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相關課題

篇一:《怎樣培養農村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課題實驗結題總報告

語文教學的相關課題

我校申報的《怎樣培養農村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課題獲江西省教育課題基地辦立項。兩年來,全校語文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工作,認真學習,共同協商,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對各年級組教師所負責的工作進行具體分工,分年級在學生中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形式多樣的口語交際訓練活動。經過研究實踐,課題組成員的教育觀念有了整體更新,大家一致認爲:口語交際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訓練口語交際能力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在研究實踐中,大家共同協作,對案例進行分析總結,探索出了在口語交際整體能力弱、水平參差不齊的農村學生中如何開展口語交際的有效訓練,獲取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了經驗,形成了自己的口語交際教學特色。在課題組的精心組織下,老師們勤奮工作,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訓練,口語交際活動課是學生最愛上的課之一,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一、研究背景。

我們的課題研究是在課改的大背景中開展的。當前,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傳統的教學模式被大家所否定,教育理念在更新,更趨科學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教育有一個總體目標,那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反思我校過去的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訓練沒有得到重視,這是因爲我們的語文教學受會考這根指揮棒影響,歷年會考只考書面語言,不考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學生的讀寫訓練,忽略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甚至課本中的口語交際訓練活動也有意刪減,根本談不上系統的有目的有步驟的訓練。對照新課標的要求,我們觀念需要更新,方法需要改進,在我校開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課題研究實踐很有必要。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各種信息蜂擁而至,傳輸的方式很多,人們獲取信息,“聽”仍然是主要方式。學會傾聽,善於在傾聽中抓信息要點,才能稱爲“會聽”。人與人之間要交流,口語是最直接、最迅速、最常用的方式,口語交際能力是一個人的智慧、知識、反應能力、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生要走向社會立足於社會,必須具備口語交際能力。因此,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我們必須重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

我校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學生平時說話都是方言土語,普通話表達能力差。有時想說某句話,要在頭腦中轉個彎才能用普通話說出來,在學生課堂答問和平時與學生交談中,發現有些學生想說而不知如何說,嘴巴想動,臉憋得通紅的情況。另外,學生進入中學,生理、心理髮生了變化,更關注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在課堂教學中,主動答問的只有少數幾個學生,不再像國小生,大家齊刷刷的舉手,搶着答問,而是表現出緊張的樣子,生怕老師叫到自己,當有人回答了問題了,其餘同學臉色便輕鬆起來,同學間平時的交往沒有顧忌,說話也能滔滔不絕,當面對老師、長輩、陌生人時,則不善言談,默然無聲。在家訪時,常常聽到家長介紹孩子有“不愛說話,膽子小”的特點,叮囑老師在課堂上多提他們的問,練練他們的膽量。

我校位於A級風景區明月山下,近年來,旅遊事業發展迅速,遊客日益增多,爲發展旅遊業,提升旅遊區人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勢在必行。看到當地居民與遊客交談時,用生硬的不成句的普通話,加上手勢比劃來表達意思,我們更感覺到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我校學生是新一代旅遊區公民,訓練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讓他們具備文明、禮貌、得體、大方的表情達意能力,是景區進一步發展旅遊事業的要求。

二、課題的界定

新課標將過去的“聽”、“說”整合爲“口語交際”,這不只是改變提法的問題,而是對口語交際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不是單方面的“聽”和“說”,口語交際是人們運用口頭語進行交流、演講、辯論等的一種語言交流活動,是雙向互動的。它整合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與能力”三個維度的要求,在交際活動中,表現在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能用準確的語言表情達意,能靈活、機智地說話辦事,以及文明態度和爲人修養的素質,如自信心、勇氣、誠懇、尊重對方、有主見、談吐文雅等。

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通過組織具體實踐活動,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我們的研究實踐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既考慮學生當前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也爲他們的未來發展着想。同時,課題組通過研究實踐,力求探索出高效、實用的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形成我校口語交際教學特色。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及原則。

