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1

對於看書,有的人會喜歡先看評論瞭解個大概,再細品文章的內容,而我更喜歡自己賞析領悟文章,用這種方法去品味文章的細膩,獲益良多。

經典是不變的永恆。我前前後後共讀了三次餘華的《活着》,每一次閱讀後我都感觸頗深。這篇小說講述了福貴這個男人年少敗家,中年生活艱苦,親人相繼離世,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頭老牛相伴繼續走剩下的人生的故事。這其中交織雜散但又血淋淋的悲痛,讓人落淚難盡。

全書顯現的主題是“忍”這一精神。或許餘華秉持着人生多磨難,事事皆艱辛的寫法,讓福貴忍受向龍二借田的屈辱;忍受有慶、鳳霞、家珍、二喜、苦根一個個從身邊死去的痛苦;忍受沒有家人的孤寂。也許是這份“忍”讓他參悟了人生,讓他能夠輕鬆的談起往事。“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牀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是他留給自己和後人的警醒。

“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成長必須學會的東西。我們必須學會“忍”即處事臨危不懼,採取積極避其銳氣,迂迴化解的辦法解決問題的衝突。“忍”讓我們學會了謙虛,讓人與人之間以禮相待。“忍”讓人受益匪淺,忍住小脾氣,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忍一時風平浪靜,也許你需要忍受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也許你會感到很難受,但它能讓你驅使自己變得更強大,這就是“忍”的力量。

福貴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農民形象,他身上有着勤勞、善良、任勞任怨、樂觀、堅韌、、正直的優秀品質。餘華將福貴塑造成了一個真正的英雄。當這部小說結束時,活着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我們應該學會感激,正是像福貴一樣的廣大農民任勞任怨爲國爲家默默付出纔有瞭如今的和諧與繁榮。我們也應該學習福貴活着的意志,勇敢地面對磨難,即使命運坎坷,也要堅持走下去。

其實在我看來,書中還顯露着濃濃的愛與守望相助。家珍沒有因爲福貴生活落魄而拋棄他,福貴雖然因爲生活貧困把鳳霞送給別人,但最後還是不捨得把她送出去,因爲那一份“就算全家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的親情已經深深地捆住了福貴。福貴一家是經歷了大風大浪,我想正是他們之間的愛如此之深 ,才讓無數人在看到他們生離死別時悲痛萬分。當活生生的有慶變成一具冰冷的死屍時,我想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只是親人已經逝去,愛也無法挽回罷了。

《活着》中的“忍”的精神品質只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連綿不斷生生不息,哺育了中華民族,也爲世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甚至閃耀出更爲明亮的光輝。我們要堅持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文化星火相傳,永不斷絕。

後來,我發現看評論摘要並非無所得,它能給我第二次的情感回味,也能讓我瞭解別人對於這篇小說的看法和理解。的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思想的交流恰能更好地促進文學的發展。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2

寫在前面的一句話總結:人活着怎麼這麼苦啊。

這本小說裏有個想傳達的意思,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對於中國的絕大多數農民來說,是不會去考慮活着的意義是什麼這樣的哲學命題的。他們紮根在這片土地之上,也順應着上天一開始賦予他們的天性——那就是活着。活着,是一種生物最基本的本能。

小說以一個叫徐福貴的農民爲第一視角,講述了他的一生。從他身爲一個富家子弟,到淪落爲社會底層人民,成爲農村裏辛勤勞作的一員。隨着時間的過去,他經歷了中國最急劇變化的那些年,身邊的親人也一個一個隨之而去,只留下他一個老人和一頭老牛。

但是他還能清晰地記得自己的過去,記得命運加在他身上的種種磨難,而不像其他的農村老人那樣,不知不覺就把過去忘了。既忘記了過去的不幸,但也同樣記不起曾經有過的幸福。

現在生活好了之後,大家纔開始注重追求精神上的安定,開始探討活着究竟是爲什麼這樣的命題。但是對於以前的底層人民來說,活着就是活着,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住,還有家人。

不知道以前在哪裏看到過一句話,說中國的農民是最容易被安撫的,只要讓他們能有口飯吃,就不會起來鬧事。是的,中國這些勞動人民太能忍了。就是因爲太能忍,反而有時候表現出來反而會被現在的城市社會解讀爲不近人情。

上次回家的時候,我和我媽晚飯後去街上散步。路上遇到一個阿姨推着嬰兒車,帶着一個小女孩也在路上走着,我雖然不認識她,但是她是我媽的熟人。於是兩個人站在那裏攀談了一會兒。

