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散文

春天的時候,一個朋友迷上種花。一週之內,跑遍了城市周邊的大小花市,買回的各色花木將一間專門用以擺放花木的不大的屋子硬生生翻版成了一個小型花市,奼紫嫣紅、芬芳馥郁,引得一幫被他五次三番盛情邀請前去參觀的朋友一片讚歎。

花事散文

忙了快一年,前些天再聚,問起他的“花事”來。

“別說了,那些花兒全都是‘大爺’,我侍弄不好,死的死,送的送,全沒了。”他略顯沮喪。

在參觀過“花房”的朋友們追問下,他講起了養花的不堪:買花的時候,花店老闆傳授的培養方法是少澆水、澆足水的“懶養”,結果有幾棵就這樣被“懶”所誤,零落成泥;於是,上網去博採衆“花迷”的技藝之長,又得到勤澆水、澆少水的“良方”,不曾想,又有幾株花在這種方法下“香消玉殞”;自己摸索一番,決定將上述方法予以“中和”,然而“中和”之後不兩天又有植株開始葉兒黃花兒枯。一來二去,終失耐心,將滿滿一屋花處理得一盆不剩。

朋友們都無人養過花,自然不能過多言語,只好對他此番“挫敗”一笑了之。他也目視遠方,坦然一笑,那神情彷彿是與那些曾在他家小住的花兒們和自己曾經的養花夢深情笑別。

花不易養,終有人能養,只是得其方法與否,那些花農花匠們,哪一個不是把花養得嬌豔動人、活色生香?

前些天與一個年輕朋友聊天,談起最關心的話題時,這位五歲孩子的母親不無怨嘆地說,從小孩出生起,韓劇也不關心、房價亦不關心,最關心的是如何育兒!

她與目前中國絕大多數年輕父母不一樣的是,她在孩子出生前做足了功課,首先在自己的心智養成上,她與老公就努力讓自己成熟、自信、堅強,做好了爲人父母的心理準備——而現實是,很多孩子的父母,自己都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便已爲人父母了!同時,她本着爲自己負責、爲孩子負責的精神,博覽羣書,瞭解各種育兒理論、積累各種實踐案例,幾成大家——至少在朋友圈中發起言來擲地有聲、分量十足。當然,物質準備更不必說,四個字形容:儲備頗豐。

一轉眼,孩子五歲了。坐在面前的朋友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淡定從容。“孩子漸漸長大,很多情況下,所謂的‘育兒經’根本沒用!”

“孩子吵鬧着要東西怎麼辦?”“孩子在客人面前撒嬌甚至‘人來瘋’放潑怎麼辦?”“都說對孩子應該寬嚴有度,這個‘度’如何把握?”……

這一連串問題,我只有沉默以對。“你會失望地發現,這些問題的答案,種種‘育兒經’中都給你闡釋得永遠正確但‘然並卵’!”“然並卵”,聽到這個網絡詞語從她的口中吐出,我不禁一驚,如果不是確實的`失望,像她這樣一向優雅的人是不會這樣“暴粗口”的。

從來沒有讀過“育兒經”的我,不能完全理解她的那份心情,但是,我知道,“育兒”是一本浩瀚得窮其一生都無法參悟的書,真正讀懂的人,或許並不是形形色色《育兒寶典》的撰寫者們。一個最簡單最雄辯的事實就是,不管你有多少成功的案例,但是,沒有一個人的成長路徑是可以複製的。

“添一人添雙筷”的“養”的時代早已結束,如何讓孩子成人成才的“育”的時代已然開啓。“養”與“育”最大的區別在於,“養”重形,“育”重心。花農花匠們經手千枝萬株,熟能生巧,“法”自藏於心而露於手,如確實願意花時間、下功夫,養花之法不是不可以掌握。但是,對於每位家長,孩子只有一個或者目前情形也可以是兩個,不可能像養花一樣反覆實驗,也不可能像養花一樣只管養形,因爲,人與花最大差別不是生命形態之異,而是花本無心人有情!

尚可複製的養花之法,常人也不易掌握,不可複製的“育兒”之法,更是難以把控,遑論窮究?由是觀之,“育兒經”就像“成功學”,在孩子有成就有出息之後,依樣畫經驗之葫蘆,出書賣碟,其真實目的估計不單單是爲了給年輕父母“傳道解惑”吧——據我所知沒有人按“成功學”之“圖”索到了“成功”之“驥”,有沒有人能按“育兒經”育出理想之“兒”,只能不斷的拭目以待。

面對朋友“你可否給我一點建議”的話語,我只好顧左右而言他——養花之法尚無定法也尚難掌握,更何況對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又本無定法的“育兒”之法,豈可妄言?

不過,臨別時,爲了表示我的鄭重,我還是給出了貌似“永遠正確”的建議:如果真有心意去研究“育兒經”,不如多給一點時間去陪伴,不管孩子將來如何,陪伴都是最長情的告白,都是最溫暖的守護。

說完這話,猛然想起,其實我也是連花也不會養的人,不禁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