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的鳳凰古城抒情散文

  1

沈從文的鳳凰古城抒情散文

我愛讀《邊城》,在心情繁重時,在名利壓人時,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兒,隨意地翻讀着。

這時,眼前,就有細雨如煙,亮亮地落下來,水面浮起一片煙;就有一座小城,在煙霧朦朧中,淡出淡入,黑白片子一樣。小城裏,有來往的人,有蓬蓬的鼓聲,有賽龍舟的號子聲。

耳畔,隱隱有山歌響起,在夜晚月亮升起的時候,在寂靜無人的時候,或者清亮,或者沙啞,讓人聽了落淚,也讓人心靜。

有時,我想,沈從文是作家,更是一位心理醫生。他清楚,我們疲累的心需要什麼。

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刻畫了儺送,還有翠翠,和一羣邊城男女。翠翠眼睛亮亮的,如同林子裏的小獸,永遠用她那雙纖塵不染的眼睛,在審視我們,讓我們不敢與之對視。在紅塵名利裏走來的我們,心裏蒙上了太多的污垢,眼睛裏飽含着太多的慾望。

《邊城》是一片潔淨的水,讓我們走入其間,洗心,也洗滌我們的靈魂。

《邊城》是一曲簫音,在我們心靈的暗夜響起。

那兒,沒有名利爭鬥,沒有爾虞我詐,沒有貪念,沒有慾望,有的只是潔淨,潔淨如同那條溪流;只有仁厚,仁厚如同那座白塔;只有美麗,美麗如同木葉吹出的笛聲。

那兒,雨落下,溪面一片煙。

近年來,我們沿着《邊城》,沿着那條碧溪,一路走去,走向鳳凰,走向我們心裏的那座潔淨的邊城,走向那個與世無爭的世界。我們想看一眼那高高的吊腳樓;想看看那個女孩拉着鐵索,用小船將一個個人渡過河;想看看那隻黃狗,是如何對着白塔叫着。

我們還想看看那個老船伕,是否還依然那麼爽朗;想看看那個船總,是否還是那樣忙着爲他人排憂解難。

我們的內心,永遠有一角美好的天空,有一座小小的邊城,在落日黃昏裏,會有輕淡的微笑,會有悠揚的山歌,會有白白淨淨的溪水流淌。只是,我們早已忘記了它,早已迷失了來路。

《邊城》,是另一個渡口,沈從文拿着一支筆,將我們渡過去,從名利的此岸,一直渡到心靈的彼岸。

彼岸,有白塔。

彼岸,有幾間茅屋。

彼岸,有木葉響起的聲音。

月夜裏,沿着這個渡口過河吧。那邊,是一塊心靈的休閒地。

  2

第一次讀《邊城》在大學。一篇讀罷,揉揉酸澀的眼睛,擡頭窗外,夕陽在天,霞光滿牆,樹影在風裏婆娑。這一刻,自己的思想輕靈如一片羽毛,沒一點重量,飄蕩在邊城的上空,和湘西的青山綠水中。耳畔,彷彿有山歌聲,有木葉聲,有一個女子清凌凌的笑聲。一切,都美得刻骨銘心。

再讀它,已是幾年後一天。那時,自己也拿起筆來,開始了心靈的抒寫,歲月的描摹。可惜,所做文字,發表之後,連自己看了都甚感不滿。覺得筆下少了幾份靈氣,多了一些凝澀的意味。心裏,隱隱地,有一種愧疚,一種嚮往。這嚮往,就是深繫於心的《邊城》了。

於是,在一個星期天,一個人獨坐在小樓的五樓上,一杯茶,一把竹椅,再次細細地品讀起《邊城》來。

樓外,有雨,是春雨,淡淡的飄揚。有那麼一星一絲飛到身上,迅即,不見了影子。一種潔淨的清涼浮上來,洗卻了市聲的喧囂,以及塵俗的勞碌。襲上心頭的,是淡淡文字的清香和脈脈的雨意。

一顆心,伴一份悠閒,沿着《邊城》的字裏行間,悄悄地走進了那個湘西小城,那塊邊遠的地方。那兒,木葉聲再次悠揚,歡笑聲再次響起,吊腳樓、木船、白塔,還有那個長着一雙小獸般清亮眼睛的女孩。一切,都再次浮動眼前,彷彿觸手可及。

又一次,一顆心浸泡在一種和諧而安詳的氛圍中,久久地,不願意走出來。

《邊城》的美,總是讓人如醉如癡,流連忘返。

《邊城》之美,首先在人。這兒,無論是團總,士兵,無論是相識還是不相識的,相互之間,毫無機心。每一顆心,都是那麼幹淨,乾淨得纖塵不染,乾淨如邊城上空那一輪最完滿的月亮。生活在這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純潔如雪映梅花,月照水面;和諧如雨潤青苗,水浸沙灘。一切都是透明的,包括愛情,包括山歌。也正由於這樣,才孕育出了翠翠。翠翠,是邊城美的代表,是人性中一輪永遠不落的月亮。

