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感力讀後感(通用26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鈍感力讀後感(通用2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鈍感力讀後感(通用26篇)

鈍感力讀後感 篇1

前段時間,讀過一本書《鈍感力》,受益匪淺。這是一本由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先生撰寫的,很值得一讀。“鈍感力”,從字面可以理解爲是感覺遲鈍的能力,乍一看會給人一負面的感覺,但它並不等同於“遲鈍”,換言之,在這一本書中,可以將它解釋成“有意義的感覺遲鈍”,它強調的是對困境的一種耐力,是爲人處世的態度和“爲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身爲醫學博士,後來又成爲著名作家的渡邊淳一先生,以自己早年做過外科醫生的經驗和生活中的遭遇種種,從醫學和文學角度,也就是說,從肉體和精神兩方面對人類進行觀察和剖析,講述了“鈍感力”的重要。他認爲,相比敏感、激進、張揚的人而言,具有“鈍感力”的人,更易在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生存,在面對外界的批評和情感的傷痛能不介懷於心,求得自身內心的平衡及與他人、社會的和諧相處,進而才能更容易獲得愉悅和成功。

讀完這本書後,便感到豁然開朗,以往心中的糾結和不惑,在作者細緻入微、條分縷析的闡述中,瞭然於心。過去,我是個要強、心思又敏感的人,多愁善感,喜怒形於色,雖然在學業和事業上,一直努力進取,曾獲取過一些成功和輝煌,卻聽不得別人的一點指責和埋怨,所以,每天都生活得身累心也累。在與人相處時,別人一句不在意的話,哪怕是一個隨意的舉動,也會令我浮想聯翩,過於敏感的個性、謹慎的處事方式,常常擾亂我平靜的生活,令我不安和自責,生出許多困頓,甚至於影響到身心健康。

《鈍感力》這本書,慢慢地解開了我的心結,在書中,渡邊淳一先生引用身邊的例子和切身體驗,在男女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諸多方面,還從醫學角度出發,向我們闡述了“鈍感力”的合理性,它實際上是一種很智慧的處世法則,對當代社會中的人們有着全新的啓發,而他本人深受到鈍感力的恩賜,並令他終身受益。渡邊淳一先生即使成名後,仍保持清醒的頭腦,從容不迫地應對生活中出現的一切,保持不敗的地位。這令我想起了在中國盡人皆知的四字名言“難得糊塗”。“難得糊塗”是清朝乾隆年間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的傳世題書,乃是他爲官之道與人生之路的自況,因此也被稱爲“真乃絕頂聰明人吐露的無可奈何語,是面對喧囂人生,炎涼世態內心併發出的憤激之詞”,這兩者之間有着精妙的寓意相通之處。

讀完《鈍感力》,首先明顯的第一感覺便是身體內外變得通達舒暢,神清氣爽。從科學的角度很好解釋,我們體內的血管都是由神經來控制,當生活中出現坎坷、遭遇不平,憂慮、孤獨、怨恨、憤怒等不良的情緒偏頗,會造成交感神經緊張,引起體內血液循環紊亂,五臟六腑運行失常,長此以往便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說,從這個角度說,鈍感力在保健養生方面有着直接獨到的意義。

在生活中,“鈍感力”與進取心同樣難得,“忍耐、包容、專注”,是“鈍感力”的三個元素。

忍耐,是一種品質、一種精神。在生活中,對於同伴的批評、朋友的誤解,別人的指責,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惟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細想一下,的.確沒有多少事情需要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加以處理,運用鈍感力把一些所謂的“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便會消除一些無謂的煩惱,擺脫不必要的刺激,因爲忍耐,就會獲得一份力量,在磨難挫折面前坦然豁達而不氣餒,那麼就會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和精彩。

包容,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境界和意境,是人的涵養、處世經驗,能夠原諒他人過錯,不錙銖必較,耿耿於懷,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和和氣氣地做個大方的人,這樣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將化作五彩的樂章,就會獲取一個放鬆、自在的人生。

專注,少些私慾與歧視,多些理解和善良,難得糊塗,大智若愚,更好地專注那些有助於我們幸福和美好的東西,才能生活在歡樂與友愛之中。正如渡邊淳一先生所說的“就情感而言,愛就是一種鈍感力。”“凡事看得過重而自尋煩惱的時代,應該宣告終結了”。

鈍感力讀後感 篇2

渡邊淳一說,在人際關係方面,最爲重要的就是鈍感力,當受到領導批評,或者朋友之間意見不和,還有戀人或夫妻之間產生矛盾時,不要因爲一些瑣碎小事鬱鬱寡歡,而應該以積極開朗、從容淡定的態度對待生活。

其實,何止人際關係,生活也真的需要一種鈍感。

“鈍感”相對敏感而言,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過於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傷害,而鈍感雖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卻能讓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煩惱,不會氣餒,鈍感力恰似一種不讓自己受傷的力量。

於是我想,人除了對事物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對變化要有很強敏感性之外,有時需要一種能力,那就是不要爲一些他人或外界環境給自己造成的傷害過於敏感,要做有意義的遲鈍,它也許真是自我保護的好方法。用這個概念衡量自己,我是缺乏這方面的能力的。自己恰恰總是爲一些外在的、自己左右不了又無法更改的事情煩惱,有時感情脆弱到不想和人打交道,不想面對任何事,原因是怕受傷害。

書中提到一個故事,一位老太太總是穿着豔麗不合時宜。但是沒有人直接對她提出,總是微笑着說:您穿得真漂亮!這實際上是接近諷刺的讚美,而老太太卻不知曉。她所具有的就是對諷刺的鈍感力。堅持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按自己的信條生活,走自己的路,不理會別人的眼光,自信地生活在紛繁的世界中,享受鈍感帶來的快樂,享受鈍感帶來的堅強。這是一種大智慧,於是贏得美好的生活。

是的,就好比有時候我們也提倡阿Q的精神。擁有鈍感的人,有的就是也許就是這種類似於自我寬慰的.心態。有些事情發生以後,會產生一些不愉快,或是一些隔閡。對此,我們不需要耿耿於懷,更不該心存芥蒂。我們需要的是反省,糾正,然後遺忘,然後在不知不覺中,改良自己的心態。這就需要一種鈍感,讓自己不疼痛的力量,告訴自己別再去想。多想無益,受傷的始終是自己。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外部環境的時候,能改變的也就只有你自己了。

有首歌中這樣唱到,在乎的人始終不對。前些天,在QQ簽名上看到有個朋友的簽名,也證實了這樣一種意思,他說,愛情就象是兩個拉橡皮筋的人,受傷的總是不願放手的那個。是啊,不僅僅是愛情,任何情緒都是一樣的,當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何必要委屈自己,做一個受傷的人呢。灑脫點,一笑而過。

一個人最容易也最難做到的是控制自己,僅僅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別人也不需要你來操心,甚至害怕你來干涉。每個人都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間,在一定的時候。把能掌控的事情做好,無論發生什麼,不僅僅是樂觀,更多的,是自己尋找鈍感。鈍感不是麻木,麻木是無能的人慣用的伎倆,而鈍感,是想要好好生活的人應該有的心理,它讓人好過,讓人有希望,它是一種精神,給人美好。

成功的人往往是清醒的,成功的人又往往是遲鈍的。這是一個度的問題了,任何的感覺都需要一個度。適當的鈍感力可以在一個人在還沒有被完全被擊垮的時候暫時麻痹一下自己,積蓄力量,整裝待發。“這個世界不過是一場生存遊戲,所以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而要保持甚或加強自己的生存能力,鈍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與其有銳利的敏感度,不如對於大多數事物不要氣餒,這股遲鈍的頑強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現代的力量,也是一種智慧。”

如此,大智若愚,說的也許就是這了。

讓鈍感力來屏蔽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順,讓自尋煩惱的年代宣告終結。

鈍感力讀後感 篇3

這本小書總共有十七章,閱讀起來通俗易懂,但是也許是我閱讀能力不足,始終沒有找到大師在編寫時候章與章之間的邏輯,所以爲了方便消化,我把這本書分爲了三個部分:身體健康的鈍感力、人際關係的鈍感力和兩性關係的鈍感力。

第一章是引出與敏感相對的有一種力量往往被我們忽視,就是正面的鈍感力,往往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拜鈍感力所賜。接下來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身體健康的鈍感力(三、四、五、七、十、十六)

第二部分:人際關係的鈍感力(二、六、十三、十五)

第三部分:兩性關係的鈍感力(八、九、十一、十二、十四、十七,其中女性的鈍感力爲:十一、十二、十七)

第一部分:身體健康的鈍感力

首先,渡邊淳一提出了一套理論:人體的血管是由自律神經控制着的。當人們心情愉悅的時候,自律神經能夠正常工作,使得我們的血管能保持舒張狀態,血流也很舒暢,那麼身體也變得健康;然而當人們處於焦躁不安的狀態時,自律神經就有了更大的負擔,血管收縮,血流不暢,這也就是爲什麼長期的不安容易使人患胃潰瘍的原因;樂觀向上的人也更容易遠離癌症,即便得了癌症也有着更高的存活率和康復率。

身體健康的鈍感力可以說是遲鈍的身體器官,例如遲鈍的五官可以使得身體更加舒適,更容易適應變化的環境,而不至於讓身體其他器官過度損耗,吃得好,睡得飽。這樣的人才能從容自若,胸襟開闊的長壽下去,也纔有精力去專心工作,去愛別人。因此,身體的鈍感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

另外,特別提及了鈍感力可以抵禦癌症。所謂癌症的的遺傳也是因爲如果父母比較神經質的話,那麼所養育的孩子也往往很敏感,這種性格患癌症的機率相對較高。所以這讓我們換了一個角度來自省自己的性格缺陷。