當時我並沒有在意,結果等她們聊完了,我媽和我離開的時候,小聲告訴我,那個阿姨的兒子今年過年的時候在河邊的淘沙工地上出事故死了,死得特別慘,腦袋都沒了。那是她的獨生子,死了就沒了。她帶着的那兩個孩子是她的孫女。

雖說有孫女吧,但自己唯一的兒子死了,對他們夫婦來說真的是毀滅性的打擊。聽我媽說,一開始那個阿姨就一直想着乾脆跟着自己兒子去了算了,但是爲了兩個小孫女還是慢慢想開了。

我聽到的時候覺得特別驚訝,因爲那個阿姨看起來特別平靜,和我媽說話時的語氣也不是那種傷心欲絕的感覺,我不知道怎麼描述她那種狀態,那種感覺就好像是——死了兒子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其實這種感覺不僅僅在這個阿姨身上體現,包括我爹媽在內,我老家那個城鄉結合部裏的大部分長輩都給我這樣的感覺。初時覺得他們活得不明不白,活得毫無人情味,但是到了這種重大關頭,才知道他們是見識和經歷太多的苦難,所以纔不去想,不去沉浸其中,這樣纔可以忍受,可以繼續活下去。

這就像福貴一樣。農村裏有千千萬萬個福貴,只是很多人忘卻了過去而已。因爲對於他們來說那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太苦了,太苦的日子如果記得太清楚,可能也會活不下去。

活着不是呻吟,也不是吶喊,活着更多的是忍受,去忍受命運加在身上衆多的苦難。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3

從生而爲人到行將就木不過須臾之間,洪荒之間萬事萬物皆變得渺小。生而爲人,我們都是第一次,所謂幸事!

生命的延續就像是腳下的土地一樣,帶給我們無數的希望和落寞,我們憧憬着它再一次的繁衍,見證着生命的輪迴。即便遭受着來自生活帶來的打壓,但仍打心底裏覺得活着真好,像守着一方土地一樣守着生命。

初讀《活着》一書,它不僅給我帶來極大的震撼還給了我深刻的思索!讀完《活着》,我不禁爲福貴的命運而噓唏。他的人生就像是起起伏伏的過山車,過山車的終點是遊戲的目的地,可他的終點可能是無盡的死亡。若僅從福貴家人的層面來解讀福貴,我真心覺得他是一個失敗的人。站在父母的角度,他敗盡了家產,使年邁的父母被迫搬到茅屋;對於一個妻子而言,他也不是一個良人;就他的一對子女來說,他更加不是一位稱職的父親。如果說福貴的父親去世只是一個序幕,那麼他的人生悲劇纔剛剛開始上演,因爲他的親人們在慢慢的離他而去。《活着》中爲我們展現了福貴的大半輩子,他由一個沉迷享樂的人逐漸變成一個垂暮的老人,他的身體和性格在生活中慢慢的改變。一個皮膚黝黑的老人在農田來驅趕着老牛耕地,這是多麼常見的景象,黃昏中不知疲倦的他,一人一牛!

在書中,我最喜歡鳳霞這個角色,她是一個悲劇的角色。在鳳霞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傳統女性的那種勤勞樸實的品質,她對於自己的這個家庭真的是全身心毫無保留的付出。小的時候一場大病使她成爲了聾啞人,她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在父母把她送出去省下錢來給有慶讀書的時候,她連哭都是無聲的,眼淚成爲了她唯一的表達方式。等鳳霞長大成人之後,由於身體的缺陷沒有人上門提親,那時的她對於愛情的嚮往就像是太陽一樣的炙熱,她看到新娘子出嫁的場景,從田地走到田埂上,走到新娘子的旁邊,她只能用行動來表明。好不容易結婚了總算可以幸福的生活下去,最後卻死於難產。鳳霞,像霞光一樣罩着這個家庭的女子。

生活就如同一本沒有完結的小說,讀者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是怎樣的結局。但活的久了,你所鍾愛的故事,都會有一個金石爲開的結局。

從抗日戰爭時期到後來的新中國,福貴一家在生活的挫折中積極的活下去,即使家人後來相繼的離世,福貴還是在堅強的活着。“福貴”是中國廣大底層人民的.一個縮影。在生活的重壓下苦苦掙扎的底層人民,在困難面前即使不會微笑但還是反覆的站起來,其實我們都是平凡人,我們可能會屈服於現實,會遭受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打壓,事若求全何所樂,不完整的人生,有些許意外的生活纔會令生命更加的精彩刺激。無論如何,對生命報以一定的崇敬,多一點熱情。

“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福貴的娘對福貴說道。我非常的認可,沒有什麼比活着重要了,活着真好!

