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

1、發現問題

雷軍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這樣的一句話不僅適用於軍事戰場、企業管理之中,同樣也可以運用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當中。

書中列舉了我們中間的絕大部分的人都經歷過或者未來會經歷“勤奮而又懶惰”的困境。而這種經歷表面上看像是個人的“時間恐慌”讓他們產生壓力,背後卻人們勤奮找捷徑而懶惰的執行。

面臨大城市那高不可攀的房價、逢年過節家族鄉鄰間的互相攀比、朋友間愈發充滿金錢氣息的關係當初的理想與眼前的現實差之千里,讓我開始產生恐慌,然後我們開始變得追求速成了。

財富,我們學習如何快速實現財務自由;

身體,我們尋找什麼減肥藥能讓自己快速變魔鬼身材;

課程,我們在搜索幫你快速翻身的成功學教程;

溝通,我們學習怎麼利用話術將對方拿下;

我們“勤奮”的去搜索着各種能比別人快的方法,試圖能讓自己超出別人,但是卻忘記了最基本的春耕秋收、等價交換的道理,試圖跨越播種階段直接收穫果實的階段,期待着守株待兔、一勞永逸般的好事降臨於自身。

2、分析問題

現今社會充斥着各種浮躁,亦使得多數沒有經驗和方法、沒有積累和資源的年輕人變得躁動不安。當我們想速成的時候也就難以用邏輯去思考,就火急火燎的隨大流把別人的目標當自己的目標。

如此一來,我們就掉進了陷進:我們卻忽略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所在,別人的目標對於他而言是現實的,但是對我確實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所謂的理想或者慾望罷了。

一段時間後這種慾望會讓我們開始對現狀不滿,我們急於擺脫現狀卻又無法做到知行合一。

所以,我們羅列出自身“我有的”及“我要的”,分析清楚“我要的”中,哪些是可以用“我有的”來交換的,哪些是目前“我有的”不具備的,那就腳踏實地的去儲備。

3、解決問題

立即行動,是解決拖延的最好良藥!拖延的本質原因是來自恐懼(包括自身和外部):一是怕自己做不好有風險,二是怕來自外界的評價。

其實,只要做事就一定有困難和問題,這個是生活常態。外界善意有建設性的批評是我是努力改善提高的方向。

所以,當你得出戰略分析的結果後,從現在開始就不由分說的去制定執行小目標吧!

任務三要素:黃金圈法則(what—why—how)瞭解目標任務的內容、執行的原因、做事的步驟方法。

how—思考方法需要從領悟內容(what)入手,不停地進行細分、不斷拆解任務,而且越具體越好,直至每個小任務都可以量化並能由一個人獨立完成。

以管理者身份去工作和執行小任務。先從策略方面去佈局工作步驟,再從戰術方向給自己分配具體的任務指標。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時區分熟悉的地方與陌生的地方,對於陌生的地方有可能是瓶頸需要做預防措施。最後有一個不怕犯錯的平常心態去執行,在執行過程逐步完善和重構。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2

絕大多數的成功與智商沒有任何關係,所有的失敗都與且只與時間有關。當你把時間花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相當於在他的身上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反正,那個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後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纔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纔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

只有脆弱的人才不斷需要安慰。現實是殘酷的,生活是艱難的,無論什麼樣的時代,無論對哪一個層次的人,都是如此,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

生活的本質就是這樣,你想要什麼,它偏不給你什麼。擺脫這個死循環的方法只有一個——給我什麼我就用好什麼,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換能換的東西。要不斷想辦法運用心智的力量去識別那些死循環和惡性循環,然後在好像不可能的情況下跳出去。出者存,困者亡。

只要努力,只要勤奮,機會總是存在的——我們必須要相信這一點,最好相信到毫不懷疑。

無論是誰,進入自己夢想職業的成本都很高昂。

最可怕的不是效率不高,而是乾脆做錯了事。如果做的事情是錯誤的,效率越高,結果越糟。如果做的事情是正確的,效率低一點也沒關係,因爲做一點是一點,多收穫一點,多進步一點,動力就會更強一點,進而更容易持續地做下去。

時間必然越走越快。而且,你現在就已經明白:“最後期限”不是固定在將來的某一點,而是朝着你加速撲來。在起步晚了的情況下,問題不是“到時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時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總好過什麼都不做”。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3

一個人必須在開啓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後,才能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成功從來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依然不是。基於比較的成功觀,是傷人的、害人的。

事實上,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纔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纔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目標。

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不能接受現實,一切成長都是虛妄。

很多道理都非常簡單,卻至關重要。

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人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卻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個版本之中。改變自己,就意味着屬於自己的那個版本的世界將會隨之而變,其中也包括時間的屬性。開啓自己的心智,讓自己能夠用最可能準確的方式思考、觀察、記錄、總結、分享和行動,那麼自己的時間就會擁有不同的質量,進而整個生活都必然因此煥然一新。