(一)、研究目標。

1、能力目標。給學生提供口語交際情境和機會,在訓練中消除學生膽怯心理,學會傾聽,敢於交際,善於交際,禮貌大方,面對遊客能應答自如,達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質。

2、探索如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與途徑。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制定研究計劃,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探索歸納出有效地培養方法和途徑。

3、提高我校語文教學水平。提升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二)、研究內容。

1、口語交際時心理素質的培養。引導學生從發展的角度去認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樹立自信心,由充分準備下的膽量訓練到特定情境下的口語交際演示,逐步訓練學生能力,包括選擇恰切的話題,語氣、語調的靈活運用及說話時機的把握。

2、讓學生學會傾聽。傾聽時態度端正,神情專注,能根據對話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

3.研究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學會複述、轉述、演講、辯論,做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會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做到中心明確,有說服力。

4、研究在具體情境中怎樣說能吸引聽衆,特別訓練學生如何與外地遊客交談,如何運用口語介紹明月山,吸引遊客。

5、研究口語交際訓練與讀寫訓練的關係,以及如何正確處理他們的關係,培養口語交際能力與提高綜合語文素質的關係。

(三)研究原則。

1、民主平等性原則。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間建立平等的關係,做到互相尊重,彼此信任,不歧視、譏笑口語交際能力弱的同學。

2、互動性原則。口語交際是聽說雙方互動的過程,要給學生提供互動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老師不搞一言堂,要在質疑、討論、釋疑中讓學生有表達交流的機會,以此來訓練學生交際能力。

3、激勵性原則。在訓練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學生的閃光點,要給予積極評價,讓學生樹立敢說、想說的自信心,對學生的不足要採用恰切的方式給以指正,決不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要遵循這一原則,老師必須要有愛心,還必須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

4、主體性原則。口語交際訓練要以學生爲主體,老師爲主導,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學生的不斷訓練中提高,所以,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訓練。當然,突出主體性原則並不是老師就不起作用,老師要做組織安排、評價激勵、交流主題的把握與設計等工作,在訓練活動中起主導作用。

5、情境性原則。老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訓練口語交際能力。在具體情境中學生會有話可說,產生想說的慾望,課堂教學時老師要善於引導,讓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激發他們交流的慾望。還要有意識地帶領學生步入社會生活,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訓練口語交際能力。

四、研究方法。

1、理論學習法。以《語文課程標準》和《語文課程標準解讀》爲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學習口語交際技巧。

2、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學生的口語交際狀況及當前口語交際的教學狀況,在發現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探討解決方法,制定有針對性的口語交際訓練實施方案。

3、行動研究法。提高教師對口語交際的認識,在課堂上自覺開展口語交際訓練活動;課題組按計劃安排各年級的口語交際活動,教師們分工合作,在具體活動中研究如何訓練農村國中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4、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研究活動的經驗,老師們共同探討,對成功經驗加以推廣,並形成校本課程資源的組成部分。

五、研究的途徑。

1、堅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首先,要用好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設計方案,通過典型話題的實踐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積累經驗。其次,平時的課堂教學不搞教師一言堂,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鼓勵同學間質疑、辯論、探討。

2、組織安排一系列集體活動。如課前三分鐘說話訓練、聽長輩講過去的故事、明月山傳奇故事會、演講比賽、我當明月山小導遊和讀英雄故事談心得體會。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得到鍛鍊,這些活動爲課題組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素材。

篇二:如何發揮日記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

安澤二中 郭海燕

特級教師魏書生將日記活動形象地稱之爲“道德長跑”抑或“心靈的閃動”。學生將每日所做過的事、見過的人、用過的物和各種感受經驗教訓記下來,那將是一筆可觀的聚沙成塔的財富。因此,針對目前國中生習作矯揉造作、虛假雷同、蒼白無力、無病呻吟的狀況,積極鼓勵學生寫日記,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顯得尤爲重要。

