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智慧》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的智慧》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的智慧》讀後感

《愛的智慧》讀後感1

這是於永正老師寫給他初爲人師的女兒的20條貼心建議,他在教師的崗位上兢兢業業50載,仍然保持一顆孩子般的童心,真是難能可貴。讀完這些建議完全能感受於老師的堅持,我也被他的質樸,他的博愛所感染。他真是一名真正偉大而光榮的人民教師。

這20條建議是於老師幾十年來寶貴的教學經驗,這些建議中的每一點都是很貼心、重要。於老師說:“對學生要求嚴格,但不要太厲害。”確實如此,有時候有的老師罰寫10遍交上去的還是錯,罰100遍的結果是一遍不寫。再嚴厲的要求,提出的前提都是孩子能去執行,有希望完成,且在執行後切實受到教育,而不該是老師解氣和轉圈的顯擺。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老師應該有一份好心態,允許其行爲上的反覆,只要他是一次次反覆螺旋上升中就可以了。我最喜歡的老師的一句是:“認準的事情就要堅持做,做到底,做一輩子!”我不是從事教育事業的,但是我聽出了於老師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堅守。就是因爲有很多於永正這樣優秀的教師工作者,社會對教師的尊重與日俱增,他是優秀教師的代表。

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樑。三尺講臺,極度春秋,當繁華落盡,我們都應該像於老師一樣勇於爲自己的事業奮鬥終身。

《愛的智慧》讀後感2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完了這本書,原來這本書裏的每一則小故事都有這麼大的道理。 這本書收集了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飽含了勵志色彩和教育意義,讓青少年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對未來充滿希望,對青少年的成長和進步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本書不像別的小說,長篇大論地連在一起,而是一則則的小故事,簡潔明瞭。每一則小故事都有一個做人的道理,每則故事都不枯燥,讓人看了一則就忍不住想去看下一則,符合我們這個年齡該讀的書。

關於鬥智鬥勇,巧言善辯,韜略籌謀,古今少年,斷案推理等故事,這本書裏都包括了。古今中外的名人:晏子、林肯、孫臏、孔明、司馬光等這本書裏也有。這本書包括的東西可多了呢!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一則故事是《盤上的米粒》,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有一個國王,他非常喜歡新奇的玩意,他的大臣發明了一種棋,國王久玩不厭,便問他要什麼賞賜。那個大臣說要一些米粒,在第一個方棋盤上放一粒,第二個放兩粒,第三個放四粒,每格比前一格多一倍,要把六十四個格子都放滿。國王想,這才能放多少,頂多幾百個吧,便叫糧食大臣去準備,可沒想到算出要1200億立方米的米粒!國王大驚失色,國王卻想到了一個好方法,讓那個人自己一個一個去數就行了,數那麼多米粒,至少也要2900億年。國王聽了,立即提拔他們爲左右卑相。

看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米粒雖小,但不停的翻倍的話,那也許就是一個不可想象的數字像這個故事所說的,一粒米,僅僅只是翻了64倍就已經到了那麼大的數字。 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既開闊的視野,又增長了知識,還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做事,我十分喜歡這本書。

《愛的智慧》讀後感3

“愛並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像一顆行星,得到來自太陽的光芒。這種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創造性力量;但是在創造的過程中,它產生了愛,這種愛充滿了兒童的意識,並影響着兒童的自我實現。

在敏感期把兒童跟他周圍的環境聯繫起來的那種不可抵抗的衝動,實際上是一種對他的環境的愛。這不僅僅是一種情緒的反應,而且是一種智慧的要求。或者是一種愛,它使兒童能看和聽進而得以發展。兒童必須要服從的這種自然慾望,用但丁的話,可以稱爲‘愛的智慧’。”

這段話是19世紀飲譽全球的意大利教育家瑪麗婭.蒙臺梭利在她的代表作《童年的祕密》第十七章“愛的智慧”中說的。我像對我學生的`要求一樣,認真仔細地讀着,心情時而沉靜、時而偶起波瀾。揉了揉痠疼的眼睛,禁不住從心裏讚歎了一句:這真是一本好書。不是什麼華麗的詞藻感染了我,而是那字裏行間環繞的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理解打動了我,似乎是從孩子的心靈深處發出的呼喚,使我深刻而客觀地瞭解到了兒童心靈的真實景象,也使我從不同側面發現了原來在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生活中的那些“與衆不同”。