花開幾個輪迴,花謝幾個時光,總有留不住的人,留不住的事,也有到不了的岸,嘗不到的樂。活着活着好像就明白了,不如淡定看待,豁達待之。面對匆匆人生,我們始終要有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的瀟灑!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4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也許是福貴對自己這一生的總結,同時也是對大家的勸誡。

好多年前看過電影版《活着》,可能是年齡和時間的關係,幾乎沒有了太深印象,只是記得他的,他的敗家,他的落魄。記得村長說一個包子裏包了一頭羊,那時感覺到很荒唐。而今再讀餘華的《活着》,倍感人活着之不易。命運有時讓人感到無奈、無力,卻又無法改變、無處逃避,只能默默承受,引頸受戮!

福貴最大的錯大概就是輸掉了家產和祖屋,變成了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氣死了父親,拖累了家人。但他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卻是從輸掉家產的時刻開始的。之前的福貴渾渾噩噩,不分晝夜地呆在青樓賭場,那種醉生夢死的日子不叫生活,只是活着——行屍走肉般地活着!福貴辜負了生活,生活便還給他一記響亮的耳光,扇醒他沉睡已久的感覺和良知。此後的福貴纔開始悔悟,才學會了珍惜與擔當。從這個意義上說,一無所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福貴最大的福則是娶了家珍這個女人,任勞任怨、不離不棄。在福貴被抓壯丁時照顧臥病的婆婆,同時養育一雙兒女。在生病的時候還要堅持下地幹活,只爲多掙一點工分。這樣的女人作者是不忍心讓她早早離世的。相較於其他人,家珍也算是善終的一個。讓她在送走兒女後依然堅韌地活着,與福貴共同承受這份悲痛,也彼此溫暖,相攜前行。

從父親開始,福貴先後送走了身邊的七個親人。對父親的悔恨,對母親的遺憾自責,有慶的難以置信,鳳霞的猝不及防,二喜的飛來橫禍,苦根的貧窮無知,唯有家珍離開時平靜安詳。如果說有慶、鳳霞、二喜的死都是外界造成的,對於父母的死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苦根的死則似乎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從父親死時的渾身無力,到有慶死時的大哭大鬧,再到苦根死時的平靜,我們看到福貴變了。死亡是一把大錘,擊打着福貴的肌體。當第一次敲擊時,痛不欲生,當敲擊接踵而至,肌體變得堅韌也變得麻木,不再徒勞地反抗,只是接受。

生活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你不知道它下一個惡作劇是什麼,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所以也不作預設,要麼等待,要麼迎接。

土地因踩踏變得結實,生命因苦難變得堅強。當胸懷如土地般寬廣,便有了承受苦難的力量。土地召喚黑夜,生命迎接苦難,如果黑夜註定要來臨,與其躲避,不如堅強面對!

不管生活賜予我們什麼,我們都需要直面相對。苦難是一罈酒,醞釀、發酵,最終都會化作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不管生活多麼艱難,只要走過坎坷,就能迎來希望。只要活着,就是強者;只要活着,就是英雄!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5

用開餐廳講故事的方式來寫作,讓人眼前一亮!

一個厭惡了職場世俗的年輕人,辭職和一幫生活失意但內心不服氣的同齡人開了一家西餐廳,取名YONGZONRE,躊躇滿志,要向世人證明自己年輕的力量。然而生意一直很差,他們無比沮喪,直到有一天,店裏開始出現一個叫Belinda的常客……

Belinda常常和他們閒聊,內容涉及戀愛、婚姻、人際關係、工作方法、商業心理等人生問題,這羣年輕人聽得津津有味,視野逐漸開闊起來,餐廳生意也慢慢步上正軌。Belinda的聊天,彷彿一把心靈的鑰匙,開啓了這羣年輕人與這個世界的和解之門。他們不再一味牴觸世俗,盲目追夢,而是漸漸學會把世俗規則當作自我實現的階梯。

一年之後,關於人生,他們心中仍有許多疑問,但他們不再彷徨。他們已經領悟了從容應對人生問題的藝術,他們有信心去擁抱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用一個完整的故事,講述處世原則,很不錯的一本書,裏面乾貨滿滿,生活需要我們用心,感情經營也需要我們用心對待。

本書是作者蘇芩以一個朋友的方式跟我們對話,讓我們瞭解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教了我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讓我們明白了男人和女人的區別,思考問題的角度的不一樣。我們應該瞭解這些世俗,少走彎路,需要一點套路,也需要明白道理。

生命,永遠是一個人的歷程! 女人,必須要雙重獨立,因爲,只有經濟和精神都獨立的女人,纔會讓自己更強大,更有安全感,切記,安全感永遠都是自己給的!

