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感力讀後感

鈍感力讀後感1

前段時間,讀過一本書《鈍感力》,受益匪淺。這是一本由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先生撰寫的,很值得一讀。“鈍感力”,從字面可以理解爲是感覺遲鈍的能力,乍一看會給人一負面的感覺,但它並不等同於“遲鈍”,換言之,在這一本書中,可以將它解釋成“有意義的感覺遲鈍”,它強調的是對困境的一種耐力,是爲人處世的態度和“爲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身爲醫學博士,後來又成爲著名作家的渡邊淳一先生,以自己早年做過外科醫生的經驗和生活中的遭遇種種,從醫學和文學角度,也就是說,從肉體和精神兩方面對人類進行觀察和剖析,講述了“鈍感力”的重要。他認爲,相比敏感、激進、張揚的人而言,具有“鈍感力”的人,更易在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生存,在面對外界的批評和情感的傷痛能不介懷於心,求得自身內心的平衡及與他人、社會的和諧相處,進而才能更容易獲得愉悅和成功。

鈍感力讀後感

讀完這本書後,便感到豁然開朗,以往心中的糾結和不惑,在作者細緻入微、條分縷析的闡述中,瞭然於心。過去,我是個要強、心思又敏感的人,多愁善感,喜怒形於色,雖然在學業和事業上,一直努力進取,曾獲取過一些成功和輝煌,卻聽不得別人的一點指責和埋怨,所以,每天都生活得身累心也累。在與人相處時,別人一句不在意的話,哪怕是一個隨意的舉動,也會令我浮想聯翩,過於敏感的個性、謹慎的處事方式,常常擾亂我平靜的生活,令我不安和自責,生出許多困頓,甚至於影響到身心健康。

《鈍感力》這本書,慢慢地解開了我的心結,在書中,渡邊淳一先生引用身邊的例子和切身體驗,在男女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諸多方面,還從醫學角度出發,向我們闡述了“鈍感力”的合理性,它實際上是一種很智慧的處世法則,對當代社會中的人們有着全新的啓發,而他本人深受到鈍感力的恩賜,並令他終身受益。渡邊淳一先生即使成名後,仍保持清醒的頭腦,從容不迫地應對生活中出現的一切,保持不敗的地位。這令我想起了在中國盡人皆知的四字名言“難得糊塗”。“難得糊塗”是清朝乾隆年間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的傳世題書,乃是他爲官之道與人生之路的自況,因此也被稱爲“真乃絕頂聰明人吐露的無可奈何語,是面對喧囂人生,炎涼世態內心併發出的憤激之詞”,這兩者之間有着精妙的寓意相通之處。

讀完《鈍感力》,首先明顯的第一感覺便是身體內外變得通達舒暢,神清氣爽。從科學的角度很好解釋,我們體內的血管都是由神經來控制,當生活中出現坎坷、遭遇不平,憂慮、孤獨、怨恨、憤怒等不良的情緒偏頗,會造成交感神經緊張,引起體內血液循環紊亂,五臟六腑運行失常,長此以往便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說,從這個角度說,鈍感力在保健養生方面有着直接獨到的意義。

在生活中,“鈍感力”與進取心同樣難得,“忍耐、包容、專注”,是“鈍感力”的三個元素。

忍耐,是一種品質、一種精神。在生活中,對於同伴的批評、朋友的誤解,別人的指責,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惟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細想一下,的確沒有多少事情需要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加以處理,運用鈍感力把一些所謂的“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便會消除一些無謂的煩惱,擺脫不必要的刺激,因爲忍耐,就會獲得一份力量,在磨難挫折面前坦然豁達而不氣餒,那麼就會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和精彩。

包容,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境界和意境,是人的涵養、處世經驗,能夠原諒他人過錯,不錙銖必較,耿耿於懷,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和和氣氣地做個大方的人,這樣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將化作五彩的樂章,就會獲取一個放鬆、自在的人生。

