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漢字五千年的觀後感

大型人文紀錄片《漢字五千年》通過生動展示漢字產生、發展、演變的過程及在五千年中華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彰顯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謳歌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漢字五千年紀錄片觀後感,僅供參考。

紀錄片漢字五千年的觀後感

  漢字五千年觀後感篇一

《漢字五千年》是一部講述漢字歷史的紀錄片,共有8集。我現在看了3集,發現漢字有着這麼長的路程,達五千年左右。從遠古的夏朝文字傳播開來,一傳二,二傳百,百傳千,千傳萬,終於漢字出現了。自從龍骨的符號(甲骨文),石鼓文到現代漢字,有了巨大的變化,這表明我們中國的文化從弱小走向強大。我相信以後能夠造出更好的漢字。

我覺得古漢字和現代漢字各有各的好處。古漢字的優點是含有字的意思和內容,缺點是很難識別;現代漢字的優點是簡單,容易識別,但是沒有太多字的意思和內容。

現在世界上一天就有十幾種語言滅絕。人的願望或許是語言統一,無交流障礙,這是一個既好又壞的想法。好的是交流障礙減少了,壞的是許多文化隨着語言(文字)的消失而消失了。

希望幾千幾萬年後,留下的文字是我們中國漢字。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美好奇蹟。

  漢字五千年觀後感篇二

長假裏,我觀看了《漢字五千年》,它分8個部分。

通過長篇,我瞭解到漢字是在黃河中游一帶逐漸形成,並且世界上只有漢字是唯一從古代一直演變過來的文字形式,是表意文字,從秦朝時期的“小篆”,當時實現了“書同文”之後“隸變”實現和古代的文字和現代文字的轉變。《中國漢語大字典》56000多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不同的漢字構成方式都包含着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深刻的文化內涵,記錄了歷史演變過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

漢字不是拼寫文字,其他可以拆分字幕讀的英文,而漢字完全不可以,所以老外學中文不是那麼容易了,因爲漢字難認、難記、難寫,而且量大,不同國家的人行爲意識形態思維方式不同都影響着學習的難度。

我覺的中國的語言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它有時候甚至可以團結人的力量,讓人齊心協力去完成目標。在我眼裏,漢字是最最神奇的文字,值得我們尊重。

  漢字五千年觀後感篇三

觀看了紀錄片《漢字五千年》,一方面爲自己對漢字的孤陋寡聞羞愧不已,同時也爲其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內涵折服,思緒萬千,感觸良多。

開篇以英國馬噶爾尼使團訪華事件引出當時西方世界對以漢字爲載體的漢文化的缺乏瞭解,進而與近年來全球漢語熱的情形對比《漢字五千年》雖然在說“字”,其實也是在冷靜地敘說中國漫長崎嶇鳳凰涅槃的歷史、令中華兒女振奮自豪而又痛心反思的旅程。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從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它是表意文字。倉頡字、竹簡書、禹夏彩陶、殷墟甲骨、這些象形、會意、形聲、假借的古老符號,爲中華文明保存了火種使歷史得以記載,學術得以傳承。不同的漢字構成方式都包含着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內涵,記錄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漢字不僅爲當今世界上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而且漢字作爲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爲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提供了對比、認知、借鑑、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對象。漢字所承載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民胞物與”、“仁”、“理”等等,爲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一種選擇的可能。

片中孝文帝拓跋宏的例子,強有力的說明了文字的重要性。有能力締造一個強大王朝的君主,卻無力創造文化和文字。

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他只能犧牲親情。就在他壯志未酬離開人世的這年,大洋彼岸的歐洲同樣仍在分裂之中。然而歷史在這個節點上,卻給出了兩種不同的答案。歐洲大陸在字母文字的主導下,正在醞釀着更大規模的分裂。而在中國,混亂中卻孕育着再次統一的希望。因爲方方正正的漢字,已經在凝聚着結束內亂的能量。

漢字把語言不同,風俗習慣不同甚至血統都不相同的人名單心靈縫合在一起,成爲一種自覺的中國人。

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漢字所包含的東方思維方式具象,隱喻和會意,是中國文化及其傳承的核心。這種思維形態被熔鑄在漢字裏,靈氣形成種族靈魂的載體,以及最重要的民族精神資源。在漫長的歲月裏,漢字的形態雖屢有變異,卻一脈相承,忠實的記錄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光輝歷程,清晰地照亮了中華民族躑躅前行的漫漫夜路。無論是楚辭漢賦,二十四史,還是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都是漢字數千年來用靈魂的磚石構建的精神大廈。漢字是我們成爲我們,是漢族成爲漢族。漢字是中華成爲中華。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漢字與創造它的民族,一起穿越了厚重的歷史,在這塊土地上,執着地書寫了幾千年,從未間斷。漢字與綿延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一樣,是人類文明史中不同尋常又光彩奪目的奇葩。