特別的是,書中用了一些平時常見的小事情來證明自律神經的作用,例如爲什麼心情暢快的時候喝酒容易醉,爲什麼心情不好的時候藥物的吸收也很慢,這些小例子也十分有趣。

第二部分:人際關係的鈍感力

這裏的人際關係包括如何面對來自外界的批評、讚揚、嫉妒和諷刺,還有如何在一個集體中生存下去。

這裏的鈍感力當然不是貶義的遲鈍,而是一種正面的鈍感力,對於批評嘮叨選擇不那麼認真的對待,經得住摔打,從而學到更多東西,不因爲別人的批評而一蹶不振、倍受打擊;而面對別人的讚揚,不需要太多的根據,可以借勢逞強、得寸進尺,從別人的讚揚中積攢出一股勁頭,讓自己不斷提高,變得更加優秀。面對身邊的嫉妒和諷刺,擅於利用鈍感力去靈活積極地看待它,與它共處。別人說了中傷自己的話,不要因此耿耿於懷,放寬心,從容的想想別人爲什麼這樣指責自己,看到自己因爲優秀而被嫉妒,又因爲別人的嫉妒去反省,變得更加優秀,因此我們應該去感謝嫉妒和諷刺自己的人。

關於如何在一個職場中生存下來,其實就是如何在集體中笑到最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毛病,無視種種的不快,不要太在乎,慢慢的'這些不快就不見了,我們對於別人的毛病也就有了鈍感力。這些道理說起來很容易,就是忍耐,放輕鬆去看待,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我們明明知道對抗是一種內耗,但是卻總是敏感地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反而無法自然的和對方相處。這些書裏的說到底只是提供了一種理論,讓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有一種參考標準,但是操作起來卻需要另外一種生活的智慧。

第三部分:兩性關係的鈍感力

作者非常準確的點出在戀愛和婚姻中的相處之道就是鈍感。戀愛中男人如何追女神?光有高個子、高收入、高學歷還不夠,只能說在物質條件上他們贏在了起跑線上,但是鈍感力讓男人能夠堅持不懈的追求一個女人,可以擁有很強的戀愛能力與異性長久的相處下去。試想哪怕一個男神,極其敏感,挑三揀四,是男神又怎麼樣?能吃嗎?在婚姻中也是如此,雙方需要有一定的相互包容和忍耐,讓兩個人能夠按照他們的本性生活在一起,而不要特意的去想改變對方,這樣的相處纔是輕鬆愉快的。

兩性裏特別提到了女性。與我們以往的理解不同,女性不僅不是脆弱的一方,反而是極具包容力、曖昧而頓感的性別,相比之下,男性則更加刻板、耿直而敏感。這源於造物主對於兩種性別的職能劃分。女性被賦予了延續人類存續的重任,因此她們是更耐寒、耐痛,更加強健,出血更多也能夠存活下來。

女性的另一個神聖的職責是作爲母親。“母愛是鈍感力的極致。母與子,是最強大的鈍感力結合而成的依賴關係。”一個母親可以忍受分娩之痛,無條件的養育自己的孩子,原諒孩子的一切錯誤……這些如果是一個沒有做過母親的人是無法理解的。俗話說“爲母則強”,一個母親在生養一個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也獲得了巨大的成長,鍛鍊了極強的鈍感力。所以當她們在面對一些關鍵時刻的時候往往爆發出的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堅定。

作爲一個普通人,都有敏感和遲鈍兩種狀態。在涉獵了一些心理學書籍之後,我更加相信,我們的敏感不應該被作爲一種攻擊的武器來朝向他人,而更應該看做一種工具,使我們瞭解自己愛護自己,同時敞開心扉去理解他人,給予他人最舒適的交往空間,或在他人陷入困境的時候敏銳地發現並伸出援手。最後最佳的狀態或許是:一方面我們與自己和解了;另一方面,你不說,我卻都明白。而遲鈍這時更像一個盾,可以作爲最有利的武器予以還擊,同時保證我們身心健康,更好保護內在的敏感,讓我們不斷成長。這就是所謂的“越長大,內心越柔軟,外表越堅強”的意義吧。

鈍感力讀後感 篇4

雖然一直有堅持看書,但是讀後感這事真的很少做,幾乎沒有做過,這是我今年想要改進的地方,每月一篇讀後感。

某天早上在鍛鍊的時候偶然之間點開了渡邊淳一的《鈍感力》,感謝樊登讀書會,因爲聽書覺得很不錯所以馬上去找了這本書來看,確實很有收穫。

“鈍感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一般來說,提起“遲鈍”這個詞,人們頭腦中聯想到的都不是好事。”

對於鈍感力,我的理解是傻人有傻福,一個敏感而尖銳的人會更加容易傷害別人的同時其實是更容易自己受到傷害。當兩個人因爲某些問題發生爭吵,爭吵後變成人生攻擊,即使吵架贏了可是你真的贏了?就好比說一個家庭當中,夫妻之間,像我爸是動不動就翻臉的那種人,其實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媽是傻人有傻福的類型,雖然我爸脾氣不好,但是其實家裏的重活大活都是我爸在做,大部分的事情其實我媽不用怎麼操心,只要上班,然後忍受我爸的脾氣就好,在外人看來也比較幸福,但是年紀增大她好像反而變得計較,不知道是不是更年期的關係,同樣的,我爸的脾氣也更加差,幾乎週末回家十有八九都是吵架,冷戰,曾經我媽還威脅我爸就是因爲你老是翻臉,你女婿都不高興來,有一陣子這個理由我爸很買賬,因此而消停了一陣子,但是後來又繼續。但是因爲我媽變得計較,回家就跟我嘮叨,因爲生氣也常常會胸口疼這樣,我就在想她是真的.鈍感還是以前一直在忍受?

同樣的做微商也需要鈍感力,微商不會讓你一夜暴富,但是至少只要你努力總會有所回報的,不要因爲爲什麼我做了一個月爲啥還是沒有開張?爲啥別人都月入過萬我就賣不出去?要反思,但是不能因爲眼前的小挫折就放棄,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是偉大,堅持是最可貴的。

做事不要思前想後,即使別人說了不中聽的聽完就拋之腦後,不要過於計較。

這方面我還有很多的東西要學習,還有待長進,但是我想我一直堅持的努力一定會更好。

鈍感力讀後感 篇5

我是一個愛看“閒書”的人。上學時,除了碼在桌兜裏的教科書和教輔資料,書包裏才藏着我的“真愛”。工作後,終於在經濟上實現了“讀書自由”。這些“閒書”也讓我變得更加的豐富,可以更加達觀地看這個世界。近來偶讀到渡邊淳一先生撰寫的《鈍感力》一書,全書只有10萬餘字,花了一個晚上看完全文,受益匪淺。

渡邊先生是位醫學博士,行醫多年。後棄醫從文,開始文學創作。本書用了十七章的篇幅,就是想告訴大家:並非只有靈活和敏感是才能。不爲小事動搖的鈍感力,纔是生存最重要、最基本的才能。

"鈍感力"一詞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發明,與"敏感"意思相對。按照渡邊淳一自己的解釋,"鈍感力"可直譯爲"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進。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其實,作爲教師也要培養“鈍感力”。我們在處理學生的問題時總是容易“上頭”。記得2014年的夏天,我參加工作的第四個年頭,我承擔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一個叫小月的女孩子有點不一樣,她總是跪在凳子上,喜歡把裙子撩起來,喜歡用手抓其他的小朋友。我總是把她叫到我跟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是卻收效甚微,終於在一次次的失敗之後崩潰的朝“吼”了一句,依然記得當時其他小孩子不可思議的眼神和我當時“血氣上涌”的大腦。一直到因爲她國小畢業,我依然能感受到她對我的疏離。如果當時“鈍感力”這個詞能夠出現在我的認知中,我想,我能夠更加平和和理性。

對於教師而言,鈍感力包含有一種隱忍力。教育者最忌心浮氣躁,因爲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從不成熟漸漸趨於成熟的孩子,他們必然會出現執拗、叛逆、多變等狀況;他們在特定知識或技能領域內不如老師反應得快,理解得深是正常的。這時,作爲孩子人生道路上比較重要的引領人――老師,就需要良好的隱忍力。

對於教師而言,鈍感力也含有着難得的包容力。面對學生,我們是長輩,就應該有恰當的長者風範。不可事事嚴,時時嚴,需知物極必反。束手束腳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它不但會營造了一個嚴肅、壓抑、沉悶的學習氛圍,破壞學生輕鬆的心情,壓制他們開朗活潑的性格,更扼制他們心靈的'自由。老師要對學生的羞澀投以微笑,對學生的搗蛋報以和藹,對學生的煩躁給予諒解,對學生的稚嫩伸出援助,對學生的迷茫示以方向,接受他們身上的缺點,傾力改之。

喜歡《鈍感力》這本“閒書”,不是因爲他的內容有多精準,文筆有多華美,情節有多吸引人,而在於作者的另闢蹊徑,對鈍感力的這種全新的提法,給了我另外一種看待生活和人生的角度。

鈍感力讀後感 篇6

我對“鈍感力”的第一映象,應該是某次知乎隨手翻閱別人的回答時,看到很多答主都在推薦人要擁有一種鈍感力。

其實,初看別人推薦這種能力時,對“鈍感力”並不感冒。

因爲我淺顯的認爲“鈍感”就是呆若木雞,或者說是反應遲鈍,這種給人的感覺會不會很木訥?

而我又正好是個稍微敏感的人,

當然,我的敏感是後天練就的,

我曾經在十六七歲時,瘋狂的迷戀心理學,更準確的說是“行爲心理學”。

因爲那時的我很想讓自己成爲一個聰明人,

通過別人的一個細微舉動,一個微表情猜到別人的當下心裏活動。

小時候對這些不懂,無知者最懵懂快樂。

可是後來看了大量行爲心理學相關書籍後,這就使得我變的敏感起來。

別人的小心思,別人當下的心裏變化,這使得我變得敏感。

與其說敏感,不如說成是“不自在”。

這種不自在,也會透過我的大腦無意識的反應出來。

雖然自己不察覺,但我相信別人肯定會有感覺。

其實這種東西不該知道,因爲它只能反應當下的情緒變化。

所以我後來很後悔,不該知道那些不應該知道的東西。

當然,敏感的人,也有個好處就是很會察言觀色。如果在稍微有點情商,就能夠給別人投其所好的語言,這樣也會導致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自然就會給人不靠譜的感覺!