人們很難接受與已有知識和經驗相左的信息和觀念,因爲一個人已有的知識和觀念都是經過反覆篩選的。被灌輸的觀念,越是錯的,越有驚人的繁殖能力。隨着時間的推移,它愈發頑固,直到最後,它在不知不覺之間矇蔽一個人,使其失去心智成長能力。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我們用自己的大腦進行思考,然而我們思考的方式和結果往往受上一次思考的方式和結果影響,同時也會影響下一步思考的方式和結果。我們甚至可以思考我們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結果是否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結果。

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劃分爲兩部分:自己知道的與自己不知道的。每個人都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把自己劃分爲兩部分,別人知道的和別人不知道的。

弄清楚“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自己”究竟是什麼,暫時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僅憑自己的心智就意識到“自己不知道的”和“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你的存在。

你的大腦並不是你,你的大腦是(屬於)“你的”大腦。儘管你用你的大腦思考,好像它也在指導你的行爲,但是你要明白,你的大腦不應該成爲你的主宰,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腦”——分清主僕很重要。

維克多·弗蘭克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運用心智獲得解放,不再讓自己跟着感覺走,成爲大腦的奴隸,而是翻身做大腦的主人。

無論正向還是反向,心智一旦開啓,就會不斷自我積累,自我過濾,直至根深蒂固。一個人的心智是他的知識和經驗的總和,也包括他的思考方式和思考模式。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4

今年來,我一直在學習時間管理、邏輯思維、溝通等方面的知識。在學習中,我發現了這本書,李笑來先生的《把時間當朋友》。

  一、這本書,作者要告訴我們以下幾個事情:

1、從人的心智上來看,大多數人都是一樣的,都不是天才,你比別人強的方面,不是想你想象的那樣多;

2、告訴我們成長的唯一方法,就是科學的思考問題,如邏輯思考問題或叫做理性思考問題;

3、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人的智力(人的注意力);情緒(人的喜愛);認識到時間是我的朋友,她可以幫助你實現目標,我們真正與時間做朋友。勵志文章大全

4、告訴我們一些當前社會中的一些謬誤,如我是獨一無二、對人脈過於重視,時間就是金錢等。

  二、從中我有以下幾個收穫:

1、做事要有耐心(所謂的智力其實就是一個人腦子的耐力);qq說說

2、做事情要夠細心(所謂情商就是一個的細心程度,控制自我情緒的水平)

3、詳細記錄自己的時間,來提高自我時間的管理水平。

4、最重要的還介紹了浪費時間的幾種現象。(1)迴避困難、拖拉、浪費時間證明自己、經常用要是………就好啦、低估今天的力量。

5、要養成的幾個好習慣:生活節奏調整的慢一點、做個不遲到的人。

6、要想成功就需要有耐心、萬事提前準備。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5

大家好!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書是《把時間當作朋友》。

李笑來老師說,這不是一本時間管理書籍,也不是成功學書籍,更不是講大道理的書籍。

那它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呢?

01 書名的由來

李笑來老師最開始使用的標題是“管理我的時間”,但是因爲時間的固有屬性,它不會聽從任何人的管理,只會滴答滴答一秒一秒地流逝。

在寫作的過程中,李笑來老師清楚地意識到 “管理時間” 的說法很荒謬。後來,他更改了書名,20xx年《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問世了。

02 何謂心智

書中是這樣闡述的: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包括基於這些知識和經驗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心智的開啓”,即“開竅”、“頓悟”,心智可以培養、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反覆重建。

雖然我已經跨過不惑之年,但我很慶幸自己“開竅”了,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明白瞭如果想要得到一樣東西,自己必須去努力,去爭取。

03 技不壓身

故事發生在1984年的暑假,李笑來老師的母親給了他10元錢,讓他參加了他們那裏的第一個計算機學習班。

你知道嗎,10元是當時面值最大的人民幣。

只因李笑來老師父親一句話:“多學點東西總是好事兒。”

誰曾想,學習計算機這項技能在他後面編寫《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4 有些認識,經歷後纔有體會

李笑來老師在接觸了計算機10年左右的時侯,仍然不會盲打。因爲他潛意識裏認爲:學習盲打,那是打字員需要學習的,和他無關……

直到他25歲那年,無意間和一個網友聊了兩個小時後,他突然發現自己“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盲打”。他的打字速度越來越快,爲此他喜歡上了在鍵盤上敲字,邊讀書邊記錄感想。

他第一次意識到“有些認識,哪怕是簡單的常識,也需要親身經歷後才能真正體會”。

面對新生事物,永遠抱着嘗試的心態去學習,你會發現,某一天當機會來臨時,你的某一項技能派上了用場。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05 速成絕無可能

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這個社會太浮躁……

我們一方面想做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慾望無限,就在這樣的一個怪圈裏,我們太期望速成。類似“21天讓你輕鬆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樣的廣告,網上到處都是。

哈哈,如果21天就能掌握一項新技能,那豈不是滿大街都是成功者?