專注,少些私慾與歧視,多些理解和善良,難得糊塗,大智若愚,更好地專注那些有助於我們幸福和美好的東西,才能生活在歡樂與友愛之中。正如渡邊淳一先生所說的“就情感而言,愛就是一種鈍感力。”“凡事看得過重而自尋煩惱的時代,應該宣告終結了”。

鈍感力讀後感2

渡邊淳一說,在人際關係方面,最爲重要的就是鈍感力,當受到領導批評,或者朋友之間意見不和,還有戀人或夫妻之間產生矛盾時,不要因爲一些瑣碎小事鬱鬱寡歡,而應該以積極開朗、從容淡定的態度對待生活。

其實,何止人際關係,生活也真的需要一種鈍感。

“鈍感”相對敏感而言,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過於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傷害,而鈍感雖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卻能讓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煩惱,不會氣餒,鈍感力恰似一種不讓自己受傷的力量。

於是我想,人除了對事物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對變化要有很強敏感性之外,有時需要一種能力,那就是不要爲一些他人或外界環境給自己造成的傷害過於敏感,要做有意義的遲鈍,它也許真是自我保護的好方法。用這個概念衡量自己,我是缺乏這方面的能力的。自己恰恰總是爲一些外在的、自己左右不了又無法更改的事情煩惱,有時感情脆弱到不想和人打交道,不想面對任何事,原因是怕受傷害。

書中提到一個故事,一位老太太總是穿着豔麗不合時宜。但是沒有人直接對她提出,總是微笑着說:您穿得真漂亮!這實際上是接近諷刺的讚美,而老太太卻不知曉。她所具有的就是對諷刺的鈍感力。堅持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按自己的信條生活,走自己的路,不理會別人的眼光,自信地生活在紛繁的世界中,享受鈍感帶來的快樂,享受鈍感帶來的堅強。這是一種大智慧,於是贏得美好的生活。

是的,就好比有時候我們也提倡阿Q的精神。擁有鈍感的人,有的就是也許就是這種類似於自我寬慰的心態。有些事情發生以後,會產生一些不愉快,或是一些隔閡。對此,我們不需要耿耿於懷,更不該心存芥蒂。我們需要的是反省,糾正,然後遺忘,然後在不知不覺中,改良自己的心態。這就需要一種鈍感,讓自己不疼痛的力量,告訴自己別再去想。多想無益,受傷的始終是自己。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外部環境的時候,能改變的也就只有你自己了。

有首歌中這樣唱到,在乎的人始終不對。前些天,在QQ簽名上看到有個朋友的簽名,也證實了這樣一種意思,他說,愛情就象是兩個拉橡皮筋的人,受傷的總是不願放手的那個。是啊,不僅僅是愛情,任何情緒都是一樣的,當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何必要委屈自己,做一個受傷的人呢。灑脫點,一笑而過。

一個人最容易也最難做到的是控制自己,僅僅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別人也不需要你來操心,甚至害怕你來干涉。每個人都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間,在一定的時候。把能掌控的事情做好,無論發生什麼,不僅僅是樂觀,更多的,是自己尋找鈍感。鈍感不是麻木,麻木是無能的人慣用的伎倆,而鈍感,是想要好好生活的人應該有的心理,它讓人好過,讓人有希望,它是一種精神,給人美好。

成功的人往往是清醒的,成功的人又往往是遲鈍的。這是一個度的問題了,任何的感覺都需要一個度。適當的鈍感力可以在一個人在還沒有被完全被擊垮的時候暫時麻痹一下自己,積蓄力量,整裝待發。“這個世界不過是一場生存遊戲,所以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而要保持甚或加強自己的生存能力,鈍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與其有銳利的敏感度,不如對於大多數事物不要氣餒,這股遲鈍的頑強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現代的力量,也是一種智慧。”

如此,大智若愚,說的也許就是這了。

讓鈍感力來屏蔽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順,讓自尋煩惱的年代宣告終結。

鈍感力讀後感3

這本小書總共有十七章,閱讀起來通俗易懂,但是也許是我閱讀能力不足,始終沒有找到大師在編寫時候章與章之間的邏輯,所以爲了方便消化,我把這本書分爲了三個部分:身體健康的鈍感力、人際關係的鈍感力和兩性關係的鈍感力。

