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居山的“妖芋”

在沙縣夏茂集市,如果你能看到賣魔芋的小攤販,那一定得是倪居山人。

倪居山的“妖芋”

位於夏茂鎮西北,海拔1000多米的倪居山村,盛產魔芋,有800多年種植歷史了。這種高山芋從種植到製作成食材,始終帶着一股神祕,所以,當地人又稱爲“妖芋”。

每年八九月,在倪居山的山頭上,就會冒出一根根魔芋新芽。村裏人會把這乒乓球大的小魔芋挖來,置陰涼地,保管好,作爲魔芋種子,待來年種植用。

說說它種植裏的“妖氣”吧。

每年清明前後,便是倪居山人種植“妖芋”的時間。選地不能大意。山地肥力要適中,太肥沃,容易腐爛;太貧瘠又不容易生長。富有經驗的山民只需瞧瞧泥土的顏色,聞聞泥土的氣息就能搞定。

選好了地,種植“妖芋”也有一番講究。先挖好一個小碗大的洞,然後種下小“妖芋”種,用泥土填平,蓋上一層稻草,鋪上一層薄豬糞,最後再填上一層泥土。這只是第一步。頭一年,村民要精心呵護,等到它的莖由青綠變黃,最後乾枯。這時,你得把拳頭大的“妖芋”挖出來,放在陰涼的地方保管好,既不能食用,也不能加工。

來年清明,村民又得重新選另一塊山地,將之前挖出的拳頭大的“妖芋”按頭一年的套路移植、管護。

同樣,到了八九月份,村民又得忙挖“妖芋”,只是這時的“妖芋”比上一年的大了許多,足有三四斤重。這下可以食用了吧?村民給你的答案依然是“NO!”

到了第三年,一樣的時間,一樣的方法,只是還需再找一塊山地來移植它。

三年換三茬,倪居山的“妖芋”對生長的`土壤真是挑剔啊!

倪居山的“妖芋”還不只有挑剔的毛病,還帶有一股詭異“妖氣”呢!

據說,如果村民不按“妖芋”的習性去做,會讓你白忙活一場。先前有些村民並不知道,結果到了收成當年,原先種下的“妖芋”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它們不知啥時候腐爛了,成了山地的養料。從此以後,村裏人對待“妖芋”再也不敢隨隨便便了。

這“妖芋”除了難侍候,也很懂感恩。如按它的習性去做,到收成時節,“妖芋”開挖起來一般都有七八斤重,這時,覺得之前所有的“折騰”都值了。

再聊聊它加工上的“魔力”吧。

從土裏把“妖芋”取出,先用清水浸泡,再用刷子把“妖芋”表皮洗淨,再將一個個“妖芋”磨成漿。這時,你最好要帶上手套和透明眼罩,要不然,“妖芋”漿汁濺到你手上、眼裏,會讓你刺癢難受。

磨好的芋漿,要按10:6的比例加入石灰清水。石灰水一定得要當年的新生石灰兌水,取攪拌沉澱後最上面一層石灰清水。這時,把石灰清水與芋漿慢慢地攪拌,過10分鐘,等芋漿水逐漸由白變青綠色,液體成果凍狀時,就可以用小碗來分裝、凝固了。

再把碗狀芋凍倒入溫水的柴火竈鍋,先用小火,後用大火,再用慢火煮上兩三個小時,一碗碗色澤透明,Q脆十足的魔芋就算大功告成了。

村民們說,在加工的過程中,“妖芋”最怕生人和陌生人的氣味,否則,芋凍不會凝固。倪居山的魔芋從種植到加工,出現的奇聞怪事雖沒有考究,千百年來,村民們卻依照心中規律種植,在一年又一年的辛勞中,收穫成果,品味美食。

對於剛收成的“妖芋”,倪居山人並不着急享用,要將它們保存好,等到來年的農曆二月十五纔派上用場。因爲這一天可是倪居山村的三顯馬氏真仙誕辰日。據說,馬氏真仙的原型是狐狸,因積德行善,姜子牙便把她們羽化成仙了。千百年來,倪居山人每到農曆二月十五,家家戶戶舂米粿,擺宴席,祭拜神靈,祈福。

在滿桌的佳餚中,自然是少不了村民花了3年時間辛苦種植加工的魔芋。

魔芋含有人體所需的10多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具有低蛋白、低脂肪、高纖維、吸水性強、膨脹率高等特性,食用起來有百利而無一害。

因“妖芋”難種,且村中大多勞力又外出經營沙縣小吃,魔芋就更顯得十分珍貴了。(謝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