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芭蕉鄉經典散文

曾幾何時,有一種情節讓人難以割捨,有一種愛讓人無法忘記,有一種記憶讓人傷痛,如今有人要問我,“你的老家在哪裏,你的童年在哪裏?“,我依然會毫不思索的回答,我的老家在芭蕉,我的童年在芭蕉!但如今,芭蕉鄉這個難忘的名字在紫陽行政地圖上早已不復存在,也許你要問我爲什麼?原因很簡單,2011年1月芭蕉鄉已撤併爲紫陽縣向陽鎮了!她的名字不知怎樣稱呼,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官方爲他確切的命名!幸運的是沒變的是那裏永遠的土地!

永遠的芭蕉鄉經典散文

聽到這一消息,我深感震驚和哀傷,我老家的芭蕉鄉人民深感憤怒,但這是政府行爲我們這些善良的人們,也無能爲力,只是孤獨無依地站在早春的寒風中發發怨氣罷了,想想過去,芭蕉鄉是何等的輝煌,抗戰期間,我們芭蕉學校的曾經是安康老地委所在地,在那個紅色記憶的年代,芭蕉口國小作爲配合川陝鄂抗日根據地的大後方,一幕幕感人故事永遠流傳!如今的革命紀念亭————芭蕉亭依然矗立在芭蕉中學校園內,紫陽本土作家陳平軍先生曾經爲此寫下了滿含深情的《芭蕉亭聽雨》,曾經在芭蕉教書的日子,我們曾在芭蕉亭下暢談人生,指點藍圖,教誨學生!每逢“七一”安康市各大機關黨支部層在這裏進行慶黨活動!他們或爲莘莘學子講述革命的光榮歷史,或爲學校捐款捐物!雖然這些行爲早已成爲歷史,但記憶猶新。

最難忘的是在三線學兵連的每年回訪,因爲芭蕉口的這段隧道,是他們人生的第一站,這裏寫下了他們青春的.熱血和汗水,這裏長眠着他們情同手足的戰友,這裏是他們魂牽夢縈的地方,鐵軌上永遠臥着鐵道兵學兵連不屈的靈魂。

悠悠歲月,歲月悠悠,我們在這裏讀完國小,讀入國中,我們感謝我的那些老師,雖然每月手裏領着可憐巴巴的丁點工資,入不敷出,但仍然認真地教我們學習,無數次他們就着昏黃的煤油燈批改我們的作業,無數次他們冒着嚴寒指導我們早讀,無數次他們頂着酷暑嚴寒護送我們安全回家!再三叮嚀着我們的學習,再三叮嚀着我們的安全!

童年是頑皮的,不懂事的我們有時總惹老師生氣,由於飢餓我們管不住自己行爲,忘記了老師的規則,有時我們無數次成羣地偷摘路邊老百姓還未成熟的隨季節變化莊稼及水果!曾經無意識地踩踏了他們的莊稼,爲此,我們的老師無數次地接受老百姓的責問!善良的老師只是報以苦澀的微笑,

夜晚,要是遇到街上演電影,我們會老早等着,吃下事先準備好的烤紅薯或者洋芋或包穀子或炒黃豆,買不起電影票,我們會狡猾地躲在教室裏看免費的電影,我們如飢似渴的看着電影,忘了按時回家,看完電影,回到家中,母親早已爲我們生好火爐,我們圍着火塘一邊吃飯,一邊給生氣的母親講述電影中的故事!母親笑了,我們也笑了。

每逢星期天,我們會約好同村的夥伴,上山砍柴,一路上我們歡聲笑語,磨刀割藤砍柴一氣呵成!然後進行着我們拖柴回家的遊戲,首尾十幾捆柴連成一塊,猶如一列火車,年長的護住車頭,年幼的坐在車尾,護住自己的柴禾,在山樑的拖路上風馳電掣!

也有勤工儉學的日子,我們拿着小刀走進自家的柴山,割一二棵樹棕,;我們扛着鋤頭走進大上尋找中藥材,然後匆匆烘烤,等上學的課間,我們會小心翼翼的將這些土特產變賣到收購站,換來些許零用錢,替父母分擔飢餓歲月,雖然苦,但我們快樂着!

回首往事,記憶猶新,永遠的芭蕉,快樂的童年!我不曾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