我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給自己的'解決方案是:看破不說破。

並且培養自己刻意控制微表情變化和不適反應的意識。

渡邊淳一的《鈍感力》書中有很多關於鈍感的介紹。

其中最深刻的例子就是男人比女人怕痛,女人比男人更耐痛,這種是造物主賦予女人對疼痛遲鈍的耐力。

渡邊淳一舉的例證:

就是女人能夠承受分娩時帶來的症痛,承受的原因歸結爲女人比男人擁有天賦的“鈍感力”。

我淺顯的理解爲對物理痛苦遲鈍的反應。

渡邊淳一還舉例,男人擁有鈍感力更容易追求到女性。

這是因爲男女思維結構的不同,女人比男人更加有鈍感的存在。

穿花哨衣服的老奶奶因爲鈍感力,所以能夠汲取別人的誇獎,而忽略別人輕蔑的語氣。

被上司責罵的員工因爲擁有鈍感力,所以即使被上司辱罵,還是能夠第二天早上照常笑逐顏開的來上班。

當然,

我個人對渡邊淳一的舉例是持懷疑態度,因爲他的這些例證在邏輯上有很多漏洞。

雖然不足以讓我相信他的例證。

但是我相信鈍感力的確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因爲我猜測作者寫這本書時,他也不好找到科學的例證。

而渡邊淳一又是醫學博士出身,所以我相信他基於醫生視角對人體存在“鈍感力”的結論。

那麼這本書除了一些疑問存在的偏頗,它還是給我很大的啓發。

前文我就說了,

我算是個半吊子後天敏感者,

那麼我爲了解決自己察言觀色的後遺症,我選擇強行讓自己“看破不說破”,然後又有意識的節制敏感帶來的微表情微動作影響。

現在,

我是不是可以說,我缺乏的是“鈍感力”,我應該強行培養自己的是“鈍感力”。

通過鈍感力緩解自己的不足?

不管它叫“鈍感力”,還是叫“遲鈍力”,亦或者叫“看破不說破”。

我都把它們歸結爲“鈍感力”,

因爲“看破不說破”,也算是“鈍感力”的其中一種。

這種“鈍感力”不是先天的,還是需要後天培養。

那麼,

一個後天敏感的人,再加上鈍感力,是不是就是更完美?

首先我認爲,

鈍感力,不是遲鈍。

傻、木訥、呆板、反應遲鈍,都不是“鈍感力”。(抱歉,因爲學識有限,我只能想到這幾個形容詞。)

鈍感力,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處事哲學,一種成熟穩重。

因爲我即將26歲了,虛晃多年,似乎能夠摸到一些“鈍感力”的門道。

最後,鈍感力,應該是每個人成熟階段悟到的經驗。

也許不需要看這本書,通過社會摸爬滾打,結合經歷經驗,自然會形成一種“鈍感力”。

擁有先天“鈍感力”的人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沒有先天“鈍感力”的人也是幸運的,但不一定不幸。

如果能夠通過後天培養出“鈍感力”,那對生活,對人生,也許是有幫助的。

鈍感力讀後感 篇7

今天讀了小說家渡邊淳一《鈍感力》這本書。書籍的內容非常簡單,通俗易懂,語言也直白,可以說是在閱讀的時候能夠一目十行的一本書。

“鈍感力”這個概念一方面指的是一種不過分敏感、相對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與處世方式,另一方面也是身體上對於外界環境變化的種種適應表現。

作者從身體,健康,愛情,家庭關係,婚姻,工作職場等各方面都論述了“鈍感力”的重要性。

在職場上,有些人會讓別人出現的問題影響了自己的正常工作,書中講到了一個工作人員不滿意女編輯的說話方式和小夥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可以很大,每個人可能都有一些他人無法容忍的地方。面對這些問題,有些人耿耿於懷甚至每天抱怨,有些人覺察到了但是不太在乎,有些人視若無睹甚至有可能根本沒有感覺到問題的`存在。如果總是在心中計較這些問題,那就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比如說延華康、蔡晶晶、張白雪等人明明是自己心理不正常,還要去報復別人,讓人沒有辦法去同情或者是幫助他們。對他人的問題選擇性忽略,才能開朗、大度地生活下去。

在戀愛當中,因爲雙方存在個體差異,情侶要學會在某些方面擁有原諒對方的胸懷。事實上,無論是戀情還是友情,假如對任何事情都錙銖必較,那麼任何很小的分歧,都有可能引起巨大的矛盾。雙方都會因此而窒息,彼此之間也走向分離。這其實也是一種文化當中求同存異的思想。

適當的灑脫與不在意,能夠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給心靈減輕負擔。在競爭日益激烈、壓力巨大的現代環境中,也是合適的生活態度。但是不得不說,“鈍感力”這個概念也存在着明顯的缺陷,因爲生而爲人是要有道德是非觀念的,如果就放任這種所謂的“鈍感力”讓不敏感出現在道德領域上面,就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了。假如人們面對道德的約束與法律的懲戒都表示出一種滿不在乎遲鈍的態度,那麼這個社會就將出現許多的問題。

整體來看,這本書沒有提出多少新思想,但是用一個新概念起到了“新瓶裝舊酒”的效果,也集成了很多思想進行了一個歸納總結與再度的演繹。

鈍感力讀後感 篇8

這本書按照渡邊淳一自己的解釋,“鈍感力”可直譯爲“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鈍感力對精神以及心靈層面的重要性。讀完這本書以下幾點感觸頗深:

1、遭受挫折不消沉,精神頑強,很快振作,重燃鬥志。快速恢復,調整好情緒,重新站起來往前衝,對事不耿耿於懷,忘掉別人不好聽的話,保持自我精神上的'安定。

2、面對壓力:壓力也分爲良性壓力和惡性壓力一直保持心情愉悅,避免自律神經超負荷,使血管一直處於舒張狀態,血液順暢。

3、受到表揚時:藉着好話鼓起勁頭,受了表揚然後更加努力,順勢而爲方便纔是硬道理,心胸開闊,不較真,看得開,不過度。

4、受到諷刺時:不在乎諷刺和打擊,堅定自己的信念,不理會周遭目光,果斷實行。

5、適應新環境:調整環境適應力,自愈力,抵抗力,自我調節力。

6、較真時:做到寬容,一心一意的原諒。

這本書中講到人的思維只有鈍感係數和敏感係數相互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較爲理性的思維。只有對各種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計、泰然處之,才能開朗、大度地活下去。對健康而言,最爲重要的就是讓自己全身的血液,總是能夠順暢地流淌,因此,做事不要總是思前想後,即使別人說些不中聽的話,聽完後馬上能夠拋到腦後,這種有益的鈍感,是保證血液暢通無阻的重要因素。

鈍感力讀後感 篇9

“鈍感力”解釋爲“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以另一種方式告訴我們這種鈍感的力量。

許久之前我們或許還在感嘆敏感或者敏銳的褒獎。可如今回頭看,或許正因爲我們過於的敏感的感傷所以纔會受到很多傷害。 其實相比較那些敏感,細微的人事和感情,有時是會生出許多困頓。

多數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敏感,脆弱的神經捕捉那些細微的感情。即使是殘缺的,我們也同樣已放大鏡擴充那些傷口。這一切或許是用來更省視自己的內心,抑或一個幻象。

他在裏面自吟自唱編織一個網,不是華麗的網。只是一個把自己肢解開的空洞,血淋淋的剖開,用一種方式來展示這一切。

你看的懂的,會慢慢陷入一種感覺,不斷地挖掘自己內心的空洞。或許又可以是一種跳出內心的觀望。

可不論怎樣他帶給我繁盛的幻覺,我始終無法擺脫。 相比較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如果已此來學習並擴充。

那麼他的內心是該營造在一種時刻溫暖且向幸福方向行走的人。他不會隨時陷入到自己的悲傷裏,不論這種悲傷是來自外界還是內心。

總有一把尺子橫梗在那不會想着逾越,只是會跳過。那麼那些繁雜荒蕪的內心就不會一直沉默到釋放。

可是看到的.依然是種表象。我們拿來交換一種事實。充滿無限渴望與矛盾的心情,來觀看這種較量。勝負的雙方只會讓我們陷入另一種迷茫。

又或許打開另一扇窗,看到一片寬廣天地,尤爲甚好。 有人問佛祖,佛是什麼。佛祖說無憂是佛。

所以我們把心都寄託在裏面,想把靈魂承載出來與之交換剩下的是我們的妄心。

莊子一生貧窮卻始終追求一種逍遙遊。這種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是讓我們值得學習的。

即使千百萬年之後,依然像是一個琥珀一樣鑲嵌到人們的心理。

保持那份聖潔。我知道這些光芒某時很微弱。

是因爲心裏的傷放的很大,可是有時又似乎發現那些心底之外的聲音又如此響亮。

或許這種矛盾與糾結纔是我們的心結。

這些都是我們在這世上的追求所得的妄心。

期待着某天,我能推開窗看到外邊一片寬廣世界,我們都唱着聖歌,心底無私天地寬。

鈍感力讀後感 篇10

鈍感力,這個詞來源於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同名書籍《鈍感力》,在這本書中,渡邊淳一提到:“當今社會是一個壓力社會,磕磕絆絆的愛情、如坐鍼氈的職場、暗流涌動的人際關係,種種壓力像有病毒的血液一樣逐漸侵蝕人的健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噪音,無法達到的目標,無法追趕上的異性,無法減下去的贅肉。敏感的人會放大生活中的艱辛,任何微小的`磨難都會讓心靈顛簸很久。