命運,其實是一種生活習慣。當你習慣了怎樣的選擇,就會遇上怎樣的生活。我喜歡創立自己獨立的人格,既能入世也能出世,無論身邊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到了何種狀態,不驚不擾。把一切看透,剝出本質,便會越來越聰明。

即便擁有再恩愛的伴侶,人生也難免有寂寞。所以,你必須要在兩個人的世界裏也學會一個人的生活,工作、讀書、交友、冥思……用喜歡的事情豐富獨處的時間。即使愛情和婚姻將男女聯結,你仍要明白,生命,永遠是一個人的歷程。

世俗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生活。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時,儘量避開,用世俗的方法活着,也許能夠成爲一個不世俗的人。

活着就是需要很多很多的勇氣去面對一切困難,成長是一輩子需要完成的功課,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我們珍惜現在珍惜每時每刻都努力生活的自己和身邊的人,能夠世俗並不容易,同樣也需要你的努力,願每一個世俗的人都有一個不俗的未來

人只有先俗纔不俗,也因爲有了對俗世的深刻體會後,一切都不是事了。未來不一定是不俗,但一定要舒服。

生活總會給出一個答案,直到我們學會在這個世俗的世界裏活出不俗的自我。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6

這篇文章和第一章一樣,給人感覺非常散,思緒總是飄忽不定,但也可以理解爲是因爲想寫太多東西才導致的,畢竟是一隻癡情的、天真的、真誠的駱駝啊!

駱駝是一種耐餓耐渴的動物,它們常年生活在沙漠當中,多年的風沙傷寒使它們練就了一種堅韌不拔的性格。它們的耳朵裏有毛,還有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是爲了阻擋風沙的進入的。這也是環境造就了它們的變化。作者認爲自己是一隻駱駝。他認爲自己比較遲鈍、很不會說話,但又很忠誠。當然這個比喻是說給他的愛人聽的;在愛情面前,再厲害的人都會低下頭去,卑微地躲到塵埃裏。他永遠也不會對自己所愛的人去說自己的優點,這種愛情就像是一種神奇的魔法一樣,把自己變得尤爲渺小,把對方的優點無限放大,哦,還有對方自己也會變大,從來都會感覺他們之間的距離就像飛鳥與土地之間的距離一樣遙遠而無邊際,哪怕事實並非如此。駱駝不是一個留在世上只爲被別人差遣的物種,他一生來就和其它動物有所區別。它生活的地方是沙漠,在這個不毛之地,只有綠洲和較爲稀少的水源纔是全部的慰藉;它的身軀那麼龐大,有兩個巨大的駝峯,它們的胃裏有許多用來存水的瓶子形狀的小泡泡。它能夠適應這種比較不一般的環境已是上天賜予的能力,同樣,我認爲,他也有相當令人震驚的能力。

他珍視自己的性格,他認爲思想是自由的,是無邊界的。的確,不管是什麼樣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是細膩還是奔放,是活潑還是文靜,這都是最爲珍貴的寶藏,可能由於出生的家庭環境,可能由於後天培養的不同習慣,亦或是自己接受的程度與否,使每個人的這部分都有所區別。但不管怎樣,每個人的每種性格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思想是不應該被限制的;它來源於本心,深化於情境,敲定於認知和一切未知事物。“你現在的氣質裏,藏着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每個人的思想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決不能僅僅被一點短淺的認知就被否認和固化。

在文中他還討論了一下與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有關的話題。他的觀點是,享受下里巴人的人也應該去享受陽春白雪。這話沒錯。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都屬於文化,它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可以去享受它們,只是理解層次深淺的問題。當然,喜歡陽春白雪的人也可以在閒暇之時領略一下下里巴人的通俗簡單,享受下里巴人的人也可以在缺乏共振之時去了解一下陽春白雪的優雅綽約。他們兩個本就是互相促進、互相影響的,“雅俗共賞”即是最好的感覺。在下里巴人中體會最最簡單的美麗,在陽春白雪中懂得欣賞較爲遙遠的文化,並努力感受它們,即爲享受文學藝術最非凡的狀態。