孩子們從牙牙學語到出口成章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像是我們建房子,有了牢固的地基,纔會有堅實的框架,只有這樣建起的房屋才能經得起風吹雨打。一年級,孩子們沒有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到了二年級有較好語文基礎的孩子已經具備了簡單的表達能力,而在這時,老師能夠及時引導,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練習寫簡單的日記,這樣無疑會爲以後的作文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1、寫日記可以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學生恨“無米下鍋”,而日記則要將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真實的記錄下來,可以小到一個富有個性的動作眼神、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大到國家大事、世界形勢。天長日久,源頭活水豐富了,寫作時就會下筆有神。

2、寫日記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的能力。學生要將自己的日記內容寫得充實,平時必須注意觀察、思考、分析。觀察時要仔細,要抓住事物的形狀色彩,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經過、結果等。

3 、寫日記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日記是將教材中所學到的雅詞佳句、寫作技法嘗試和運用的地方,經常寫日記,學生的模仿和運用能力就會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就會提高。

4、寫日記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是鼓勵學生說真話的第一步。學生寫反省日記,就是讓學生不斷正視自己的過失、錯誤,以便吃一塹,長一智;學生寫感悟日記,就是讓學生對人生、對生命、對社會、對自然的感悟,以引起學生對真善美和假惡醜的思考。

我們還要注意拓展日記寫作的內涵和外延,讓學生獨抒性靈,弘揚個性

首先,讓自己成爲學生可以依賴的真誠的朋友。這是學生願意對你傾訴的前提。作爲國中語文老師,首先要把學生當作真誠的朋友,以心換心,站到學生思維的角度平等溝通,理解他們,幫助他們,要不得半點虛僞和架子,將此自覺地運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學和課外交往中的點滴中去。這樣學生纔會從心底裏對我們敞開情感和思想的大門。

第二,瞭解學生的心態,有針對性、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放手”,拓展寫作的內涵和外延。按日記內容進行定性,日記可分爲記事日記、生活日記、感悟日記、觀察日記等。作爲學生日記,隨着學生生活的豐富,閱歷的拓展,很自然地學生日記中的內涵和外延需要拓展,讓學生寫日記有真話可講,有真情可抒,有真感可發。日記的首要任務是掘源,即開掘寫作的源頭活水,使學生真正突破認識上的自我封閉,走向思想與觀念的開放交流與碰撞。

三、 合理利用好日記的批閱和講評,形成良性的心理激勵機制

能否將日記的寫作訓練持久到推向深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能否合理充分地把握好評點日記的機會。我主要採取兩種激勵方式:書面批閱和課堂講評。實踐表明,書批比面批更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因而更利於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傾訴和交流的慾望;而科學的講評也相當重要,,通過展示佳作,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形成穩定的心理激勵機制,促使他們在作文和做人兩方面共同進步。

評點日記時注意把握以下幾點:一是挖掘優點進行表揚,儘量做到恰如其分,因爲太“過”易使學生形成反感,“不及”又使其易生沮喪,失去興趣;二是引導,點撥和矯正儘量做到言辭委婉、懇切;三是講民主,堵不如疏,無論其認識是否正確,我都允許甚至鼓勵他們大膽地寫出來。另外,還必須絕對尊重學生的隱私。學生掏給你知心話,除非他們願意,否則你絕不要公開,不作爲談資。

篇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前言】

美學理論告訴我們,認得審美是一種精神的需要,是對美的事物和現象的期望與追求。所謂審美是對美的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感知、聯繫、想象,乃至理解、判斷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如果一個人沒有追求美的慾望,也就無所謂感受美、欣賞美、理解美和評價美了。只有那些熱愛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滿腔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去追求美並創造美。因此,國小生的成長過程中,絕不能離開審美情趣的培養。

【摘要】

審美情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創設美的情境,給學生美的享受,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審美能力和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審美情趣 ,創設,激發,提高,能力,素養

【正文】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鑑賞美的能力較爲薄弱,而學習語文至關重要的就是學會在課本中審美,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素質,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負有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任務。