偷偷地告訴自己:接受現在的自己,我需要時間,沒有誰的成功可以一蹴而就。

06 交換纔是硬道理

不知道在你的身邊,是否有同事抱怨自己從事着並不喜歡的工作……但迫於生計……

沒錯,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李笑來老師說,生活的本質就是這樣,你想要什麼,它偏不給你什麼。

在想到“我要什麼”的時候,多問問自己“我有什麼”?

或許有的人想成爲企業高管,有的人想成爲自由職業者……但無論你想成爲什麼樣子的人,都請捫心自問,此刻,“我有什麼”?

如果你有了匹配工作的核心競爭力,那麼恭喜你,你可以在職場中游刃有餘。

然而不幸的是,如果你發現自己目前“一無所有”,也請不要沮喪。

李笑來老師說:“相信我,你並不孤獨。”

我們還有時間,只要努力,機會總是有的。

能力不夠,努力來湊。

07 與時間做朋友

與時間做朋友的方法很簡單: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判斷是否正確的核心只有一個:看它是否現實。

讀書營裏虛舟老師在前幾天的分享中說,和時間做朋友,實際上就是和今天做朋友。

只有把自己的每一個今天過好了,我們的人生纔會朝着我們既定的目標越來越近。

08 估算時間,儘早行動

正如《左岸》裏說,永遠要相信,你完成一個任務,所需要的時間,比你預想的要多一倍!無論如何,早開始,要好於晚開始!

這幾天嘗試清單體寫作,的確感受到了實際完成任務要花費的時間比預想的要多得多。所以早打卡,早輕鬆。

始終記住行動要趁早,不要拖,不要拖,不要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09 堅持纔是王道

李笑來老師的父親20世紀60年代畢業於黑龍江大學俄語系,在他們那個落後的年代,沒有“金山詞霸”等學習軟件,但他的父親把英語學得特別好,其實依靠的就是堅持。

而堅持,其實就是重複。準確地說,就是大量時間的投入。

請堅信,你把時間投在哪裏,你就會在哪裏有收穫。

10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成功永遠是小概率事件。

而對於成長,李笑來老師說: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纔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纔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長其實只有一條路——積累。

20xx年,讓我們極致踐行,每天都必須特別認真地活着,成長爲那個優於過去的自己。年底的時候,讓我來爲你鼓掌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啦,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啓發。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6

在冬天太陽出來了莫名就覺得心情舒暢,如果醒來就是霧霾重重,那一整天都覺得不太開心呢,接着昨天的繼續往下走,先跟時間成爲朋友,纔可以相識相知相伴終身。

爲什麼那麼多人容易產生焦慮症呢,大概跟“快”脫不了干係,所有的事情都想速成,一夜成名、早教、速成XX班......大多數越是浮躁,越是對現狀不滿意;越是對現狀不滿意,越是浮躁,想想看身邊的人和事還真是如此。

總的來說,一方面是自己的無限慾望,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滿意度的不斷下降——這就是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這出路只有一個起點——接受現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我沒辦法一蹴而就。

既然不能速成,那隻能通過“交換”來實現,把我要什麼和我有什麼想清楚,先想想自己有什麼可以交換成想要的東西,如果發現什麼都沒有,就不要抱怨世界,應該努力讓我有的技能超過我要的東西,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最壞的情況是,拿出紙和筆認真面對自己,結果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這也許令人氣餒,但其實對任何一個正常人來說,“還有時間”、“還有精力”、“還有正常的智商”就已經足夠了。只要努力,只要勤奮,機會總是存在的——我們必須要相信這一點,最好相信到毫不懷疑。

至於完美,最完美的生活狀態就是接受不完美,我們害怕未知,害怕不確定的東西。我們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是我們永遠做不到。如果不能接受這個現實,就無法忍受未知的存在,也會平添無數的焦慮。焦慮是導致時間浪費、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當人處於焦慮的時候,甚至可能出現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況。另外,焦慮的情緒會讓人覺得“必須要做點什麼”,但是,在缺乏理智的狀態下做出的任何決定和行爲都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一個相對有效的策略是:當有問題解決不了時,可以先把它記下來,然後繼續前行。注意,一定要把它們記下來。

現狀無法立馬擺脫,每位優秀的年輕人身上幾乎都有相同的特質,他們熱愛自己的生活,很少對現狀不滿意,更專注心無旁騖的做事情,因爲是良性循環,因此他們每時每刻都在進步。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7

這是寒假在家看的最後一本書,寫讀書筆記的工作遺留到了學校來完成,但是還好沒這麼就拖延下去了。我現在想到了一個很好的理由來讓我能夠堅持寫文章,那就是我想到了可以把寫文章當作思考的過程,我自己本身喜歡一個人思考,所以這個理由應該能夠讓我堅持下去。其實每年開年的時候,自己各個方面的計劃還有很大的動力能夠堅持一段時間,隨着時間的`推進,這些計劃慢慢的就消失了。要做到嚴格的自律真的很難。

