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塔碑的書法特點賞析

多寶塔碑是顏真卿的作品,此碑首題“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多寶塔碑的書法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多寶塔碑的書法特點賞析
  多寶塔碑的書法特點

《多寶塔碑》,此碑是顏真卿44歲時書,直接二王、歐、虞、褚餘風,而又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整篇結構嚴密,點畫圓整,秀麗剛勁,雖尚未形成剛勁雄強、沉雄渾厚、大氣磅礴的顏楷風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顏真卿書風的基本格調,它是留傳下來的顏書中最早的楷書作品,結構平穩端正,嚴謹莊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該碑用筆多用中鋒,起筆和收筆有明顯的頓按。起筆藏鋒爲主,兼用露鋒,方圓並用,有些橫畫起筆較爲外露,多不似柳書的齊頭方腳,而是稍存斜尖,並參以含蓄的筆意使之變化豐富;收筆用頓筆和回鋒的較多,強調“護尾”,尤其於橫畫中最爲明顯,寫橫行至收筆處,常向右下方重按,頓筆回鋒,體現出顏體的雄渾、大氣之韻,豎畫粗壯, 渾厚力強。橫、豎筆畫粗細 對比鮮明,富節奏、韻律美感,也把顏體的一個“筋”的意味完整的表達出來。顏 體撇畫較輕盈挺健,捺畫卻粗壯有力,有“蠶頭燕尾” 之稱,給人以剛健的動感,尤其是捺腳較長,頓挫後踢出開衩,含蓄而又有峻利之感。 另外,顏體捺畫的捺腳 多與撇畫鋒尖持平或稍低, 不似柳體的撇低捺高,而呈現出一種舒展沉穩之美。

該碑轉折變化較多,主要有提筆聳肩頓挫和按筆削肩暗轉之法,有方有圓,方圓兼施。具有唐楷“尚法”的典型特徵,結體寬博,布白較勻整,字型稍方,端莊平穩,正氣飽滿,已初顯顏體成熟期的正面示人、雄渾豪邁的書風。

《多寶塔碑》書體不似柳書的中緊外放,主筆長槍 大戟般舒放。該碑字體筆畫 間的寬窄收放對比較歐、柳書體要小,主筆相對收斂,短筆相對放長,因此中宮顯得較爲疏朗,外部筆畫也較規整,較歐、柳書體略顯內 鬆外緊、字勢寬綽、雄渾平穩。

《多寶塔碑》中的點運用靈活,引帶顧盼;各筆畫間時有露鋒映帶,連貫照應,正斜相生;一些主豎故意偏離中 線,而靠長橫的斜勢及長的 “力臂”和重的“垂尾”來獲取平衡,使穩活相生,奇趣頓增。書體雖筆力雄渾厚重,卻墨酣意足,在筆墨流動處頗顯媚秀之姿,也成就 了顏楷的“雄媚”書風。顏書結體的“中緊外鬆”、“飽滿方正”只是相對於歐、柳書體來說的,具體到單字中,字的結構仍符合楷書結構一般規律,能鬆緊適宜,筆畫、結構、單字同中求變,結體上下收放參差、左右高低錯落。學習中要避免內部過於疏朗,流於鬆散;字形也不可過於方正,而顯得呆板無神。

《多寶塔碑》是顏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爲後人初學書法的極佳範本。但是,此碑並沒有形成顏真卿寬博雄渾的風格特點。此碑用筆筆筆藏鋒、筆筆回鋒,結構疏密勻稱,風格嚴謹莊重。臨習此碑應注意用筆的提按轉折、結構的內緊外鬆和上緊下鬆,細心觀察,仔細研究其用筆特點及結構規律,學好此碑只是時間的問題。

  多寶塔碑的簡介

《多寶塔碑》的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文》。

是唐代的書法家顏真卿在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寫的,反映的是他早期的書法風貌,字體工整細緻,結構規範嚴密,用筆一絲不苟,因而這方碑石也是後人初學楷書最通行的範本。

故宮博物院藏拓本

拓本原爲李宗瀚舊藏,今藏故宮博物院。碑中“鑿井見泥”之“鑿”字筆劃完好,宋拓。白紙挖鑲剪裱冊。這是顏真卿四十四歲時的作品,在現存作品中年代較早。

結構平穩謹嚴,一絲不苟,剛勁秀麗,與其後期書法面貌很有不同。

  多寶塔碑的作者顏真卿簡介

顏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萬年人,一說爲琅琊臨沂人。玄宗開元進士,出爲平原太守。肅宗時遷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刑部尚書,累進封魯國公。顏真卿家學淵源,精於書法,師承褚遂良、張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書法家。開元(713-741)年間中舉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爲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顏平原。

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國公,人稱"顏魯公"。 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他聯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應,被推爲盟主,合兵二十萬,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奸相盧杞趁機借李希烈之手殺害他,派其前往勸諭,被李希烈縊死。聞聽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