就像意大利著名兒童作家萬巴《搗蛋鬼日記》中告訴我們的就是這樣一個9歲小男孩在與成人世界的衝突中趣事不斷又有很多辛酸的故事。小男孩還不懂成人的世界,成人則自以爲是不願去理解小男孩的世界,結果是一連串的錯位。爲了這樣一些任何一個富於想象、活潑好動的小男孩都可能做出的事,小加尼諾被全家當成沒法管教的淘氣包、搗蛋鬼,更沒少挨父親的揍、沒少關禁閉。其實,小加尼諾做下的有些“壞事”實在不是他的錯而是成人自己之過,可在成人眼裏他就惹了天大的禍。因爲,他以孩子特有的敏感發現了成人世界的虛僞,又以孩子特有的天真率直馬上道出,經常令言行不一的大人們尷尬、惱怒。小加尼原本單純的愛在成人的世界裏卻變成了糟糕的體驗。

《愛的智慧》告訴我們,兒童的愛是單純的。不管是幾十年前的過去,還是幾十年後的將來都是如此。記得爸爸告訴我他小時候上學的時候,曾經調皮得直呼老師的名字,可還沒等臉上留下一絲得意地笑容,已經被老師領進了辦公室,遭到了老師的嚴厲批評。我聽了之後哈哈得笑了起來,因爲這個故事在我的身邊也時有發生,真是有趣啊。原來孩子的那份天真、單純是不分年代的。但是今天的我不會再嚴厲地批評那些直呼我名字的孩子。因爲我懂得,那是孩子對老師的一種愛,當他還不懂得怎樣表達的時候,她對老師的名字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當老師不在的時候,他會在心裏輕輕地念着老師名字,自己體驗着那種快樂的感覺,沒有人去打擾,而見到老師時就會產生希望表達自己心理活動願望,不經意之間老師的名字已經脫口而出,恰巧被我聽到了。我把這個可愛的孩子叫到身邊,撫摸着他紅紅的小臉袋,悄悄地問他:你喜歡老師嗎?喜歡老師哪兒?你是個可愛的孩子,老師很也喜歡你,去玩吧。話音剛落,他便手舞足蹈地跑出教室了。我看着他的背影,心裏輕輕地說,他的確是個調皮的孩子,可是他的眼神告訴我他只不過是出於好奇,他是非常尊敬和喜歡我的,我又怎麼忍心去批評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呢?這件事發生之後,每當我在走廊與這個小傢伙碰面的時候,他總是有禮貌地開心地問老師好。我想他一定有了愛的初體驗,用他自己表達愛的方式,得到了同樣的愛的迴應,他對老師的印象一定好極了。

像這樣讓我回味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我的學生送來了用紙包裹的荔枝,激動地說:老師你快嘗一嘗,這是我特意給你帶的。我高興地拿起一塊放入嘴中,不去懷疑它是否乾淨,品嚐到了芒果乾香甜的滋味,也感受到了讓我難以拒絕的真誠和愛。放入嘴中的不僅僅是一塊芒果乾,而是讓我不能拒絕的學生的愛。我在心裏說着:“謝謝你,孩子,知道嗎?你讓老師非常感動。”

在數學課上,我們經常會開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在這時候如果教師給予學生極大的關注,學生的表現就會非常認真,顯示出了極高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實際上,老師並沒有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活動,但是每當走進一個小組時,學生就會感到與老師的親近,學生迫切的眼神似乎表達了:老師,你來看看我們小組吧,我們需要你。一旦從老師的微笑和言語中獲得了肯定和鼓勵,便會更加認真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我突然感悟了,課堂教學活動不是教師一貫的命令與學生一味的服從,教師不能因爲自己要完成什麼樣的教學任務,而去指揮利用學生對自己的信任做一些不符合教學和學生實際的事情;即便學生做了,這也是出於老師的命令,而不是從真正的問題出發。當我們在強調老師對學生的愛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去思考一下學生對老師會產生怎樣的愛的體驗。新課程改革後的數學課堂,教師與學生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這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數學課堂,無疑是加強了學生對師愛的體驗,從老師那裏獲得了更多的師愛。是啊!也正是學生對師愛的渴望,纔不斷地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愛。

寫到這裏,我特別希望瞭解我們身邊的孩子現在需要什麼樣的愛?他們對愛又有什麼樣的體驗呢?“愛的智慧”一直在我的腦中盤旋,我從心底裏希望孩子們在學習生活中對“愛”能有更新的瞭解,能收穫美好的愛的初體驗。

我希望我是孩子們最親的人,有父母般無私的愛心,永遠的愛着他們;我希望自己永遠年輕,保留一顆童心,讓學生更加渴望我的愛,會成爲親密的朋友,可以從我這裏獲得充滿陽光的愛,使他們更加愛我;我更希望自己永遠都和孩子們一樣高,可以隨時擁抱他們,聆聽更多的心聲,瞭解兒童內心的變化,看到兒童的內心世界,發現更多童年的祕密。愛是我們人類的本能,更是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責任,請不要把它掩藏在內心深處,只有讓它在生活中隨時迸發,纔會讓我們感到更多的溫暖。面對陽光照耀下最可愛的孩子們,我們還等待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