李笑來最初還是從羅輯思維那裏知道的,後來從一些地方知道他當年炒比特幣賺了很多錢,這就是之前對李笑來的印象。讀了《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我最喜歡的是把簡單的道理,平常人不說的話直白的說出來了。說出了大部分人都有的毛病,讓看了這本書的人真的覺得自己並不孤獨,你有的毛病,大家都有。這是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

懶惰:

這本書首先談到了懶惰,一些學生自己不會動手找問題的答案,而是張口就問。這個也是挺普遍的現象,就好像現在流行的伸手黨,什麼事情都向別人直接求助,自己懶得動手。這種行爲其實也是懶惰引起的,如果自己動手去尋找,這個過程中其實可以找到很多與之相關的東西,收穫到更多的東西,而且記憶也更加深刻。

現在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懶於思考,表現爲平時對一些事情表現得漠視。如果對平時的事情多上心,去探究一下還是有很多樂趣的。

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如果不控制自己的大腦,任由他自由發揮,那麼精力就不集中,三心二意。

我們能夠控制我們自己的大腦,這就是我們與動物的差別,也是我們能夠從低等動物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不再讓自己成爲自己大腦的奴隸,而是選擇翻身做主人。

我們要成爲自己大腦的主人,控制自己的大腦,怎麼判斷你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大腦?

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並無樂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你已經完全擺脫了大腦的控制,進而成爲大腦的真正主人

心智的力量:

心智:各種思維能力的總和。

對一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然後就會有不同的行爲。對一些存在疑問的事情先動手做,不要考慮那麼多。先動手做了自然就會知道是不是正確的。珍惜時間纔是最重要的。珍惜了時間,然後就是堅持不懈。我一直以來覺得自己的優良傳統是特別能堅持,其實想想也還不是特別能堅持,還是不夠狠。但是和自己作鬥爭確實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懶散的意志很容易就擊垮了自己的理智。讓我想到了《小狗錢錢》裏面說到要把自己的願望列出來,每天都讀幾篇,並且想象自己實現願望的畫面。這樣的做法應該還是很有效,因爲這種做法可以讓自己實現願望的慾望增強,能夠時刻激勵自己,不鬆懈,戰勝懶散的一面。

往往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纔有興趣。前兩年我還糾結於對專業不感興趣,這種想法還真的挺幼稚的。就像書裏面說的就是爲懶惰找藉口。做事情應該還是先做好再談興趣。

對痛苦的論述

痛苦就是這樣,一旦我們能運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的時候,痛苦就會幾乎自動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會回來。這句話的意思是想像比我們更加痛苦的人,我們自己的痛苦就得到轉移,方法就是把其他人的悲慘遭遇多讀讀。自己的事情都是小題問了。

大腦具有一個自我保護功能就是遺忘痛苦以前發生的,讓我們痛苦的事情,在這之後要麼回想不起來了,要麼覺得不過如此,並沒有什麼。

一個人遺忘痛苦的能力特別強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這個人會很輕易的原諒自己。這就是所謂的好了傷疤忘了疼。在做一些看起來讓我們痛苦的事情時,可以朝好的方面想,把這件事想象成快樂的事情就沒有那麼難了。

推遲滿足感:

人是有很多欲望的,承認“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是自己的天性就好辦了。因爲,平靜接受並且正確認識自己的天性是改變天性的第一步。

管理自己:

養成任何非天生的習慣,都是需要掙扎才能做成的事情。

當我們決心改變時,懶惰便會指使我們的那個大腦的自我保護功能-遺忘-起作用,讓我們不知不覺停止改變。

管理自己的方法是記錄自己每日做的事情,並在後面加上完成的時間。這種方式可以培養自己的時間意識。這種方法和小狗錢錢裏面的成功日記有類似的地方,那個是培養自己的自信心。

他說最好用紙和筆記錄,這種方式我覺得還是有點過時了,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智能手機還沒那麼成熟,現在那些記錄的工具,比如印象筆記非常方便了。適合每日的記錄。

養成了記錄自己每日做的事情的習慣過後,接下來就是每天開始的時候安排自己每天要完成的事情。並把這些事情定一個完成的先後順序。

計劃成功的前提:目標現實可行。

我們不是計劃着去失敗,而是失敗地計劃。

失敗只有一種,就是半途而廢。

耐心培養記憶力:

不要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好記心不如爛筆頭

那些引經據典的人在私下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不是看一遍就記得住的。這裏作者提到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是一個能夠隨時引用典故的人,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點,就是因爲他父親有一個很厚的筆記本,裏面詳細記錄了這些典故,標註了能夠用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用過等信息。

小心所謂的成功學:

成功學書籍講的是好像人人都能能夠按照書裏面的方法獲得成功,成功好像是可以複製的。

其實永遠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成功,就像正態分佈,處於中心的是極小數,大部分人都是處於中間的位置。所以不是說我們好像永遠不能成功,不要努力了,而是要努力找準自己的位置,爲自己的目標奮鬥。

