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和鈍感力爲題目的作文

一位文友寫作的速度很快,我一個月也寫不出她一週寫出的數量。我很羨慕她,感到她寫作的速度簡直是一個謎,看到她的名字頻頻出現在報刊上,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自己是那麼遲鈍和笨拙,我因此而焦慮起來。

慢和鈍感力爲題目的作文

最近,我遇到以前的一位老師。他問到我寫作上的一些情況,我有些難爲情地回答,自己太笨了,寫得很慢很慢,甚至不想繼續寫下去。老師笑了,鼓勵我說,在這個流行快和機巧的時代,慢確實令人焦慮,但慢本身沒有問題,它更不等同於質量低下、失敗、幸福降低、病態、痛苦等;如果能夠正確認識慢,不那麼過分追求速度和效率,不過於看重成敗得失,這種慢反而是一種從容和優雅,是對身心健康的一種寬厚的庇護,“對於喜歡寫作的你來說,慢下來的速度,正好可以讓你專注於質量的提高,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話雖這樣說,但我還是希望自己寫得又好又快。老師覺得我的心態已經顯得浮躁了,告誡我說:“不能快,那就慢下來,順其自然,這是你得到快樂的大道。”是的,我確實變得比以前貪婪了些,也認爲“慢”不是什麼好事,會叫人瞧不起似的。

老師給我講了老舍先生的寫作習慣,這位著作等身的文學大師在寫作時竟然逼迫自己慢些,慢些,再慢些!老舍先生寫作時總要長時間“打腹稿”,深思熟慮後才落筆。即便這樣,寫作過程中依然斟酌再三,連小小的標點符號也不輕易放過,經過一番仔細推敲,方纔放心點上。老舍先生寫作沒有使用什麼“利器”,反而偏好毛筆和蘸水筆,這種書寫方式無法隨意塗鴉、修改,非心中無悔、一氣呵成不可,又因爲要頻繁蘸墨水,寫作的速度自然慢而又慢。他選擇的還是難寫的魏碑體,一筆一畫都要氣定神凝、小心翼翼,來不得半點潦草馬虎。

因爲刻意求慢,老舍先生的文稿總顯得那麼整潔、乾淨和美觀,曾經被當做藝術藏品拍賣。但聽了老師的話,我卻越發困惑了。我很早就知道,老舍先生是享譽世界的“多產”作家,一生寫出了800多萬字的小說、劇本、散文等,除寫作外,他的愛好多達10多種,是少有的“全才”大家,難道這一切都跟慢有關嗎? “不能說慢是神奇的,但你要從中看出老舍先生嚴肅真誠的寫作態度,這是當下許多作家最欠缺的.東西。”老師說,“你瞧不起慢,是因爲你還不瞭解慢的力量和好處。才華驚人的老舍先生竟也寫得那樣慢,確實很罕見,但即使一天只寫一兩千字,他也是寫多少成多少,寫多少得多少,在質量上領先於其他作家;更厲害的是,再慢的速度,也架不住他天天寫、月月寫、年年寫,一輩子都這樣寫,日積月累,逐年增多,想不成爲‘多產’作家都難吧!”

我明白過來,想到自己對慢的誤解和看不起,不由羞愧起來。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介紹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鈍感力》。渡邊淳一認爲,鈍感力是一種“遲鈍的力量”,在事事物物紛繁複雜的現在,“這股遲鈍的頑強意志,就是得以生存於現代的力量,也是一種智慧。”鈍感力一定是緩慢但從容的;我如果能夠學會對“成功”啊、“名利”啊、“發稿量”啊這些東西都鈍感一些,我就會看清和喜愛“慢”這個字,認識到慢也能給我帶來力量和智慧,因而生活得更自信和快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