語文是應用最廣泛與我們日常生活聯繫最密切的一門學科。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在於提高學生的語言、寫作、思考等智力方面的素質,更爲重要的責任在於挖掘課文中美的因素,用課本的美來打動孩子內心深處的潛能,讓他們學會用美去看待周圍的事情,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知識層面,還能提高學生的內在素質。在課文中,美無處不在,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理解,不僅僅是認識活動,而且是欣賞美、理解美、評價美、創造美的活動。逐漸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對自然、社會、人類現實生活中所呈現出來的種種美的現象和對事物產生震動、驚異、讚歎、仰慕、熱愛、振奮等美好的情感,從而激發強烈的嚮往與探索的願望和熱情。國小語文教學應具有豐富的審美性,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負有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任務,教師要用自己全部的感情去指導學生體驗課文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美、自然美、精神美,用發自靈魂的真情實感去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達到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知識教育的目的,讓學生與教師達成一種共鳴,一種無需太多言語就能感覺到的一種交流方式,對於發現美,有深刻的體會和領悟,從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主動學習並且掌握知識,增強自己的語言能力,提高語文素養,那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呢?應從三個方面入手:視聽結合,培養審美情趣;審美閱讀,提高審美情趣;創造美,昇華審美情趣。

一、視聽結合,培養審美情趣

(一)、利用課件情景、實現潛移默化

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因爲語言文字除了達意,還有傳情的功能,教學中我採用多媒體把靜態變爲動態,首先應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與課文相關的情景畫面,如《觀潮》,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這裏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牆,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爲什麼這裏的大潮如此的與衆不同?讓學生們觀看三張潮水的畫面,潮來前,籠罩薄霧,海面風平浪靜;潮來時,悶雷滾動,一條白線浩浩蕩蕩,山崩地裂;潮去時,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然後再配上潮水的潮聲,讓學生對潮水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看見潮水的顏色,潮水的波動,和潮水擊打在岩石上激起的浪花,讓學生對潮水的壯觀情景有一個粗略的印象,激起他們對學習本課的好奇心,調動他們的視聽器官。隨着播放潮水的畫面,標準的課文朗讀,也隨着潮水的節奏逐步顯現,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播放形象逼真的視頻,把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那洶涌澎湃、氣壯山河的宏偉氣勢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較爲直觀的感受,不僅調動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激發他們的審美情趣,進而領悟錢塘江潮那自然偉力的壯美

(二)、調動學生情境,培養審美情趣

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創造審美情景,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感染力,充滿激情的進行教育,就容易激起學生美的感受和學習的熱情,充分利用多媒體創造審美情景。充分挖掘這些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情感薰陶,可以有效的幫組學生培養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感。教學中,我們結合課文和生活實踐,充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從而有效的提高審美情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感知的主要對象是語文教材中那些情文並茂,文質兼美的典範文章。“文章不是無情物”,就其思想內容講,既有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嚮往、對英雄的讚頌、對祖國的愛戀,也有對謬誤的批判、對現實的鍼砭、對邪惡的詛咒、對敵人的憤恨,師生共同浸潤其中,心靈必然會受到程度不同的感染,並相應地作出或愛或憎、或喜或憂、或褒或貶的情感反映。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總是沉浸在一片深情的海洋中。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學生心理的催化劑和主動學習的原動力。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這就是說語文教學首先要通過“言”、“聲”的分析來激情感人,教師要披情人問,進入角色,把學生領進作者創設的角色中,以激動人心的情感魅力,把學生的激情“煽動”起來,使他們投入忘我的學習之境。在激發主體意識中陶冶美的情感,使學習始終自主能力的積極狀態。

二、審美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一)、通過閱讀,領悟文字的魅力

學生對美的興趣是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出來的,在閱讀之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先親近課本的內容,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造美的情趣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課文感興趣了,教師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