鈍感力它可以直譯成“遲鈍的力量”,是與敏感相對的一種表現,這說的是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外在打擊不容易阻礙面向目標的決心。強調的是對抗困難的一種耐力,是厚着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無論周圍環境有多糟糕,都可以從容應對。簡言之,就是忠於內心,這件事行不行我先試試,不在乎是否會成功,覺得失敗就失敗,也沒有什麼損失。

內心過於敏感的人,往往會因爲朋友的一句風言風語而畏畏縮縮,旁人的一句的打壓讓自己思慮過重,時間都花費在這些憂慮重重中,情緒變得消極,執行力也消弭於無形。內心的想法:算了,這事兒我好像幹不成,我的能力承載不了。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太容易讓自己內心受到傷害,表面上什麼都不在意,其實內心非常脆弱,喜歡觀察別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但凡表現出一點跟自己的預期不符,就覺得天塌下來了,《鈍感力》這本書裏有一個例子:

O先生是一個作家,剛出道時,他一度被認爲是最有才華的青年才俊。但是,最近兩年,因爲約稿少又被拒稿,O先生則變得消極,漸漸喪失了創作新作品的慾望和鬥志。久而久之,編輯也不再約他,慢慢形成惡性循環,O先生失去發表作品的機會。鈍感力低的人,太容易因爲負面反饋而消沉。

擁有了鈍感力,即便天賦平凡,此生沒有獲得什麼重大成就,也可以保持相對舒適和坦然的心態面對生活。因爲終其一生,我們追求的也並非金錢和名利本身,而是金錢和名利帶來的內心滿足與千帆過盡的平和。心大了,事就小了;事小了,人生就順了。

鈍感力讀後感 篇11

《鈍感力》這本書內容很少,文字淺顯,闡述觀點也沒有提供科學的論證,但是主旨貼近生活,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所謂鈍感,是與敏感相對

鈍感,顧名思義,遲鈍的感受。包括感官的遲鈍、腸胃的遲鈍、情感的遲鈍等等。有的人被蚊子一咬就起紅皰,瘙癢難耐,是皮膚敏感;而有的人被蚊子咬了沒事一樣,不癢不撓,是鈍感;有的人冷熱不適就會拉肚子,是腸胃敏感;而有的人吃了不乾淨的食物也沒什麼,是鈍感;有的人遇到一點不如意就煩惱抑鬱,是敏感;而有的人即使面對流言蜚語也能一笑置之,是鈍感。

生活中的鈍感

養育孩子需要鈍感。我們在養育孩子時,不要一味追求清潔乾淨,越是無菌,人越容易生病,孩子適當吃些家中的雜菌也無大礙,反而可以豐富腸內菌羣,增加人們對外來細菌的抵抗力。

夫妻相處需要鈍感。生活中很多夫妻離婚的原因不是外遇出軌,而是牙膏應該從後面開始擠還是前面開始擠,衣服是掛着還是疊着這些生活瑣事上的不同。婚姻中夫妻雙方都不該在某些地方過於在意,應該不拘小節,相互包容,而包容的背後其實是鈍感力。

身體健康需要鈍感。有一個實驗,通過不斷騷擾實驗老鼠,使其一直處於不安和煩躁的狀態之中,後來老鼠的胃部血管開始變窄,血液循環變差,胃最上面的黏膜部分開始出現潰爛,最後導致胃潰瘍。緊張和不安的情緒會使人的血管變窄,影響血液循環,進而影響身體各部位的健康,高興和放鬆的情緒會使人的血管舒張,血液能夠順暢的流遍全身,從而保持健康。所以,鈍感力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平和。

叱吒職場需要鈍感力。能適應各種工作環境,能在各種團隊中合作,能換位思考和同事的'分歧,心胸寬廣的面對指責、委屈、刁難。隨着時間的推移,再回首看當年工作中的困難,會覺得都是浮雲。所以,職場的鈍感力是“難得糊塗”。

把敏感用在美好的事物上

這是書之外的感想。最近看一本小說,作者的文字很細膩,比如描寫女主喜歡在圖書館穿行的感覺,喜歡把手指放在書脊上慢慢滑過然後找到她想要的那本書。我也無數次的在圖書館和書城穿行,無數次的用手指慢慢滑過書脊,卻從未好好體會那種感覺。當我讀到那裏的時候,心裏默默的受到啓發:美好的事物還是值得我們敏感一點。

鈍感力讀後感 篇12

近來偶讀到渡邊淳一先生撰寫的《鈍感力》一書,渡邊先生是位醫學博士,行醫多年。後棄醫從文,開始文學創作。本書用了十七章的篇幅,就是想告訴大家:並非只有靈活和敏感是才能。不爲小事動搖的鈍感力,纔是生存最重要、最基本的才能。全書只有 0萬餘字,花了一個晚上看完全文,受益匪淺。這本書中關於在工作、生活、家庭以及健康方面所提出的見解,我認爲還是非常具有啓發性和引導性。作爲一種爲人處世的態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進、張揚、剛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並同時求得自身內心的平衡及與他人和社會的和諧相處。作者據此分章論述了在男女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諸多方面的表現和作用,並從醫學角度出發,闡述其合理性。特別是在現在這樣一個人際關係複雜化、冷漠化的時代,學會降低敏感度,保持寬容、淡定、從容、平和的心態,將是化解各種人際危機、矛盾和衝突,建立和諧人生狀態的重要法則。我在本文中從身體、工作和生活三方面詳述鈍感力的作用。

一、身體方面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的夏天,天氣炎熱,我經常和哥哥在戶外乘涼,露出的胳膊和小腿被文字叮了,我會慌忙拍打,趕走了蚊子,之後還是感覺癢,於是開始抓撓,結果被叮的地方很快紅腫起來。有的時候抓撓多的地方,皮膚就會糜爛,變成溼疹。相反我的哥哥只是輕輕拍打一下趕走蚊子,一臉無所謂的樣子。這種情況下,很明顯敏感的我,鈍感的哥哥,誰都能看得出,在應對蚊子叮咬的瘙癢時,哥哥的皮膚更健康,而我的皮膚則太敏感,容易受傷。皮膚過於敏感的人,在被蚊蟲叮咬之後,如果一直抓撓患處,很有可能造成皮膚潰爛、發炎。而此時,反應遲鈍的皮膚就顯現出了優越性。

現在各種各樣防治疾病的報道不絕於耳,其實沒必要想的過於複雜,對健康最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全身的血液總是能順暢地流淌。爲此,需要讓全身的血管一直處於舒張狀態,控制血管的神經叫做自律神經。儘量避免刺激自律神經,讓其總是保持一種放鬆的狀態。這對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暢通無阻極爲關鍵。人體的血液循環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分別控制,兩者作用相反。交感精神隨着緊張、煩躁、不安等情緒的加劇,會使血管變窄,血壓升高。副交感神經的作用相反,可以使血管擴張,降低血壓,放鬆情緒。所以,要想讓血液循環暢通,就需要努力使交感神經安靜,讓副交感神經活躍。一般來說,精神緊張、不安、焦躁,以及情緒上的憤怒、憎恨甚至處於寒冷環境等,都能造成交感神經緊張。而高興、舒服的時候,神清氣爽、開懷大笑,或處於溫暖的環境,交感神經處於平和、鬆弛的狀態,能使血管舒張。不僅如此,醫學發現,胃潰瘍的形成原因除了暴食暴飲之外,精神上持久的壓力及慢性疲勞也是重要原因。加拿大醫學家賽裏埃通過實驗證實了胃潰瘍與精神壓力的關係,並提出了精神壓力學說,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儘量避免增加自律神經的負擔。有鈍感力的人,其自律神經不會時常陷入異常的刺激當中,能夠讓血管一直保持舒張狀態,從而使血液可以暢通無阻地流遍全身。人的各種感覺器官過於敏感的話,會對人產生負面影響。鈍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前者不會造成器官的消耗,可以更爲悠閒自在、胸襟開闊地長壽下去。關於這方面的鈍感力,我不得不說說我的奶奶,奶奶今年已經八十六歲啦,每天依然神采奕奕,生活中不需勞煩兒女照顧,在我的印象中,她做事緩慢而有序,至今我從未發現她發過一次火,依然可以把家裏家外大大小小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她自己在家前後院子種着各種各樣的蔬菜,每年回家她都拉着我們一家逛逛的她的菜園子,而且還可以品嚐天然無污染的綠色蔬菜。

由此看來,對於身體來說比起敏感,“遲鈍”更好、更勝一籌,這一點不言自明。

二、工作方面

書中描述渡邊先生在初出茅廬時,曾經加入了一個名爲“石之會”的文藝沙龍,結實了一位O先生。沙龍的成員有三十多名,經常聚會交流。後來,這些作家中產生了五六位獲得直木文學獎或芥川文學獎的功成名就的作家。那時的O先生,被作者認爲最有才華。作爲剛入道的作家,約稿少,經常被編輯退稿,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很多作家面對這樣的情況,多少都會受到打擊。但和其他作家比起來,O先生高於他人的才華,以及極強的自尊心,使他受到的傷害更大,於是便沒有那麼容易振作起來。即使偶然接到編輯的約稿電話,當別的作家都試圖抓住機會,不惜以誇大其詞的方式顯示其積極進取的印象時,O先生則顯得非常消極,根本沒有創作新作品的慾望和鬥志。就這樣,由於創作沒有新進展,編輯很難再打電話詢問,慢慢形成惡性循環。最終,O先生慢慢失去了發表作品的機會,幾年後,在文壇的主流雜誌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名字,從此銷聲匿跡於文壇。爲什麼會這樣?像O先生這種性格的人,如果一切進展順利,處於周圍掌聲不斷的境遇中,他的才華也許能夠獲得最大限度的發揮,沒準兒已經成爲大作家。相反,風向一旦發生變化,O先生恐怕就難以及時調整好心態,從打擊中恢復過來的時間太漫長,結果失去了重整旗鼓的機會。

