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行散記-散文隨筆

(一)

石獅行散記-散文隨筆

“五一”假日,受石獅同窗好友華平之邀,同學二十餘人從粵贛兩地出發,往石獅聚會遊玩。車行至半道,天降大雨,水潑如注,車行緩慢。我們一車四人,晚九時纔到達石獅市綠晶酒店。華平夫妻出店相迎,先於我們抵達的同學忍飢挨餓,等待我們共進晚餐。席間,少不了脣槍舌劍,幽默諷喻,更少不了推杯把盞,暢飲開懷。晚宴酣暢淋漓,同學摯情油然而生,旅途疲憊也隨之渙然冰釋。

翌日,大雨仍然沒有停歇之意,我們只好更改原定遊覽行程,到石獅市府大樓短暫停留,到服裝市場購物消費。這兩處都是華平在石獅的傑作,由此可見他在石獅工作的實績,令我們頓生敬佩之情。

午後,風靜雨住,前往拜謁施琅故里,才知道昔日收復臺灣的名將出生在這裏。重溫施公舊事,放眼臺灣海峽,感懷臺海現狀,更覺泱泱大國,至今難以收復一統的遺憾與愴然;才領悟到海邊高聳的施琅雕像爲何東面而視,望穿碧波,遠眺臺灣之用意。

海總能令人胸境曠達,此伏彼起的海浪涌上沙灘,倏地又退回海中,似在和我們這些遠客追逐遊戲,如果不是氣溫太低,真想撲下去,和海水來一次無間的親近……

告別海邊,我們來到雖不算高大但峻峭挺拔的石獅最高峯。仰望山頂,一座寶塔赫然矗立,古樸蒼翠,底蘊厚實。攀上山崖,“姑嫂塔”三字映入眼簾,我想,涉及到女人的塔,不外乎有盼望夫君歸來,經年累月,幻化成山石寶塔之類的傳說。站在山頂眺望,石獅全景一覽無餘,真有“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逝去,傍晚時分,我們回到酒店晚餐。晚餐照例非常豐盛,美酒佳餚點燃起同學們從未有過且與我們年齡不很相稱的激情。啓知的京劇 《天下事難不倒共產黨員》,小英的《我家的表叔》把我們帶進了四十年前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他們靚麗的歌聲似乎正在醞釀着更加精彩的環節,突然,餐廳燈光暗了下來,微光之中,服務小姐微笑着在舒緩的音樂中推來一個“磨盤”大的蛋糕,原來今天恰好是西平“稀哥”五十五歲生日。華平如此用心的安排,令我們出乎意料。掌聲響起來,生日讚歌唱起來,壽星不知所措,語無倫次,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只能打躬作揖,頻頻致謝。是啊,人生即將步入老年之時,竟然有如此不同尋常的生日禮讚,誰又能夠止得住感動的淚滴?

晚宴落幕,餘興未盡,小林同學慷慨解囊,包下一個大歌廳,一羣“奔六”男女,“老夫聊發少年狂”,盡情引吭高歌。歌聲飄蕩,匯成歡樂泉流,在我們心底涌動;舞姿搖曳,彷彿把我們拉回到四十年前那魂牽夢繞的崢嶸歲月……

(二)

果不出我所料,五月二日這天,天氣格外晴好,陽光透過窗簾照進了我們的房間,一下子把房間點綴得金碧輝煌。八點,按照既定的遊覽線路,我們向泉州進發。泉州別名鯉城,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我們有幸參觀了城中的開元寺。此寺原名蓮花寺,因傳說桑開白蓮而得名,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說實話,寺廟之類的去處,我們看過很多,有特色的並不多見,而開元寺卻並不一般,寺廟古樸得令人叫絕,寺裏的松柏古老得連樹皮都已經脫落,最讓人難以置信的還是那幾顆桑樹,樹幹碩大,枝繁葉茂,紫色的桑椹掛滿枝頭,的確是桑樹中的王者,可見確實有些內涵。我們幾個並沒有被導遊的精彩講解吸引,而是專注於觀賞寺廟的楹聯。那些小篆和狂草,特別是聯中的異體字讓我們猜而不透,不明所以,只能藉助“百度”勉強知道文字的約略含義。小林的勤學好問,窮根究底,小華的百辨多思,因文生義,叫我這個自以爲古文功底還算紮實的人自愧不如。

人如潮涌,車水馬龍。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我們匆匆離開,來到了距開元寺不遠的老君巖。

老君巖座落在羣山環抱之中,這裏草木蔥蘢,碧如翡翠,空氣中散發着花的芬芳。走近老君巖,猶如走進了一個特別清新特別清淨的世界。的確,老子思想的精髓在這裏與自然境界形成了無縫對接,那“青牛西去,紫氣東來”的對聯正是這種境界的最好詮釋。面對高大魁梧的老子石雕,我們不由自主會對人生進行一番思考:老子思想“無爲”而“有道”,世間事物都是“有”與“無”的統一。明白了這個道理,如何對待自己的將來,應該是不言而喻的了。人不可追求自己得不到的東西,“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勉強而爲,恐怕會適得其反。

在老子像前,我們照了一張集體照。我想老子的灑脫、超然不僅於我,對所有人都是一種教益,都是人生最有意義的啓迪!

