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中國歷史知識點總結(通用8篇)

學習國中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對中國歷史十分感興趣,因爲可以瞭解自己國家的事蹟,增長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中中國歷史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中國歷史知識點總結(通用8篇)

國中中國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1

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

1、★★主要表現:

政治清明: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負擔﹙“若家給人足,朕雖不聽管絃,樂在其中”﹚;革除弊政,善於用人,虛心納諫﹙“人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潛;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那時名將、名相輩出﹙房玄齡、杜如晦、魏徵﹚。

⑵經濟繁榮:人民生產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國力強盛。

⑶文化昌盛:繼承、發展並完善了隋朝的科舉制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廣納賢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⑷民族關係和諧:邊疆各族同漢族通好,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冊封邊疆少數民族首領。(“自古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⑸外交開放:唐政府推行開放的'外交政策,鼓勵對外貿易,那時中外貿易活躍,交往頻繁。

2、主要原因:

(1)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爲唐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爲鑑,吸取隋亡教訓,政治清明,政策開放。

(3) 唐太宗能知人善用,虛心納諫,發展教育,培養人才,貞觀年間名將、名相輩出。

(4) 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3、封建社會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點:

(1)主要盛世:西漢的文景之治和漢武盛世、東漢的“光武中興”、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

A、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是盛世局面出現的前提和基礎。

B、政治清明和政策穩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證。(如:制度的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外交政策等。)C、人民羣衆的辛勤勞動。D、統治者的勤政愛民、勵精圖治。

(3)共同表現: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思想活躍,外交開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現實意義:(1)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保證社會經濟發展。(2)合理調整統治政策,促進經濟快發展。(3)重視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任用,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4)以德治國與以法治國並重,確立民本思想,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創建和諧社會。

國中中國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2

一、夏、商、西周的興亡

1、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禹傳啓建立夏朝,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家天下”,建都陽城。

2、夏、商、西周政權的更替

3、★★西周分封制

(1)目的:鞏固西周奴隸主統治

(2)主要措施: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爲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3)意義: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爲一個強盛的.國家。

二、燦爛的青銅文明

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出現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特點: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商周時代是我國曆史上的青銅時代。

中原地區的青銅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四川的成都平原青銅文化的代表有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我國還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商代時“五穀”已齊備。

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周時代燦爛的奴隸制文明——青銅文明

國中中國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3

大變革的時代

一﹑經濟上的大變革

1﹑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力的提高

春秋時期出現的鐵農具和牛耕在戰國時期得到推廣,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

2﹑都江堰

⑴建造﹕戰國時期 秦國蜀郡太守李冰

⑵地理位置﹕長江支流岷江中游

⑶作用﹕使水患不斷的成都平原變成“天府之國”。

⑷啓示﹕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傑作,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相互協調。

二﹑政治上的大變革——各國的變法運動

1﹑根本原因︰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出現了新興的地主階級。

2﹑目的︰爲了確立新興地主階級的統治地位,發展封建經濟。

3、性質: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

4﹑★★典型——商鞅變法

(1)時間和人物﹕前356年 秦孝公和商鞅

(2)主要內容﹕

(3)意義(影響)﹕促進了秦國經濟的發展,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爲秦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4)成功原因:①從歷史發展角度看,商鞅變法代表了新興的地主階級的利益,要求推翻奴隸主貴族的統治,發展封建經濟。因此,它順應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②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使國不法古”的指導思想,提出合乎秦國國情,順應民意(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的改革措施,且執行起來又非常堅決。③從外部因素看,商鞅變法有秦孝公的堅決支持。

(5)啓示﹕①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動力。②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它需要改革者不但要有有勇氣和魄力,還要有爲改革而獻身的精神。

國中中國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4

一、隋唐科舉制度:

P20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時期創立並完善了科舉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爲選官標準的原則。

二、武則天

北:P13—15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統治時期,不拘一格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秀人才。注重減輕農民負擔,採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斷續發。當時,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有“貞觀遺風”,爲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三、“開元盛世”

P15唐玄宗統治前期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爲“開元盛世”。

四、唐與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姻,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鑑真東渡

(一)遣唐使

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文化交流的使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曆法、書法藝術、建築藝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本國,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鑑真東渡

P33鑑真到達日本除講授佛經,還詳細介紹中斬醫藥、建築、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

(三)玄奘西行

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爲了求取佛經精義,他西行前往佛教聖地天竺。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中國的人。

國中中國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5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變中國爲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

2、林則徐禁菸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1)鴉片走私,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中國的貧弱;(2)鴉片摧殘吸食者體質。

措施:派人暗記密查,緝拿煙販;強迫外商交出鴉片;虎門海灘,當衆銷燬鴉片。

3、虎門銷煙及意義:1839.6.3,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衆銷燬。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菸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4、鴉片戰爭的史實: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初,英軍佔領香港島。

5、《南京條約》的簽訂:1842.8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爲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國中中國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6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聯軍幫兇:美、俄兩國

2、火燒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爭先恐後,掠奪珍寶。搶不走的東西他們就砸碎。爲了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燒燬了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3、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1858,中俄《璦琿條約》割佔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條約》,割佔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條約》——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巴爾喀升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爲天京,定爲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5、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領。8月,洋槍隊配合清軍進犯青浦的太平軍。李秀成率軍抵抗,把洋槍隊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平軍圍攻浙江寧波。在慈溪的戰鬥中,太平軍擊斃華爾,嚴懲了洋槍隊。

國中中國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7

1、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日本爲了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目的。

經過:1894.9,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在黃海上激戰。北洋艦隊將士奮勇殺敵,重創日軍。日艦直逼中國旗艦,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爲保護旗艦,指揮艦艇衝鋒向前,迎戰敵艦,致遠艦彈藥將盡,管帶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衝撞日艦吉野號,不幸中了敵人魚雷,全體將士壯烈捐軀。

2、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日軍佔領旅順後,瘋狂屠殺當地軍民,死難者達一萬八千餘人。

4、中日《馬關條約》時間1895.4

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杭州爲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國中中國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8

1、八國聯軍侵佔北京:1900年春,義和團勢力發展到京津地區,鬥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6月爲鎮壓義和團反帝國主義鬥爭,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2000多人,由英國海軍西摩爾率領,從大沽到天津向北京進犯。義和團奮起狙擊侵略軍,在廊坊一帶把侵略軍圍困,經過激烈戰鬥,侵略軍死傷多人,狼狽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兇惡本質。

2、《辛丑條約》:時間1901年簽訂國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爲“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傷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爲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