“我是一隻駱駝”,就算是承認這句話,我也得說,這是一隻真正有見解的駱駝,毫無畏懼,毫無退縮,是一隻能爲大家傳遞個人理念並不只是憤世嫉俗的坦率的駱駝。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7

淚水久久縈繞在眼眶,黑色封皮包裹着的舊書被我緊緊擁在胸前,心酸的凝望一個老人心酸路,口中嗚咽,竟不知何以傾訴。《活着》深深觸動着心底的脆弱。

年少輕狂,倉皇走過的路,在福貴老時看去,應該只是蒼蒼橫着的翠微,不再見愁容了。父親自己賭光家產而被氣死,自己被抓去當壯丁,在戰火紛飛的炮火中,流離兩年,再回家,卻早已物是人非,女兒聾啞,一切都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不過,欣慰尤在,他多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有慶,

終於迎來了幾年辛苦卻溫馨的團圓生活,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也許纔是最完美的,不需榮華富貴,只求相守一生,輕輕撫摸你陽光下閃亮的長髮,溫柔的用體溫知遇我們的心,父母的病故,令不孝之子翻然悔悟,用淚水埋葬過去,開始體貼妻子。照顧家庭。

歲月飛逝,世事果然都如浮光掠影。兒子天性善良,細心呵護羊兒長大,不辭勞苦的給羊兒喂草。兒子上學了,善良的他在爲縣長夫人獻血時被無良醫生超額抽血致死。今夕何夕,星空之下,又是一道流星劃過天際,又是一條生命的凋零。

隨後女兒鳳霞產子離世,女婿因工活離開了自己,外孫被黃豆撐死折翼離去,身邊至親離開了自己身邊,只留下老牛陪伴,悵惘人世,老人沒有悲觀,沒有墮落。曾經的浪蕩子弟在親人離世的傷痛裏成長,變得愈加堅強,因爲他懂得,老淚縱橫,一味苦怨,是挽回不了至親生命的,只是徒增憂愁罷。在那個連酒都買不起的年代,甚至比不得千年前借酒消愁的李白,杜甫,頑強活着,實屬不易。

山風習習,流水纏轉着憂愁。當年富家大小姐家珍嫁到富貴家,卻吃了一輩子的苦。臨死時,還拖着病體,想爲丈夫多幹點兒活。幾十年前,福貴在外沾花惹草,家珍忍辱負重,不愁不怨,忍受丈夫打罵,卻從未抱怨。幾年後,因丈夫的賭博,讓她褪去絲綢,拿起了鋤頭,她卻依舊不愁不怨,只因丈夫一句,“別累壞了,歇會兒吧”內心竟換了滿滿的安慰與感動,紅暈浮上臉龐,欣慰的笑容綻放,願爲福貴付出全部真心。

幾十年後,時光漂白了髮絲,兩人長相廝守,彼此的眼裏都多了更多的柔情。世事難料,倉皇走過的昨日已是最美的時光,家珍因過度勞累而患上了軟骨病,可憐的女人,不矯揉,不造作,依舊超越自己身體極限的吃苦耐勞。家珍死時,我的淚水止不住溢出眼眶,如此善良的女人卻在那個民主與法制遭踐踏的年代如此悽苦,那個紛亂的年代,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格遭受踐踏,生命遭受摧殘。當時人的苦難,換來了如今的國富民強。

古槐煙薄晚鴉愁,獨坐黃昏誰是伴?暮色蒼茫牛與歸。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8

我總以爲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會時常的躲閃,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着。其深淺卻難以以厚薄來論,因爲它們載負全是思想的激流。我時常思考着一本書的力量,純粹的文字卻衝擊了人的視聽的感受,如海浪般的震撼人的心靈,撞擊人的思想,潛入意識。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彷彿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着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於敗壞家業,淪落到爲餬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大躍進、的年代裏,他死裏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於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書裏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呈現着,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看見一綹極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著地活着——已成爲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9

餘華文字以真實見長,正因爲真實也就多了些殘忍,冷酷。死亡,血腥,人性醜惡,在他作品中更真實,血淋淋地令人震撼。讀完《活着》,或許需要對這兩個字重新審視,什麼稱爲“活着”?如我們久坐空調房,入目皆是繁華都市,巍峨樓層?如福貴奔走求生,滿目瘡痍,掙扎困苦?我想“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勝利”,只是活法不同而已,並沒有所謂的意義高低。