第一章是引出與敏感相對的有一種力量往往被我們忽視,就是正面的鈍感力,往往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拜鈍感力所賜。接下來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身體健康的鈍感力(三、四、五、七、十、十六)

第二部分:人際關係的鈍感力(二、六、十三、十五)

第三部分:兩性關係的鈍感力(八、九、十一、十二、十四、十七,其中女性的鈍感力爲:十一、十二、十七)

第一部分:身體健康的鈍感力

首先,渡邊淳一提出了一套理論:人體的血管是由自律神經控制着的。當人們心情愉悅的時候,自律神經能夠正常工作,使得我們的血管能保持舒張狀態,血流也很舒暢,那麼身體也變得健康;然而當人們處於焦躁不安的狀態時,自律神經就有了更大的負擔,血管收縮,血流不暢,這也就是爲什麼長期的不安容易使人患胃潰瘍的原因;樂觀向上的人也更容易遠離癌症,即便得了癌症也有着更高的存活率和康復率。

身體健康的鈍感力可以說是遲鈍的身體器官,例如遲鈍的五官可以使得身體更加舒適,更容易適應變化的環境,而不至於讓身體其他器官過度損耗,吃得好,睡得飽。這樣的人才能從容自若,胸襟開闊的長壽下去,也纔有精力去專心工作,去愛別人。因此,身體的鈍感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

另外,特別提及了鈍感力可以抵禦癌症。所謂癌症的的遺傳也是因爲如果父母比較神經質的話,那麼所養育的孩子也往往很敏感,這種性格患癌症的機率相對較高。所以這讓我們換了一個角度來自省自己的性格缺陷。

特別的是,書中用了一些平時常見的小事情來證明自律神經的作用,例如爲什麼心情暢快的時候喝酒容易醉,爲什麼心情不好的時候藥物的吸收也很慢,這些小例子也十分有趣。

第二部分:人際關係的鈍感力

這裏的人際關係包括如何面對來自外界的批評、讚揚、嫉妒和諷刺,還有如何在一個集體中生存下去。

這裏的鈍感力當然不是貶義的遲鈍,而是一種正面的鈍感力,對於批評嘮叨選擇不那麼認真的對待,經得住摔打,從而學到更多東西,不因爲別人的批評而一蹶不振、倍受打擊;而面對別人的讚揚,不需要太多的根據,可以借勢逞強、得寸進尺,從別人的讚揚中積攢出一股勁頭,讓自己不斷提高,變得更加優秀。面對身邊的嫉妒和諷刺,擅於利用鈍感力去靈活積極地看待它,與它共處。別人說了中傷自己的話,不要因此耿耿於懷,放寬心,從容的想想別人爲什麼這樣指責自己,看到自己因爲優秀而被嫉妒,又因爲別人的嫉妒去反省,變得更加優秀,因此我們應該去感謝嫉妒和諷刺自己的人。

關於如何在一個職場中生存下來,其實就是如何在集體中笑到最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毛病,無視種種的不快,不要太在乎,慢慢的這些不快就不見了,我們對於別人的毛病也就有了鈍感力。這些道理說起來很容易,就是忍耐,放輕鬆去看待,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我們明明知道對抗是一種內耗,但是卻總是敏感地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反而無法自然的和對方相處。這些書裏的說到底只是提供了一種理論,讓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有一種參考標準,但是操作起來卻需要另外一種生活的智慧。

第三部分:兩性關係的鈍感力

作者非常準確的點出在戀愛和婚姻中的相處之道就是鈍感。戀愛中男人如何追女神?光有高個子、高收入、高學歷還不夠,只能說在物質條件上他們贏在了起跑線上,但是鈍感力讓男人能夠堅持不懈的追求一個女人,可以擁有很強的戀愛能力與異性長久的相處下去。試想哪怕一個男神,極其敏感,挑三揀四,是男神又怎麼樣?能吃嗎?在婚姻中也是如此,雙方需要有一定的相互包容和忍耐,讓兩個人能夠按照他們的本性生活在一起,而不要特意的去想改變對方,這樣的相處纔是輕鬆愉快的。