語文教學要在閱讀上下功夫。通過反覆吟誦範文,體味出作品的美感,就會積極主動的去發現美。如教學《桂林山水》這一課,首先是教師有聲有色的範讀,把學生帶入一幅美麗的山水花捲,從聽覺上獲得一種審美的情趣,激發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其次是個人讀、小組讀、男女同學讀等,讓學生與本文對話,從而能有所思,有所悟。在學生充分初讀以後,組織交流各自知道了什麼。在交流中,有的學生說:“我知道作者寫了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它們奇峯羅列,怪石嶙峋。”有的學生說:“我知道作者寫了水的特點靜、清、綠。”有的學生說:“我發現作者在寫這些山和水的特點時,運用了排比句,更形象地加深了我對桂林山水的認識》。”學生精彩的回答,說明他們已經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的內容。隨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特別精彩的地方,讓學生說說對桂林山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和體會,讓學生在品讀、評讀、誦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讀出情趣、讀出感情,感受語言之美、品味山水之韻,提高了審美情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運用課文中的詞句,去引導學生品味詞句,在句意中去發現美,品味美,欣賞美。如《觀潮》一文中,短短几段文字,卻深刻的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潮水畫,氣勢磅礴,字字鏗鏘有力,“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一句先聲奪人,然後通過文字對潮水的形、聲、色、勢四個方面進行正面描繪,讓學生在句意裏體會潮水雄奇壯觀。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錢塘江來前的平靜、美麗,來時的洶涌、雄偉,去時的餘威未減。同時,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義,體會作者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從修辭手法來看,文中既有排比句,又有擬人句,排比句突顯潮水的磅礴氣勢,擬人句把潮水寫的惟妙惟肖,彷彿潮水的畫面就在眼前……通過閱讀欣賞,品詞賞句,引導學生了解我們大自然的美,從而使學生對大自然的美得到一種情感的深華,喜歡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二)、品評閱讀,提高審美感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美育的任務之一,就是正確認識美的各種形態,而語文課文可以說是集各種形態之大成,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美的系統”。強調了語文課文中的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資源。從現行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中來看,各有各的美,每篇課文的美都不一樣,有些美蘊含着寬廣而深厚的生命意識和充滿人性的審美情趣,都是作者審美情趣的結晶。抒發了他們豐厚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感。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母子情深;“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遊子悲哀;“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的亡國之痛;“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氣概……這文字與情感緊緊聯繫在一起,使語言的表現力發揮到了極致,體現了文學即“人學、心學”。這樣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達到增強學生的美感,將文學中美的意識、美的情感,深入學生的心靈之中。

審美情感的閱歷不是一朝一夕的產物,而是在學生不斷的閱讀過程中培養起來的情感體驗。學生的審美感知力的培養,不僅是在引導學生品評閱讀文體材料,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從文體中課堂之中拓展開去,在生活實踐中去感受品味美之存在。文學形象與文學美源於生活。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處處有美的存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雙眼和心靈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更利於學生對美的感受經驗的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加強學生閱讀指導與訓練,才能讓學生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體驗到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情感,感受到閱讀的無窮樂趣,最終將文體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達到提高學生審美情趣,逐漸發展學生語文素質。

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喜好,對什麼事物感興趣,排斥什麼,小孩子的思想純真,對沒有接觸的,沒有看到過的,都很容易產生興趣,然後再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閱讀課文內容的興趣。

三、創造美,昇華審美情趣

(一)、樂於模仿,創造美,表達美

國小生的特點時善於模仿、樂於模仿,更善於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於創造這樣的表演情境,就會使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更好地品味語言的內涵美,深化人物的形象美。而有效到位的表演必須以研讀品讀爲支撐。如,《登山》一課中有一段有關於通上山頂的小路非常艱險的描寫。教師要求學生分小組表演,以黑板爲“峭壁”,以小板凳爲“小路”,小組中的一個學生上臺進行表演,其他學生朗讀課文,以幫組學生體會小路的險,感受列寧面對困難好不退縮的可貴精神。教師在學生表演結束後,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學生們有的說讀書的同學聲音太小,聽不清楚,也沒有感情;有的說列寧走得快了一點點,不好;有的說某位同學表演沒有放開,怕難爲情……教師顯然對錶演的學生也不滿意,對光從表演技巧角度來評價也不滿意。教師又請了一組同學上來表演,由此可見教師由於注意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研讀,使學生能披文入境,演得到位,評得到位,不但理解了語言的內涵美,從而也促進認識和體驗的昇華,列寧自覺地跟“害怕”作鬥爭,自覺鍛鍊自己意志的可貴精神深深地紮根於學生的心中,進一步深化了人物崇高的形象美。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創造審美情景,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感染力,充滿激情的進行教育,就容易激起學生美的感受和學習的熱情,充分利用多媒體、表演創造審美情景。真正的做到了審美教育不僅要求我們引導學生感受沒,品味美、欣賞美,同時還要訓練學生去表達美、創造美。