福貴一生由富貴向破落,嘗過高於雲端,也曾跌落泥潭,經歷最多的大抵是死亡,父亡母喪,偌大的家在死亡之下也只見卑微與渺小。古人常說“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死亡離他很近,離我卻遠,分明無法體味親友亡故之痛,可卻在字裏行間嗅到腐朽之氣,若有若無除了悲涼也想不出別的詞彙了。雙親之故似乎只是引線,兒子以一種極殘忍醜陋的方式死去,如同魯迅先生筆下愚昧人以人血饅頭治病,除了人性醜陋更多是憤怒,痛失骨血卻無處可訴的憤怒。讀到這裏時多次想拍桌怒起,福貴作爲一個無權無勢的底層人只能接受,無力反抗。接踵而至的是女兒難產去世,妻子病逝,連女婿也被水泥板生生夾死,死前記掛的兒子似乎在死亡之下流露生的希望。本以爲留下相依爲命的小孫子將是全書的結局,卻在末處讓小孫子以一種滑稽,今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方式死去,似嘲笑似諷刺。以死亡的血腥反襯活着,這樣的活着連生命都染上腥味,終究只剩福貴一人,終究是“活着”。

感慨於福貴的一生,也爲“旁觀者”悲哀。在權者的冷漠親友的無動於衷,村民的愚昧無知,每個人都是這一場場死亡的促成者,“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他們自然無法體會,在同一種氛圍下,欺凌,血腥,死亡已成常態,他們作爲“助力”,只是加速死亡,冷眼旁觀,可悲可恨,他們自然也將踏上同一條路——在死亡中掙扎,向死而生。至於福貴的他是一個矛盾的存在,他認命他不爭,他看似灰暗而沉默,但最後他“活着”,堅韌地活着,在命運折磨下見親人一一離去卻依然好好地活着,在一次次死亡面前,在一次次將臨崩潰之際他仍活着,不爭不搶,平凡順從,只爲活着而活着。英雄們或許不齒,我卻覺得:活着很好。

如今可以不掙扎,毫不費力地活着。不要妄言生死,於你而言不值得珍惜的,卻是有人無比渴求的,所以好好活着就是有意義的事。

感慨萬千,謹以餘華一句話作結——“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10

生存,還是生活

人生如同白駒過隙,一眨眼,就已度過了我人生的二十個春夏秋冬,回想着過去的二十年,呈現在腦海裏的只是一個個褪色的剪影,一段段模糊的片段,放下手中的《活着》,我不禁思考:人的一生,究竟爲了什麼而活?

無數的文人墨客、心理專家告訴我們,人生是一個追求卓越,以求獲得社會認同感的過程,我們需要不斷地設定人生目標,然後在長跑中不斷前進,直至迴歸大地,結束在人世的一遭。勵志書籍也在“供求影響市場”的經濟規律下成爲了最暢銷讀物,人們或多或少都渴望從中汲取能繼續前行的養分。激情澎湃、洋洋灑灑的行文,如同黃土高坡上的鼓陣,齊齊敲響,震耳欲聾,給人無比的心靈震撼,但終究,歲月還是將這種震撼消磨得所剩無幾,就如同那雷聲般的鼓聲終究還是隨着揚起的高原黃土,消散在風中……

對於《活着》一書,它的力量並不是來自喊叫,不是來自批判進攻,而是一種隱忍的力量,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全書彷彿是在給讀者講述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誼,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可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無法抱怨對方。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的主人公福貴用他的一生詮釋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個平民苦難不平凡的生活,折射了中國人在那個陰霾籠罩的幾十年是如何熬過去的。有人也許會問,在小說《活着》中,福貴處於那麼一種極端的生存環境,爲什麼還是講生活,而不是倖存?生活和倖存之間的輕微分界在哪裏,如今的我們,追求的又是生存還是生活?

我想,對於中國,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來說,生活和倖存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的輕微分界只是方向的不同,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內心感受,而倖存更多的是旁觀者對於他人人生,一種無法言對錯的看法。

福貴的一生坎坷,敗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貧窮讓他一生都無法給家人遮風擋雨,兒子因輸血給幹部的妻子過量,而意外死亡;高燒延誤導致無法發聲的女兒在產下唯一的兒子後就撒手人間;陪伴他一生,未有過半句怨言的妻子終究也被軟骨症磨去了最後的生機。看不見的苦難生活,福貴牽着他的老黃牛,一步步的走着,走向黃昏的餘暉,這一幕,落在眼中,折射入心底,是那樣的沉重,而福貴在講述這一切的時候卻是那樣的平靜,如同與老黃牛的喃喃耳語,似乎這些都已化爲血液中的成分,無法剝離,與命運相隨。

