟀彈琴,是多麼享受的事情啊。按a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又是多麼地有意思。能夠在這樣的園子裏無憂無慮地嬉戲,也真可謂是一大樂事!

不過,在環境這樣壓抑的三味書屋裏學習,聽壽鏡吾先生自我陶醉地讀“上九潛龍勿用”這樣難懂的古語,也實在是無聊至極,令人厭倦。但我想,魯迅先生之所以以後有如此大的成就,與他在三味書屋的學習,肯定有聯繫吧。只是老師的教學方法死板了點。

反倒是,在課後去三味書屋後面的園子裏玩鬧較爲快樂。能爬上花壇去折花,在地上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這樣的課餘生活也算是豐富了。

不管怎麼說,魯迅先生的童年是充滿樂趣的,既學到了知識,又能自在地玩耍,但和現在兒童的生活比起來,確實有許多差異的。如今,孩子們沒有像魯迅先生的小時候那樣,有許多的機會去接近大自然,甚至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去玩,就連去公園,也要等到家長有時間,而不是想玩便可以隨便地去玩的。可是比教學的話,雖說氣氛比三味書屋要活躍得多,上課老師講的也遠比壽鏡吾先生有趣、生動,但是卻要頂着考試的壓力。

這樣說來,我還是更喜歡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15

品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着從文章中散發出來的天真爛漫的氣息,享受着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活潑可愛的青春年華,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一幅幅引人入勝,有趣的畫面。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讀着這些充滿趣味的文字,我的心彷彿已飛到了百草園裏,與那些昆蟲們來個親密接觸。讀着文章中的文字,我彷彿看到了年少的魯迅與昆蟲爲伴,採着野花野果,舒適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和煦的陽光。冬天裏,他在雪地裏自由地玩耍着,支好竹篩,悠閒地捉捕鳥兒,但是總因爲性急,捕不到許多鳥兒。他還喜歡聽長媽媽講故事,看《山海經》,因此而害怕赤練蛇,不敢到長的草裏去,害怕遇到美女蛇。

在百草園裏,一切都是那麼地自由,一切最美好的感情在這裏散發出閃亮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