作爲一種社會生命體,漢字在幾千年中,從根本上沒有中斷過自己的生命。這種現象在人類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然而作爲中國人,我們對自己祖祖輩輩使用、如今有每天書寫的文字,又有多少真正的瞭解呢。它歷經歲月的洗禮,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忠實地記錄着中國文化,是文化延續的載體和文化傳播的媒介。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理所應當爲這種特殊文化的延續和傳承承擔責任。我認爲大家在書寫漢字的每時每刻都應該保持一種尊重文化的態度,正確而規範的運用漢字,更好的講這一特殊文化傳承下去。唯有如此,漢字才能如綿延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一般,時代流傳。

  漢字五千年觀後感篇四

紀錄片《漢字五千年》分爲人類奇葩、高天長河、霞光萬道、華夏心靈、翰墨情懷、天下至寶、慾火重生和芳華永駐共8集。其藉助了32個富有代表性的漢字,通過文獻資料、考古研究、訪談調研等多種形式,探索漢字的起源,生動描繪了一幅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卷,呈現了波瀾壯闊的語言文化發展史。

全片開篇通過漢字與世界其他文字命運的對比,凸顯出漢字在人類文明史中獨樹一幟的地位。古老的語言若沒有演化,沒跟上時代,沒有傳承,就會淹沒在歷史的黃沙中。在同類文字被埋沒後,漢字仍作爲世界上生命力最長的文字,保存了人類歷史上最爲豐富的文明紀錄。漢字有着3000多年的生命史,作爲一種社會生命體,從甲骨文一直到信息時代的漢字,漢字在幾千年中,從根本上沒有中斷過自己的生命,這種現象在人類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當漢字在黃河中游一代形成之後,隨着中華文明的延伸,開始在地域上擴張,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前,漢字在亞洲地區形成了一個面積空前廣袤的文化版圖。

漢字和西方符號文字本質的不同在於,幾乎每一個漢字本身都是由精神價值構成的,單個的字塊放在那裏已經直白地告訴你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錯的。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漢字的字庫就是整個民族的文化價值庫,漢字是中華文化基本精神、倫理價值的結晶。怎麼把字寫得美,在中國已成爲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從敦煌出土的漢代木簡中可以發現,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文官已經開始反覆練習漢字書寫的技巧。在此後不同時期,漢字書寫藝術化的過程經過了相當大的變遷,形成了它的`規則和價值判斷。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字寫得好壞不僅直接會對科舉成績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讀書人把書法看作是完善個人修養的重要方式。書品直接代表着人品,清代著名書法家傅山在評價南宋趙孟頫的書法作品時,直截了當地說:“鄙其人則惡其書。”也許正因爲如此,幾千年來,無數優秀的讀書人將精力傾注於字塊的形狀,並把這種藝術推向了登峯造極的地步。

造紙術和印刷術——中華民族自豪於世界的四大發明中有兩項和漢字有關,它們的誕生與漢字在中國傳統政治結構中的特殊地位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們的祖先在空間能力上非常弱的時候,就建立了龐大、複雜的政治統治結構,這樣的統治需要在空間上傳遞文字這種權威符號,那麼,此後漢字書寫材料和書寫工具的每一次提升和演變,幾乎都與社會權力的重新劃分有關。漢字面臨的變革危機展示了中華文明在近代的命運。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當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發生全面碰撞之後,漢字面臨與世界交往和現代科學技術不相適應的壓力。在壓力之下,漢字開始了自誕生以來最爲深刻的一次變化。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的時間裏,由於國際意識形態的劃分,國家基本上只接受前來中國學習語言的留學生,漢字並沒有真正走出國門。現在因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漢語熱”也在世界各國顯現出來。

正如外交家呼籲:漢字是世界上最最美麗的,也是最最有妙處的文字。我們的漢字被國際公認爲最美的語言,對學習漢語的國外人士來說“漢字像一張張圖畫”,難認、難記、難寫,且數量多。我們從國小一年級甚至更早開始學習寫漢字,學習查所學漢字的意思,學習由漢字組詞、造句,學習寫作文,卻從來沒有想過爲什麼要學漢字。看完《漢字五千年》後,我第一次開始思考漢字的意義,當看到外國留學生用漢語和我們交談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漢語的時候,我有一種自豪感,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皆融入在漢字中,漢字不斷演化、記載、傳承,經過歷代的改良、發展,終於流傳至今,這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缺的語言符號,也是順應時代呼喚的產物。《漢字五千年》拍攝組花費了兩年的時間,走了四大洲,十幾個國家,在國內訪問了上百名學者,到了寶雞的周緣,到了安陽文字博物館,到了湖北、湖南等等地方,我想他們不僅是爲了更好地讓漢字被更多的人所知,也是爲了讓中國人更瞭解自己的母語。當了解了幾千年前老祖宗們創造字的初衷時,讓我加深了對漢字的理解,也從心底更加熱愛漢字。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曾經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圓,周長可大可小,圓心無處不在,而半徑就是中文(漢字),漢字就是中華民族的向心力。”這足以說明漢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