書中渡邊先生又講述了另外一個故事。他曾在札幌大學附屬醫院當過多年的整形外科醫生,遇到了一位特別喜愛在手術中斥責下屬的主任教授。日本的醫院,嚴格實行論資排輩,上司擁有絕對權威,下屬被提點、訓斥是家常便飯。這位主任教授更是嚴厲。每當在手術中被主任沒完沒了的訓斥,很多醫生和護士都會感到沮喪、委屈和畏縮。但作者很快發現,主任教授的第一助手S醫生,雖然被訓斥的最多。但是每次都跟沒事一樣,除了回答“是,是”,手中的事情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所以,手術中經常的情況是,一邊是主任喋喋不休的斥責,一邊是助手貌似唯唯諾諾的應答。不僅如此,這位助手更厲害的一點是,在手術中被主任那樣斥責,一旦手術結束,他立刻忘得一乾二淨,舒舒服服地泡澡、喝酒,和同事談笑風生,以驚人的速度把一切不快拋之腦後。相反,也有那種稍稍受到斥責就備受打擊的醫生。尤其是那些出生良好,在溺愛中長大,沒有習慣被人斥責的醫生,一兩次的斥責,便失魂落魄,一臉陰沉,甚至有喝了悶酒在外邊鬧事的。就這樣,S醫生在訓斥中依然認真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不斷近距離地掌握主任教授手術中的要點,後來成爲醫療部最出色的外科醫生。再後來,S醫生當上了札幌一家大醫院的'院長,如今是名譽董事長。在一次同門聚會閒聊中,作者發現S醫生依然還是那種風格,不論別人說什麼,他還是“是,是”點頭而已。那種輕聲細氣的樣子,和過去如出一轍。作者突然恍然大悟,原來,S醫生根本就沒有怎麼認真聽人講話,對方怎麼說,他並沒有一字一句聽進去。如今,S醫生已經75歲高齡,卻無病無災,神采奕奕。

由此看來面對工作中芸芸衆生各式各樣的毛病,有些人耿耿於懷,有些人不太在乎,有些人視若無睹。在這方面人們的感覺各不相同,但有一點非常明確,就是隻有對各種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計,才能開朗、大度地工作下去。只有擁有這種鈍感力的人,才能在工作中出人頭地。

三、生活方面

所謂結婚,婚姻生活就是意味着“一對男女被一時的熱情驅使走到一起,在狹小的房間裏共同生活”。

一對結婚多年的模範夫婦,吵架原因竟是牙膏管。丈夫是一個一絲不苟的人,習慣每天擠完牙膏從後面捲起一點牙膏往前擠,消除按壓留下的凹痕。可他太太對這種事滿不在乎,愛怎麼擠就怎麼擠,總會在牙膏管上留下好幾處凹痕。他對這些凹痕挺在意,爲了消除太太在牙膏管上留下的凹痕,他每天都要做一番修補。然而一天早上,這位丈夫終於不堪忍受,對太太爆發了:“我說你呀,擠過牙膏之後,要像我那樣好好從後面捲起來,去掉凹痕!我討厭你這種馬虎勁,用完牙膏後牙膏總是!”太太一聽,反而瞪着他說:“你這個讓人討厭的人……”一口氣發泄出來的指責竟是他的三倍,於是兩人大吵一架。男女雙方無論成長環境、興趣愛好,還是個人教養、價值觀等,不可能完全相同。同一屋檐下,各種不滿和琴瑟失和的情況肯定難以避免。爭吵一定不是有效的解決辦法,此時,鈍感力就十分重要了。擁有鈍感力的人,是不太會去計較像擠牙膏這樣的小事的。而且不管哪一方擁有鈍感力,對另一方的抱怨、計較都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對方說不定也會慢慢變得隨和、不拘小節。當然,過於鈍感也令人棘手,關鍵是夫妻雙方的鈍感恰到好處。從某種意義上講,結婚生活其實就是一條漫長的容忍之路,擁有鈍感力才能使婚姻生活幸福。

融入環境才能開心生活,針對種種外界變化,很快適應環境能力,擁有這種能力,不僅在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去了別的城市也能馬上融入其中,生活下去。即使去了外國,在自然環境、人種和文化都不一樣的世界裏,也能開心積極地生活。在現今的國際化時代,不論到哪個國際,在哪種自然條件下,吃了當地的任何食物都能保持健康。沒有比這樣的環境適應能力更好更強了。擁有正面的鈍感力,在任何環境下與任何讓人打交道能生存下去。記得今年一月份在拉薩的第七天,由於高反感覺頭部還是昏昏沉沉,從拉薩暖心公司到賓館,進入電梯後,按上3層按鈕,只聽“咚”一聲,電梯裏的燈忽然熄滅了,眼前一片漆黑,以前只是在電影和電視中看到這種困境,現在居然讓我實際經歷了,昏沉的大腦頓時清醒過來,腦袋一片空白,有的只是對死亡的恐懼,試着按鈴、拍打電梯門無果後,腦袋上不時的炸出幾顆汗珠,怎麼辦怎麼辦?打開手機也無信號!現在能做的事只能是等待,當時還真不知道此行能不能走出這個電梯?想的更多的是對家人親人們深深的歉意,後悔沒給自己多買幾份保險,想着來拉薩的兩年多遇見的人做過事情等等的胡亂思緒,想想看如果當初看過《鈍感力》一書,身上有着這樣鈍感力,在一個人被困在電梯裏的三十多分鐘也許不會那麼孤獨無助了,但這三十多鐘的電梯經歷讓我重新審視今後的生活及對未來的思考。

總之,通過對渡邊先生《鈍感力》一書的研讀,讓我們明白不必事事都神經質,應該帶着積極的鈍感力,抱着好奇心面對今後一切事物。鈍感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鈍感力是一種生活智慧、一種處世態度、一種生存技巧。世界上不僅僅存在敏銳聰慧這種才能,相比之下,不爲瑣事動搖的鈍感,纔是人們生活中最爲重要的基本才能。而且,只有具備這種鈍感力,敏銳和敏感才能成爲真正的才能,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鈍感力是當今社會每個人值得擁有的能力。

鈍感力讀後感 篇13

《鈍感力》是當代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的代表作之一。在日文中有“鈍感”一詞,卻無“鈍感力”。年過七旬仍筆耕不輟的渡邊淳一對人生有深刻感悟,別具一格提出“鈍感力”一詞。“鈍感力”即“遲鈍的力量”,作者認爲:“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衆所周知,身心愉悅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對於生活中的流言蜚語,或者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如果能夠做到不思前想後,不放在心上,就不會爲其所累、受其傷害。這種有益的鈍感,與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心情愉快密不可分。在人際關係方面,同事的相處、朋友的交往、家人的溝通等,心胸寬廣的鈍感力可以避免因瑣碎小事而使人際關係受損。在身體方面,如果感官過於敏感,反而會給身心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對感冒、疼痛、食物不潔等保持一些遲鈍,就不會輕易被病魔降服。因此,鈍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鈍感的人會生活的更加悠閒自在。

在戀愛方面,誠實加上鈍感力,可謂如虎添翼。當男人追求女人的時候,鈍感可以成爲一種有力的武器。很多女性都曾說:“就算多少有些不中意,但是在對方不厭其煩的邀請和竭盡全力的追求下,還是逐漸地被對方打開了心扉,慢慢喜歡,最後步入婚姻殿堂。”可見,男人在追求的過程中,即使受挫,但能厚顏追求,保持“面子”的鈍感,就比其他人更有機會成功。戀愛階段,要想長期維持雙方的良好關係,不僅需要敏感,同時也更需要有益的、能夠容忍和原諒對方的鈍感。如果凡事都抱着眼裏容不得沙子的態度,錙銖必較,彼此之間的關係就很快會土崩瓦解。

人人都渴望家庭幸福、婚姻美滿,殊不知鈍感力正是美滿生活的守護神。作者認爲,是否擁有鈍感力,將決定和伴侶的.婚姻能否長久,決定未來的生活是一片光明還是常被烏雲籠罩。夫妻雙方無論是生長環境、興趣愛好,還是個人教養、價值觀等都有相異之處,因此夫妻之間出現琴瑟失和的情況並不意外。如果能對對方的各種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計,保持恰到好處的鈍感,纔可以更好地維繫婚姻生活。

鈍感力是生存在當今時代所必備的技能。我們所處的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滄海桑田、日新月異。要想精神飽滿地生活下去,就要適應這新的潮流、新的時代。而這種適應能力的原點就是對新環境的鈍感力。這種鈍感力可以使我們更好地適應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的新情況新變化。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才能。但能否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才能。具備了恰如其分的鈍感力,敏銳和敏感才能成爲真正的才能,從而在在人生的道路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鈍感力,是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鈍感力,助推我們營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鈍感力讀後感 篇14

《鈍感力》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他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素有“寫情聖手”之稱。但作者在這本書中,卻拋開情感話題,告誡現代人不要對日常生活太過敏感,要修煉“鈍感力”。

“鈍感力”,作爲一種爲人處世的態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進、張揚、剛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並同時求得自身內心的平衡及與他人和社會的和諧相處。總結來看,鈍感力有五項鐵律:1.迅速忘卻不快之事;2.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3.坦然面對流言蜚語;4.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5.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作爲一種獨特的人生智慧,對當代社會中的人們有全新的啓發。我們的社會是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維持的。不管你的頭腦多麼聰明,學習多麼優秀,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係的話,就無法享受愉快而有意義的人生。在人際關係方面,最爲重要的'就是鈍感力。當受到領導批評,或者朋友之間意見不和,還有戀人或夫妻之間產生矛盾時,不要因爲一些瑣碎小事而鬱鬱寡歡,應該以積極開朗、從容淡定的態度對待生活。鈍感力不僅限於精神方面,在身體方面也同樣如是,要想不因些許感冒或傷痛等就敗下陣來,就必須擁有這種能力。人們謹小慎微,凡事看得過重的自尋煩惱的時代,應該宣告結束了。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鈍感力與睡眠。睡得香甜,起得迅速,這是一種基本的睡眠能力。缺乏睡眠能力,人們將無法保持身體健康,更不能專心工作和生活。如果普通人一天睡七小時,擁有良好睡眠能力的人,就會比那些掙扎兩小時仍不能入睡,起牀後又需要發兩小時呆,不能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的人每天多出四個小時。睡眠不好的人,會在二十歲到六十歲這個活躍時期,浪費將近六萬個小時的生命。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想不開、過於勞累、不良生活習慣、抑鬱症等等。但大多睡眠能力差的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屬於多思多慮型的。同樣,保證睡眠質量的方法也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去考慮那些無聊的或者沒有結果的事情。