真實世界是隻有1%的人在資源上是極端貧困的,也只有1%的人在資源上極端富有,大部分人屬於中等水平

成功學書籍很大的問題就是存在邏輯混亂,或者以偏概全

成功學書籍之所以能夠做到引人入勝,是因爲書中總是隨處可見生動而又具體的所謂的案例。這種說理方法,估計源自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哈佛商學院首創的案例分析教學方法

成功學反覆強調努力和奮鬥,其實努力奮鬥都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情,不管出生在什麼家庭都需要努力奮鬥。

弗蘭克.奈特: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生,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接受自己與別人沒什麼不同,至少沒什麼本質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長的重要前提之一。

成功者的講述其實不是全部托盤而出的,有很多私下的東西本沒有真正分享出來,而這些纔是他們成功的關鍵,所以不要別人說什麼,你就信什麼。

關於做事效率:

記住,你不可能百分之一百有效率,至少不可能總是百分之一百有效率。

做時間預算一定要留有空間。因爲有可能會有意外事情發生,還有就是還需要休息、放鬆,這樣才能恢復良好的狀態去做很多事情。

正確的做法是在規定的時間內高效率的做事,做事情需要提前規劃。

按照黃金分割定律,如果一天你可以規劃的時間有10個小時,並且你確定自己是以工作成就爲導向的人,你就這樣規劃吧,大概用6.18個小時工作學習,而用剩下3.82個小時去享受歡樂。

爲什麼效率很差?大部分是其實是隻做簡單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困難的工作。

任何的一個任務,都可以劃分爲相對簡單的部分與相對困難的部分。

合理的時間安排是:簡單的部分要迅速做完,而後把節約出來的時間投放在處理困難的部分上

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謂的喜歡做某事實際上更可能只不過是因爲某件事相對簡單、容易獲得獎勵而已。

不要浪費時間去證明自己:

因爲,如果你是出色的,不需要你去證明你是出色的,別人自然會看到。如果你是平庸的,不需要你去證明你是平庸的,別人同樣會看到。如果你是出色的,卻仍然要刻意證明,可能會招致沒必要的麻煩,比如會引來小人的嫉妒。

萬事皆可提前準備:

對李笑來來說,外人看來好像的隨機應變能力很強,他自己說這其實是他準備了太多東西。他兩個小時的課,會準備四個小時的東西。他在講課和演講前都十分恐懼,十幾年了依然如此,只不過他已經習慣了這種恐懼。他之所以能夠應對演講的恐懼,就是相信他父親的話“相信我,你並不孤獨”,他知道很多人都害怕當衆演講。

靈感就是來自於平時的積累,平時積累越多,在關鍵時刻,這些東西就可能突然串聯起來,出現靈感。

所謂耐心,就是甘於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複中去。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8

從這本書裏讀到的第一是心智,

“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像、假設、推理,而後指導其行爲。

心智是衡量人是否成熟的標杆。

第二是堅持,不要問爲什麼,如果像猴子搬玉米那樣只是浪費時間。

第三是感知時間,記錄失誤,記錄時間。記錄痛苦,以免重蹈覆轍。

第四是把時間具體化,金錢就是時間

這世界存在這麼一個銀行你一定會很開心的:你一出生,就自動享有這家銀行爲你開設的一個 VIP 賬號。每一天,這個 VIP 賬號裏面都會被自動存入不多不少恰好86400元錢。而你的任務就是每天都要把這86400元花光,隨便你買什麼。如果不夠了,那就只能忍痛割愛——因爲沒辦法,銀行會告訴你,對不起,您只能等明天再來取下一筆86400元錢了。如果竟然沒花完剩下了,就只好作廢——因爲沒辦法,銀行會告訴你,對不起,我們這家銀行不接受存款,並且還要每日註銷餘額。反正,每天一共就有這86400元,不多不少。如果這世界真的存在這麼一家銀行,誰都會非常開心的。可事實上,這家銀行確實存在,但很多人卻並不因此開心。這家銀行的名字叫“時間”。時間是這世界唯一對任何人都公平的資源。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每個人的每個小時都只有60分鐘,每個人的每分鐘都只有60秒,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大家都一樣,不管你是誰。

第五是學習,主動學習就是把握時間的表現。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9

希拉里說過:“所謂優秀的領導,能夠把人們帶到他們想去的地方;而所謂卓越的領導,能夠把人們帶到他們應該去的但是沒想到過要去的地方”。

運氣只是一種概率統計學,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它不會因爲你的主觀想法產生變化。不管好運,還是厄運降臨,都需要坦然對待

耐心是成功的根本,大部分人性的弱點都可以歸結於沒有耐心,耐心的對待自己,耐心的對待家人,耐心的對待那些在你身上花了時間的人,他們已經成爲你生命的一部分,何不讓這部分生命更加閃耀。

人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就是“忘記痛苦”,你試着回想一下昨天、前天、上週、上月、去年、前年的痛苦的事情,能寫出來的事情越來越少了。