《邊城》之美,其次在景。白亮亮的溪水,潔淨的石頭,高高的白塔,蔥鬱的竹林,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圖畫。就是那彎曲的,一直拐到山樑上的小路,都讓人沉醉。讓人讀了,真想走進去,來到溪邊,聽幾聲狗叫,或者聽一下翠翠的笑聲。然後,打着火把,一直走到邊城,看沿河的吊腳樓,樓上的燈籠,和燈籠下一張張白團團的臉子。

更何況,還有落雨的時候,河面浮蕩的薄煙。

《邊城》之美,第三在情。生活在邊城,不用擔心爾虞我詐,不用擔心坑蒙拐騙,更不用擔心世俗社會所有的骯髒與污濁。這裏的一切都是淨的,乾淨得如水一樣。但,最乾淨的,莫過於寫此文的作家。沒有一顆美的心,沒有美的靈魂,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是寫不出這種美的。沒有對美的一種刻骨銘心的感情,也是難以寫出這麼美妙的文字的。

《邊城》之美,最後是文字。沈從文先生的文字,清新流白,如珍珠,如音樂,清明,圓潤,每一個文字都不沾染一點灰塵,永遠那麼流暢通順,永遠那麼叮錚作響,讓人讀起來上口,聽起來悅耳,品起來順心。不說內容,單是文字,都給人一種絕美的享受,讓人如沐春風,如潤細雨。

讀罷《邊城》,回首樓外,雨輕輕落下,綿軟軟的。樓外,一片浮煙。

再讀《邊城》,我感覺到,自己的一顆心,包括一個身子,都像水洗過一樣潔淨。《邊城》,實在是沖刷現代心靈污垢的細雨。

有時,我傻傻地想,那兒究竟是一塊什麼樣的土地,竟然給了作者如此薰陶,讓他的心,一直如白蓮一般潔淨,沒被世俗玷污;讓他的筆,始終靈動如水,沒有絲毫凝滯。

我想,我要去看看,看看沈從文先生的邊城。

  3

我來時,一顆心頓時一片空明,如一朵潔淨的蓮花,淡淡地開放。

這兒的山太翠了,翠如眉黛,微微皺起,千折百回,折出了湘西特有的`山景,峻而清秀,碧而空靈。山裏,時時泛起薄霧,如一襲吹彈得破的夢,若有若無的罩着,給人一種神祕,一種遐思,也給人一種無盡的嚮往。

一般的大山,都有着兇巴巴的氣勢,讓人難以接近;而湘西的山則顯得大方而不失魅力,雄壯中滿含秀麗,讓人一見,就產生一種親近之感。

這裏的水,明澈如女孩的眸子,一眨兩眨,眨出了千種風情萬種溫柔,倒映着這裏的山,這裏的寨子,也倒映着天空中白白雲朵。站在這樣的水邊,一顆心彷彿被這青山綠水過濾過一般,空靈靈的,纖塵不染。靈魂的深處,也自有鳥鳴傳來,一聲聲的,叫出一片的天光雲影來,叫出無限的青翠生機來。

山水之間,掩映着一顆美人痣,就是鳳凰古城。

古城的街道,依然是那麼古老,一曲一折的伸向遠方,伸向和平和歷史的深處,伸向歲月傳說的深處。一個人漫步走着,沿着曲曲彎彎的小巷走着,不要唱歌,也不要吟詩,就這樣不緩不急地走着,那心,也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到歷史的隧道中。

在這樣的小巷裏,曾走出過沈從文,一身長衫,一支筆,一直走向山外的世界,把一個古樸的湘西,秀麗的湘西,神祕的湘西帶到了了山外人的眼前,放在了世界的眼前。從此,我們才知道,在那山環水繞的地方,在那霧起霧消的地方,有一塊原生的土地,那兒有山有水,有轟隆隆的磨坊,有白塔木船木葉聲,有月夜年輕人纏綿的情歌;在水之湄,有一個撐着竹篙的女子,見了客人清凌凌一笑。她,就是湘西的女子,湘西的翠翠,傾倒了整個中國讀者的湘西妹子。

湘西,是一處最自然的土地,是一方最人性的土壤。它的神祕,它的人跡罕至,使它保有一種天然的靈氣。這種靈氣,養育了沈從文這樣的書生,清爽爽的,無論在爲文或爲人上,都具有清水芙蓉、天然自成的風致,絕沒有時下文壇的矯情、做作。這,纔是湘西的精髓,也是湘西文化人受人歡迎的原因。

真的,在湘西,連小城的雨都是如此自然、清淡,亮如銀線,細如蛛絲,一縷一縷地飄灑着,彷彿含着無盡的情意,無盡的哀愁,欲說還休,三分飄成了唐詩,三分飄成了宋詞,還有四分飄進沈從文的文章裏,讓每一個走過《邊城》的人,走來走去,卻總也走不出多情的湘西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