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鄉景憶鄉愁隨筆散文

工業化浪潮鋪天蓋地而來,吞沒了我們身邊大片的田野風光。或許我是一個戀舊的悲觀主義者,這幾年來一直關注着城市資本涌入農村後對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關注於傳統鄉村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曾經“雞鳴桑樹顛”、“墟里升孤煙”這類的田園景緻只能留存在記憶裏了。人們不禁要問,面對日益擴張的城鎮化進程,我們固有的鄉景、鄉情、鄉愁還有寄託的載體嗎?

留得鄉景憶鄉愁隨筆散文

最近,我帶着這樣的心情去瀏覽了故鄉一處新開發的風景——花源木香生態園。該園位於壩上草原到竹程的路邊,是個佔地1300多畝的現代園林基地,用石頭做成的仿古樹大門很是醒目,目前正在建設中。大約正在施工中吧,你能清楚的看到原有的田園野趣正一點點消亡,現代的園林景觀正一片片生成,這更增加了戀舊的情結!

我有幸看到了花源木香的效果圖,待建成之日,這絕對是一個現代化的園林生態園。無論是櫻花大道、大樹觀賞區、花海觀賞區,還是地被景觀、濱水休閒區,都透射着濃濃的城市氣息,表達城市裏有閒羣體對園林的解讀及他們審美情趣。

就以佔地200多畝的山灣水庫爲例,這兒本也是波光粼粼,水鳥遊弋,淺灘處搖曳着蘆葦、蒲草。可建成後,環湖修有木棧道、觀景木亭,還有大大小小的親水石磯,一派人工痕跡,失去了天真。

再說那迎陽的山坡,躺在鬆軟的厚厚的野草上,仰看藍天白雲,遠處或許還有一頭低頭吃草的老牛,那是多麼溫馨的場景!可今後將被紅花草、石蒜、蔥蘭、二月蘭等分割,遊人只可肅穆的觀賞,而不能和它們親暱,放縱一下慵懶和散漫。

由於是建設中,原有的幾處鄉村野景還殘留着,只怕下次再來時已經不復存在,於是我掏出相機儘量多的把它們保留下來。

進門後不久,在道路的左邊有兩方池塘,一大一小,中間有小埂隔開。正是初春三月,幾株老柳輕擺着半綠的枝條。池中幾叢是去年的蒲草,枯葉殘敗中別有一番韻致。仔細看時,發白的根部已經竄出嫩嫩的綠色的新芽。池水是藍藍的,映着遠處的盤山和高速公路上疾馳的車輛。就在我流連之時,幾隻麻鴨急匆匆的從蒲草裏游出,在水面上畫出一道道舷波。

工程指揮部坐落在一家農家小院裏,院旁有一片竹林。這是本地產的低矮翠竹,竹林里正嘰嘰喳喳着一羣麻雀之類的小鳥。這樣的竹園沒有園林修竹的挺拔、岸偉,卻也別有一番野趣。無論是夏日的夜晚,在月光下婆娑搖曳,還是冬日壓着積雪,偶爾有一隻小鳥飛出,落下片片雪粉,那都是一道道可以入畫的風景。小竹林的上方有幾顆高大的楊樹升出,其中一棵上面還有一個喜鵲窩,兩隻喜鵲輪番的進出。

沿大道向前行,在兩個小山坡中間是個水瀨。現在是枯水期,底部只有淺淺的一汪清水映着藍天的一角,但看着裏面低矮、枯瘦的蘆葦,也可想象着雨季裏也是生意盎然的'情景。幾場春雨後說不定還有蝌蚪在怡然的遊動,或者有野生鯽魚光顧這裏繁衍後代。我最喜愛的是那幾杆枯敗蘆葦,會讓人聯想到“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的意境。

沿路左折通向山灣水庫,在水庫邊有一塊紅土地,幾個農人正在上面敷土。據說這紅土不長植物,所以要從別處運來黃土覆蓋在上面,當時我就暈了。留下這紅土不是一個別致的景觀嗎?說到這紅土還有一個傳說。據說以前這兒並沒有紅土,是的,在竹程這一帶包括六合北山區還真的很少見到紅土。大約是在1940年前後,新四軍一個營與日軍的一箇中隊在這裏發生了一場遭遇戰,有50多名戰士爲國捐軀,血灑山崗。之後,當地老百姓就發現這片土地是紅的。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被載入新四軍戰典中,在六合文史資料中也有記載。

從花源木香回來已經有好些日子了,心頭一直悶悶的,提不起精神。我不知道如我這樣固守着那份鄉愁的人有幾個?但至少當地的農人是沒有的,看着他們愉快的挖土、栽樹場面,還有一個手指夾着香菸指揮着的小隊長充滿笑意的面龐,知道他們並不留念往昔的村景。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工業化浪潮是大勢所趨,誰也阻擋不了,我只願我的這篇短文能夠對那些即將淹沒的鄉景留個紀念。倘若投資者能夠看到它,在施工時,保留下一處兩處原來的野景,也算是給後人想起鄉愁留下一個去處吧!普希金說,逝去的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