生活,只是一件外衣,有的人爲它別上璀璨奪目的胸針,有的人在上邊縫着一個又一個粗糙的補丁,但無論是華麗還是襤褸,我們都穿着專屬於自己的外衣行走在風塵中,承受着外界的一切,感知着身邊的一切,有愛有痛,有苦有甜。生存,還是生活,僅僅是一線之隔,一生爲什麼而活,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只有當內心與外物和諧之時,在人世的一遭才叫真正的生活。

人活於世,不是爲了外界的事物,僅僅是爲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11

死很容易,活着很難。這也許是最能概括本書情感的句子了。親人一個一個離自己遠去,靈魂一次一次被自己喪失。沒有活下去的支撐和信念,不知道爲什麼而活,但內心深處卻不會放棄生命,這恰恰是生命的本能。活着,是一種本能,無關環境,無關信仰,無關追求。

福貴一家原應該是地主階級的有錢人,有着幸福美滿的家庭,雖然老爹是個敗家仔,但依舊很寵福貴,有個支持自己,永遠關心自己的老孃,娶了個能吃苦耐勞,善解人意的有錢人家小姐做妻子——家珍,還有個漂亮、能幹的女兒——鳳霞,最後還有個善良,熱心的小兒子——有慶。但卻經過福貴的一系列折騰和當代社會的發展,最終導致錢沒了,老爹死了,疼愛自己的老孃病死了,可憐的兒子和女兒在同一間醫院走了。妻子也死去,留給福貴最後的念想是鳳霞的丈夫二喜和孩子苦根。曲終人散,最終都離他遠去。這世界上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個人。

我會想,他爲什麼不去尋死?他爲什麼還要活着?最親的爹和娘去世了,最愛的妻子兒女走了。沒有一個人能頂住這般打擊。這世界已了無牽掛,他也都這般歲數,活在這,沒人給自己送終,所謂的家財萬貫一夜失,白髮人送黑髮人,世上無親人,這類悲慘的事情在同一個人身上發生,試問自己,誰有他這樣堅持活下去的信念?他究竟是心底強大,還是想替自己愛的人繼續活下去,看遍世間所有美好。

我常常進入書中,幻想假如我是福貴,那個最悲慘的主人公,我會不會在家珍去世後便與她一同死去,我不敢想象,但心底裏卻是有個明確的答案仔細想想,我不會那樣做。那是高潔的愛情,但我欣賞不來。我不會死,雖然我不知道爲了什麼活着,但我終究不捨得這世間,我留戀它,我會努力抱着好的心態迎接接下來的日子,但確實不會有從前的快樂和無憂無慮了。深入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與福貴感同身受,想象他經歷苦痛時的心情,理解並生存。

不是每個人都能從打擊中走出來,人是爲了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其實活着本身的美好就足以讓我們迷戀,足以讓我們繼續爲其活着。活着,是責任,是心態,是生命本該有的色彩。連生存的機會都沒了,又談何創作?夢想?機遇?死去可以奪去人們的痛苦的記憶,但是活着可以讓人們重新創造歡樂的記憶。總結起來便是:與其忘記痛苦,不如製造歡樂。瀟瀟灑灑過完餘生。但依舊會帶有悔恨,恨自己、恨世界。

《活着》究竟是想表達主人公的可悲,亦或是表達希望讀者堅強生活。沒有準確把握,但中心絕對是:把握生活,領悟一切,努力活着。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12

作爲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範,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後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於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爲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後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裏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

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

因爲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爲誰而活,我爲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爲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總認爲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纔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摘自餘華第一次看餘華的《活着》,是在一年前。那時看完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己的整個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

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爲難。爲什麼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爲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13

我總以爲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重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時常躲閃,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着。其深淺難以以厚薄而論,正因它們載負的無不是思想的洪流。我時常想着一本書的力量,純粹的文字卻衝擊人的視聽感受,如海浪般震撼心靈,撞擊思想,潛入意識。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盼——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彷彿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着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最後敗壞家業,淪落到爲餬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大躍進……的年代裏,他死裏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最後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書裏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呈現着,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看見一綹極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

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著地活着——已成爲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14

人爲什麼活着,這真是一個非常大的哲學問題。現在的好多人都在討論這個問題然而至今未果。不過這個問題也的確需要着重討論一下。雖然這種討論可能到最後也得不出一個結果來,但至少能夠更新一下自己的認識從而勉勵自己。