鈍感力讀後感 篇15

《鈍感力》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作者在這本書中,卻拋開情感話題,告誡現代人不要對日常生活太過敏感,要修煉“鈍感力”。

“鈍感力”,作爲一種爲人處世的態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進、張揚、剛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並同時求得自身內心的__衡及與他人和社會的和諧相處。

作爲一種獨特的人生智慧,對當代社會中的人們有全新的啓發。我們的社會是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維持的。不管你的頭腦多麼聰明,學__多麼優秀,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係的話,就無法享受愉快而有意義的人生。在人際關係方面,最爲重要的就是鈍感力。當受到領導批評,或者朋友之間意見不和,還有戀人或夫妻之間產生矛盾時,不要因爲一些瑣碎小事而鬱鬱寡歡,應該以積極開朗、從容淡定的'態度對待生活。鈍感力不僅限於精神方面,在身體方面也同樣如是,要想不因些許感冒或傷痛等就敗下陣來,就必須擁有這種能力。人們謹小慎微,凡事看得過重的自尋煩惱的時代,應該宣告結束了。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鈍感力讀後感 篇16

前段時間纔看完渡邊淳一的《鈍感力》,鈍感力直譯爲——遲鈍的力量。作者渡邊先生曾經是一名醫學博士從醫學的角度,他用醫學的角度來論述了在男女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諸多方面的表現和作用,更具合理性。渡邊先生的意思是我們應該表揚敏感,還是讚揚鈍感?作爲我個人,我覺得選擇性的對某些事物敏感,對另一些事物鈍感,恐怕是他所欣賞的。

個人認爲作者所講的“鈍感”其實是種大度,是種爲人處世的哲學之道,當然鈍感就不屬於此類了。《鈍感力》提到的幾十年前,渡邊還在當醫生的時候,認識了那個“給人沒出息感覺”的醫生,無論上司如何的訓斥,他都不往心裏去,刀槍不入似的,簡直能跟防彈衣可比,可見適當的鈍感力確實他就是採取的一種積極的逃避和保護的手段,最終這位醫生,做到了院長級別,實例證明鈍感力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一種智慧和手段!相反的渡邊淳一曾目睹了不少身邊的精英,由於太過敏感,太脆弱、太強的自尊心而放棄了對理想的追求,甚至放棄了對生命的追求。這是一件十分令人惋惜的事,這既是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損失。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競技場,必須面對無數的內在和外在的挑戰,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外部環境的時候,能改變的也就只有你自己了。沒有人不向往成功,但是成功從來都不會輕而易舉地可以獲得,都需要經歷無數的`失敗,中國有句古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當中的含義大家都知道,關鍵是在失敗以後,能不能頑強地站起來吸取教訓,這就變成一種人生的智慧,鈍感的智慧。以愛情爲例,文中“被女方拒絕一次就感到深受傷害”的那種人,以這種敏感、脆弱的精神狀態怎能追求到心愛而優秀的女人?在我生活周圍,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大多是某男追求某女遇挫後歷經幾年終於抱得美人歸,在這裏,鈍感作爲一種獨特的人生智慧,對當代社會中的人們都有全新的啓示。

鈍感力是我們生存在這個時代所必備的才能,用敏銳的心態去感知這個世界,固然能更快的體會快樂、領會精彩。但如若能多些鈍感,也僅比別人遲一點,但並不影響快樂的體驗,甚至能讓我們在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敏感而脆弱的心靈避免受到傷害。

鈍感力讀後感 篇17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作品。渡邊淳一在三十歲以前是一名出色的醫學博士,本書是以一個醫生的角度來探討,對人身心健康有益的一種能力——鈍感。

作者在序言中寫道:不要因爲一些瑣碎的小事鬱鬱寡歡,而應該以積極開朗、從容淡定的態度對待生活。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本書從人際關係、身體素質,心裏暗示,對待事物態度等方面說明了,適度的鈍感帶給人們的好處。

比如,在同樣的環境下,都是受到了蚊子的叮咬,敏感的人就會整夜煩躁不安,抓撓引起感染髮炎,難以癒合。而鈍感的人,卻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安然休息,毫髮無損,對自己沒有絲毫的影響。

在某些時候,別人會對自己說一些不好的言語,有的人覺得這非常難以忍受,讓人鬱悶感到壓力。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別人會說出那樣的話,你可以分析原因,這人是常常喜歡說這樣的話,還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說,如果聽者鈍感一點,就會發現這原因其實就在說話者的本身。

比如書中提到醫院的一位主刀教授,他常常在做手術的`時候對自己的副手和協助者無端指責,不是說“怎麼動作這麼慢“,就是說“眼睛往哪兒看。”然而他並不是出於惡意或者想要指責誰,只是這就是這個人的習慣。

很多人都受不了那位教授,只要是知道第二天要被安排到那位教授主刀的手術時候,想到第二天要受到訓斥,心中就會感到沮喪和畏縮。

但有一位S醫生就和大家不一樣,他不只是開朗豁達地面對自己所受的指責,而且還在每一次回答“是,是”,一邊完成助手工作的過程中,不斷近距離掌握教授手術中的要點,使得他後來成爲醫療部最爲出色的外科醫生,後來當上了院長。

書中寫道:那些高齡而健碩的人,基本上都不聽別人講話,偶爾聽上幾句,也就是聽聽就過去了,正是這種不太計較他人言語,不聽別人講話的做法,纔是保持健康的祕訣。即使別人說些不中聽的話,也要聽完馬上拋到腦後。這種有益的鈍感,與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心情愉快密不可分。

書中提到“遲鈍的五官”。“人們的各種感官若過於敏感的話,會對人產生負面影響,鈍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前者不會造成器官的消耗,可以更爲悠閒自在、胸襟開闊地長壽下去。”

比如聽覺特別好的人,會因爲比別人聽到的聲音更多更強烈而受到干擾,給人增添疲勞。嗅覺敏感的人,會嗅覺出別人感覺不到的氣味,特別是一些難以忍受的氣味,這樣一來,就會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煩惱。再比如有關節炎的人,在變天的前幾日便感覺疼痛難忍。

看完此書,我明白了敏銳聰慧是一種才能,但生活中是需要一點適度的鈍感,這樣纔不會爲瑣事動搖,這是一種良好的心態,一種健康生活的能力。

在生活中,工作中,在身體上,心理上,學會降低敏感度,保持寬容、淡定、平和的狀態,讓自己擁有一種不受傷的力量。

鈍感力讀後感 篇18

多年來,和很多家長一樣,常接送女兒上課外班,爲了不浪費時間,我習慣在附近的一間書店等候。還特意辦了那裏的借書卡。

帝都的快節奏,使人心變得格外浮躁,能靜下心來讀完一本書不是件容易事。能讀後令人反思回味的書,更是鳳毛麟角。

清晰記得那一天,書店的好書排行榜上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名列榜首,我忽然想起這位著名的日本作家剛剛撒手人寰,我本不喜歡日本文學,但書名“鈍感力”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本想隨手翻翻,卻開卷而不能棄。

這本書文字淺顯,娓娓道來,沒有采用過多的修辭手法(不知是翻譯的緣故?還是大道至簡?),但全書結構頗爲嚴謹,很符合作者曾有的外科醫生的經歷。也正因着這層身份,作者從人體的角度環環相扣地闡述了書的中心思想:很多時候,過於敏感不是好事,遲鈍一點反而有益。這讓我想起了咱們老祖宗留下了的成語“大智若愚”。

我女兒近年在國外上學,我也因此加入了不同的幾個學校的華人家長羣。某天,一個私校的家長羣裏,一位媽媽情緒激烈地闡述了自己女兒的經歷,概括一下內容就是:班上外國女孩子向她女兒炫耀自己的名牌手錶,並詢問她女兒所帶手錶的品牌。她女兒因此而產生很大情緒波動,家長也覺得外國女孩子的攀比和炫富傷害到了自己女兒。

圍繞這個話題,羣裏的'家長髮言踊躍,基本上的觀點是:孩子受委屈了,要教育咱們自己的孩子,不和外國人比這些,只和他們比學習。學習好才真正值得驕傲。

說的挺勵志的,好像無可指摘,我卻總覺得哪裏怪怪的。

先說買了新手錶,心裏高興,拿出來炫耀一下,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對於國中生這個年紀很正常吧。即使對於成人,想炫耀一下的心思也會有的,只不過大多數成年人學會了含蓄或低調,這應該和是哪國人沒有關係。我覺得可能是身在異邦,心裏先存了自己是外來人的想法。

家長疼惜孩子的心我們都懂,可是,過於敏感只會令孩子更容易受傷。如《鈍感力》所說的,有時候反應遲鈍一點反倒是好的。無論對方是否存了攀比之心,在她炫耀說買了名牌新表時,稱讚一句“很漂亮”或“很時尚”,都是高情商的表現。我理解“鈍感力”就是不把小事放大,不輕易受到影響,也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逆商”高的表現吧。

孩子在學生時代都比較容易受到家長的呵護,然而走上社會,家長這把“保護傘”的作用就會變小,當他們獨自面對挫折時,逆商高低就顯得尤爲重要。在單位裏,我作爲領導,經常發現一些剛剛入職的大學生特別經不起批評。我批評下屬向來格外小心用詞,雖然嚴厲,但也都是隻針對工作不涉及任何人身攻擊,從沒有使用過“你怎麼這麼笨”之類的語式。

比如,“審計報告的這個數字錯了,錯誤的原因如果是不懂,我可以給你講;如果是經驗問題我可以原諒,希望隨着經驗的增加不要再犯;但如果是馬虎,就屬於責任心的問題,應該自己好好反省。”就是這樣的話,我說哭了一個大學生。當時我是低着頭邊審閱報告邊說的,等我擡起頭看她時,發覺這個女孩子已經泣不成聲。我趕忙讓她坐下來平靜一下,然後問她:“我說錯什麼讓你這麼大反應?”

