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四地理知識點

對於地理的學習,會讓你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提供到的高二必修四地理知識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高二必修四地理知識點

可持續發展

(1)可持續發展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續發展內涵——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3)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原則:

① 公平性原則: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公平。

② 持續性原則: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

③ 共同性原則:地球是一個整體,地區性環境問題往往會轉化爲全球性問題。地區的決策和行動,應有助於實現全球整體的協調。

(4)清潔生產:評估產品對環境影響的傳統方法只把焦點放在末端處理上。清潔生產則從原料開採——生產——消費——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1、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

④ 龐大的人口壓力:

⑤ 資源短缺令人擔憂:人口壓力大、經濟迅速發展和資源利用率低。

⑥ 深刻的環境危機:環境污染從城市迅速向農村蔓延,生態破壞範圍仍在擴大。生態極危機區分佈於東部地區,這裏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人類活動頻繁。

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1994年3月,國務院發佈了《中國21世紀議程》

3、生態農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留民營村建設生態農業的措施:

① 調整農業結構:由單一的種植業調整爲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② 開展綜合利用:以農畜產品爲中心,發展飼料加工廠和食品加工廠。

③ 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沼氣的利用——原料來源於秸稈、人畜糞尿,沼液、沼渣還田或養魚。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人地關係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1、崇拜自然——採獵文明——人與自然是恐懼與依賴的關係;

2、改造自然——農業文明——人對自然的依附性大大減弱,對抗性增強;

3、征服自然——工業文明——人地關係全面呈現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謀求人地協調——當今社會——人口、資源、環境和諧發展

二、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1、環境問題——原生環境問題和次生環境問題

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①可再生資源:關鍵在於“合理開發”——控制開發強度,保護和促進更新

②非可再生資源:關鍵在於“合理利用”——節約和綜合利用,尋找新的代替品

2、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人口壓力、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

(1)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消耗資源的速度超過其再生速度;

(2)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

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比發達國家嚴重,原因是:①環境承受着發展和人口的雙重壓力;②經濟技術水平低,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環境保護;③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新興工業區

1、主要新興工業區:美國“硅谷”、日本“硅島”等;

2、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科技發達、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和機場)、環境優美;

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對大氣的影響:工業廢氣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氣污染。

(1)全球氣候變暖: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氣中CO2濃度升高

(2)酸雨:燃燒煤炭排出大量SO2所致。我國——硫酸型酸雨,發達國家——硝酸型酸雨

(3)臭氧層破壞:廠礦企業、家庭等使用冰箱、製冷設備等,排出大量氟氯烴。

(4)光化學煙霧:汽車尾氣排放出的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線的作用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

治理思路: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① 改善能源消費構成:開發利用水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

②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③ 減少有害物質排放:綜合利用,清潔生產,達標排放,尋找替代品。

2、水污染:工業廢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體污染——重金屬污染、水體的富營養化。

3、固體廢棄物污染

生產活動中的地域聯繫——包括交通運輸、通信、商業貿易等。

1、重要性:溝通不同地域之間的聯繫,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動。

政治意義——有利於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有利於鞏固國防安全。

②經濟意義——促進資源開發,變資源優勢爲經濟優勢;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促進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