在這裏,王小波至少說出了以下幾個觀點:人活着總要面對死亡;人活着也不能全然爲別人,那樣完全就把生活過得像一個宗教儀式了;也不能全然爲了自己,這樣把自己與物質等同起來,也是不太正確的;人不應該忽視自己,應該無愧於心,好好愛自己;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很美好。

我覺得這幾個觀點應該算是比較坦率和自然的觀點了吧。生離死別是人之常情,人總要有一天會面對死亡,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其他人的。對於這樣一個情況我們無能爲力,如果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沒有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我想你的人生也是不快樂的。人生中有意外、有磨難,唯一不能被改變的只有你的那顆一如既往追逐一切的心。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才是最最要緊的事情。

人活着不能全然爲別人。對啊,哪裏有別人而活的道理。不管是爲了他們去完成一些自己的目標,或者是爲了他們去幫忙做一些自己原本不需要做的事情,最最能使我們感到非常開心的還是活出自己。每個人的方向盤都是由自己所掌控的,如果全部都是由別人指使或者把控的話,不說飆車,還容易脫軌甚至器械散落,而這就是不太值得的事情了。雖然說每個人也不能真正瞭解自己,但是生而爲人,總該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這一點,誰也不能幫你做到。

人也不應該全然爲了自己,這樣的人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那就是自私自利。他們都是沒有遠見卓識的人。就像一隻邪惡的小老鼠,目光所及只有自己的需求,就那麼一點點距離,然而就這點距離他們也不願意自己去爭取;亦或是一隻驕傲的小青蛙,就生活在自己的井裏,認爲他頭頂所能看到的就是全部的世界,他不會想要出去。因此,他們的利益,就只能獲得眼前的一部分,就只能咬着套在自己脖子上的那一點餅,不會再多了。

人不應該忽視自己。關於忽視什麼這個問題,應該是不能忽視自己的真正需求和慾望。永遠不能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的,或者毫無用處的事情。人應該有勇氣去關注一下自己了。是的,都需要用“勇氣”這個詞了。這世間有那麼多無所謂的、進展極快的事情,他們幾乎佔領了我們的全部視線,大家都在拼着,每個人的面前都是一面密不透風的隱形之窗。沒有人停下來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就連停下來的慾望都沒有。而停下來去了解自己,恰恰是較爲重要的一步。

最後,你要愛自己,換句話說就是,不要自卑,不要認爲自己不行。沒人說你不行,就不要輕易否認了自己。在沒到終點之前,沒有人可以決定你,更何況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馬拉松,誰知道終點在哪裏呢?愛自己,你纔會有信心去爲自己而拼搏,而不在乎那些有的沒的,你想要的那些纔會在不遠的未來等着你。

以上是我針對他的觀點所進行的解讀。這個問題也恐怕和其本身的內涵一樣,要用一生的閱歷去體會和感受了。

《活着》讀書筆記1000字15

在忙碌的工作之餘,終於把《活着》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我甚至可以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作者餘華在此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家業,變成了一貧如洗的人。父親一氣之下去世了。妻離子散,整個家都衰敗了。爲了生活,福貴開始了艱難的起步,爲生活而努力。

兩年後,妻子帶着年幼的兒子回來了。我爲文中的福貴高興,我以爲,他的命運會好轉了。沒想到,命運如此艱難,歲月不饒人,母親由於年老,一病不起。爲了生病的母親,福貴前去城裏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好不容易終於回到了家,女兒已經因爲生病而成了一個永遠也無法再開口講話的人,母親也因病在兩年前去世了。

然而,這些災難還只是開頭,我爲文中的主角們抓了一把汗。心情也隨着書的情節動盪起伏。福貴,命運真是不福也不貴啊。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福貴的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生活舉步爲艱。當飢餓來臨時,鄰居們爲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有慶,爲救縣長產後大出血的老婆,踊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獻出了年幼純真的生命。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我眼睛都是溼潤的,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隨着女兒鳳霞的出嫁,我以爲他們從此可以結束悲慘的命運了。但接下來,我不禁有點責怪餘華,爲什麼要把人家寫得這麼悲慘。

女兒因生產而死,妻子也跟着病死了。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吃多了也死了。死亡一個個接踵而來,最後,只留下了福貴。福貴老了,故事也就結束了。但年老的福貴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留下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活着》無疑是一部經典,美國短篇小說家艾米麗·卡特稱之爲一部“永恆作品”,並不是謬讚。作爲一名教師,我認爲我們年輕人也都該去認真讀一讀這部作品,讓它來教會這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輕人懂得生命的厚重與沉痛,帶給我們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着的價值,去擔當生命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