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碑課文賞析

1、嚴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豐碑課文賞析

【解析】 這是將軍走在前面,看到的一位老戰士已凍僵的樣子.共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是講這位老戰士凍死在那裏.從“倚靠光禿禿的樹平坐着”,可以想象到他當時可能是由於疲勞,坐在那兒歇一會兒卻再也站不起來了.第二句話是講老戰士犧牲時的神態.這是一個長句子,分爲兩層:前面四個分句講他確實凍僵了,大雪已經落滿了他的全身;後面幾個分句講他犧牲前似乎在抽菸,可以看出他當時的心情還是很鎮定、安詳的.第三句話是講老戰士身上的穿着,從“單薄破舊”等詞語可以看出他的衣服是十分少的,也從中可以看出他是被凍死的.這三句話是按觀察順序寫的.

2、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解析】 “晶瑩”,光亮透明的意思.“豐碑”,高大的碑,比喻不朽的功績.這句話含義深刻.從形象上看,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的身體,確實像一座晶瑩的碑.更重要的是,軍需處長那一心爲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將軍和戰士們心中的一座豐碑.

3、等待着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鬥,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

【解析】 這句話連續用了四個“可能”,說明紅軍將會遇到很多、很大的困難,不僅是惡劣的天氣,還有殘酷的戰鬥以及糧食、衣物的缺乏、不足等困難.

4、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裏.他的眼睛溼潤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跟雲中山化爲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

【解析】 “將軍愣住了”,是因爲凍死的是軍需處長,這出乎他的意料,“緩緩”說明當時他的心情是沉重而又激動的,沉重的是軍需處長被凍死他感到內疚,激動的是他爲紅軍隊伍中有這樣嚴於律己的好乾部而自豪,所以“他久久站在雪地裏”,向“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來表達自己對軍需處長的哀悼和敬意.

5、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那聲音似乎在告訴人們: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解析】 “那聲音”是指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是指戰士們被軍需處長的精神所鼓舞后,決心更好地完成任務,革命到底.勝利肯定屬於紅軍隊伍,因爲紅軍隊伍中有無數像軍需處長這樣的同志,這支隊伍一定會取得勝利.

《豐碑》是一篇文藝性較強的課文.通篇,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情感都沒有明說出來,而是蘊含在敘述和描寫的語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節作者先從外貌、神態和衣着三個方面,刻畫了一個凍僵了的.紅軍老戰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着單薄破舊”,其神態“十分鎮靜”、“十分安詳”.接着第8-12小節在描寫將軍見了這位凍僵老戰士之後的情感變化過程中,側面介紹了“他就是軍需處長”.最後在第13小節裏寫這位軍需處長在風雪中“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如何幫助學生從認識這“好似一尊塑像”的紅軍老戰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的軍需處長,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如何通過描寫人物外貌,表現人物內在品質,通過描寫人物神態、動作、語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人物的形象,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課語言訓練的重點.

我校老師在教學《豐碑》一課時,利用了教材中的三處思維空間,運用“反芻法”引導同學們展開想象,進行聽、說、讀的綜合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當教學進入到第11小節的時候,教師用一道過渡題:有人小聲地告訴將軍“這位凍僵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以後,將軍的情感發生了怎樣劇烈的變化?自讀課文第12小節.

在兒童自讀課文第12小節後,抓住第一個思維空間,引導學生想象:“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裏.他可能想些什麼?”同時屏幕上顯示了將軍向軍需處長敬禮的圖畫.

學生邊看圖,邊思考.一會兒功夫,學生紛紛舉手:

“將軍想:他就是軍需處長?太意外了!”

“將軍想:我還未了解情況,就先發火,錯怪了老人,真漸愧.”

“多好的老人呀!爲了保證戰士們有棉衣穿,自己寧可穿單衣結果凍死了!”

“將軍想:軍需處長真了不起,我們紅軍部隊有這樣捨己爲人的戰士,真值得驕傲和自豪.”

教者此時話鋒一轉:“大家再輕聲讀第12小節,仔細體會將軍的這些想法作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我們怎樣讀才能把將軍的情感變化的過程讀出來?”

學生邊讀,邊尋找,邊體會.像課文中的“愣住了”“眼睛溼潤了”“跟雲中山化爲一體”……這樣難以理解的詞句,因爲有了前面想象的鋪墊,學生也都自己讀懂了.再通過反覆朗讀,體會了將軍情感變化的過程,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也理解了作者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的描寫表達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

這時教者抓住時機,引導兒童“反芻”第7小節:“當你讀到這裏,覺得軍需處長除了不怕犧牲外,還有什麼高尚品質?”