她回答:“您什麼也沒說錯,只是我們在學校時,家長老師都以鼓勵爲主,態度特別溫和,沒有這麼嚴肅。”

說實話,工作本就是件嚴肅的事,我自認爲絕不算嚴厲的領導,尚且有員工無法接受。

我們的孩子,家長小心翼翼避免的挫折,社會將十倍,百倍地施加給他們,那時候我們會發覺“鈍感力”是一把強大的內心保護傘。其實,何止對於孩子,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這樣一把傘爲自己遮風擋雨,或是生活的快樂一些。

鈍感力讀後感 篇19

昨天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讀完了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全書總共一百多頁,大部分是在講故事,通過故事引出作者對於不同領域對“鈍感力”的理解和優勢。

讀這本書是因爲之前在某個公衆號上看過一篇跟職場鈍感力相關的文章,文章寫得很不錯,對於鈍感力這個詞也很新奇,又恰巧在閱讀軟件的推薦上看到了這本書,衝着渡邊淳一的名氣而讀。

微信讀書裏這本書的綜合評分是7.4分,在我看來算是比較低的評分了。以我看微信讀書的經驗來說,我基本上很少給看的書比較低的評價,一般都在5星,少數4星,這本書,3星不能再多了。

整本書看完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平淡,像白開水一樣無味,甚至有些部分給人感覺像是說廢話。就好比女生感冒了,男朋友說多喝熱水;女生姨媽痛,男朋友說多喝熱水;女生受涼了,男朋友說多喝熱水……這本書就像“多喝熱水”一樣,似乎是無可挑剔的答案,可就是不滿意。

比如,作者說,鈍感力有利於在職場的發展,這裏鈍感力是指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經得住打擊的能力,也就是內心比較強大。嗯,道理沒錯。

比如,作者說,鈍感力可以避免血管陷入異常的收縮,使血管保持舒張狀態,促進血液流通。所以呢?如何提升血管的鈍感力呢?作者沒說,我倒知道健身可以使得血管舒張,促進血液流通。

比如,作者說,頓感的五官優於敏感的五官。感覺像是廢話,我想任何人都知道隨便怎麼折騰都不會過敏的皮膚和到了陰雨天關節不會疼痛比反之要好,但是這似乎不受人體主觀控制,有時是遺傳。

比如,作者說,睡眠能力強的比睡眠能力差的人更有可能成功,睡眠能力強指睡眠質量好還能順利起牀。想要不失眠,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胡思亂想。作者說,別人的'鼓勵會給人以信心和更加努力的動力。作者說,抵抗力強的人生命力強,舉了一個大家都食物中毒,僅有一個人因爲“頓感的腸胃”而倖免了。還有夫妻相處中的鈍感力——包容,癌症患者的鈍感力——性格開朗、積極進取……全部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卻沒有解決方案,還不如雞湯來得刺激。

還有一些觀點不敢苟同,比如把女性給孩子餵奶、對於夜晚孩子的啼哭較爲敏感、不怕給孩子換尿布等,歸爲女性的鈍感力和造物主的設計,從生物學的角度解釋了女性的脂肪層比男性厚、比男性更能抵抗寒冷和疼痛。可能是作者或者翻譯的表述問題吧,在我看來這部分有點不只是歌頌母性的偉大,還把生育作爲了女性的義務,以及爲男性不照顧孩子找藉口。

總之,鈍感力的概念是好的,在不同的領域它有不同的解釋,有時是抗壓能力,有時是樂觀,有時是真的反應遲鈍。只是,在有的方面,這個能力可以通過練習和努力習得;在有些方面,這種能力是天生具備的,不受主觀意志支配的。

對於本書,就好比別人告訴我:多喝水對身體好。

鈍感力讀後感 篇20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字是《鈍感力》。書中以小故事的形式給讀者展示了“反應遲鈍”的好處和壞處。鈍感,通俗意義上理解即遲鈍、反應慢的意思。但我認爲的鈍感,還有另一層意思,是一種遲鈍的力量,也就是從容面對生活中挫折和傷痛的力量。這種力量帶給我們諸多好處。

首先,對我們身體的好處。

在夏天蚊蟲叮咬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有一部分人的體質,被蚊蟲叮咬後皮膚反應過於強烈,出現紅腫甚至過敏。過敏,在醫學上的解釋是免疫系統過強,例如花粉過敏,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苦惱。這時候是不是希望我們的免疫力“遲鈍”一點呢,身體才能保持健康的狀態。

其次,對工作的好處。

上級佈置工作,某位同志反映很快,工作效率也很高,加班加點做完了。可是如果領會錯文件意圖,不僅白費功夫,甚至還有可能被領導批評。而如果稍微鈍感一點呢,接到工作任務後研究清楚、理解透徹,再不明白可以多向領導請教後再做,這樣的結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麼個道理。

最後,對日常生活的.好處。

在生活中避不可免的會發生和朋友、同事意見相左的情況,這時候如果你心灰意冷、自我否定,甚至和大家發生衝突,長此以往朋友可能越來越少。這時候我們是不是需要鈍感了?你反映遲鈍一些嘛,等情緒平靜下來,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鑽牛角尖,最後朋友之間多多理解,友情也會越來越深。

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確實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智慧,所以如果大家眼前遇到一些煩心事的時候,不妨試着鈍感一些,我覺得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鈍感力讀後感 篇21

最近這個週末,讀了日本的渡邊淳一的《鈍感力》,之所以會讀這本書其實還是因爲抖音。書也就160頁左右,很快就讀完了,其中有一些收穫,記錄一下。

我們的社會是靠人與人的關係來維繫的。不管你有多麼聰明,學習多麼優秀,如果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的話,就會處處碰壁。人際關係包括領導和下屬的關係、夫妻之間的關係、朋友之間的關係,這些關係中,每一種都需要鈍感力,而鈍感力的反義詞是敏感。

就上下級關係而言,被領導罵了之後,如果一直糾結於領導的不好的話,可能第二天第三天上班都沒啥精神,更不要說把之後的事情做好了,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鈍感力,簡單的說就是不要把事情全放心裏,原因有兩個:

1、太放心裏了,壓力會很大,對健康不利。

2、太放心裏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放心裏的應該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工作中的這些不順心的事情。

就個人發展而言,假如你是一個小有所成的作家,你最近發到編輯部的文章都被退回了,而且評論不太好。這個時候,你應該怎麼想呢。如果你太敏感了,就很容易否定自己,最後你可能會放棄作家這個職業,甚至放棄自己。但是如果你能有鈍感力,你不那麼在乎,你繼續原有的創作激情,最壞的情況就是你大器晚成。

我們曾經聽到一些雞湯,就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是成功的一部分,成功只是結果,而我們關注的不應該只是結果,應該是整個過程。這句話沒問題,很正確,但是有些時候人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因爲希望越大失望就會越大。而怎樣才能更容易實現這句話呢,很簡單,勝利不那麼敏感,失敗也不那麼敏感,其實就是鈍感力。

關於夫妻關係,我們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另一半去某個地方玩了一趟,和平時有點不一樣,你就懷疑另一半有外遇,你要知道人和人之間最禁不起折磨的就是懷疑了,就算另一半在外確實有點事情,我們也不應該那麼敏感,可能婚姻關係也會很和諧的繼續下去,甚至另外一半自己認識到問題積極改正也可能。在婚姻方面,有時候難得糊塗是比較好的。

朋友關係呢,比如小A和你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出去玩,別人都叫了,就沒有叫你,如果你沒有鈍感力,你就會有小A可能已經把你拉到黑了之類的想法,但也許小A只是和他們一起出去看了一個畫展而已,而沒叫你是因爲你不喜歡畫展。有一句話,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這好像也表明了鈍感力的'力量。

既然鈍感力這麼好,那麼怎麼樣才能變得鈍感呢?我們需要一種“得寸進尺得意忘形”的精神。什麼意思呢?比如,你投稿的作品被退回了,你覺得有點傷心,這個時候,你同學和你說了一句“你挺有才能的呀,繼續就是了”,那麼你就忘記之前的退稿的事情,繼續興高采烈的繼續開始新的創作了,這就是“得寸進尺、得意忘形”的真正含義,相當於是“給點陽光就燦爛”。

人能否成功,不止取決於才能的有無,而在於究竟能把人的才能發掘和引導出來多少,社會上所謂的有才能的人,都有一個適當的時期,用適當的方法將其才能發掘、引導出來的人。相反,人們口中那些沒有才能的人,大多隻是由於其潛在的才能沒有在適當的時機被髮掘和引導出來。

同樣的思路依然適用於夫妻關係,只要另一半什麼時候悉心照料過自己,就記着好的,不要要求過高,畢竟自己也做不了那麼好,人首先都需要爲自己而活。朋友之間也一樣,只要朋友什麼時候偶爾關心一下你,你就可以把這個關心無限擴大,誰沒有忙的時候呀,誰都有自己的煩惱需要解決。

其實鈍感力不僅僅在與人交往時有體現,在很多地方都有。比如,胃比較鈍感的人,不容易食物中毒;對溫度鈍感的人,季節變化不容易感冒;皮膚鈍感的人,摔了好得快。再比如,女性是比男性更鈍感的生物,如果女性失血1/3不是那麼容易死的,但是男性失血1/3則很容易掛,因爲女性每個月都要大量失血。

有些人天生就是鈍感的,有些人則天生比較敏感,並不是敏感不好,敏感也有敏感的好處。但我們需要的是,在需要敏感的時候能敏感,在需要鈍感的時候我們能鈍感。而大多數情況下,只有擁有了鈍感力,敏銳和敏感才能成爲真正的才能,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鈍感力讀後感 篇22

人們總是說,遲鈍是不好的事,其實有時候,擁有鈍力感是很不錯的呢!