把尷尬的事情,都記錄在一起,然後定期回顧,時刻提醒自己還有哪些缺點,不斷改進。

養成記錄時間開銷、每日計劃、定期總結的習慣,多做有益的事情,而不是有趣的事情。

理性的看待遲到,原諒每一個遲到的人,因爲人的一生不可能避免遲到,把每個人的遲到都納入到計劃當中,併爲遲到所耽誤的時間準備一些可以提前處理的事情,這樣你就不會因自己或別人遲到感到煩躁。但還是要儘量要避免自己的遲到,因爲這並不是一個好習慣,而且絕大多數人會對此非常反感。

不要被自己的思維所左右,要學會控制思維,當思維異常活躍時,要知道如何把自己收回來,而不是隨着思緒飛揚。

優秀的人更容易建立人脈,假如比爾蓋茨要來結識我,我一定會用我最大的熱情接待他。

心智的力量,主要體現在自制能力,時時刻刻要保持頭腦清醒,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把痛苦的事情變成快樂的事情,然後堅持做下去。

學會做計劃,做合理的計劃,不做無用的計劃。首先從短期計劃做起,然後慢慢學會做長期計劃。比計劃更重要的是行動,計劃再完美,如果完成不了,就沒有任何意義。計劃一定要合理,要切合實際,也要有一定的冗餘度。

每個人的效率都是有差異的,人不可能一直保持100%的效率工作,就連機器也不能長時間的保持100%的負載運行,否則會提前報廢,爲了高效率的工作,請給自己一些放鬆的時間。

小心所謂的《成功學》,多追求【無需比較】就可以獲得的幸福,例如:工作上的成就,家庭的美滿,身體的健康。

努力固然重要,但比努力更重要的其實是背景和運氣,這並不意味着不需要努力,而是想說不要以爲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

你是獨一無二的,這個說法雖然讓人心情澎湃,但只是從基因的角度來看而已,並不意味你就有多牛逼,你每天還是和大家一樣擠着公交車、啃着麪包上班。

人脈固然重要,但遠遠沒有你想得那麼重要,只要你足夠有優秀,你會更容易建立你想要的人脈,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要過分追求人脈,而忽視了自我提升。

學會開源節流,同一時間做兩件事情,就是很好的開源,比如:跑步時聽英語,等車時給家人打個電話,等等。節流就是儘量只做自己的計劃內的事情,沒有計劃的事情不要做,特別是那些突然想到的而且不重要的娛樂活動,請排到計劃之後面再做,當然非常重要而且很緊急的事情還是要馬上處理的。

最終的解決方案就是,萬事皆可提起準備,注重平日裏的積累,才能在關鍵時刻信手拈來。機會隨時都有,就看你準備好沒有。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0

昨天一覺醒來,頭暈目眩,身體甚爲不適,於是在牀上躺了一天。這一段時間,一直在電腦前熬夜到很晚,懷疑是用腦過度或者勞累過度,又缺乏鍛鍊,身體不支。因爲答應朋友要幫其寫畢業設計,尚未完工,心裏很着急。於是突然想起《把時間當作朋友》裏的觀點:加班或者熬夜永遠不是提高時間使用率的最佳方式,甚至會適得其反。今天有時間,把前段時間看的《把》寫點讀後感。

很多人在做事情前總是瞻前顧後,總是想詢問一種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在懷疑和不斷想法設法獲取“最優”的方式過程中,白白浪費掉很多的時間。作者的觀點是,去做它。一件事,你設想的再好,如果不去做就等於零。有些時候,你用的方式儘管不是“最優’的,但是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到達終點。地球是圓的,如果你想到南極,即使朝着北極的方向也終於會有一天到達南極。所以,不需要搞明白學習他究竟對你有多大的用處,不需要搞明白什麼要的方式更高效一點,你僅僅需要抓住一種方法矢志不渝的走下去。

爲了引出這個觀點,作者以下五個問題引出自己的觀點:上司真的很愚蠢嗎?你真的那麼優秀嗎?興趣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學習方法真的至關重要嗎?盲打究竟是否值得學會?我覺得作者舉出的孔子“三省吾身”的例子非常值得我們反思——孔子每天來反省自己三次或者列出三件事情來反省,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子每天都在“反省”。

人們總是習慣遺忘痛苦,這是與生俱來的本領。如果人總是能清楚的記得自己所經受過的痛苦,那真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據統計,一個人如果做了截肢手術,在手術內的六個月會不斷的產生自殺的念頭。但如果六個月之內這個人沒有自殺成功,那麼之後他輕生的概率已經非常小了。因爲我們的大腦擁有遺忘痛苦的能力。想起多年前一件事,那時候食物中毒半夜去醫院掛號,當時想必是非常痛苦的,意識也不算太清醒。但是現在留下來的記憶裏只有當時實習護士是怎樣紮了多次都沒給那個小胖子紮上針,回憶到的是護士爲了扎對位置給我手上畫圈圈。當時怎樣的疼痛都已經忘的一乾二淨。因此帶來的負面作用是:這個人會很輕易的原諒自己。好了傷疤忘了痛大抵就是說的這樣吧。

