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古詩詞

烏衣巷古詩詞1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烏衣巷古詩詞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註解

1、烏衣巷:南京,晉朝王導、謝安兩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烏衣,因此得名。

2、朱雀橋:今江蘇省江寧縣,橫跨淮河。

譯文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

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

晉代時王導謝安兩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築巢卻飛入尋常老百姓之家。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這首詩據說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歎賞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烏衣巷古詩詞2

烏衣巷

(唐詩)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註釋】

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

烏衣:燕子,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

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衆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爲六朝(吳、東晉、宋齊樑陳先後建都於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

【賞析】

這是劉禹錫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詩人通過對夕陽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現了今昔滄桑的鉅變,隱含着對豪門大族的嘲諷和警告。

詩歌開頭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秦淮河南岸。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世族就居住在這裏。“朱雀橋”在烏衣巷附近,是當時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見當年這裏車水馬龍熱鬧繁華的盛況。但而今橋邊卻只有“野草花”。一個“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敗荒涼。而“烏衣巷”又處在夕陽斜照之中。“夕陽”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詩歌開頭用了工整的對偶句,寫今日的衰敗景象,它與昔日的繁榮盛況,形成強烈對照。

三、四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種候鳥,春來秋去。從前燕子飛來,總是在王、謝等豪門世族寬敞的`宅子裏築巢。如今舊世族的樓臺亭閣蕩然無存,這裏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了。詩人在第三句開頭特地用“舊時”兩字加以強調,巧妙地賦予燕子以歷史證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尋常”兩字,強調今昔居民截然不同,從而有力地表達了滄海桑田的鉅變。晉代豪門世族的覆滅,暗示當代的新貴也必將蹈此覆轍。這首詩通篇寫景,不加一字議論。詩人從側面落筆,採用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加以表現。語言含蓄,耐人尋味。

【詩人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爲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他還繼承了樂府詩的現實主義傳統,注意反映民生疾苦和重大事件,風格剛健爽朗。他的一些懷古詩,也凝練含蓄,含不盡之意鑑於言外。有《劉夢得文集》。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這,祝各位愉快!

相關推薦:

高中古詩詞閱讀鑑賞:《早春》(韓愈)

高中古詩詞閱讀鑑賞:《北來人二首》

高中古詩詞閱讀鑑賞:《金陵望漢江》

烏衣巷古詩詞3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註釋]

1.朱雀橋:在烏衣巷附近,是六朝時代都城正南門(朱雀門)外的大橋,是當時的交通要道。

2.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這首詩是《金陵五題》的第二首,寫烏衣巷的今昔變化。

3.王謝:指東晉時代王導和謝安兩大貴族之家,烏衣巷是這兩大貴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後二句詩寫出滄桑變化的事實,自然成爲對豪門貴族的辛辣諷刺。

4.尋常:平常、普通。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著名詩人。

[簡析]

最新的國小古詩詞鑑賞《烏衣巷》:這是劉禹錫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詩人通過對夕陽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現了今昔滄桑的鉅變,隱含着對豪門大族的嘲諷和警告。

詩歌開頭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秦淮河南岸。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世族就居住在這裏。“朱雀橋”在烏衣巷附近,是當時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見當年這裏車水馬龍熱鬧繁華的盛況。但而今橋邊卻只有“野草花”。一個“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敗荒涼。而“烏衣巷”又處在夕陽斜照之中。“夕陽”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

詩歌開頭用了工整的對偶句,寫今日的衰敗景象,它與昔日的繁榮盛況,形成強烈對照。

三、四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種候鳥,春來秋去。從前燕子飛來,總是在王、謝等豪門世族寬敞的宅子裏築巢。如今舊世族的樓臺亭閣蕩然無存,這裏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了。詩人在第三句開頭特地用“舊時”兩字加以強調,巧妙地賦予燕子以歷史證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尋常”兩字,強調今昔居民截然不同,從而有力地表達了滄海桑田的鉅變。晉代豪門世族的覆滅,暗示當代的新貴也必將蹈此覆轍。

這首詩通篇寫景,不加一字議論。詩人從側面落筆,採用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加以表現。語言含蓄,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