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教案

教學內容:

《比和比例》教案

教材第84頁例4,練習十七第2、4----7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熟練地運用比例來解決有關問題。

2、經歷交流、討論、練習等學習過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繫和發展變化的規律,提高學生運用比例來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滲透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正、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兩種量成什麼比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任務

出示課題

二、正、反比例的意義

1、例4:你是怎樣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的?

正比例

①兩種相關聯的量;

②其中一種量增加,另一種量也隨着增加,一種量減少,另一種量也減少;

③兩種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

①兩種相關聯的量;

②其中一種量增加,另一種量反而減少,一種量減少,另一種量反而增加;

③兩種量的積一定。

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關係嗎? =k(一定) 成正比例

y =k(一定) 成反比例

  三、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成什麼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②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③訂《少年報》數量和所需錢數。

④小明從家到學校,行走的速度和時間。

⑤圓的周長和半徑。

⑥圓的面積和半徑。

  四、用比例解決問題。

1、說一說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

2、舉例:修一條公路,全長12km,開工3天修了1.5km。照這樣計算,修 完這條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A.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什麼?

B.兩種量成什麼比例?說明理由,寫出等量關係式

C.設未知數X,列出比例式

D.解比例並檢驗

  五、知識應用

獨立完成練習十七第2、4----7題。

  六、課堂總結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比和比例(二)

A.認真審題,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

B.判斷兩種量成時難免比例;用比例解決問題的過程、步驟

C.設未知數X;

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數);

E.解比例、檢驗。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先讓學生回憶,重溫國小階段正、反比例的意義及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有關知識並進行系統整理,配合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比例來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