爲了彌補這種遺忘給自己帶來的損失,作者給出了兩種方法:第一種,在你痛苦或者面臨尷尬的時候,儘量把所遭遇的記錄下來。這樣你就可以時刻提醒着自己,下次犯錯時就會不停的提醒自己。第二種方法,在遭遇痛苦或者尷尬時,儘量弱化自己的痛苦感受。減少抱怨,減少藉口。這個世界並不是對你一個人不公平。只要你不是特別痛苦,你的大腦就不會輕易忘記這件事情,就可以做到以此爲鑑了。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1

1.時間不可管理,無論如何它都是一直流逝的,我們能夠管理的使我們自己。

2.必須開啓心智,明白問題出自自己身上,解決方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積累。

3.元認知能力:我們可以思考我們的思考方式是否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就是思考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4.多學點技能總歸是用得上的。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5.拒絕浮躁。浮躁的原因:期望慾望馬上得到滿足的天性,以及不懂有些事情的階段是無法跨越的(比如十月懷胎)

6.大部分事情速成是不可能的。人們需要速成的根源:慾望無限,要完成的事情太多,另一方面對自己滿意度不斷下降。解決方法:接受事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來改變。

7.想要什麼東西,需要用我有的東西去“換”,很多人浮躁因爲他們想要的太多,而擁有的太少,積累不足而且沒有經驗和方法,沒有能用來交換“我要的”的“我有的”東西。於是“我有的”東西又有限,又不能換取“我要的”,如此惡性循環。

跳出去的方法:一張紙,左邊寫“我有的”右邊寫“我要的”,看看“我有的”東西能不能換取我要的,如果不能就去積累去努力去拼,有什麼就用好什麼去換取“我要的”。從而有更多“我有的”東西能夠去交換更多“我要的”的東西。

輔助方法:在想到“我要什麼”的時候,花3倍時間去想想“我有什麼”,會瞬間讓你腳踏實地。

8.在未知中前行,不要因此而焦慮,焦慮於事無補平添煩惱。解決策略:有問題解決不了時,暫時記下來,而繼續前行。

9.進入自己夢想職業都是成本高昂的一件事,心懷“夢想”時間越長他的沉沒成本越高,很多時候夢想就是一個陷阱,對現狀不滿急於擺脫,往往是一個陷阱,接受現狀纔是最優策略,有什麼做什麼,有什麼用什麼,做好用好。專注做事心無旁騖。

10.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判斷是不是對的事的標準:看它是否現實。先要做對的事然後纔是把事情做對。資源是稀缺的,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所有願望,所以百分百接受現實也許痛苦,但是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接受。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2

假期在季部長的推薦下,有幸能讀得《把時間當做朋作》這本好書。對初入職的我來說,在這個年紀讀到這樣的好書真是一種幸運。正如書的序言所說:“這不是成功學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式的書籍,不是講大道理的書,更不是一本可以隨便翻翻的書。”

現在市場上,關於速成的成功學書籍實在是多,迷茫、困頓的時候我們就拿這樣的成功學書籍來自我安慰、自我鼓勵。實際上,速成是絕無可能的。我們都知道養成習慣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而要一下子改掉壞習慣,可能需要我們用養成習慣的同樣時間成本去換來。所以我們要正視這樣的問題,想要速成,反而會打擊我們的信心,只有明白成功是一步一個腳印去實踐的,我們才能放下浮躁的心腳踏實地。

這本書除了告訴我們速成是不可能的之外,還告訴我們完美是不存在的。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人無完人”。人都難以是完美的了,更別說要靠人去完成的事情。我們承認了這一點,纔會給自己制定切實的目標計劃,不斷地努力接近完美。

對從事教師這一行的我來說,讀這本書還有一個最大的感受,那就是:未知永遠都存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記錄與積累。每個人生來都是以無知爲起點的,而成長之路就是求知之路。我們在教育我們的學生的時候,也要灌輸這種思想,學會記錄並去探索,讓自己成爲一個用心的人。用心做事,這個世界纔會用心對你。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3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不會因爲你的挽留而停留半刻。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有效地管理時間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也曾嘗試過許多時間管理的方法,但執行期間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以失敗告終。最近,有幸拜讀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對於時間管理又有了新的理解。

1、時間無法管理

我們爲什麼總是時間不夠,總是抱怨“爲什麼沒有時間了”。你我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每天我們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打開電腦準備做事,突然手機響了,然後拿起來看,接着就刷起微博、朋友圈,然後再倒一杯水喝。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瑣事在消磨我們的時間,直到deadline到來,我們才發現沒時間了,匆匆忙忙地去做事情。而這種突如其來的緊迫感,又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焦慮和痛苦,我們不斷地懊悔爲什麼自己沒能管理好時間呢?