兩性裏特別提到了女性。與我們以往的理解不同,女性不僅不是脆弱的一方,反而是極具包容力、曖昧而頓感的性別,相比之下,男性則更加刻板、耿直而敏感。這源於造物主對於兩種性別的職能劃分。女性被賦予了延續人類存續的重任,因此她們是更耐寒、耐痛,更加強健,出血更多也能夠存活下來。

女性的另一個神聖的職責是作爲母親。“母愛是鈍感力的極致。母與子,是最強大的鈍感力結合而成的依賴關係。”一個母親可以忍受分娩之痛,無條件的養育自己的孩子,原諒孩子的一切錯誤……這些如果是一個沒有做過母親的人是無法理解的。俗話說“爲母則強”,一個母親在生養一個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也獲得了巨大的成長,鍛鍊了極強的鈍感力。所以當她們在面對一些關鍵時刻的時候往往爆發出的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堅定。

作爲一個普通人,都有敏感和遲鈍兩種狀態。在涉獵了一些心理學書籍之後,我更加相信,我們的敏感不應該被作爲一種攻擊的武器來朝向他人,而更應該看做一種工具,使我們瞭解自己愛護自己,同時敞開心扉去理解他人,給予他人最舒適的交往空間,或在他人陷入困境的時候敏銳地發現並伸出援手。最後最佳的狀態或許是:一方面我們與自己和解了;另一方面,你不說,我卻都明白。而遲鈍這時更像一個盾,可以作爲最有利的武器予以還擊,同時保證我們身心健康,更好保護內在的敏感,讓我們不斷成長。這就是所謂的“越長大,內心越柔軟,外表越堅強”的意義吧。

鈍感力讀後感4

雖然一直有堅持看書,但是讀後感這事真的很少做,幾乎沒有做過,這是我今年想要改進的地方,每月一篇讀後感。

某天早上在鍛鍊的時候偶然之間點開了渡邊淳一的《鈍感力》,感謝樊登讀書會,因爲聽書覺得很不錯所以馬上去找了這本書來看,確實很有收穫。

“鈍感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一般來說,提起“遲鈍”這個詞,人們頭腦中聯想到的都不是好事。”

對於鈍感力,我的理解是傻人有傻福,一個敏感而尖銳的人會更加容易傷害別人的同時其實是更容易自己受到傷害。當兩個人因爲某些問題發生爭吵,爭吵後變成人生攻擊,即使吵架贏了可是你真的贏了?就好比說一個家庭當中,夫妻之間,像我爸是動不動就翻臉的那種人,其實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媽是傻人有傻福的類型,雖然我爸脾氣不好,但是其實家裏的重活大活都是我爸在做,大部分的事情其實我媽不用怎麼操心,只要上班,然後忍受我爸的脾氣就好,在外人看來也比較幸福,但是年紀增大她好像反而變得計較,不知道是不是更年期的關係,同樣的,我爸的脾氣也更加差,幾乎週末回家十有八九都是吵架,冷戰,曾經我媽還威脅我爸就是因爲你老是翻臉,你女婿都不高興來,有一陣子這個理由我爸很買賬,因此而消停了一陣子,但是後來又繼續。但是因爲我媽變得計較,回家就跟我嘮叨,因爲生氣也常常會胸口疼這樣,我就在想她是真的鈍感還是以前一直在忍受?

同樣的做微商也需要鈍感力,微商不會讓你一夜暴富,但是至少只要你努力總會有所回報的,不要因爲爲什麼我做了一個月爲啥還是沒有開張?爲啥別人都月入過萬我就賣不出去?要反思,但是不能因爲眼前的小挫折就放棄,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是偉大,堅持是最可貴的。

做事不要思前想後,即使別人說了不中聽的聽完就拋之腦後,不要過於計較。

這方面我還有很多的東西要學習,還有待長進,但是我想我一直堅持的努力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