通過討論把學生從“老戰士有不怕犧牲的精神”的初步認識,提高到軍需處長還有“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的高度來理解.

“大家再讀第7小節,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品質.”這樣通過“反芻”第7小節,軍需處長的光輝形象更加鮮明瞭.

學生“反芻”第7小節以後,教者抓住第二個思維空間,再次引導:“軍需處長不是一坐下來就犧牲的呀,他犧牲前,坐在那光禿禿的樹幹下可能想些什麼呢?”同時教師在屏幕上顯示了軍需處長在風雪瀰漫的天氣裏坐在樹下借火吸菸的圖畫.

學生一邊看着屏幕上的圖畫,一邊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有的說:“軍需處長看着紅軍戰士穿着棉衣,大踏步地從他面前走過,感到十分欣慰,他想,我完成了上級交給我的任務!”

有的說:“軍需處長可能會對戰士們說,加油啊!翻過雲中山就是勝利!我吸口煙,歇一會兒,馬上趕上你們!”

有的說:“軍需處長可能想,只要戰士們有棉衣穿,不挨凍,我就是凍死了也心甘!”

有的說:“軍需處長可能想,我犧牲了不要緊,有這麼多年輕的紅軍戰士繼續革命,長征一定會勝利,革命一定能成功!”

這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概括:軍需處長犧牲前對革命事業充滿了必勝的信念,對自己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感到十分快樂,充分表現了他忠於職守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然後第二次“反芻”第7小節:“輕聲讀第7小節,從軍需處長的姿勢、神態、衣着,體會他的忠於職守,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信心的高尚品質.”

通過閱讀、體會,又把學生的認識提高了一步:軍需處長不僅有“不怕犧牲、捨己爲人”的高貴品質,而且有“忠於職守、樂觀自信”的精神.

這時教師因勢利導:“作者是怎樣歌頌軍需處長這些高貴品質的呢?大家自讀第13小節.”

由於有了上面的兩處想象做鋪墊,學生對“晶瑩的豐碑”是什麼,都十分清楚,無須教師作任何解釋.

突破難點以後,教師抓住第三個思維空間,繼續引導兒童想象:“當紅軍戰士穿着軍需處長髮的棉衣走過這座晶瑩的豐碑的時候,他們可能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這時候學生想象的翅膀已經完全展開了:

“戰士們走過這座晶瑩的豐碑的時候,十分難過,多好的老人呀!你是爲了讓我們不挨凍才犧牲的!”

“紅軍戰士一定會個個捏緊拳頭表示決心,一定要繼承軍需處長的遺志,將革命進行到底!”

這時教師引導兒童概括:軍需處長的英雄形象,既使戰士們感到難過,又使戰士們受到極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後話鋒一轉:“作者是怎樣把戰士們的這種情感變化的過程表達出來的?大家讀第14小節.”

學生讀着讀着,知道了:“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就是戰士們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爲力量的情感變化的表現:“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部隊還會屬於誰呢?”就是將軍由“擔心”到充滿必勝信心的情感變化的具體體現;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過描寫將軍“聽到的”和“想到的”來表達將軍、幹部、戰士們情感變化的過程的.這樣又把對軍需處長的不怕犧牲、捨己爲人、忠於職守的高貴品質的認識提高到了“激勵後人”的新高度.

“大家再讀第7小節,體會戰士們走過軍需處長前面的感情!”

經過三次想象,三次“反芻”,軍需處長那高大而鮮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時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姿勢、神態、衣着等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以及那些相關的詞語、句子、句式,在涌動着生命力的真情實感的誦讀中,也一起積累到同學們的記憶裏.

[想象是一種可貴的發出思維能力,就此學此是一種感知、認知的初級階段的學習,當然,這種學習自然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出的發揮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層次發掘,要想得自然、流暢、合增又合理就必須做到對“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髮開來,想象到“彼”,這個過程是學習的又一個層次,就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啓發學生想象要找到臺適的“發散點”,給學生以廣闊的想象空間,啓而得法,學生想象的翅膀自會展開,否則便會出現啓而不發、喚而不應的情況,因爲不是任何事物的任何一點都能激發出人的想象的.這一課中,翟老師找準了“發散點”,爲學生開拓思維空間,啓發學生合理想象,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