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采薇節選賞析範文

《小雅·采薇》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一篇。這是一首戎卒返鄉詩,唱出從軍將士艱辛生活和思歸情懷。下面是詩經采薇節選賞析,請參考!

詩經采薇節選賞析範文

全詩六章,每章八句。詩歌以一個戍卒口吻,以采薇起興,前五節着重寫戍邊征戰生活艱苦、強烈思鄉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原因,從中透露出士兵既有禦敵勝利喜悅,也深感征戰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心緒;末章以痛定思痛抒情結束全詩,感人至深。此詩運用重疊句式與比興手法,集中體現《詩經》藝術特色。末章頭四句,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爲是《詩經》中有名詩句之一。

采薇

作者: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啓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啓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整體賞析

這首詩主題是嚴肅。獫狁兇悍,周朝軍士嚴陣以待,作者以戍役軍士身份描述以天子之命命將帥、遣戍役,守衛中國,軍旅嚴肅威武,生活緊張艱辛。作者愛國情懷是通過對獫狁仇恨來表現。是通過對他們忠於職守敘述——“不遑啓居”、“不遑啓處”、“豈敢定居”、“豈不日戒”和他們內心極度思鄉強烈對比來表現。全詩再襯以動人自然景物描寫: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剛,棠棣花開,依依楊柳,霏霏雨雪,都烘托軍士們“日戒”生活,心裏卻是思歸情愫,這裏寫都是將士們真真實實思想,憂傷情調並不降低本篇作爲愛國詩篇價值,恰恰相反是表現人們純真樸實,合情合理思想內容和情感,也正是這種純正真實性,賦予這首詩強盛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一部分三章採用重章疊句形式,反覆表達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悽苦心情。這三章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來引起下文。詩歌一開始就給讀者展示淒涼戍邊生活畫面,我們彷彿看到戍卒在荒野漫坡上採集野菜,一邊思念着久別家鄉,屈指計算着返家日期……第一章開頭兩句寫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是寫春天,薇菜剛剛綻出嫩綠芽尖;第二章寫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這是寫夏天,薇菜葉片肥嫩;第三章則是:“采薇采薇,薇亦剛止”,這是寫秋天,薇菜葉莖將老而粗硬。從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時光無情地流逝;戍卒思歸,從春到秋,一年將盡,何時才能歸家呢?其實在詩裏,詩人原是把天地四時瞬息變化,自然生物生死消長,都看作是生命見證,人生比照。因此,興是自然予人最樸素也最直接感悟,其中有着體認生命深刻之義。於是在“采薇”這樣一個凝固在戍卒記憶裏姿勢裏,看到不只是四季輪迴,光陰流逝,還看到思念成長,看到生命走向蒼老痕跡。

前三章前後兩層,同時交織着戀家思親個人情和爲國赴難責任感,這是兩種互相矛盾又同樣真實思想感情。這樣豪邁和悲涼交織構成全詩情感基調,只是思歸個人情愫和戰鬥責任感,在不同章節有不同表現。

四、五章追述行軍作戰緊張生活。寫出軍容之壯,戒備之嚴,全篇氣勢爲之一振。其情調,也由憂傷思歸之情轉而爲激昂戰鬥之情。這兩章同樣四句一意,可分四層讀。四章前四句,詩人自問自答,以“維常之華”,興起“君子之車”,流露出軍人特有自豪之情。接着圍繞戰車描寫兩個戰鬥場面:“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這概括地描寫威武軍容、高昂士氣和頻繁戰鬥;“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這又進而具體描寫在戰車掩護和將帥指揮下,士卒們緊隨戰車衝鋒陷陣場面。最後,由戰鬥場面寫到將士裝備:“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戰馬強壯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戰無不勝。將士們天天嚴陣以待,只因爲獫狁實在猖狂,“豈不日戒,獫狁孔”,既反映當時邊關形勢,又再次說明久戍難歸原因。而這兩章色調如此華美,那密密層層棠棣之花,雄俊高大戰馬,威風凜凜將軍,華貴弓箭,齊整戰車,這裏洋溢着一種報效國家,不惜血酒疆場豪放情懷。而在殘酷戰爭之中無法把握自己命運哀,以及對遙遠故鄉濃得化不開思念,這些陰暗色調就在這裏被沖淡。因爲當自己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時候,正因爲身後有如此承載着自己溫暖思念美麗家園。

從手法上說,這首詩特點還在於選擇一個最佳角度,即“在路上”,這是一條世界上最遠最長路,它如此之長,長得足以承載一場戰爭,長得足以裝滿一個人年年歲歲思念,長得足以盛滿一個人生命中苦樂悲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雪霏霏。”讓那一股纏綿、深邃、飄忽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這四句詩被後人譽爲《詩經》中最好句子。是寫景記時,更是抒情傷懷。這幾句詩句裏有着悲欣交集故事,也彷彿是個人生命寓言。是誰曾經在那個春光爛漫春天裏,在楊柳依依中送別我?而當我在大雪飄飛時候經歷九死一生返回時候,還有誰在等我?是《木蘭辭》裏親人歡迎盛況,還是《十五從軍徵》裏荒萋萋情景?別離時春光,迴歸時大雪,季節在變換,時光在流逝,我們離去,我們歸來,而在來來去去裏,失去什麼又得到什麼呢?沒有答案,只有漫天飛雪中一個被沉重相思和焦慮燒灼又飢又渴徵人孤獨身影,步履蹣跚地,戰戰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未來。

名家點評

漢代申培《詩說》:宣王之世,既驅獫狁,勞其還師之詩,前四章皆興也,下二章皆賦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清代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蓋以詩中明言“曰歸曰歸”及“今我來思”等語,皆既歸之辭,非方遣所能逆料者也。其前五章不過追述出戍之故。……今何幸而生還矣,且望鄉關未遠矣,於是乃從容回憶往時之風光,楊柳方盛;此日之景象,雨雪霏霏,一轉瞬而時序頓殊,故不覺觸景愴懷耳。……故以戍役者自作爲近是。……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旋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