時間到底可不可以管理呢?本書作者的主張是時間是無法管理的,所謂“管理時間”亦或“時間管理”都是虛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間不會服從任何人管理,它只會自顧自地流逝。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只有養成好的習慣才能做時間的主人。

2、做大腦的主人

《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與其說是關於時間管理的,不如說是教導我們如何進行自我管理的。作者強調我們必須開啓心智,想明白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情。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呢?第一點就是你不應該隸屬於你的大腦。作者指出人的大腦是可以被自己控制的,我們應該成爲大腦的主人,而不應該成爲大腦的奴隸,不應該讓自己跟着感覺走。爲此,作者提出了心智的概念。作者認爲一個人在經歷了一系列正確的事情後就會開啓心智,有點像佛家的頓悟,或者“打破舊的格式塔,創建新的格式塔”。而我更傾向於認爲它是一種經驗的總結。

3、速成絕無可能

我們或多或少在市面上看到過這類書籍或課程《7天學會java》、《十天數據庫入門到精通》等,而且他們的銷量往往還都不錯。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是因爲人的基本特徵就是浮躁,做什麼事情都想馬上得到結果。作者分析了人渴望速成的原因:其一是人們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每個人都有無窮無盡的慾望,但不是所有慾望都能被滿足,因此大家都希望馬上看到每件事情的收穫;其二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階段就是無法跨越”這個道理,這也是浮躁的根源,所以纔不現實地要找到迅速的方法,以便解脫;其三是自我滿意度的下降帶來了浮躁,統計學表明15-45歲的三十年間,人對自己的滿意度就是在持續下降的,而浮躁和滿意度下降相互刺激相互提升。

4、管理自己

那麼我們如何來管理自己呢?作者首先建議我們正確地估算自己所做事情的時間。有個法則叫侯世達法則,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它是這樣描述的,“完成一個任務實際所花時間總是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即使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這點我想每個人都深有體會。而每次發生“意外”本質上其實是對任務不熟悉,任何完成這個任務的人都會經歷由“陌生”變爲“熟悉”的過程,纔有可能順利解決這些“意外”。所以我們要學會估算任務時間,即使錯了也沒關係,因爲我們是在熟悉的過程。

以上只是本書的部分內容,作者根據自身的經歷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觀點和建議,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讀一讀。無論管理時間,還是管理自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之以恆才能成爲更好的自己。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4

讀《人性的弱點》之後我纔開始看很多書,發現年輕時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然後開始馬不停蹄地規劃學習,總感覺效率不夠高,又看了很多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直到遇見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發現我的很多困惑在這裏能找到答案,後來又在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和《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找到一些答案。

時隔三年再次翻開這本書,發現這本書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在記憶中還能清清楚楚的記住的概念和方法論,陌生的是好像有些內容第一次看時完全沒有注意點,又有了新的收穫!

羅振宇給這本書下的定義是:一本認知模式的操作系統的升級指南,可以幫你提升大腦的運作效率。

全書可以分三個部分:

1、接受現實,速成絕無可能,完美並不存在,未知永遠存在,只有真切地面對現實,才能開啓心智成長之路。

2、管理自己的任務時,要正確地估算時間,意識到完成任務花費的時間總是要比自己預想的要長得多;還要記錄開銷,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時間花在哪了;還要制訂完整的任務管理流程,一旦開始就能有頭有尾地完成。

3、學習的方法,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其中閱讀和寫作尤爲重要,還要注重實踐,才能做到學以致用;正確思考的前提是正確地理解概念,經常剔除自己腦海中不正確的概念;不光要掌握學習方法,還要堅持練習,相信時間和積累的力量。

李笑來在這本書裏所講的內容其實都指向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幫我們活得更好,擁有更多的財富,擁有自由的時間,去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爲了生存出賣自己的時間。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15

要事第一,是高效的習慣之一。

突然理解到時間管理本質不是管理時間,是管理自己的心智和認知,進而管理自己的行爲,最終在同等時間中實現最高的產出。

人的心智模式影響認知水平,通過控制大腦、控制情緒、推遲滿足感來讓自己更好認知當下的事,不會因爲非理性的東西影響當下時間的利用;開拓心智能夠提高認知水平,把握當下的情況;要小心成功學,把重點放在提升自己上。

基於對外界科學認識和自己內在的提升,時間的利用自然就更加高效。

有一套好的時間利用方法,番茄,GTD等都是方法。這些方法需要背後的有關時間和自己的認知、對效率的理解等去支撐纔有效,否則經常以失敗告終,第六章裏面包含這些背後的東西。

避免時間浪費:不要去證明自己,不要自卑,不要使用浪費時間句型,要開源節流。要知道哪些事情是無意義的,明顯浪費時間,不會有任何產出的反而降低產出。

一定要提前準備(這個是重要而不緊急的事項之一),提前準備是以始爲終(高效習慣之一),是規劃並未規劃的事情打好根基,目標自然包含其中。要耐心,那是一種細嚼慢嚥的知識消化和積沙成塔式的基礎積累,一個是內在的,一個是行動上的。“越早醒悟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