(三)

觀賞廈門美景,是我們的夙願。這次有機會來石獅,來泉州,絕對不可以錯過廈門。5月3日,我們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這座被尼克松總統稱之爲“東方夏威夷”,有着鷺島之稱的美麗城市。沿途風光迤邐,碧藍如玉的天空與碧波盪漾的海水相互映襯,渾然一體;銀白的沙灘,滴翠的樹木,清新的空氣,古老而蘸滿現代色彩的城市建築,構成了一幅近乎完美的風景畫。

我們沿着濱海路慢慢前行,用眼、用心、用手機記錄着不可錯過的風景。

廈門臨海,是禦敵前沿,更是老蔣潰離大陸,帶領他的殘兵敗將匆忙渡過臺灣海峽的所在。當年著名的金門炮戰據說也在廈門不遠處。儘管東道主華平聯繫過參觀,終因是軍事重地,我們無緣一睹它的真容。

看看古代的炮臺吧!我們這些人,都有軍人情結,至今仍然對古代和現代戰事頗感興趣。在嚮導的安排下,我們參觀了胡裏山炮臺。炮臺三面環海,易守難攻,幾十座大小古炮昂首排列在炮臺的周圍,炮口直面大海,直指蒼穹。其中雄居中央的大炮,足有兩層樓高,下層是炮座,上層是炮管,可以上下左右調節,我想這樣的大炮在當年應該是很先進的吧,可惜它並非國產,而是德國製造。

午餐安排在一幢酒店靠海的包間。我們走上陽臺,極目遠望,寬闊的大海在陽光下泛着銀光,海輪在大海上徐徐移動,不時有快艇往來穿梭,激起一線白色的海浪。遠處有小島在海霧中時隱時現,夢幻一般。平告訴我們,目極之處就是臺灣的金門,我們看不見它的蹤影,只能遙想當年兩岸之間喇叭聲聲、炮聲隆隆的震撼場面。

下午,來到這次行動重量級景點―鼓浪嶼。值得慶幸的是小長假行將結束,遊客紛紛離開廈門,我們沒費多大功夫就渡過海峽,登上了鼓浪嶼。

“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嶼遙對着臺灣島,臺灣是我家鄉”。幾十年前,這首歌我們耳熟能詳,當我們唱着這首歌的時候,會涌現許多的遐想:鼓浪嶼一定是一個美如仙境的地方,她招引着我們心儀和嚮往。然而,現實往往比遐想殘酷,遠眺小島,小島只露出她若有若無的容顏。在她美麗的身形上隨處是各種排列得不很規則的建築,有的甚至雜亂無章,就像是美少女穿着補丁連補丁的'破舊衣服,羞澀地面對着慕名而至的遊客。

“登上日光巖眺望,只見雲海蒼蒼……”,歌詞似乎在昭示我們這些第一次登上鼓浪嶼的遊人,鼓浪嶼的真正風景也許就在日光巖上,於是我們十多個同學買了登巖門票。

日光巖高約百米,巨石峭壁,刀砍斧劈一般。我們拾級而上,攀援之路狹窄得只能一人通過。“坡迴路轉,石徑橫斜,險如垂梯”,正是上巖之路最真實的描摹。沒過多久我們便登上了巖頂。巖頂面積不大,約有幾十人在山頂流連顧盼。我們登頂俯瞰,廈門、鼓浪嶼風景盡收眼底。島下的一邊是一個個桔紅色的大廈屋頂,如同朵朵盛開的玫瑰,耀眼而且熱烈。走到另一頭,手扶欄杆放眼,只覺得大海茫茫,天風浩浩。海面上的大小船隻,蜿蜒遊走於萬波之上,出沒於蒼茫的雲天之際。向前遠望,廈門市區高樓林立,錯落有致,往東山水相連處據說是小擔、大擔和金門。我們沐浴着陽光,享受着天風的撫慰,觀賞着湛藍而壯闊的海面,欣賞着銀灘上如織的遊人光着腳在海水中嬉戲打鬧的情景,先前的不快早已煙消雲散。是啊,此時我們才領會到“不到鼓浪嶼,算不得到廈門,不到日光巖算不得到鼓浪嶼”的真實含義。

循着海邊沙灘的方向,我們下山,決定租一艘快艇遊蕩於海面之上,盡情享受海風的吹拂。然而,當我們購買快艇乘票的時候,遭到了善意的拒絕,因爲有規定,55歲以上的遊人不能乘坐快艇出遊,出於無奈,我們只好抑制住這種不合時宜的衝動。

結束鼓浪嶼遊玩,我們在輪渡碼頭吹響了返回石獅的集結號。

在玫紅浸染的雲霞下,在漫海碧透的海面上,在夾帶海味的微風中,我們揮手告別日光巖,告別鼓浪嶼,告別廈門。明天我們也將結束五天四晚的石獅之行,告別邀請併爲我們精心安排這次行程的華平夫婦,告別短暫相聚卻收穫不菲的同學們。但願還會有更多的聚會和旅行在向我們張開雙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