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說》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列子臆說》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列子臆說》讀後感

《列子》爲道家重要典籍之一,與老莊並列。它高深莫測,易讀而難懂,以故事、神話的形態,闡釋道家的學術及觀念。《列子臆說》是南懷瑾先生關於《列子》的講記,共分上中下三冊。南懷瑾先生講述列子,深入淺出、生動自在,以《列子》的內容爲研究重點,帶領我們進入廣闊的視野、深入難測的奇妙境界,並打破了意識的種種侷限。南懷瑾先生涉獵廣闊,見解精深,書中闡發了他對道家學術及觀念的認識和看法,反映了他對生死、時勢、緣遇、名利、富貴、公私等問題的理解,涵蓋了他的人生觀、宇宙觀、政治哲學和歷史哲學,體現了他對東西方文化的融會貫通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心。在南懷瑾先生的解釋下,讓我們看見了更多的我們所不能理解的現象,你的氣度,你的用人方式等都影響者你的一生。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啓發就是,愛自己就是對我自己負責,如果一個人不愛自己,那就沒有任何資格去愛任何人,做一個在工作崗位上負責的人,你就會變得開心,快樂,有些東西:“開心,快樂,都是自己給的!”其次是列子在這書裏講到了一些修道的各種境界,也就是修道的各個階段,如何一步步進階,也讓我感同身受。例如“子列子學也,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五年之後,心更念是非,口更言利害。七年之後,從心之所念,更無是非;從口之所言,更無利害。九年之後,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外內進矣。而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口無不同。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心之所念,言之所藏。如斯而已。則理無所隱矣。”我理解的是三年之後,知道世事複雜,很難對事物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所以起了敬畏心,心裏不敢判斷是非,口裏不敢說誰對誰錯。五年之後,是非對錯在心裏想過一次,在口裏說過一次,就不再想,不再說了。萬事不留心,已經可以看淡這個世界了。七年之後,看透了這個世界,是非對錯再無絕對,能理解是非對錯產生有他的原因和必然性。九年之後,完全不覺得是非對錯有分別了,已經達到人我、物我不分的'境界,完全超脫了。這與南懷瑾先生的解說很多地方不一樣,這是我自己的理解境界。

最後我感覺無論是老子、孟子等他們的人生哲學都有着共同的特點,就是超脫,跳出人生小我看待自己和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已經是一種等而下之的境界了。人類世界資源有限,都向外求,人要發瘋,世界也要崩潰。而向內求,人類的精神世界如宇宙一般無邊無際,不管如何向自己索求,都無止境,不會有衰竭的一天。所以更多地看重人生體驗,注重生命的過程而不是追求結果,特別是不必追求物質的更多擁有。外遊於物,內遊於心,依託於身外的世界,依託於自己的內心,將自己的心調整到一種更高的境界,才能感受到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人生,應該是很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