(二)、嚮往美,感悟美,昇華美

在生活中,到處都有美,到處都是藝術。小河流水之細膩、花兒盛開之美麗;我們聽到驚濤拍岸、鳥兒爭鳴;我們嗅到花兒的清香;我們嚐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在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藝術無處不在,美的魅力無處不在。課本中每一篇課文都是美的,每一種美都是不一樣的,有細膩的美,有粗狂豪邁的美,有平靜的美。

《鳥的天堂》一課中語言優美,層次清晰,學生在學習中邊學課文內容邊感受榕樹的奇妙之美,由衷的感嘆和嚮往,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展示了大自然生命力的美。在描寫羣鳥活動的場景時,運用了兩個“到處”和三個“有的”對羣鳥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總體的描述,讓學生有一個整體感受,這就是對“面”的描寫。在此基礎上,一隻畫眉鳥的出現,把它的姿態與叫聲刻畫得生動逼真。寫柳樹,首先對柳樹在四季的變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覺。春天的柳樹“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天的柳樹“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可以說,是對柳樹總體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寫,給學生一種嚮往美的憧憬。作者巴金把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真實感化作精美的語言文字,來打動每位讀者。第一次看到榕樹以爲是“幾株”大榕樹的錯覺,先抑;後突出寫羣鳥嬉戲的場面再揚。證實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前後對比,波瀾起伏,產生了動人的藝術美。寫“鳥”的天堂,作者從不寫鳥落筆,用大量的篇幅寫河面上的榕樹的遠景,寫大榕樹枝幹茂盛的近景,寫“閃耀着翠綠色的葉子”的特景,表現大榕樹旺盛的生命力,突出大榕樹是“鳥的天堂”。課文將樹中飛鳥的動態描寫與榕樹的靜態描寫形成對比,使課文內容形成了“鳥——樹——鳥”充滿詩意的對話特色。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自己選擇“榕樹小組”和“鳥兒小組”來合作學習,充分嚮往自己的角色扮演,在仔細品味描寫自己的段落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讓學生充分感悟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的整體和諧美。讓學生在感悟課文語境時,有效的參透景美、文美、情美的和諧之美,充分昇華學生的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在審美活動中與人的精神需求相伴而生,是現實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動的產物。生活中,美隨處可見,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其實美就在你身邊。語文教學要求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師爲輔,學生爲主的一種和諧融洽的關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美,要讓學生善於創造美。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至關重要。國小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審美情趣的萌芽和形成期,對美有着強烈的追求。作爲一個語文教師,應以課堂爲載體,以正確的什麼把握好每堂課的審美化特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語言,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充分感受審美的情趣,從而塑造他們健康完美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包立波.淺談語文教學中審美情趣的培養[J]. 神州. 2012(08)

【2】趙炎秋:《文學理論教程》,嶽麓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 王秋萍.在中學語文課中實施美育教學[J].陝西教育(教學).2010(04)

【4】朱立元:《美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5】曾繁仁.論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綜合中介作用[J].齊魯學刊,2003

【6】樊德三.提高學生審美素養途徑論[J].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004

【7】曾繁仁.審美教育:一個關係到未來人類素質和生存質量的重大課題[J].山東大學學報.2002

【8】楊金月.語文教育應重視美學教育[J].寶山師專學報.2007

【9】崔昌玉.讓“感悟”流淌在“鳥的天堂”裏[J].新作文(國小作文創新教學).2008

【10】張華梅.閱讀教學要讓學生獲得真切感受[J].吉林教育.2010