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竹影》教案彙總

  [教案A]

七年級下冊《竹影》教案彙總

創意說明:以寫促讀是本設計的特點。很多同學都會有過在遊戲中蘊涵藝術因子的童年遊戲,讀完本文以後,來一段仿寫,必然有助於本文的理解與學習,如將自己的習作與課文比較,還可能引發一些思索。

教學步驟:

一、課前仿寫

預習作業:模仿本文,寫一段自己童年生活中的類似經歷。如實在沒有類似的經歷,則從本文中自選一個角度,談談自己閱讀以後的感受。

二、交流、對比

1、全班齊讀本文。

2、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

3、對比評價。從內容和表達兩方面,將學生習作和課文一起作比較,並進行評價。

4、總結得失。

三、暢談感受

1、有了同題材的寫作體驗,再認真研讀本文,暢談自己的感受。可讓那些展示了自己習作的同學多談談,他們的體會更深切。

2、教師小結

  [教案B]

創意說明:以合作的形式,層層深入地探究,是本設計的特點。這篇自瀆課文看似淺顯,不過是寫了童年時期一個有趣的遊戲,其實作者在這個遊戲的回憶中,有兩個發人深思的問題:藝術與遊戲的關係;家長對孩子游戲的引導。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簡介豐子愷。

二、小組探究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2、你認爲作者主要是爲了寫遊戲,還是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的?或者還有別的目的?

3、你認爲文中“父親”這一角色可有可無嗎?

4、你有過夾雜這藝術因素的童年遊戲嗎?與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課堂交流

1、概括本文內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爲寫了一則童年遊戲,它還包括在遊戲中萌生藝術的興趣,以及大人對這種興趣的呵護。

2、本文在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時,處理得十分自然,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因爲藝術的遊戲的關係確實很微妙,若刻意爲之,便會弄巧成拙,索然寡味。(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點中國畫理方面的知識。)

3、“父親”這個角色不可忽視,這是一個很高明的父親,能給我們很多啓示。

4、第4個問題,學生一定有許多感慨,不要扯得太遠,要緊扣課文。

四、語言品析

讓學生找文中寫得最生動的句段,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案C]

創意說明:學做研究性學習卡片是本設計的特點。本文在敘寫童稚童趣中,夾雜了許多中國畫理和西洋畫理方面的`知識,圍繞這一難點,做一點研究性學習,既能拓展自己的藝術視野,又能促進課文的學習。

教學步驟:

一、分組研究。

以5—7人爲一個小組,通過去圖書館、書店,找美術老師、上網等途徑,圍繞以下問題,收集資料,並做簡單的研究:

蒐集資料:

1、豐子愷生平資料。豐子愷繪畫資料。

2、中國山水、人物畫和西洋風景、人物畫各一幅。

3、齊白石的花鳥畫2—3幅、徐悲鴻的駿馬圖1幅。

4、鄭板橋、吳昌碩的竹畫各1幅。

5、有關中國畫和西洋畫的比較常識。

問題研究:

1、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主要區別。

2、中國畫的精髓是什麼,請結合以上畫家的作品談談自己的認識。

二、研究成果展示。

三、課文研究

1、作者是如何借畫竹影的遊戲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的?

2、文章最精彩的描寫在那裏?(不強調標準答案)

3、學生交流,教師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