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育敘事我只想摸摸它

理解兒童,站在兒童的立場來理解教材設計流程,是驗證課堂是否屬於兒童的唯一標準。

國小教育敘事我只想摸摸它

一節課是否合格要看學生是否有所成長,一個老師是否合格要看她是否理解學生,我從多問“爲什麼”開始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舉個小例子,學校的不老泉邊有一個大架,上面整齊的掛着兩排一米長的大毛筆,是方便孩子們課下練字用的。可是,一年級的學生卻經常下課拿着毛筆當武器玩,弄壞了好多個毛筆了,班會課上剛和孩子們約法三章,剛下課就有人報告:“老師,不好了,宏浩又去玩毛筆了。”我生氣的急忙跑到操場,看到宏浩低着腦袋,滿臉的委屈,就想問問這是爲什麼?“老師,我不是來破壞的,我只是好奇,想摸摸大毛筆是什麼做的?”轉念一想,其他的孩子是不是也是這麼想的,一問,之前的好幾個孩子都是好奇來摸摸毛筆而已。於是,課間我組織全班的小朋友排隊來都摸了摸大毛筆,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之後,再也沒有我們班的小朋友去“搗亂”了。看來,他們只是好奇而已,我們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要蹲下來和孩子們聊聊,弄明白他們的真實想法,讀懂孩子真的.很重要。

另外,課堂上我還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的時候孩子回答問題老師可能聽不明白,但是班裏的其他同學卻能聽懂,看來同齡人之間是有一種認知默契的,所以,課堂是我就藉助這一點,讓孩子們再解讀同伴的發言中,培養他們學會傾聽,學會去賞析同伴。

和孩子們溝通是一門藝術,我們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和思維去判斷孩子的行爲,除非你和他是同齡人,我們不妨先靜一靜,蹲下來,多問一句“爲什麼”,你會發現他還是可愛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