這種認識,是我在讀完《鈍力感》這本書後的體會。

比如說,有一個人,她的視力太好了,雖然說視力好是好事,但是如果視力太好了,就不好了!正常人的視力是0.5左右,可她的視力卻達到0.8!看東西因太清晰而不舒適,很累很累。呵呵,不過醫院裏只有近視或遠視的眼睛,可沒有超高視力眼鏡哦。所以,假如她的眼睛擁有一點鈍力感的話,就不必這麼辛苦了!

還有例子呢!《鈍力感》的作者,有一次與他的朋友一起去公園散步,累了,就坐在公園的長椅上,過了一會,有幾隻蚊子飛了過來,作者一邊趕着蚊子,一邊抓着腳上的.包,難受死了!於是作者便提醒他的朋友:“哇~這裏蚊子的真多啊!你也趕趕吧,要不然被咬了,又要難受幾天了!”

“是嗎?我沒感覺啊,蚊子在咬我嗎?”朋友疑惑的說,“蚊子咬我,我從來都沒癢過啊!”

對了,作者朋友的皮膚就是有鈍力感,你看,皮膚有了鈍力感,不是輕鬆多了嗎,不必像我們那樣抓啊抓了!

而且,遲鈍的人不易受到驚嚇,很少得心臟病、心肌梗塞……這些病。

現在,你還會說遲鈍不好嗎?你還會爲自己的遲鈍煩惱嗎?

鈍感力讀後感 篇23

人們總是說,遲鈍是不好的事,其實有時候,擁有鈍力感是很不錯的呢!

這種認識,是我在讀完《鈍力感》這本書後的體會。

比如說,有一個人,她的視力太好了,雖然說視力好是好事,但是如果視力太好了,就不好了!正常人的視力是0.5左右,可她的視力卻達到0.8!看東西因太清晰而不舒適,很累很累。呵呵,不過醫院裏只有近視或遠視的眼睛,可沒有超高視力眼鏡哦。所以,假如她的'眼睛擁有一點鈍力感的話,就不必這麼辛苦了!

還有例子呢!《鈍力感》的作者,有一次與他的朋友一起去公園散步,累了,就坐在公園的長椅上,過了一會,有幾隻蚊子飛了過來,作者一邊趕着蚊子,一邊抓着腳上的包,難受死了!於是作者便提醒他的朋友:“哇~這裏蚊子的真多啊!你也趕趕吧,要不然被咬了,又要難受幾天了!”“是嗎?我沒感覺啊,蚊子在咬我嗎?”朋友疑惑的說,“蚊子咬我,我從來都沒癢過啊!”對了,作者朋友的皮膚就是有鈍力感,你看,皮膚有了鈍力感,不是輕鬆多了嗎,不必像我們那樣抓啊抓了!而且,遲鈍的人不易受到驚嚇,很少得心臟病、心肌梗塞……這些病。

現在,你還會說遲鈍不好嗎?你還會爲自己的遲鈍煩惱嗎?

鈍感力讀後感 篇24

翻開上個月的讀者,看到了卷首語中的一篇文章——《鈍感力》。看完全文,感覺頗好,那麼和大家一起賞析下。鈍感力直譯爲——遲鈍的力量。就作者本身的理解,鈍感力可以作爲一個人的性格特徵,也可以作爲一種爲人處世的方式。個人認爲,所謂的鈍感力介於聰明與愚笨之間,但不應該理解爲中庸。

衆所周知,周星馳有着“喜劇之王”的美稱。這是大家對他的二十年影視之路的肯定。他在熒幕上所表現出來的幽默感、搞笑動作爲什麼讓人覺得前所未有的“無厘頭”?星爺的崇拜者和影迷們都應該發現他在影片中有這麼一個特點:做事情之前都有個內心活動過程,而把這個內心活動過程通過幽默動作表現出來,讓大家覺得在情理之中。這個內心活動的表演其實就是鈍感力的表現。綜觀衆多幽默喜劇,只有星爺才能把這種鈍感力表現得那麼豐富,所以他取得了影視喜劇界中的.巨大成功。

說到鈍感力,我想起另一個詞彙:杞人憂天。它可以說是鈍感力的一個反義詞。有這麼一句俗語“一種米養百樣人”。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杞人憂天的人是存在的,他們總是看到事情的負面情形或者是把一些正常不過的事情理解爲反常,從而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意想。而鈍感力雖然給予大家一種遲鈍、愚笨的感覺,但在我們理解和領悟之後,卻可以成爲一種爲人處世的好方式。

自己有這麼一個朋友,他做事情不夠周到,作爲他的好朋友覺得應該提醒他,就說了一句話。而他在聽了之後做了種種假設,猜想我說話的真實意圖。其實,我就說了:應該學會接受別人的意見。而他理解爲:我對他不滿,我討厭他,我和他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問題……這種“想太多”的朋友,我想生活中大家遇見的也不少。當然,這個與我們的個人修養、客觀環境、生活質量等衆多因素有關,但這不也是杞人憂天的一種表現嗎?相信這些朋友如果能挖掘自身的鈍感力出來,在生活和工作事業裏會有一個新的天地。

生命是有限的,生活是精彩的。我們在運用聰明智慧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應當學會發覺自身的鈍感力。運用鈍感力把一些所謂的“大事”化小,一些小事化無,你會發現生活原來是如此精彩。正如作者所說的“凡事看得過重得自尋煩惱的時代,應該宣告終結了”。鈍感力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一種智慧和手段!

鈍感力讀後感 篇25

前一陣逛書店,發現了《鈍感力》一書,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在我內心,鈍感的同義詞是遲鈍、木訥,是一個貶義詞。打開書的前言,才發現作者所認爲的鈍感力比我的要廣義的多。作者認爲鈍感力是一種不斤斤計較、開朗的生活態度。

作者認爲人擁有鈍感力是很重要的,它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法寶。當朋友之間發生矛盾時,它會使人以積極開朗、從容淡定的態度面對生活,不會讓人因爲一些瑣碎小事而鬱鬱寡歡。它可以使人享受愉快而有意義的人生,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大都想使出渾身解數儘可能用自己的能耐精明地去獲得財富、權力、愛情、健康等……像《士兵突擊》許三多式的鈍感力的人不多,他的鈍感不是消極避世的“難得糊塗”,也不是“阿甘”式的傻,他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是“不拋棄”,“不放棄”,是一種信念和追求,他這種活法一樣有他的`精彩。當下,多數人正缺乏許三多這樣的“鈍感力。”

在現實生活中,鈍感力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在家裏、在學校,有時我們做錯了事,家長、老師會批評我們。對此,我們不應該過於敏感,覺得他們是不是對我們有看法,從而,不敢與他們溝通,做事小心謹慎。我們應該平靜地去面對這類事情,改正自己的錯誤,不要因爲這種瑣事而影響自己的心情,否則會對自己更加不利。也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吸取教訓,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挫折,才能使自己進步。

對一些不中聽的話,我們聽過之後就應把它拋在腦後。這種有益的鈍感,會使我們心情愉悅、身體健康。所以,學會鈍感,我們才能更加快樂地生活。

鈍感力讀後感 篇26

這本書和《高敏感是種天賦》可謂是兩個極端。那麼到底是要鈍感好呢還是高敏感好呢,下面就讓我們進行對比一下。《鈍感力》這本書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一部作品。在序言中,作者這樣說道:“鈍感力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這句話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呢?且讓我們先來了解下渡邊淳一這個人。渡邊淳一,日本小說家,被譽爲日本情愛大師。畢業於札幌醫科大學,隨後任母校整形外科講師。在做了10年的外科醫生後,轉而從事專業文學創作。其作品主要以其醫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爲基礎,豐富多彩。

不知道這個答案能不能讓你滿意,無論怎樣,我也只知道這麼多。下面來看看鈍感力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具體有什麼作用。在書中,作者分別從人體血液暢流、遲鈍的五官、良好的睡眠、厚臉皮、鈍感的腸胃、戀愛婚姻以及戰勝癌症等幾個方面對鈍感與敏感進行了比較,最終得出,具有鈍感力的人比敏感的人更能獲得健康、長壽、成功以及幸福的婚姻。

正如作者在第一章中所說,“鈍感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所以,我們應該在某些方面有意的去培養這樣一種能力。與此相反,丹麥的作家伊爾斯·桑德也出了一本書,名字叫《高敏感是種天賦》。這又該怎麼理解呢?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在書中,作者說,高敏感者擁有獨特的天賦,在全世界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屬於高度敏感者。這些人的高敏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對色彩、氣味更爲敏感,更有藝術天賦;

2、處理問題更加謹慎,擁有極強的危機管理能力;

3、共情能力更強,更懂得傾聽他人,善解人意。

不過這類人也會常常面臨一個困擾,即太容易被外界影響。很容易陷入身心俱疲的狀態。所以,凡事都有兩面性,不可誇大一端,而忽略另一端。這一點,在心理學上有種說法,所謂的敏感度,只是衡量一個人對於外界刺激反應程度的指標,它並沒有好壞之分。

具有鈍感力的人,精力會比他人更加充沛,愛好更加廣泛,從而人生也更有廣度;而具有高敏感的人,內心世界會比他人更加豐富,從而人生也更有深度。誰都不用羨慕誰,只要充分的認識自己,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