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我不是最弱小的》說課稿

愛,是人類文明永恆的主題,在家愛父母,在校愛老師、同學,在社會關愛別人。因爲有愛,纔會甘於奉獻、樂於助人,因爲有愛,人與自然才能和諧。本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4課《我不是最弱小的》, 課文講述了四年級的的薩沙一家人夏日外出郊遊,在大雨突然來臨時互相傳遞雨衣的感人故事,在這個故事中,雨衣成了傳遞愛的一個有效載體,使文章處處洋溢着融融的愛意。

2015最新《我不是最弱小的》說課稿

  一、我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四年級學生認知水平的瞭解,確定本課的三維目標爲:

認知目標:會認6個生字,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分角色讀課文

情感目標:有不甘爲弱者,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二、我在教學設計中的理念。

文章中語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內含的,在教學中,我本着讓學生領悟文本精煉的語言、深遠的思想,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和力求凸顯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體現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這樣的教學理念進行設計。

  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薰陶中獲得思想啓迪。所以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弱小”一詞爲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線——“誰是最弱小的”;以“保護”一詞爲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線——“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通過“對話”的形式,深化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在師生、學生與文本多向交叉的對話狀態中,讓學生產生領悟,激起語言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讀”是語文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和課文的特點,遵循學生的閱讀規律,本課教學採用圖文結合、以讀生情、以情促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體驗。

  四、我準備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 激情導入,揭題質疑。

成功的導入,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爲整節課奠定基調。在設計中,首先出示課題,“誰來讀課題?”,“你重讀了‘我’這個字,讀出了自己對題目的理解和滋味,誰再來讀?”有了這樣的引導,學生有的突出“不是”讀出“我不是最弱小的”語氣;有的突出“最”讀出“我不是最弱小的”語氣……通過不同的語氣,讀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意在尊重學生初讀課文的獨特體驗。其次,在文:“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引導學生質疑:“我爲什麼不是最弱小的?”、“誰是最弱小的?”,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生髮探究問題的興趣,爲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節通過自讀,感知課文大意;通過檢查字、詞掃清閱讀障礙;通過釋疑“我爲什麼不是最弱小的?”、“誰是最弱小的?”把握文章的脈絡,瞭解故事內容。

(三) 精讀感悟,悟情明理。

本篇課文通俗易懂,學生雖然很容易讀懂課文內容,卻不能讓自己感動,不能有所體驗。在教學時,讓學生以文中角色的身份體驗感動,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1、圖文結合,學習二、八段,感受野薔薇的“美”與“弱”。

讀第二段,通過“一叢叢”、“紛紛紅紅的,芳香撲鼻”等詞語體會薔薇的美。

第八段中,當學生通過“無力、垂頭”等詞體會到薔薇的美麗與弱小後,讓學生回過頭來再讀第二段,問:“再讀,你有沒有讀出和剛纔不同的感覺?”學生回順其自然地把自己當成文中的薩沙,生髮出“這麼美的花,多麼可憐。”、“多麼需要幫助呀!”的情懷,這種設計,學生在反覆的朗讀與體驗中還原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畫面,爲學生體會文字背後的“意旨”打開一扇走向無限的.窗口。

2、分角色朗讀,學習3-7段,體驗情感移植。

通過二、八段的學習,學生了解到薩沙保護野薔薇是因爲他的美麗與弱小後,引導學生自度3-7段,問:“薩沙這麼做,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學生通過讀,不難得出“他這麼做,是受了家人的影響。”這一結論。此時,出示薩沙的三個問句,通過朗讀感悟薩沙的情感變化。

第一句:“媽媽, 爸爸把雨衣給您,您又把雨衣給了我。你們幹嗎這樣做呢?”,引導學生讀好“呢”感悟薩沙不理解媽媽和爸爸作法的心理。

第二句:“這麼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通過與上句的對比“如果剛纔是因爲不理解媽媽的做法而提問,現在又問,表達了薩沙的什麼想法呢?”引導學生體會薩沙不相信、不甘心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在處理上個問句是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去讀,讀出不同語氣,使薩沙與家人的情感在學生的讀中發生共鳴,然後移植於薩沙心中,使薩沙對薔薇的保護成爲自然中的和諧。

3、變換句式,迴歸主題。

首先,出示薩沙的第三個問句:“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先指名讀,問:“這時薩沙還認爲自己是最弱小的嗎?”然後師生分別扮演媽媽和薩沙,讓薩沙用肯定的語氣告訴媽媽:“媽媽,現在我不是最弱小的。”通過句式的變換,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驗薩沙在保護弱小者後的自豪與喜悅。最後, 迴歸本課的課題中,“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當你再讀課題時,能不能讀出剛纔沒讀過的滋味?”這一次的讀課題,已不是原來意義的讀,而是滲入了學生情感想象、關愛等心智活動,表達了自豪之情。哪個詞最有滋味,學生的理解和上課之初是不同的。使讀課題與讀書結合在一起,完成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攀升。

(四) 拓展思維,昇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