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常規讀書筆記

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更加體會了管理要講究方法性和原則性。班級管理我覺得就是要堅持不懈才能見效,我的做法是:

幼兒園常規讀書筆記

1、設立規則明確、要求統一。良好的常規是在不斷鞏固中建立的,兩位老師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們就有了標準。

戶外活動回來之後老師要要求孩子不能走在老師前面,回到教室之後一定要站在腳印上等待其他小朋友回來完之後,然後在老師的指揮下聽着音樂進行換鞋、拉尿、喝水活動。

吃飯之前,先給孩子講解規則,例如吃飯應在全班小朋友都有飯之後,老師說“請小朋友們開始吃午飯”之後,孩子才能一同進餐。在分飯的過程中,老師提出明確的要求:吃飯要一隻手扶着碗,一隻手拿湯匙。頭低低,嘴巴對着碗來吃。這樣就可以減少飯粒撒落的現象,同時提出吃飯的時候不能講話等細則要求。

這種規則要求教師在進行每個活動之前一定要明確提出,而且越細緻越好。例如,搬椅子的姿勢一定要兩邊手,聽到特定的音樂就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睡覺之前要上廁所並把自己的鞋子在固定的位置擺放整齊等等。日子久了,孩子們就習慣了,規則就可以體現出來了。

2、採用音樂、兒歌等藝術形式培養良好的常規。

例如,喝水的時候我選擇了一首流傳久遠的粵語歌《雞公仔 尾彎彎》,之所以選擇粵語歌作爲背景,一是擔心中文歌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只顧唱歌,忘記喝水了。二是這首歌可以讓寶寶想着小公雞的喝水的樣子,同時鼓勵幼兒愛上喝水。

吃飯的時候我選擇了一首浪漫悠揚的世界名曲,讓孩子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進餐。上課前爲了收攏孩子興奮的情緒,讓孩子能更好的'進入課堂。我就利用鋼琴,彈奏搖籃曲,讓孩子休息片刻,緩解課餘時間的興奮,以全新的情緒等待課堂的開始。

另外兒歌也是培養幼兒常規的好幫手,如在培養和訓練孩子們正確洗手環節中,孩子們不是把先後順序弄錯,就是細節達不到要求。我和孩子們一起編了洗手歌:“吃飯之前要洗手,輕輕擰開水龍頭。先把小手打打溼,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乾淨。”這樣既可讓孩子熟練地掌握要領又可把握動作的先後順序,效果事半功倍。

3、以爭當“小班長”的形式,表揚和鼓勵孩子。

當“小班長”拿“貼貼”,幫助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帶領全班小朋友朗讀兒歌、表演舞蹈是我們全班小朋友都渴望的事情。孩子們都爲能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朗讀兒歌、表演歌曲、舞蹈,能給小朋友分發毛巾等活動感到無比自豪。所以我便抓住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將“爭當小班長”作爲我們班常規管理的一個特色。

例如,小班的孩子挑食、不願意自己動手一直是家長老師比較頭疼的問題。爲此,在幼兒吃飯時經常表揚那些吃飯較乾淨、講究衛生的幼兒。“某某吃飯吃得真乾淨,桌上、地上一個飯粒也沒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們來請吃飯乾淨的小朋友當班長。”這時,其他幼兒們都會學着一口口慢慢地吃飯,生怕飯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飯的幼兒還主動跑過來跟我講:“老師!我吃得可乾淨了,沒有把飯掉到桌上。”

這種以點帶面的鼓勵與表揚不僅體現在吃飯環節中,還可以體現在玩玩具、喝水、睡覺等環節中。因爲我的鼓勵與引導,所以我們班的常規越來越井然有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