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的全詩賞析

【詩句】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的全詩賞析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出處】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

【意思】

山上茂密的春樹枝葉婆娑,籠罩着由秦 入蜀的棧道; 山下春水環繞着成都,汩汩奔流。“籠”字可謂詩眼,既 刻畫了蜀道樹木的繁茂與高大,又和下文的“繞”字相對,遠景近物相 結合,猶如一幅瑰瑋的蜀道山水畫。

【全詩】

《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賞析

李白有名的《蜀道難》開篇第一句: “噫籲, 危乎高 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把由秦入蜀道路的危拔、險峻 寫得驚心動魄。《送友人入蜀》中要送別的友人,也是由秦入 蜀,但朋友去向已定,身不由已,非走不可,詩人明白這一 點,因此他沒有必要把蜀道之難渲染得“使人聽此雕朱顏”, 反而以一種心境十分平和的口吻勸慰朋友,全詩流蕩着一 種安定穩當的情緒。所以這首詩便以“見說”統領全篇。

“見說”是聽說的意思,這兩個字似乎漫不經心,隨手拈 來,實際上卻包含着詩人對朋友很深的感情在裏面。他不願 意給未知自己前途吉凶的朋友,再增添一份憂慮,所以勸慰 朋友:我曾聽別人說,入蜀的.路,崎嶇難行。詩人深知朋友聽 命於人,是非去不可的,因而不希望友人聽了自己的話,躊 躇不前。這一聯似乎起得很平淡,幾乎不動聲色,但仔細體 味,卻蘊蓄着詩人難以言說的複雜心緒。

第二聯便是“見說”的內容:蜀道之途,大山幾乎是貼面 而起的,流雲飛繞馬頭。詩人用一個“起”字,使山動態化了, 似乎旅人行進在山路上,猝不及防,一座大山迎面立起。第 二句不說山如何陡峻高拔,只說“雲傍馬頭生”,其山道奇險 景狀,如在目前。但詩人又沒有刻意進行艱深刻畫,以免危 言聳聽,令友人駐足不前,豈不又違背了自己的初衷?

三聯兩句,詩人對蜀道險惡避而不談了,轉而說友人要 登上芳草春樹籠罩的秦棧,到那清清春水環繞的蜀地去 了。雖然前面“見說”了山路的險峻,這一聯似乎有意把秦 棧、蜀道美化、詩化,詩人不僅是勸慰,還有點鼓勵友人到那 春水拍流的蜀城去了。詩人總是千方百計地安慰朋友,以減 輕這迫不得已的行程在友人心理上造成的壓力。從這兩句 我們可以深深領悟到其用心良苦,情意深長。

末聯的君平指嚴君平。《漢書》載:“蜀有嚴君平,卜筮成 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 子》。”這裏用嚴君平指代卜卦算命。友人此去是升是沉,詩 中並沒有說明。但從通貫全詩那種欲言又止、難以明說的矛 盾情緒看,是“沉”,是降職。假若是“升”,李白定會意氣風發 地鼓勵一番,盼望友人此去以後,大顯身手。正因爲他心中 很明白友人前程不容樂觀,但又不願點破,所以只淡淡地暗 示說,此去成都,升沉恐已定局,不必再去問卜了。

這首詩語言素樸,沒有李白一貫的高邁豪放的精神。 李白雖然是送友人,其實他無時不聯想到自己的遭際,所 以有評說 “牢騷語抑遏而不露”,表面淡泊,含蘊深曲,特 別是末一聯,詩盡而意未盡,只有仔細吟讀,方能體味到 詩人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